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架上雕塑与公共雕塑中的功能比较
——以纤维化材料雕塑为例

2021-03-27冯浩轩

中文信息 2021年10期
关键词:装饰性质感艺术品

冯浩轩

(四川摄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00)

纤维强化塑料作为人工合成材料中的一种,也被称为玻璃钢(以下均称为FRP)。在现当代雕塑的材料使用中FRP由于其材料的特点,被选择使用的概率较大。并且随着当代雕塑的形式不断更迭,无论是架上雕塑,还是公共雕塑制作,FRP雕塑作为艺术品的形式出现,同时又以一种艺术类产品的形式出现。而在两种形式之间的异同,也成了探究FRP雕塑的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的条件。

一、FRP雕塑的物质功能

1.FRP材料的物理特点

FRP是一种由玻璃纤维与合成树脂相结合的复合材料。在雕塑作品的材料选择中极具特殊性。在物理性能方面,其强度较高、造价较低、重量较轻、不易腐蚀,成形方式简单,易着色和质感易塑性等都成了其特点。其质感的易塑性的特点更是使其在众多人工材料中脱颖而出。它能够对其他材质的质感进行模仿,例如大理石、石膏、青铜、铁、木等。在雕塑制作过程中,该材料常用于泥塑内模的翻制。由于泥土的可塑性强,且FRP对泥塑的还原度较高,所以能够高度还原泥塑所模拟的其他材质的造型效果与特点,再通过后期上色处理,完成对其他材料的质感仿制。但在不同的雕塑需求上,这种质感易塑造的特点也是优劣并存的。

2.物质功能表现

在个人雕塑艺术创作中,雕塑作为一种情感与审美表达的方式,创作者在材料的选择上往往会反复斟酌。FRP在作为成品一般多用于超写实雕塑中对人物或动物的皮肤质感的创作和部分雕塑创作初期泥塑小稿的翻制与材质的模拟,进而确认作品最后的材质选择。不过由于现当代艺术中对雕塑的材料限制放开了,所以也会存在一些当代艺术品中包含该类材料的出现。例如意大利艺术家莫瑞吉奥·卡特兰在2001年创作的作品“HIM”中人物的部分就是用了FRP,作品的其他部分使用了现成品。但也有部分雕塑创作因其材料的特性选择成品直接使用FRP,然后对其进行塑料质感的塑造。例如,美国艺术家考斯在2009年创作的“4FOOTCOMPANION”使用了这种材料,并且该作品采取突出材料本身的质感,这也使其作品具有一定的现代艺术产品所独有的气质。但这一类艺术品常以艺术文化商品流通于市场中,材料的各种特点也提供了产品批量生产的条件,使得其实用功能与前者有所不同。前者属于个人创作的纯艺术品,是不具备实用功能的。虽然后者更加偏向于艺术设计产品,但其作品也是建立在审美功能的基础上进行创作的,所以其实用功能也不明显。

雕塑家孙闯在《泥塑.雕塑》中通过功能性将雕塑分为主题性雕塑、纪念性雕塑、装饰性雕塑、功能性雕塑和陈列性雕塑五种大的类别。而纪念性雕塑、装饰性雕塑、主题性雕塑和功能性雕塑均包含有公共雕塑。但无论哪一类别,公共雕塑均是建立在满足大众需求、社会需求和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出现的,这也从侧面说明公共雕塑是偏向于一种公共产品的定位,用于满足一定的需求。且公共雕塑由于将雕塑直接置于室外,所以对其材料选择是以耐受程度与质感稳定性为主[1]。FRP材料在公共雕塑中所使用的范围大多是以装饰性雕塑和功能性雕塑为主。会随着审美变化发生更替,对其材料的选择多考虑其造价成本与耐受程度。例如,城市商场的街头雕塑和儿童游乐场的装饰性雕塑大部分是采取FRP材料,进而使得该类公共雕塑利用较低的成本跟随市场的审美变化。

3.物质功能上的异同

从架上雕塑和公共雕塑两种类型来看,FRP材料都占有一定程度的比例。以艺术类文化产品出现是两种类别的FRP雕塑的共同性。著名学者徐恒醇在《设计美学》中针对产品构成的物质要素,将材料区分为结构性材料和功能性材料。并且说明了材料的选择对于产品的工艺性能、质量特性以及市场效果具有重大影响,这也进一步佐证了被市场选择的FRP在这三个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物质功能上还是有所不同,FRP材质的公共雕塑所使用的环境多为公共设施,是具有一定的使用性的。而相同材质的架上雕塑并没有这种高度使用性,即使是作为艺术类商品的架上雕塑,他的使用性也没有增强[2]。

二、FRP雕塑的精神功能

1.审美功能

艺术品的出现是伴随着满足人的精神需求所出现的,艺术品的审美功能就是在这种条件下孕育而生的。上文所提及的雕塑种类不仅以艺术品的形式出现,同时也以商业产品的形式出现。德国当代设计大师迪特.拉姆斯提出了好的设计有十项原则的其中一条是,好的设计是好用的设计,著名学者徐恒醇对其理解的是,产品是使用的,但不仅仅是满足使用功能,同时也要满足心理功能、审美功能。这也就说明了FRP雕塑作为产品的出现是具备审美功能与心理功能等精神功能的,

架上雕塑在审美功能上主要是体现了创作者的审美情趣,将个人的审美带给大众以此来满足一部分人群的精神需求。在上文中所提及的个人创作的FRP雕塑又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以纯艺术品出现,另一种则是以艺术文化产品出现。前者的应用范围不大,多用于人物超写实类题材的雕塑作品中出现。例如,澳大利亚雕塑家让·穆克所创作的超写实人物塑像系列均是采用玻璃钢制作通过后期上色完成对真人肌肤的质感模拟。艺术家选择放大或缩小真人的手法来表现自己独有的艺术观念。同时作品也得益于材料的特点,才能更好地发挥出艺术品的审美功能。

而另一种我们提及的艺术文化产品类FRP雕塑,它则是以设计师或艺术家所设计的艺术形象进行制作而成。该类型作品同样是建立在体现创作者个人审美的基础上发挥产品的审美功能,但它利用了材料自身所独有的塑料感这一特点来顺应艺术品商品化。并且由于其具有一定的商业属性,使得它的审美功能面向的人群范围更广。这也是两种以个人创作表达为主的艺术品的区别。

若艺术类产品在日常生活中影响人们的审美意识,那么公共雕塑也是时时刻刻发挥着他的审美功能。在上文中提到在公共雕塑中FRP材料多用于装饰性和功能性雕塑,如户外街头雕塑或游乐园等公共设施上的装饰性雕塑。而著名学者罗子明在《消费者心理学》中对审美功能的理解则是指商品本身能够为消费者的审美活动创造美感。不管这种商品是艺术品还是非艺术品,给消费者产生美感是商品的高层心理功能之一[3]。该类型雕塑所使用的范围均是处于一种消费环境,其审美功能在使用FRP作为制作材料的条件下,其审美倾向就会发生变化。

在个人艺术创作中,该材料更加偏向于满足设计师或艺术家的个人思想与审美表达的需求,而公共雕塑创作中该材料更加偏向于满足市场需求。FRP材料均满足了两者需求丰富色彩的审美需求,但两者的审美功能影响范围不同。前者的影响范围较小,公众需主动去观看或购买作品才能发挥出作品的审美功能。而后者作为公共设施处于公众活动空间,公众在被动地接受作品的审美功能。

2.审美淘汰

著名学者徐恒醇曾在《设计美学》中提出审美淘汰这一观点,他认为在人们的日常消费中,出现了从废旧淘汰到审美淘汰的转变,随着居住环境的改善,人们更加注重用品的观赏性和装饰效果。虽然作者是建立在对产品功能的基础上提出的审美淘汰,但其观点仍然适用于公共雕塑,因为随着公众的审美水平发生变化,公共雕塑也会发生淘汰。例如,理查德·塞拉于1981年在美国纽约联邦广场所制作的“TiltedArc”(现已被破坏)。作为一件长约36米,高约4米的铁片制弧形存在与公共空间。他的消失不仅仅是因为公众审美发生变化,更因其作品在公共空间与公众的关系的不合理性所造成的。而审美淘汰更多出现在各大商场的装饰性公共雕塑上,由于FRP的易上色特点符合市场需要色彩艳丽的审美需求,所以使得他在商用的公共雕塑中占有一席之地。虽然铜或不锈钢通过后期热着色或烤漆等方法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但其造价成本远高于FRP,所以并不会放在首要选择上。而造价也在审美淘汰中体现出它的重要性。由于该材料的造价较低,所以它可以使用较低的价格顺应这种审美淘汰的趋势。并且商用的装饰性雕塑体现得最为明显。不过FRP在物理条件下存在一种天然的劣势,则是所有雕塑或艺术类产品均是通过后期上色达到想要表现的艺术效果。所以无论采取什么样的上色方式,颜色都是浮于玻璃钢材料之上,在长时间的使用或置于室外的情况下就会出现掉色的现象,这不仅影响了雕塑或艺术类产品的审美,也凸显了材料的缺点。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FRP雕塑目前在市场的占比较大,但其种种优势均是建立在被需求的情况下被选择的。从物理功能来看,个人创作中无论是艺术品还是艺术类产品,选择它是因其材料强度尚可,重量较轻,模型易成形,后期易上色等这些优点。而公共雕塑选择它除了以上优点外,还包括它的造价较低,能够降低制作成本来顺应审美淘汰。

结语

对FRP雕塑的未来进行展望,由于其特殊性无法被其他材料所取代,该材料在雕塑中的使用不会被完全淘汰。但随着公众审美意识的提高,艺术形式的增多,玻璃钢雕塑始终只能应对传统类雕塑,而无法良好地适应当代艺术的环境。在当代艺术的大趋势下,无论是个人艺术创作,还是公共雕塑创作。随着新的技术、新的材料和新的形式的出现,传统类的艺术形式会受到一定的挑战,当今所出现的动态雕塑、数字化雕塑、装置艺术等,无一不在影响着传统艺术形式的发展,技术与形式的开放可能会使得该材料在传统类雕塑中逐渐失去其主导地位[4]。但FRP材料在艺术文化类商品中还是处于优势地位,并且对后续的其他文化类产品的走向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装饰性质感艺术品
黎洁仪“装饰性泥沽沽”主题创作
艺术品鉴,2021年征订中…
论克里姆特的装饰性绘画风格
《艺术品鉴》常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空间的质感
颜料的“质感”
浓郁质感色来袭 这个秋冬有色可循
装饰性镀铬用低纹波可调控高频开关电源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