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道经渠不可测*
——“中医针灸传承保护丛书”小评

2021-03-27中华中医药学会北京100029温长路

中医文献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经穴丛书针灸

中华中医药学会(北京,100029) 温长路

明代医家李梴的《医学入门》,除了因学术特点独具风格而受到历代学者的关注之外,其采用歌赋的写作方式也不失为引人眼球的一大特点。其中一首通过对手太阴肺经的描写来表现针灸奥妙的《渔翁》诗,让人读之难以忘怀:“少商湖海一渔翁,鱼际太渊任转篷。漫道经渠不可测,还数尺泽起蛟龙。”针灸学年湮代远、典籍浩瀚、名医如云,确实有太多的“不可测”。如何让读者在有限的阅读中获得满意的针灸学知识,成为许多人可求不可遇的事。由杨金生研究员担纲主编、参加针灸申遗的专家团队和代表性传承人的学术传承团队联合编写的“中医针灸传承保护丛书”,集中回答了读者心目中许多“不可测”的问题,一下子拉近了与读者交流的距离,为中医药知识、特别是针灸学知识的普及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写针灸发展轨迹,浓缩中医灿烂历史

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辩证思辨超前化、认知思想系统化、治疗思路多样化的典型标志。“夫医乃人之司命,非志士而莫为;针乃理智渊微,须至人之指教。先纠其病源,后攻其穴道,随手见功,应针取效。方知玄里之玄,始达妙中之妙。”[1]针灸与以药物之治为主的多种疗法,一母多子,共同支撑着东方黎民的健康世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世界医学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正如文明始祖燧人氏对火的发现,既是灸法的肇始又是中药炮制技术的本源,医宗扁鹊的针砭应用与药物治疗具有难分难解的血肉关系一样,通过考镜源流、剥茧抽丝、条分缕析,描绘出针灸的发展轨迹,就是一部浓缩了的、带有个性化特色的另一版本的中医学发展史。“中医针灸传承保护丛书”,一套5册,就是属于这样性质的“集学术性、知识性与实用性于一体,迄今国内第一套系统地介绍中医针灸代表性传承人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的典籍”[2]。其中的《中医针灸》一册,从历史中走来,追根溯源,说理论治,隆重启幕;《传承集粹》一册,从人物中切入,贤达论道,举精提要,亮点闪烁;《文化养生》一册,从教化上立论,谈修示养,稽古启今,入脑入心;《经穴内涵》一册,从要害处下笔,循经求络,探奥揭秘,引人入境;《代表流派》一册,从层面上编排,百术百态,师辛徒苦,光彩熠熠。五册书,合而为一,统一在“阐述中医针灸的理论体系、丰富多彩的治疗技法、异彩纷呈的各家流派和深厚的文化内涵”[3]的主题之下;分而为五,“各分册从不同角度进行描述,内容之间略有交叉,以便读者全面理解和把握”[4]。如此凤落一树,相映成辉,相帮互扶,珠联璧合,成就了丛书的集散承合风格,表现出作者严谨的创作思维、严肃的治学作风、严密的布局调适、严实的写作功力。

记针灸申遗成功,昭示中医双重属性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历史悠久、具有独特文化价值和民族价值的历史文化遗存。按照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在近6000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6个文明形态,只有中国的文化体系是长期延续发展而从未中断过的文化”[5]和北京大学哲学大家楼宇烈教授“中医的根本精神不仅与中国文化完全一致,而且最充分、最全面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理念,不仅能唤醒国人的文化认同,而且还能重塑国人的文化自信。可以说,中国文化的复兴必将有赖于中医的全面复兴,中国的复兴之路必将是中医的复兴之路”[6]的论断,中医药作为见证中国和全人类发展进程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享受这样的荣誉和称号是当之无愧的。2006年5月20日,针灸入选我国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2010年11月16日,中国针灸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中医再次成为人类文化史上的超级明星,针灸成为“中医开启世界之门的敲门砖,成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助推器,以针带医、以针带药、以针带服务,推动中医药走出去,以中医针灸带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7]。作为世界卫生组织“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及实践领域”的定义,针灸申遗成功,再次昭示了中医是具有文化和科学双重属性的学科。“中医针灸传承保护丛书”记录了这一艰巨、光辉历程的全貌,见证了申遗保护中的重大事件,完成了对程莘农、王雪苔、贺普仁、郭诚杰、张缙这5位代表性传承人及各级针灸学术流派中171名杰出传承者学术精华的汇集,是参与国家文化战略构建、实施的实际行动,是实现“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目标的积极作为,也是向世界卫生组织交的一份承诺性的中国研究、中国保护的答卷。丛书作者表现出的爱国情怀、民族情结、中医情愫,流淌于150万言著作的字符语词间,给中医人带来的是更多的文化自信、更强的文化自觉、更紧迫的文化追求。

说针灸服务健康,彰显医学发展方向

简便效廉,是中医的四大特点,更是针灸实惠、亲民、接地气的优势,因此针灸长期受到国人的信赖,也日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青睐。有专家认为,人类治病的历史经历了药物口服、注射输液、内病外治三个阶段,“内病外治”被称为医药发展史上具有“绿色疗法”的“第三次革命”。它一改药物经过五脏六腑进入病位的给药路径,以“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解决了药物的过境之害。很显然,针灸已经超出了这种立足于药物之治的优选途径,成为更具理想的非药物疗法的宠儿。它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在《迎接21世纪的挑战》中提出的医学模式“由重视疾病医学到重视健康医学、由强调对病源的对抗治疗到强调整体治疗、由重视对病灶的改善到重视生态环境的改善、由采取单一的生物治疗到应用新生综合治疗”的目标,代表着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针灸参与健康的范围,可以包括保健、预防、治疗、康复的所有领域;防治的病种,几乎涵盖内、外、妇、儿、五官、骨伤等所有学科。“中医针灸传承保护丛书”,立足于强化人们对针灸工作机理、临床应用、身体调理等实用化知识的普及,阐释针灸的历史源流、理论精华、针灸器具、图谱模型、刺灸方法、适应范围等,不惜笔墨,并配以相应的插图。这些图,大都来自国内外图书馆的珍存,许多在平时是不容易见到的,可谓是书之一珍;介绍历史名人的经典名方、现代大师的绝招绝技、各地名医的经验心得、大众养生的秘笈妙法等,重锤敲击,并书以画龙点睛式的推荐展示,具有可靠的权威性和获得感,可谓是书之二珍;撰写经穴概述、经穴内涵、经穴功用、经穴传承、经穴记忆、经穴研究、经穴应用等,应有尽有,并特设“经络歌诀”一节,让人在轻松中把常用知识熟记于心,可谓是书之三珍。围绕实用这个中心,“中医针灸传承保护丛书”朝着针灸表述体系规范化的方向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它蕴含着中医智慧、中国智慧,是对健康中国、健康世界的有益贡献。

在中国针灸入选“非遗”10周年之际,“中医针灸传承保护丛书”以方向求准的信念、文化求本的自律、学术求真的执著、表达求亲的探索出版发行,是献给这个重要纪念日的丰厚大礼,也是献给读者的一份华美礼物,相信它会受到大家的接纳和欢迎。

猜你喜欢

经穴丛书针灸
“人梯书库”丛书
艺术创想丛书
艺术创想丛书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青藤外敷散模型家兔膝关节经穴、非经穴部位皮肤渗透性比较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相关经穴与非经非穴、非相关经穴的机体反映和效应差异
针刺任脉经穴疗法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效果探讨
《社会组织培训教材丛书》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