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读者活动空间设计理念探讨
——“静·趣空间”主题读者活动区

2021-03-27

中文信息 2021年10期
关键词:古琴安静图书馆

荣 毅

(德州市图书馆,山东 德州 253000)

安静的图书馆是世界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纵然,天气清爽,恰逢假日,人头攒动的图书馆是相对热闹而热情的;而有时在只有寥寥数人的图书馆中,或闭馆后,作为工作人员留在馆舍,看着一排排高大的书架,安静到可以体验自己的呼吸,感受到内心的声音,如此的体验也很奇妙。这样安静的环境,可以给予人自由、放松、舒适的感受,令人放空身心,静下来体验生活,感受世界,反思人生,深刻思想。这就是安静的美妙。因此,作为图书馆的读者系列活动或阅读推广活动,为何不考虑将图书馆“静”的特点作为活动空间打造和各项活动选择的参考条件呢?这是公共图书馆可以发挥且值得关注的。

一、“静·趣空间”的概念

“静· 趣空间”作为一个独立的活动区域,包括“静”与“趣”两个特点。

对于图书馆而言,“静”体现在整体与局部两个方面。整体而言,整个公共图书馆即是一个相对安静的空间,安静便是这一公共文化场所的显著特征之一。通过合理分区布局,不论是阅读区还是自习区,不论是看书、学习,即使图书馆开展相对热闹的活动或开辟活动区域,也不非常嘈杂。

局部而言,公共图书馆的各个区域,包括活动区域,也往往偏向于安静的特点,避免产生明显噪音,影响其他区域的读者需要。

“趣”则体现为在此空间内开展的各项读者活动,对不同年龄段的读者具有趣味性,能够令读者在活动中收获喜悦与知识。

“静·趣空间”,指的便是区别于读者阅览室、自习室、报告厅等区域的独立活动空间,以关注群众对喜闻乐见的有趣活动和对安静环境的需求为宗旨,在活动本身及氛围中尽量营造出安静优雅的体验,开展以安静为主的活动;在场地设计上注重环境布局,能够为读者提供舒适的,可供沉思、独处、交流、放松的区域。

二、“静·趣空间”打造的必要性

当下,公共图书馆除借还书业务等主要业务外,也致力于探索各类文化活动的开展,譬如举办画展、古琴雅集,电影放映、咖啡茶道、音乐鉴赏、科学实验等,极大地丰富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内容,拓展了图书馆的服务边境,为读者带来了丰富有趣的阅读周边体验。但许多活动虽然由图书馆开展,图书馆牵头,但是似乎偏离了图书馆的基本职能——阅读·思考·学习,同时缺乏串联起各类活动的主题线。公共图书馆开展的许多活动具有探索尝试的特点,追求丰富新颖,但有些其实带有美术馆、文化艺术馆,或其他文化类服务行业的职能特色,缺乏图书馆的独特气质。这种现象很有可能将图书馆的功能弱化,将公共图书馆变成综合文化中心,活动也难以长期深入地开展。

如何让公共图书馆的工作既可以有丰富深刻的内涵,又可以不太混乱,没有主心骨呢?笔者在文化艺术馆看到,很多喜好歌舞、音乐的群众,在文化艺术馆欢声笑语——文化艺术馆的特点,可以说是“欢闹”两字。既然如此,面对喜欢安静、需要安静的人群,图书馆的特征正好可以满足这一需求——“静·趣空间”的打造,可以为图书馆各类有趣活动带来一个串联、统筹的宗旨,即“静”,也可以使图书馆继续提供多种有深度的活动。

三、“静·趣空间”的规划与活动项目选择

在组织、接触公共图书馆的多项活动并思考后,笔者认为,“静·趣空间”的活动内容可以选择以下项目作为长期主打的文化品牌,深入挖掘发展;空间设计上配套与相应空间呼应的环境,为读者打造视觉、嗅觉、听觉、味觉等综合的美的体验,为读者放松、娱乐提供场地与体验学习机会。

1.古琴与琴室

有些公共图书馆会开展音乐类的活动,区别于文化馆的音乐活动,古琴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乐器代表,在传统音乐人与文人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同时,《太古遗音》中提出,“琴有九德”,表述了古琴的发声特征——奇、古、透、静、润、圆、清、匀、芳。其中古琴音色被描述为具有相对静的特点:“除箫声之外其他乐器都较喧闹,繁声喧扬,唯琴音最为宁静。静在琴音中,要求音色没有嗡音、炸音、浮音、繁音、重叠音、疏散音,要求琴音清楚、恬静、纯净,可谓是一杂全无,听觉上给人以清新绵长,飘逸幽静之感。”“静也是琴音中最具代表性的特点之一[1]。”

第五,基于以上理路,孟子对于未来理想社会的构想,是以内圣的“仁”复现尧舜汤武的外王之功,仁政之君一匡天下,而这个过程仍是不需要通过暴力来实现的:

古琴与其他乐器相比,音量较低,音色感受比较宁静不会影响其他区域。作为传统艺术代表之一,古琴艺术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在公共图书馆组织的各类音乐活动中,古琴学习体验、古琴雅集等可以作为主打活动品牌进行推广。琴室可以作为“静·趣空间”之一,经常性地组织读者体验、学习,每季度组织古琴雅集等读者活动。

在空间搭建设计方面,近几年,流行利用木石等材料进行素雅的空间规划设计,为读者营造中式典雅的传统文化意境空间。公共图书馆可以考虑学习这些经验,也可以考虑原创设计。

2.阅读交流沙龙空间

为群众提供阅读分享机会是公共图书馆的特色工作之一。“图书馆通过开设读书沙龙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服务,利用各项先进技术,可以在对读者学习意识、阅读兴趣的培养过程中,以多种形式实现文献价值的最大化,以自身独特的优势证明图书馆存在的必要[2]。”

在数字化阅读与新媒体蓬勃发展的当下,纸质图书、刊物已经不再作为唯一的文献载体,而读书沙龙空间的搭建,为各类读者,特别是年轻人,提供一个舒适的阅读分享环境,交流阅读体验与阅读心得,构建读者阅读交流社区,体现图书馆活动空间的存在价值。

阅读交流沙龙空间的设计要充分考虑为读者交流、放松提供的舒适性、便捷性,可以利用具有现代设计感的沙发、桌椅、饮品机等,选择较为明亮的区域,为读者线下思想交流提供便利。

同时,阅读交流沙龙空间在没有阅读交流类活动的情况下,可以为读者提供一个相对独立的独处空间,让读者在不被打扰的环境里放松身心。

3.花、茶、香艺体验空间

“花茶香”以一定的技艺操作规范、安静的操作过程、怡人的成果体验见长。这些活动的开展中都带有一定的安静性、艺术审美性。东西方插花艺术、茶艺、东方盆景艺术、香道等活动,其中部分活动经一些公共图书馆实践,得到了极大的反响,很受读者欢迎。例如,某城市市级图书馆冬季开展的中式花道系列活动,通过微信线上报名,名额几乎一抢而空,很多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得知这项活动时也都抱有极大的兴趣,活动现场非常热烈。很多读者在这项活动中体验到了崭新的文化生活内容。有些家长带孩子作为亲子活动一同参与。可见公共图书馆花、茶、香艺体验活动的组织,以及相应空间的搭建,在各类公共文化场馆的活动与建设中,极具吸引力。

花、茶、香艺体验空间的构建,可以与琴室相呼应。例如,采取内外套间的形式,以柔和的灯源,打造干净、整洁、高雅的活动空间,为读者带来身心的愉悦与享受。

4.书法与写作空间

书法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图书馆的关系不言而喻。

公共图书馆构建书法与写作空间,“顺应时代和读者需求,以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为宗旨,利用图书馆的资源、人才和空间优势”。例如,大连医科大学图书馆构建了“舞墨人之家”书法学习空间,采取“线上+线下”,“打卡+奖励”的新颖活动形式,“学生+馆员”的管理方法,“微信+微站”的多点宣传推广,举办多种文化体验活动,与其他公共文化场馆联动,“已成为大学生书法爱好者交流学习的平台,成为图书馆特色人文活动空间[3]。”

书法与写作空间的搭建,可以与琴室、花茶香艺体验空间相伴,令读者多方位感受文化之美,为读者在书法、写作之余,提供放松、舒缓肢体的有趣活动。

5.地方特色活动体验空间

有些城市、乡镇等拥有独特的文化艺术成就,可以参考“静”“趣”两大主题,充分发掘,重点打造。例如,某市陶器制作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制作过程安静与专注,活动趣味性强,成人与儿童均可参与,作品成果如果结合图书馆及藏书、展览主题,具有文化艺术鉴赏内涵,可以作为地方特色活动空间进行打造,成为当地公共图书馆特色文化活动品牌。

地方特色活动空间的搭建,建议与活动本身特色合理契合,突出新意,结合当下流行的颜色、材质等设计元素,打造公共图书馆亮点。

结语

“静·趣空间”主题读者活动区的构建,可以作为新建、改造图书馆场地规划的参考思路;在空间设计方面,总体上力求干净整洁,突出设计性,将人文与设计美感相结合;在场地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各项活动因其独特性,也可以单独作为图书馆读者活动项目尝试选择;人员配备方面,可以配备专职的、有兴趣的工作人员进行打理,统筹协调各类活动。

本文中提到的各活动及场地构建,种类丰富,具有一定的特色,可以充实、提升图书馆的整体氛围,为读者提供服务。

猜你喜欢

古琴安静图书馆
深入敌后,保持安静
楼上请安静
寻琴记:古琴的前世今生
张俊波 情寄古琴,乐以忘忧
寻访千年古琴
图书馆
古琴的收藏价值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