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家庭教育现状与教育方法的探讨*

2021-03-27

中文信息 2021年10期
关键词:祖辈家长孩子

吴 舒 张 浩 王 陆

(菏泽职业学院,山东 菏泽 274000)

在古代,我国的学校教育并不普遍,于是家庭教育在古代名人的成才上具有更重要的作用。自古以来,我国便流传着许多关于家庭教育的佳话,比如“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这些都反映出,良好的家庭教育在培养学识渊博、德才兼备的人方面起着重要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重视家庭教育。1996年,全国妇联发布了《家庭教育“九五”规划》,呼吁和主张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起点,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补充,也是学校教育的先导。家庭教育不仅关系到人一生的发展,从长远来讲,更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稳定与发展。如何正确教育好孩子是每个家长都有应该重视的事情。当今社会,我国的大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虽然比以前重视了许多,但还存在着责任缺失、教育方法不恰当等问题。只有清楚地认识到家庭教育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改进措施,才能使家庭教育在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1]。

一、我国家庭教育现状分析

1.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责任缺失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发展,由于家庭经济状况所限,家庭中父母不得不忙于工作,努力赚钱。大部分家庭的父母无法亲力亲为照顾孩子,使得孩子很多时候只能由祖辈的亲人抚养。祖辈的亲人所受教育大部分有限,文化水平相对偏低,无法很好地辅导孩子的学习。并且祖辈亲人的年龄步入老年,身体状况欠佳,对于孙辈的照顾通常是有心无力,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更无从谈起。再加上祖辈亲人不容易接受新的事物,教育理念相对落后,甚至还带有封建迷信的思想。养育过程中很容易对孩子产生溺爱,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放任孩子自由发展,这也导致孩子很难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和行为习惯。祖辈成长的年代和思想观念与年轻一代不同,在家庭在教育问题上容易发生冲突,在进行教育时教育方法不统一,最终带给孩子不利的影响。

以上的情况导致很多学龄孩子缺乏合适的家庭教育,使得他们的综合素质得不到良好的培养。由于农村地区父母双亲外出打工的情况普遍存在,留守孩子和老人偏多,因此,上述这些消极情况在农村地区比城市地区要更加严重些。

2.家庭教育中教育方法不恰当

家长是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传身教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的优良品格、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以及社交能力的养成,离不开家庭教育的影响。然而有些家长虽然重视教育,但是在教育方式上存在一些问题,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部分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对孩子提出的要求不予限制,听之任之,几乎是百分之百满足。长此以往,导致部分孩子养成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不考虑他人感受,不明辨是非、缺乏责任感;不懂得为他人着想,不会将心比心,不会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失去独立自主能力,耐挫能力差,性格懦弱,稍微遇到困难便手足无措,稍有点挫折便丧失生活的勇气;不懂得让步,不懂得宽容,更受不了委屈,性格也会变得骄横;做事比较慵懒,可以不听别人的,别人不听自己的就会很难受[2]。

第二,很多家长缺乏自我成长的意识,缺乏指导孩子成长与学习的能力和知识,缺乏对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认知,不了解孩子的心理和生理发育规律。虽然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却忽略了自身角色功能的提升,没有让自己变得更优秀的意识。

第三,在教育孩子时找不到科学的方法,对孩子的错误或不良的行为习惯等采取粗暴的教育方式,出现问题时总是用打骂、责备等极端的方式教育孩子,认为这样能简单迅速的解决问题。然而,这种粗暴的方式适得其反,不仅对解决问题没有任何帮助,还容易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极易使之充满挫折感,产生逆反心理。

二、改善家庭教育问题的建议

1.建立健全政策与制度,发挥调控作用

国家实行“双减”和“三胎”政策后,给家庭教育带来更多的教育时间和机会。国家应出台相应的政策与制度,给予亲子教育充分的空间和时间。例如,可以适当延长女性的产假和哺乳假,以及男性陪产假,这样可以使父母有时间、有精力亲自教养孩子,减少祖辈对孩子的养育。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媒体,例如公众号、电视节目、报刊等,宣传正确的教育理念,使家长多了解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提升责任意识,促进家庭教育和谐健康的发展。

2.各级各类学校应加强家校共育,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

各级各类学校适当开展教育讲座、家长会,促进家校沟通,让教师能够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家庭状况,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做到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师要做好家校共育的工作,以便学生出现问题时家长能及时想到向教师寻求帮助。学生的良好发展并不是单方面的努力就能做到的,要把家庭、学校和社会协调统一起来。

三、家长是家庭教育的实施者

1.杜绝溺爱,学会正确去爱

现在家庭的子女普遍较少,因此,孩子自然而然的成了家庭的重心,长辈们把所有的关爱都给了孩子,孩子从小在充满爱的环境成长。在充满爱的环境里生长对于孩子是有利的,但若是变成了溺爱,反而会产生负面的影响。爱是人成长所需的养料,但是施用不当,过分溺爱或放纵,会导致孩子产生严重的依赖性,缺乏独立能力和自控能力。家长给孩子的教育要张弛有度,一味地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扫清障碍并不是最好的做法,教会孩子勇敢地面对挫折、战胜困难,在困境中获得的经验和锻炼才会让人终身受益。因此,家长对孩子的爱要遵从适度原则,不能过分宠溺和放纵。

2.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

古语说:“养不教,父之过”,子女的教育是每个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家长要从自身出发,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个道理也适用于家庭教育。家长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以身作则,想让孩子上进、读书好学,家长本身首先要勤勉上进,求真若渴。家长在加强学习的同时,还要树立良好的责任意识、道德观念,更新教育观念,做子女的榜样,给孩子创设一个温馨、和谐、积极进取的家庭环境[3]。

3.正面管教,改善教育方法

家长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随意打骂孩子,不使用打击、挖苦、嘲讽的方式对待孩子。使用正面管教的方法,给予孩子能感知到的正面期待,在充分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意见的基础上,坚持正面疏导、耐心说教,积极对待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走进他们内心世界,消除无助、迷茫、孤独、逆反等心理状态。家长的权威并不是靠呵斥、责备、告诫树立的,最好的教育是无声的,是靠和谐氛围的感染,亲密情感的滋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培育出来的。

4.掌握沟通技巧,提高沟通效果

沟通是最直接的亲子活动,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脾气秉性,所以家长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注意沟通方式,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把握好时机了解他们在各个方面的表现,这样与其沟通的时候才会更加事半功倍。具体来说,在沟通时要注意以下技巧。

第一,平等地对待孩子。在和孩子沟通时,坐下来,保持平视,避免居高临下带来不好的感觉,让孩子感受到大人同样尊重他们。沟通时用商议的态度向孩子说明事实,作为家长不能独断专行,擅自允许或是不允许,多给孩子一些决定权,这样平等自由地跟孩子沟通,孩子会更加容易接受。

第二,多些表扬和鼓励。家长在与孩子交流时多些表扬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对其将来的学习、生活和社交能力都有帮助。如果只是批评、教训、告诫孩子,容易使他们丧失信心,产生自卑心理,无形中会和父母之间产生距离,渐渐地会不再想和父母进行交流。家长平时也要多注意观察孩子情绪的变化,发现异于平常的状况,要及时询问沟通。

第三,沟通时应避免唠叨。有时候家长反复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站在孩子的角度,家长不停的重复会带来不耐烦的情绪,导致沟通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家长可以尝试用言简意赅的表达出谈话重点。

第四,控制脾气和音量。家长要学会控制住脾气,因为爱的正确表达方式是让孩子感到舒服而不是恐惧。与孩子交流时,切忌大吼大叫。如果孩子做错了,要平缓地和其说明白,而不是批头盖脸的责骂。这样孩子只能感受到家长在发脾气,感受不到家长对他们的爱。只有孩子觉得父母是爱自己、理解自己的,才能愿意和父母交流。

四、遵循生长规律,督促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现在的很多家长总想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造成“鸡娃”的不良社会现象。超前学习从长远来看往往没有效果,家长要了解孩子的生长发育规律,在相应的年龄阶段,教能够接受的知识,培养相应的能力和习惯。家长的过多期待、过度教育,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应注意孩子在某一领域的天赋、兴趣,然后再因材施教加以培养。家庭教育如果一味灌输孩子知识,忽略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培养,那才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4]。

猜你喜欢

祖辈家长孩子
祖辈-父辈共同养育冲突对祖辈抑郁的影响:祖辈个人掌控感的中介作用与长辈价值感的调节效应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祖辈学堂:幼儿园隔代开展家庭教育的实践建构
助教带动“夕阳”之爱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