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自然辨证法原理探讨中药临床药师的培养*

2021-03-27司利玲赵若翔李春晓

光明中医 2021年20期
关键词:中药学西药药师

司利玲 赵若翔 李春晓 薛 昀△

中药临床药学是临床药学的一个新分支,是传统医药与现代科学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新学科,其核心是促进中药及其制剂在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性[1]。因中药临床药学“起步晚,发展慢”[2],对于中药临床药师的培养:一面“热的发烧”——专职临床中药师缺口大;一面“冷的发抖”——培训基地较少,培养模式西药化,缺乏中药理论支撑。说明我国中药临床药师的行业要求与培训质量存在一定差距。

自然辨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辨证思维为核心,把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的规律渗透到具体科学研究中,通过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等多要素进而掌握具体科学技术的过程[3]。因此,运用自然辨证法的思维,将中药临床药师培训的教与学梳理贯通,提高中药临床药师培养质量,以满足临床需求。

1 体现自然辨证法——中药临床药师培训模式的转变

中药临床药师是中药学理论的主要实践者和中药合理应用的主导者,中药临床药师的知识背景、知识结构直接影响到药师工作的积极性与药学服务质量。如何培养中药临床药师,成为首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也是难题。

1.1 中医药高等学院培养模式2010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设立了临床中药学方向(7年制),学习过程分为理论授课、试验及实习3个阶段。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中药学、中医学,医药兼顾;实习阶段包括4周的药学实习和21周的临床实习。该培养模式学习内容丰富,课程设置系统,涵盖临床实践,是一套较为完整的临床药师培养过程。但笔者认为,整个培训周期过长,远不能改变中药临床药师急缺的现状。范峥等[4]认为该种模式欠缺了知识之间的衔接与贯通,实习阶段的“小大夫”模式,与药物服务理念相背离,同时毕业论文的撰写、答辩严重影响到临床实践的时间。

1.2 中医院培训基地模式中华中医药学会于2016—2017年组织遴选全国52家中医医院作为临床中药师培训基地,培训模式借鉴临床药师(西药)培养模式。选取有中药专业背景及工作经验的中药师,进行为期1年进修学习。培训学员深入临床,在带教临床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医学查房,补充临床医学知识;跟随带教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查房,参与临床药学工作,并书写药历、病例讨论、病例分析、用药教育、用药咨询等文书作业,以达到独立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能力。该模式历时时间短,与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紧密结合,有利于中药临床药师的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但过于西化,缺少中药特色。

1.3 归纳与演绎思维——院内临床药师模式探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作为第一批中药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已完成4期学员的培训工作;同时具有9年临床药师(西药)培养经验。在中药临床药师的培养过程中,我们不断地探索更为合理的培养模式。在完成学会规定培训内容的同时,优化培训方式。

“预科培训”机制的建立:将招生时间提前6个月,设立“预科培训”,学员在原工作单位进行药房轮转、中药学知识的复习巩固、必要医学知识、西药理论的自学等。这样大大降低了基地1年进修时间的学习压力,释放更多的时间深入临床,进行实践学习。

导师制的引入:借鉴研究生导师制模式,招生即双向选择,带教药师可以对学员进行面试,选择符合自己要求的学员;而学员也可根据自身兴趣和单位需要选择培训专业[5]。带教中药师作为培训的主要责任人,与相同专业带教药师(西药)组成带教组,依据本专业特点,制定病种学习规范、培训计划、轮转安排,进行作业批改、学习效果评定等,并要求学员在培训期间参与临床药学日常工作。以求学以致用。

开展三级药师查房:根据医师三级查房制度,建立主任(副主任)药师、主管(中)药师、(中)药师及培训学员三级药学查房体系。学员熟悉重点患者信息,准备病史汇报及药学监护要点阐述,带教药师指导学员梳理重点患者病例信息,提出病例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案以及药学监护的具体内容。提高学员发现问题的能力。

2 体现自然辨证法——“教与学”的转变

2.1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中药临床药师培训带教过程分为2个层次:一个是教授学员课本、指南、书籍上所呈现的知识,即“授人以鱼”;一个是引导学员获取中药临床思维的过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即“授人以渔”。临床药师的培训过程,要抓住中药临床应用这一本质,掌握问题解决的方法。

2.2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中药学是不断发展的学科,西方医院的融入,给这门古老的学科注入了新的血液。因此,带教临床药师需要不断扩充知识的宽度和深度,与时俱进,提升业务及带教的能力和水平,始终保持与传统医学、现代医药发展相适应。知识大爆炸背景下,中药师不再机械地照方抓药,临床中药师从幕后走上舞台,与临床医护组成团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性意见。因此,带教药师要同时面对教与学,“教”的体会启发新问题,自然也是在“学”;而“学”的过程更新理论知识,目的就是为了“教”[6]。

2.3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新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的进步”。从这个意义上说,提出一个新问题要比解决一个具体问题更重要。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临床中药师将LBL-CBL/PBL/RISE交叉教学法应用于心内科药师培养过程,引导学员开拓思维、主动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员独立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能力,遇到困难能运用所积累的理论知识、所学习的文献资料检索能力来解决问题[7]。

3 对立统一观念的运用

3.1 “药”与“医”的对立统一自古医药不分家,理、法、方、药一气呵成;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孙思邈、李时珍皆是既精岐黄之术又熟谙本草的“医药兼通”大家[4]。但随着社会分工逐步细化,中医与中药分割成2个平行学科,造成了“医不知药,药不通医”的困境,作为中药临床药师,就是要走出困境。中药临床药师的培养,除了要求药师具有丰富的中药学基础知识,还需要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多思考、多总结,不断提高临床知识水平,完善临床思维方法,掌握与医、护、患沟通技巧,最终达到“中药”与“中医”的对立统一。

3.2 “中”与“西”的对立统一中药临床药师的发展晚于西药临床药师,且培养模式多以西药为模板,因此存在重“西药”轻“中药”的情况;但中药临床药师一旦完全脱离西药,将大大降低药师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参与度。“中西药并重”是对中药临床药师更高要求。基地采用“两手抓”,前半年突出“西药”,特别是抗感染方向的深入学习;后半年融入“中药”,理法方药逐一分析,并结合临床药学日程工作开展中药合理性评价,做到“中药”与“西药”的对立统一。

4 结语

中药临床药师培训不仅是具体知识的学习过程,更是中药临床思维培养的过程。笔者从自然辨证法的角度初步探讨了中药临床药师培训过程中的教与学,将自然辨证法合理地应用到中药临床药师的培训工作中来,转变传统培养模式、提高中药临床药师培养水平、增强带教药师的积极性,才能够推动中药临床药师培养朝着系统化、科学化、现代化的方向前进。

猜你喜欢

中药学西药药师
药师“归一”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消渴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82例
药师与患者间沟通的实践与思考
补肾养血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
参附芪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0例
《中药学》教学引入拓展性教学的启示
中韩药师交流签约活动在京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