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有效开发地域文化档案信息资源

2021-03-27

中文信息 2021年10期
关键词:档案馆利用特色

李 娜

(凌源市统计局,辽宁 朝阳 122500)

档案馆是档案信息开发的主体和国家永久保存档案的基地,档案室是档案工作的基础,要从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中获得更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各级各类档案馆(室)必须采取措施,结合自身特点,不断挖掘和总结各自的特色地域文化档案开发方法。

一、明确特色地域文化档案信息开发程序

1.序化准备

要实现特色地域文化档案资源的有效开发就必须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有序化处理,首先,档案部门将分散无序的档案原始信息资源经过加工处理,使之有序化、系统化,随时准备为档案利用者输出利用,满足档案利用者的需求。其次,档案利用者在查找特色地域文化档案信息时,要具备的是有序化有条理的查寻以适合档案部门有序化揭示档案信息,达到高效利用的效果[1]。

2.档案信息的分析

开发具有特色地域文化的档案资源要求对档案进行主题的分析、研究、加工,从中发掘有价值的信息,向外公布与传递,以目录、索引、文稿、专题汇编、图集、统计数字汇集等形式,为有关利用者提供二次、三次文献服务,以满足社会对档案信息的需求。档案信息开发的步骤:第一是选题。第二是收集材料。第三是选择、分析、材料的取舍。第四是根据选题的目的及要求,综合所摘选取的材料,把有价值的档案信息提取出来。

3.档案主题的分析

首先,浏览档案题名、版头以及正文进行审读,其次进行概念分析,进行档案主题的确定;再次,对档案主题的类型及其结构进行分析;最后按照主题分析要求及目的进行档案主题分析,分析要具有客观性、确切性、全面性和针对性。

4.档案信息的揭示

要将特色地域文化原始档案材料进行转换,加工成二次文献乃至三次文献,使档案利用者从中迅速、准确地获取特色地域文化有价值的档案信息。特色地域文化档案的前处理主要采取档案的著录与标引两种方法,档案的著录与标引也是建立档案信息检索体系的关键。

二、发挥档案馆(室)开发地域文化的作用

1.夯实档案馆(室)开发地域文化的基础

档案馆(室)是社会各界利用档案资源的中心,区域内的档案馆(室)中最引人注意的便是能够反映本地域特色的内容,充分发挥这些功能区的优势,进而展现地域的文化特色。

开发地域文化就要有丰富的地域特色档案馆(室)藏做基础,要有效地丰富和补充馆(室)藏结构就要加强和拓展收集地域文化特色档案的渠道,围绕专题针对本地域的文化资源进行有选择的挖掘、征集特色地域文化档案,集中收集反映本地域内独有的历史事件或文化现象的档案。对反映地域特色的民俗作品、照片、报道材料、证书、实物、影像资料等要重点收集。凡是在经济、政治、文化、科学等领域造诣深、影响大、为区域社会贡献巨大的人物及其相关资料,档案馆(室)要组织人力积极主动地与其接洽,主动征集,力争把档案收集得齐全、完整,不断地进行宣传,提升地域特色档案的认知度。档案馆(室)要将地方独特的经济、自然、民俗、饮食、方言、人物、特产等多方面的资源全部纳入收集范畴,不断对特色地域文化档案资源进行开发以满足社会各界的利用需要[2]。

2.开展馆(室)之间交流合作开发

在大数据时代下,为扩大地域档案文化的覆盖面,馆(室)之间交流可以使区域内的档案馆(室)、图书馆和博物馆之间的合作交流。馆(室)之间交流的方式方法大致有互换互赠式、联合协作式、联谊联席式、学习取经等方式。交流往往是相同职能组织之间的馆(室)交流,而实际上在地域文化视角下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中还可以跨组织进行交流。由于展现地域文化内涵的组织不仅只有档案馆(室),还包括档案馆与图书馆和博物馆之间的交流活动,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在文化内涵、社会职能、自动化技术应用的发展趋势等方面具有相似的社会文化属性,都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信息资源系统节点,需要进行紧密合作,共同致力于地域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并在战略实施的过程中使得在共同利益资源上共建共享、协调发展。

3.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途径

3.1 开放型的开发。档案行业部门要更新观念,增强开放意识;处理好控制与开放的关系,不断扩大档案开放的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国家的有关规定,逐步扩大专业档案的开放范围,面向社会,为全社会公众服务。但涉及政治、军事、外交、外交、军事、公安、高科技、涉外经济等方面的专业档案部门,其档案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机密,在开发与利用时,必须严格按保密制度的规定进行。

3.2 网络型的开发。档案馆(室)是专业档案资料储存、利用服务中心,要建立完备的检索体系,手工检索工具完善后要进一步建立计算机检索系统,并逐步向联机化、网络化过渡,为广大利用者提供一个地区以至全国不同数据库中的专业档案信息服务。建立以计算机为主体的档案检索系统,可以做到档案信息一次输入,多样化输出。这种系统,对内能为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各种编目、统计、库房管理、借阅管理等服务,以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工作效率,根据利用者的需要,主动进行编制主题目录、专题目录、分类目录等检索工具,而且能在终端上是示或打印出来,达到利用者对不同专业档案馆(室)中数据库档案信息共享的目的。

3.3 智能型的开发。实体档案经过加工整理后,还要进行高层次的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开展智能型开发,不仅要开发三次性文献,即通过对档案文献的加工、整理,编出档案参考资料,为利用者提供比较系统而精练的档案信息;还要进行更深层次的开发,即对馆(室)藏档案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后而撰写出与馆(室)藏档案资料有关的文章与著作,为社会各部门直接提供全面而系统的知识,并为科学决策、工程设计、产品更新、影片摄制、技术开发、文艺创作等方面提供定题参考服务。

3.4 技术型的开发。主要是指有计划、有步骤地运用各种现代化技术和手段来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第一,电子计算机、光盘技术以及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改变了档案部门传统的手工操作技术,极大地提高档案信息的传递效率;第二,电脑打印技术、静电复印技术、声像技术、缩微技术的应用,将大大地方便利用者,从而提高档案信息的利用率;第三,应用电子计算机,建立计算机检索体系,并实现计算机联网检索服务,有利于档案利用者全面系统利用所需要的档案信息,收到特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5 转换型的开发。就是指专业档案部门自身或者配合科技部门,将专业的档案信息投入技术交市场,使一些可供转让的科技成果或先进工艺转让直接转换为生产力。专业档案馆(室)实现档案信息转换型开发,要配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形成产业,在各级各类专业档案馆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科技性专业档案馆,如地质、测绘、气象、交通、机械、航天,城建等专业档案馆(室),就能为科技性专业档案馆(室)开发专业档案信息资源向产业化发展。

三、挖掘地域文化价值提升档案信息资源开发质量

发挥档案信息资源作用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方式来实现的。实现开发利用方式的多层次、多渠道,建立一个高低结合,条块交错、多样灵活的开发网络服务系统。在档案部门提供利用的实践中,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大量提供利用的档案,是利用者熟悉馆(室)藏而主动来查阅的档案,如调卷找查、提供原件复制件、开辟阅览室、对可公布的档案设立宣传栏、实行开架阅览、展览室等工作方法。另一种是经过本馆(室)的信息挖掘和报道之后,才能被利用者利用,前者称为低层次开发,后者称为高层次开发。前者比较普及,后者则为薄弱环节。尽管如此,后种方式才是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基本方向[3]。

特色地域文化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不仅仅对档案馆带来文化效益,还将会产生多赢经济效益,在经济上的效益表现为档案文化产业的发展。档案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要遵循档案文化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树立档案文化事业和档案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共同进步的观念和思路,一手抓公益性档案文化事业,一手抓商业性档案文化产业,提高档案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实现档案文化事业和档案文化产业的相互促进,共同获益。

档案行业部门开展特色地域文化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则需要深入挖掘反映地域文化特色的内容,才能使该地区的文化更具吸引力和感召力,可能使更多的人来关注该地区的发展,也可能有更多的人来该地区发展,将地区的发展推向更广的范围。每个地区有不同的地域特色,例如,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当地的少数民族档案是当地的特色,是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突破口。另外,云南的风景也是当地的特色之一,更多的人是通过旅游的方式来认识云南的,人们对这些地域特色文化的历史背景、内涵等了解得并不是很透彻,特色地域文化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就要将展现这些地区文化特征内涵的档案在人们欣赏风景的同时加以融入,融入的方式要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才能被接受。

提高各级档案行业部门、社会组织、高校及个人的档案意识,扩大宣传进而普及档案利用知识,共同致力于地域档案信息开发。各级档案行业部门都要根据各个不同时期的档案事业总体要求,从社会经济大局出发进行档案资源的建设,遵循地域化、规范化、民族化、多元化原则,通过创新接收征集方式、科学有效地整合各级各类档案信息资源、集中有序多途径地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地域经济社会服务。

猜你喜欢

档案馆利用特色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特色种植促增收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中医的特色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完美的特色党建
全省部分档案馆新馆掠影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太仓市数字档案馆成为“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