APP下载

基于隐性逃课探讨中医院校“食品毒理学”的教学效果

2021-03-28张志刚田敏敏史传道刘龙珠齐宝宁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绩点毒理学隐性

张志刚 田敏敏 史传道 刘龙珠 齐宝宁 周 晶 李 娟

陕西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陕西咸阳 712046

“隐性逃课”是相对于“显性逃课”而言的,学生在课堂上从事与教学无关的事情如玩手机、发呆、看其他书籍等,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1-6]。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属于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二级学科[7],陕西中医药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于2016 年开设,为了解我校学生隐性逃课对“食品毒理学”教学的影响,本研究做了调查分析,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9 年5 月6 日采用整群抽样法选择我校2016 级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50 名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实际调查49 名(1 名学生缺勤)。

1.2 方法

1.2.1 隐性逃课评价 定性评价:若隐性逃课时间≥5 min判定为发生,反之为未发生。定量评价:采用大学生隐性逃课量表[8],分学业认知、学习习惯、自我调整、课堂认知和学习环境5 个因子,共28 个项目,每个项目用5 级计分,由“1”到“5”表示符合程度由低到高,评分越高表示隐性逃课程度越严重。

1.2.2 教学效果评价 通过成绩评定和绩点进行评价。成绩评定:优秀90~100 分、良好80~<90 分、中等70~<80 分、及格60~<70 分和不及格<60 分。根据《陕西中医药大学学分制学籍管理条例》[9]计算绩点:95~100 分为4.0,90~<95 分为3.6,85~<90 分为3.3,80~<85 分为3.0,75~<80 分为2.5,70~<75 分为2.0,65~<70 分为1.5,60~<65 分为1.0,<60 分为0.0。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用中位数(四分位间距)[M(P25,P75)]表示,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49 份,收回49 份,回收率为100%;隐性逃课信度评价Cronbach’s α 系数为0.643。

2.2 隐性逃课发生情况

学生隐性逃课发生率为87.76%,不同性别、生源地和高考志愿的隐性逃课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隐性逃课因子中学业认知、学习习惯、自我调整、课堂认知和学习环境评分分别为(8.16±2.51)、(16.86±3.03)、(23.45±3.03)、(12.06±3.94)、(12.96±3.03)分,不同性别、生源地和高考志愿的隐性逃课各因子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学生隐性逃课发生情况[例(%)]

表2 学生隐性逃课各因子评分情况(分,)

表2 学生隐性逃课各因子评分情况(分,)

2.3 隐性逃课对“食品毒理学”教学效果的影响

2.3.1 隐性逃课对“食品毒理学”成绩评定的影响 非隐性逃课学生“食品毒理学”考试成绩良好及以上比例(66.67%)高于隐性逃课学生(30.24%),但是否发生隐性逃课对成绩评定等级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2.3.2 隐性逃课对“食品毒理学”绩点的影响及相关性分析 “食品毒理学”考试绩点为2.00(1.50,3.00),其中隐性逃课和非隐性逃课学生绩点分别为2.00(1.50,3.00)和3.00(1.38,3.15),是否发生隐性逃课间绩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73,P=0.330)。

表3 隐性逃课对考试成绩评价等级的影响[例(%)]

2.3.3 隐性逃课与“食品毒理学”绩点的相关性分析隐性逃课因子中学习环境与绩点呈负相关(r=-0.343,P=0.019)。见图1。

图1 隐性逃课各因子与绩点的相关性分析

2.3.4 隐性逃课各因子对“食品毒理学”绩点影响的多元回归分析 以绩点为因变量,以学业认知(x1)、学习习 惯(x2)、自我调整(x3)、课堂认知(x4)和学习环境(x5)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全部自变量共解释了因变量16.38%的总变异,模型总效应显著(F=4.506,P=0.016),其中学习习惯和学习环境对绩点的作用最大,回归方程为:=2.282+0.070x2-0.103x5。见表4。

表4 隐性逃课对考试绩点影响的多元回归分析

3 讨论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但部分学生以“隐性逃课”的方式进行着“软抵制”[10-11]。研究显示[3,7,12-13],大学生隐性逃课现象普遍存在。本研究发现,我校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学生隐性逃课发生率为87.76%,低于医学生隐性逃课水平。这可能与该课程为专业必修课,而必修课隐性逃课好于选修课有关[14-16]。进一步从个体认知和行为的角度测量大学生隐性逃课发现,认知表现相关因子(学业认知、课堂认知),行为表现相关因子(学习习惯、自我调整)以及学习环境评分相对较高,其与“食品毒理学”课程理论性强、涉及学科多、内容广泛、复杂抽象、知识难理解等有关。另外,不同性别、生源地和高考志愿的隐性逃课发生率和各因子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马雅菊[17]报道基本一致,进一步说明隐性逃课现象非常普遍。

“食品毒理学”是利用毒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性质、来源及对健康损害的作用与机制,评价其安全性和预防措施的一门学科,在食品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18-22]。考试成绩评价和绩点是评估学习成绩和评定学习质量的重要指标,能够较好地反映课堂教学效果。本研究提示,非隐性逃课学生“食品毒理学”考试成绩优秀和良好比例、绩点均高于隐性逃课学生,可知隐性逃课对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隐性逃课因子中学习环境与绩点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学习习惯和学习环境对绩点的作用最大。其原因表现: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高[23-24];部分学生自控力差,易受周围其他同学的影响[10,25]。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首先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改善教学方式方法,以案例教学为切入点,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强化课堂提问,让学生真正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综上可知,我校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学生隐性逃课对“食品毒理学”教学效果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学习习惯和学习环境的影响较大,应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营造良好学习环境方面减少隐性逃课现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绩点毒理学隐性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基于完全学分制下的独立院校的平均绩点计算方法
PM2.5毒理学实验染毒方法及毒理学效应
灾害毒理学理论研究初探
火灾毒理学若干问题的探讨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国内高校学分制绩点度量模式的比较与研究
隐性但可预防的危险
新药开发中的药物毒理学与药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