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婴儿防盗系统在产科医院的应用

2021-03-27徐俭美

中文信息 2021年10期
关键词:腕带防盗病区

徐俭美

(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上海 200231)

引言

新生儿是家庭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如何保障新生儿安全一直是家长及医院和社会关注的重点。尤其是妇产科医院,针对新生婴儿在医院内被盗或抱错的不良事件,积极寻找解决办法。我院在区域内率先采用物联网技术的婴儿防盗系统,希望在“人防”的基础上,通过物联网技术,引入“技防”双重保护,从根本上避免和杜绝“错换人生”的悲剧的发生。

一、婴儿管理的薄弱环节

针对婴儿在妇产科医院期间安全问题,我们进行了调研,发现医院之前在婴儿身份识别及安全方面主要为依靠婴儿标签、玻璃门禁和医护家属及安保人员等,这些措施存在一定的隐患:新生婴儿出生后使用的婴儿标签为纯物理性质,只用于身份核对,容易破损、丢失;玻璃门禁虽然采取限制管控,但遇到探视高峰,家属多,人员杂,管理困难;产科病区流转速度快,人员流动性大,再加上医务人员工作繁多,可能会有疏漏。

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传感设备,如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感应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对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采集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一个巨大的网络[1]。

医院信息化管理的发展,需要物联网技术的支撑。它的自动感应功能、信息传输功能和智能判断功能,是医院信息系统体系构建所必须具备的技术基础。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物联网技术广泛深入地走入医疗行业是大势所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医院和智慧医疗,必定会在不远的将来得以实现。

针对在院婴儿安全问题,通过无线局域网、RFID射频识别等物联网技术的综合运用,构建安全可靠的医院婴儿防盗系统,实现了物联网技术在真实医疗场景中的应用落地,符合国家大力推进的“物联网+”重大战略,切实保障了新生儿家庭的切身利益[2]。

三、婴儿防盗系统的原理和基础建设

1.婴儿防盗系统的工作原理

婴儿防盗系统采用新一代物联网技术,通过接收阅读RFID射频信号判断婴儿状态。项目主要包括婴儿出入院管理、母婴配对管理、婴儿实时状态监控、报警管理、定位查询追踪等五大模块,实现了婴儿防盗及防抱错的目的。

项目主要由管理控制中心、智能交互终端、出口监视报警器、RFID阅读器、母婴标签、通信网关等组成,采用物联网技术架构平台,在各婴儿活动区域布置物联网AP(RFID阅读器)和出口监视器,接收母婴标签发出的RFID射频信号,通过通信控制线汇聚到各病区弱电间的管理控制中心,并将过滤解析后的RFID信息通过TCP/IP实时传输到院内数据库服务器及智能交互终端,判断婴儿状态、实现定位追踪。从而实现对婴儿全方位、全时段的24小时监控。

2.婴儿防盗系统的基础建设

婴儿防盗系统的基础建设包括WLAN数据网络、传感器网络和无线网络及系统硬件设备和与医院系统的互联互通等。我院产科病区分布在不同的两幢楼,共5个病区。

2.1 婴儿标签。专为婴儿设计的RFID有源电子标签,作为婴儿防盗系统的核心产品,具有防水、防盗、防剪断、防抱错等功能,并支持实时定位。通过柔软的医用腕带佩戴在婴儿脚踝上,腕带内置导电材料并自动形成回路,可以有效预防人为破坏,当腕带被非法破坏或其他原因形成回路断路,系统立刻发出告警[3]。

2.2 母亲标签。婴儿防盗系统中,产妇佩戴的有源电子标签。采用独特防抱错设计,实现母亲与新生儿身份近距离自动识别,并支持实时定位。

2.3 智能交互终端。智能交互终端在系统中是由护士直接操作的业务终端设备,智能交互终端安装在每个产科病区的护士吧台,共5个。

2.4 RFID阅读器。是 RFID 射频接收与感应设备,部署在病区天花板上,用于接收特定区域内婴儿防盗腕带所发出的信号,并发送到控制系统中。控制系统会持续不断地定期监控信息接收装置的工作状况,从而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一旦设备出现异常,控制系统会发出告警信息。

2.5 出口监视器。出口监视器是本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在特定监控区域内各出入口且不断发射出信号,监视到特定情况会发出报警信息。我院产科病区有五层,每层有前后两个出入口,共部署了十个出口监视器。

2.6 管理控制中心。管理控制中心是集成物联网设备接入、RFID数据分析过滤、物联网设备管理、物联网终端管理、数据存储等功能的物联网控制器。管理控制中心部署在弱电间。

2.7 网络通讯中枢。网络通讯中枢主要用途是采集、处理各出口监视器、阅读器和数据,部署在病区的弱电间中,并连到医院内部局域网,实现信号中转及数据转发,并从院内HIS 系统、护理系统中获得母亲和婴儿信息。

四、婴儿防盗系统的实施应用

婴儿防盗系统主要是以物联网技术为核心,在婴儿脚腕上佩戴特定标签,在医院产科病房区域内部署RFID信号接收阅读器,婴儿腕带标签所发出的射频信号被阅读器所获取,同时自动判断婴儿标签所处的位置,实现对婴儿定位和追踪,确保婴儿安全。同时,通过母亲腕带与婴儿腕带进行配对,实现母亲与婴儿身份的唯一绑定与标识,确保母亲与婴儿身份的匹配。

项目主要通过发挥3大功能,完善5个流程来实现对婴儿的24小时全程保护。

1.三大功能:母婴识别管理、婴儿防盗管理、通道权限管理

母婴识别功能:母婴标签配对,绑定身份信息后,可随时检查婴儿信息,当抱错情况发生时,婴儿标签会触发(声、光)报警,并会在智能交互终端上呈现报警信息,最大限度减少抱错事件的发生。

婴儿防盗功能:婴儿标签为特殊材质,一旦佩戴至婴儿脚腕后,如未经允许被取下或剪断或丢失,或者擅自离开病区,系统都将立即自动产生报警信息,快速指示报警的准确位置。

通道(出口)权限功能:婴儿活动空间布置“网络”,采集数据处理,实现对婴儿的24小时全方位、多层次的监控,超出活动区,立即触发(出口)报警。

2.五个流程:婴儿入院-母婴配对—临时外出—外出回院—婴儿出院

婴儿入院:在HIS中完成新生儿登记后,婴儿防盗系统会自动调取婴儿信息,将新生婴儿佩戴婴儿标签跟系统对接,系统将婴儿信息进行管理。

母婴配对:母亲标签可与婴儿标签进行身份确认,绑定配对,在任何情况下妈妈都可以检验婴儿的身份信息,一旦抱错就会产生报警提示。

临时外出:婴儿通过授权可以外出,外出期间不触发任何报警。若在规定授权时间内未归,系统会产生报警;若未授权外出,一旦离开病区,系统会产生报警。

外出回院:婴儿在授权时间范围内回院,即可正常被系统管理。

婴儿出院:护士确认母婴信息,在智能交互终端上进行出院操作,同时收回标签。若婴儿未经授权出院,经过病区出入口时,会触发报警。若被恶意破坏或者剪断,会触发系统腕带断裂报警。

项目是从婴儿入院到出院这段时间内实时监护,直到婴儿出院,收回标签,结束整个项目流程。每个流程护士会在系统智能交互终端进行相应操作,采集婴儿的信息,自动上传至系统进行数据处理,随时判断婴儿安全状态,并能够及时作出提示。流程的完善和信息化的提升,有效避免了人防手段的失误,进一步保障婴儿的安全。

五、项目开展中的一些建议

1.网络部署

网络设计是基础,至关重要,是后面所有的硬件软件实施的基础保证。清晰的网络架构、拓扑图、所有的AP、阅读器、监控报警器,终端等设备都要标明IP和明确清晰的点位,并在每个网段留有足够的备用网线和IP,为后期的维护提供便利。

2.硬件调试

2.1 婴儿脚腕带绑定的松紧程度是部分妈妈担忧的问题之一,由于新生儿皮肤娇嫩,有些妈妈会担心腕带绑定太紧会伤到宝宝皮肤,太松又怕容易脱落。针对此情况,我院每个护士上岗前都会进行专门的培训,确保熟练掌握腕带绑定的松紧程度。

2.2 调试出口监视器报警感应最佳范围,监视器感应的范围是以其为中心的圆,但是很多医院病房的建设是不规则的。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距离太近有些医院门口的病房会一直处于感应状态,距离太远又达不到最佳效果,经过无数次测试,反复测试,每个角度测试,确保所有路径都能达到最佳范围内。

3.系统互联

婴儿防盗系统除了实现物联网内部各个组件之间的通信外,还可能与HIS系统、电子病历系统、护理管理系统、医院安防系统等实现互联互通。接口越多,越容易出现问题,越难查找原因。调取信息时,最好配置中间服务器,通过中间库调取信息,增强稳定性,同时后期维护出现问题能尽快找出原因,提高解决效率。

结语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技术在医疗行业的推广应用,逐渐形成了全新的智能化医疗业务模式。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婴儿防盗系统在医院的应用得到了一致认可,妈妈方面:项目的开展减少了妈妈的顾虑,让妈妈更放心,不用时时刻刻盯着宝宝,能够得到更好的休息。医护方面:从人工到信息化的提升,可以释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照顾病人,进一步提升医护质量。医院方面:真正体现医院以人为本的思想,从病人安全出发,打造一个和谐、安全的医患关系。

猜你喜欢

腕带防盗病区
依托皮肤科独立病区开展皮肤科住院医师规范化教学查房探讨
基于循证的层级管理模式在手外科病区质量改进中的应用研究
一种新型新生儿腕带在新生儿身份核查中的效果观察
古代陵墓中的防盗机关
闭环管理在儿科病区医院感染防控中作用研究
防火防盗报警器设计
2017年凯迪拉克XT5电路图
PDA系统及二维码腕带提高PICU患儿输液安全性探讨
剩女笔记
无陪护护理在普外科病区的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