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产网络悬疑短剧的类型突破与创新路径

2021-03-27陈红梅吕星台

电影评介 2021年19期
关键词:悬疑剧角落

陈红梅 吕星台

爱奇艺“迷雾剧场”自上线以来,口碑不断发酵,成为2020年网剧市场上的爆款内容,在已播出的5部作品中,《隐秘的角落》在豆瓣上获评8.9分,成为首部在“釜山国际电影节亚洲内容大奖”上获得“最佳创意奖”的中国电视剧;收官之作《沉默的真相》又以9.2分再创新高,并同《隐秘的角落》一起被韩国知名杂志Cine21选为“十大最佳中国剧”,Cine21称赞它们是“直观反映中国影像内容发展趋势的作品。”[1]这些作品何以击中大众痛点、完成“破圈”之旅,这与爱奇艺多元开发悬疑题材拓展传统悬疑影视剧的内容构建、以强情节叙事冲击“注水长剧”“反类型化”,打破既有人物形象限制、精心设计影像语言和自觉承担网剧作品的社会责任等密不可分。

一、悬疑题材的多元化开发:拓展传统悬疑影视剧的内容构建

(一)类型杂糅的“融合剧”

近几年,“悬疑”成为影视剧的热门题材,悬疑市场几近饱和。据统计,2017年至2020年,每年播出的悬疑网剧数量均超50部,2019年甚至達到60部之多,但总体的口碑和质量不尽如人意,仅有少量作品,如《白夜追凶》《无证之罪》成功“出圈”。这意味着,以往专注于“逻辑至上,严格遵循理性的原则”[2]的本格推理或纯悬疑推理的传统内容创作已跟不上观众的观剧需求,悬疑剧的内容创作有待创新。

“迷雾剧场”推出的作品即体现了在这些方面的探索。《隐秘的角落》以“青少年犯罪”的题材引起关注讨论,《沉默的真相》聚焦“公职人员的坚守”,折射“性侵与腐败”的社会现象,它们都主打“社会派推理”,即“用更贴近读者生活的问题为切入口,穿插对于人性、社会问题等的思考,引起读者的共鸣。”[3]如《十日游戏》《在劫难逃》《非常目击》属于“悬疑+”的创新模式,《十日游戏》大胆尝试“爱情+悬疑”的题材搭配,弱化以往悬疑剧的“大男子主义”,轻烧脑风格既照顾到女性观众的观剧体验,也彰显出其与同期众多悬疑剧的差异化路线;《在劫难逃》加入“时光陷阱”这一新颖设定,在悬疑的基础上融入科幻元素;《非常目击》主打的是“悬疑+心理”,借“案中案”的形式玩转心理战。

这种在悬疑的基础上向外多元延伸的创新举措,突破了传统悬疑剧专注于“推理”这一单一题材的限制,不仅满足了不同类型的观众群体的需求,也有利于形成有深度的故事,为悬疑剧创作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拒绝套路的“情节派”

传统的悬疑剧多采用“找凶手”的方式展开情节,“迷雾剧场”却开创了一种新颖的,即“找原委”的故事讲述方式,即,在故事的开头或中间,已经告诉观众谁是凶手,但其作案动机尚不明朗,以此为建构谜团的出发点,结合视听语言的设计、叙事线索的切换、叙事角度的变化等多种方式制造悬念,从而进一步揭示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折射社会现实。

以《隐秘的角落》为例,它是“找原委”式的典型。开头观众目睹张东升杀害岳父母,紧接着是朱朝阳、严良和普普三个孩子对张东升进行勒索,观众十分清楚作案人员是谁,但他们背后的行为动机却不为人知,只有通过剧情一步步地展开,观众才了解到张东升的悲哀与无奈,以及朱朝阳等三个孩子在畸形成长环境的影响下,做出这一系列合理而不合法举动的原因所在。

《沉默的真相》则是结合了“找凶手”和“找原委”这两种剧情展开方式来制造悬念:以张超地铁抛尸作为开头,通过“找原委”式的方式展开下面的情节:一个刑辩律师为何会在地铁抛尸?他的杀人动机是什么……这些不合理之处会让观众产生好奇,进而想进一步探究张超的作案动机。当张超矢口否认自己的罪行后,故事又借助叙事线索、叙事角度变换等方式,用“找凶手”式的方式展开情节,这看似回归到了传统悬疑剧的结构,但其背后仍暗含“找原委”,只是寻找的“原委”不再是凶手的作案动机,而是剧情人物的行为动机,即在故事刚刚展开时,还刻画了江阳胆怯、退缩的一面,随着剧情的展开,江阳的性格发生变化,观众便会对这一性格变化成因产生好奇,从而走进人物内心世界。

(三)小故事的“社会化”

“迷雾剧场”的两部高分作品《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在题材选取和情节设置方面做得较为出色,但其获得高口碑的原因更源于它们对于人性和社会的深入剖析。

《隐秘的角落》讲述的是“一个暑假发生的故事”,是三个孩子孩童时光中的一小段经历;《沉默的真相》主线讲述的是2010年“地铁抛尸案”的破案经过,这也只是以严良为首的专案组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遇到的众多案件之一。但是,当我们以“局外人”的目光审视这一切时,我们不仅能从《隐秘的角落》中看到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探讨,还能从中看到中国式亲子关系、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等问题。同样,我们也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沉默的真相》的案件原型:校园性侵、农村贫困地区女童的教育、官商勾结的贪污腐败、冤假错案……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当影视作品不再一味地迎合观众口味,而是将镜头聚焦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把普通老百姓的小故事讲好,讲得有代表性和深刻性,起到折射社会问题、反映社会巨变的作用时,影视作品的商业性与艺术性就达成了一种巧妙的融合。

二、短剧形式下的悬疑表达:强情节叙事冲击“注水长剧”

(一)短剧体量切合悬疑剧节奏

新的技术风向会引发新的内容风向,当大众越来越愿意将自己碎片化的时间投入到各类小屏中时,短剧也便成为一种契合当下审美观看需求的内容载体。目前电视市场上流行的短剧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类是“时长短”,即单集剧长控制在15分钟内;另一类是“集数短”,国产网络短剧多以12集为基准,“迷雾剧场”的作品正是属于第二类短剧形式。

作为一部悬疑题材的剧集,剧情紧凑、逻辑自洽是其基本标准,这一点与短剧“短小精悍、逻辑明晰”的特点不谋而合,因此,“悬疑”和“短剧”很容易在剧情紧凑、快节奏上达成一致,取得1+1>2的效果。以《沉默的真相》为例,它以12集的体量讲述了三条故事线剧情,无名尸体、照片拼图、24天破案时限……一步步将跨越多重时空的案件串联起来,网络上出现了“高开炸走”这一新名词来形容此剧,即以豆瓣评分8.8开场,以9.2高分收官,其以紧凑的剧情、炸裂的演技、深远的主题意义,受到观众一致好评。

(二)单集信息量密集,建构戏剧化情节

由于“迷雾剧场”悬疑剧的题材和12集短剧的体量,它既要做到设密解谜,又要做到营造氛围、塑造人物、关照社会等,这就要求它的剧情“存在即为主题服务”。以“迷雾剧场”五部剧中每部作品的第一集为例,《十日游戏》以于海被龙哥暴力催债开篇,以2019年9月24日警察调查女尸死因和2019年9月15日于海去沈辉家争取投资无果,机缘巧合收留沈辉女儿路婕两条线并行展开剧情;《隐秘的角落》以张东升杀害岳父母全过程开篇,交代朱朝阳、朱朝阳母亲、严良、普普等十余位主角的身份,主要以期末考试、和父亲相处、收留童年玩伴三个主要事件,塑造小主人公朱朝阳成绩优异、缺失父爱、敏感孤僻的性格,以张东升妻子及其亲友对待张东升的态度暗示张东升的杀人动机;《非常目击》以巫江夔山树林中发现一具女尸开篇,通过此案与20年前小白鸽案件涉案人员的诸多关联设置悬念;《在劫难逃》以李澜被神秘杀害开篇,随后,剧情通过付吉亮自首又翻供、真假付吉亮、张海峰艰难抉择、梦境与现实等剧情制造悬念和反转;《沉默的真相》以张超引发“地铁抛尸案”开篇,警察经调查审问“证实”张超杀人,接着剧情迎来反转——张超具有充分的不在场证明,案件由此引发社会舆论,刑警严良接手案件,与张超进行激烈交锋。可以说,每一部的第一集都以其密集的信息量、悬念的充分展开而让观众欲罢不能。

(三)多线叙事的无缝切换

《沉默的真相》的剧情和人物并不复杂,主要是依靠扎实的叙事,采用三线叙事的方式一点点拼凑出完整的故事:第一条线是2010年,张超“地铁抛尸案”引起社会高度关注,以严良为首的专案组对案件展开一系列调查;“地铁抛尸案”的死者江阳则是第二条线的主人公。2003年,意气风发的年轻检察官江阳受同学之托调查侯贵平案,在调查过程中举步维艰,最终在黑暗势力的残忍手段下前途尽毁、妻离子散、锒铛入狱,最终以身殉道;第三条线则是2000年支教老师侯贵平被卷入当地企业家利用女学生进行性贿赂事件中,在调查举报的过程中惨遭诬陷,并被残忍杀害。

三线叙事的无缝切换主要依靠的是镜头在类似场景内的推拉,以及类似人物动作、语言间的切换。如第1集中,审讯室中的张超回忆自己在住所“杀人”的过程时,通过镜头的一个推移,场景便切换到张超和警察来到住所现场还原案件细节,激烈打斗和平淡描述巧妙过渡,加强了悬疑戏剧的冲突性。在第3集中,2003年的江阳和2010年的警察去往平康县公安局档案室调查取证的过程则是运用了双线并行的叙事方式,画面一切为二,同步展示人物动作、路径及遇到的相同困难,进一步凸显案件的复杂,推动剧情发展。

多线叙事无疑会大大增加文本的意义浓度,“但这种增大不是简单的算术式叠加的结果,而是在相互作用中造成意义的翻倍增值。”[4]虽然各个故事的起因、经过、人物都不尽相同,但它们在价值表达层面却是十分相关的,给予观众的反思也是存在共性的,作品意义由此得到升华。

(四)多视角叙事展现全貌

“叙事视角是观察人与事的角度,是叙述者观察的立足点与视野范围,也是受众了解信息的主要渠道。”[5]在《隱秘的角落》中,故事以外视角展开,即先采取外在于剧中人物的视角进行讲述,刻画了成绩优异但在被同学孤立时选择忍气吞声的朱朝阳、借爬山之便谋害岳父岳母的张东升、从福利院跑出来的严良和普普等一系列人物。外视角最突出的优点就是极具戏剧性和悬念性。之后,故事多次从内视角,即以摄像机的视角直接代表剧中某一人物的视点观察和呈现某一事件,通过人物内心独白,带领观众进一步了解人物:单亲家庭长大的朱朝阳渴望父爱、受尽鄙夷的张东升因冲动犯罪后泥足深陷、无所依靠而渴望获得爱和归属感的严良、普普。而在叙述三位小主人公和张东升的博弈时,又以“全知全能”的全知视角为观众展现了孩童与大人这两者在较量时力量的悬殊这一基本现实。

内视角、外视角、全知视角的多元运用,决定着观众不同的感受方式:既自由又限制。单一视角下人物形象的刻画往往是单一的,人物性格的变化也显得突兀。而多元视角的混合使用,既保证了故事脉络的清晰呈现,又给了人物性格特征变化以合理的理由,观众也有机会深入人物的内心,但此时观众依旧受作者的控制,因为观众接收到的信息都是作者精心设计出来的内容,它能以极大的叙事张力传达故事背后隐藏的深层含义,揭示故事的社会现实意义。

三、短剧集人物的塑造:“反类型化”打破既有人物形象限制

(一)“圆形人物”模式下的独立主体

“圆形人物”的概念是由美国评论家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提出的,圆形人物指的是拥有丰富、复杂性格的人物,他们的性格也随着情节的发展而产生变化,从而呈现出多层次性。“圆形人物从来都是新颖的,只要一部作品中存在一个塑造成功的圆形人物,这部作品无论情节如何老套,也能带给读者以新鲜感,让读者不会感到枯燥,因为文学作品里的故事,从来都不会完全相同。”[6]传统的悬疑剧重点在于剧情,在于正义的一方如何突破困难挖掘真相,而在“迷雾剧场”中,人物性格本身的复杂及其后天的变化会刺激观众去探究其性格的生成与演变,从而达到对人物的理解、认同,形成一种新的互动。

以《隐秘的角落》为例,朱朝阳原本是个缺失父爱、孤僻而又敏感的孩子,所以当童年玩伴严良带着一起从福利院逃出来的小女孩普普前来寻求帮助时,他本能地心怀戒备,但心中的善念及其对友情的渴望促使他克服困难收留二人。同样,原本对于同父异母妹妹的“欺负”默默隐忍的他,在意识到妹妹的存在让他更得不到父爱后,他性格中的暴戾因子便自然地激起他的反抗情绪,导致妹妹坠楼,同时,他还要与张东升盘旋博弈,这两件事使得他的种种行为愈发不受控制,也导致这个少年性格的不断变化发展。作品通过对朱朝阳与父母的相处、与张东升的博弈等重要事件的细腻描述,给予少年性格变化以充分的理由,让观众相信这样的人物和行为是真实可信的。

(二)从“人物弧光”窥探复杂人性

“人物弧光是指人物本性的发展轨迹和他(她)的成长变化。”[7]在剧情创作中,它可以分为人物的塑造、激励事件、设埋伏、继续施压、高潮及结局。

以《沉默的真相》中的主角江阳为例,剧情塑造的江阳是一个意气风发、年轻有为、生活美满的自信检察官形象。激励事件的出现,也就是其大学同学李静托其调查侯贵平的死亡原因,这打乱了江阳原本平静的生活。设埋伏的环节则是江阳被多次威胁,他意识到继续调查下去会有危险。继续施压的环节出现在江阳产生放弃的念头后,朱伟的鼓励和支持,让江阳再次产生调查的动力,推动故事继续发展。这些压力促使故事高潮的到来,江阳在强大的黑暗势力前败下阵来,锒铛入狱,出狱后却被诊断出患有癌症,面对死亡的迫近,他依然选择寻找真相,最后以自己的死争取更大的力量介入此案。故事的结局是“圆满的”,一切真相被揭开,恶人伏法。

从初入社会、踌躇满志的检察官到恶疾缠身、穷困潦倒的手机修理员,这是一种极大的反差,但是通过这种剧作呈现方式,解释了引导主角行为的内心诉求,揭示了主角性格复杂的原因,当一个自信且自卑、坚强且怯懦、迟疑且勇敢的主角形象呈现在观众面前时,观众不会觉得突兀,反而觉得这一切合情合理,同时,这种设计也有助于推动故事剧情的节奏,环环相扣、贴近真实生活。

(三)悲情平民“英雄”的社会群像

传统悬疑剧中,最“英雄”的形象非警察莫属,但是在“迷雾剧场”刻画的一系列警察形象中,他们摆脱了以往“伟、光、正”的刻板形象,更加接地气。如《隐秘的角落》中的退休民警老陈、《沉默的真相》中的严良、《十日游戏》中的吴宇柯……他们身上都体现着警察这一职业的正面价值:正义、勇敢、乐于奉献,但这并非来自俗套的“个人英雄主义”,他们的形象和动机都被“平民化”了。除此之外,“迷雾剧场”还塑造了张超、侯贵平等一系列“平民英雄”形象。对他们而言,为人民群众争取公义是来源于自觉奉献,这与他们的职业无关。同时他们身上还有另一共性,即悲剧性:老陈为救严良而死、江阳以身殉道、孤独而找不到人说话的警察严良、孤立无援的朱伟……

“迷雾剧场”的悬疑剧给观众带来的不单单是视觉上的恐怖感觉,更多的是精神压抑带来的恐怖感。弗洛伊德在《神秘和令人恐怖的东西》一文中指出,“这种神秘和恐惧的东西实际上并不是什么新奇或陌生的東西,而是某种我们所熟悉的、早就存在脑子里的东西,只不过由于受到抑制而从我们的大脑中离间开来”[8]。“迷雾剧场”的故事不再是大团圆式的结尾,而更倾向于“残缺的美”:通过情节、叙事等表现方式,深入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将故事的真实性、生活化展现出来,将人物的缺憾表达出来,以此唤起观众的同理心,使观众主观逃避的和被客观压抑的情绪得到宣泄,这种宣泄的方式就是直视不完美的现实。

四、影像语言的成熟设计:消除早期网络剧的刻板印象

(一)电影质感的光影运用

“迷雾剧场”的悬疑网剧打破了观众对于传统网剧成本低、规模小的刻板印象,“电影质感”成为他们重要的影像语言。“所谓质感,就是物体给人的实感,比如抚摸一匹绸缎或者一页纸张,把这样的触感放进电影里,那些直达心灵的真切感觉,就像是握住了生活的实体,对故事的反应就是对生活的触动。”[9]如《隐秘的角落》为了营造一个真实的“暑假”,剧组走访多地,最终将故事的舞台选择在湛江,导演辛爽在接受采访时说,“选择湛江是因为它阳光特别强烈,那反过来,阴影也特别强烈,阴影特别强烈的地方就是我们隐秘的角落。”[10]

其他几部剧在这一点上表现得也各有特点,《非常目击》取景于重庆奉节,云多雾多的气候条件给画面带来一种迷雾笼罩的感觉,突出阴冷紧张的观感;《沉默的真相》在光影的运用上则直截了当,通过过去与现在不同时空中的色彩设置形成强烈对比,契合过去以“黑暗”结尾,现在以“光明”迎接未来的故事内涵;《十日游戏》中多以黑白灰的暗色调为主,巧妙运用阴影,渲染出剧情充满阴谋的氛围;《非常目击》采用阴郁的冷色调,结合密林、黑夜、大雨这些元素,奠定全剧阴冷的基调。

(二)克制而沉稳的音乐表达

爱奇艺总制片人戴莹在接受访谈时表示,在制作《隐秘的角落》时,制作团队就认为这个片子需要一个音乐式的符号,不仅是作为修饰的存在,更是为叙事而服务。[11]《沉默的真相》中,每条叙事线上的音乐风格都是不同的。侯贵平一线中,多用弦乐器,悲伤而悠远,预示着侯贵平的结局;江阳一线中,音乐风格多变,一度从明快走向悲凉,这种反差表现出人物性格、命运的巨大转变;严良一线中,着重突出了音乐的节奏感,与之推理破案的主要行为相呼应。可以说,音乐是故事的另一个讲述者,它带领观众进入故事、深入情境,又在故事结束时,给观众以灵魂的洗礼,光明道路之绵长、正义道路之孤独,都不影响英雄们的前赴后继。

音乐本身的隐喻性特征能给不同的观众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迷雾剧场”克制而沉稳的音乐表达与悬疑剧的神秘性不谋而合,起到加快剧情节奏、制造悬念的作用;另外,它以特定的音乐匹配特定的情节,不仅能展现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使人物形象变得立体,还能引导观众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情感走向,深化影片的主题内涵。

(三)长镜头的纪实风格

巴赞认为“长镜头能保持电影时间与电影空间的统一性和完整性,表达人物动作和时间发展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因而能更真实地反映现实,符合纪实美学的特征。”[12]镜头作为影视作品叙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长镜头叙事的纪实性功能,能将影视作品的故事背景和叙述事件真实化,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

《隐秘的角落》和《沉默的真相》中各有一处让人印象深刻的长镜头。《隐秘的角落》中,朱永平在女儿去世后,来到常去的馄饨店,店家不知道情况,像往常一样给他打包了三份馄饨,还询问其妻子女儿的情况,朱永平默默地吃下了第三份馄饨,边吃边哭,一度情绪崩溃。《沉默的真相》中,刚出狱的江阳和朱伟、陈明章来到饭店聚餐,在聊天期间发现口袋中的钱包丢了,突然嚎啕大哭,久久无法平静。“成年人的崩溃总是在一瞬间”,这似乎已经成为大众的共识了。作为父亲的朱永平一直坚强地面对着失去女儿的现实,却被一个细节击溃,江阳也是以丢失钱包的契机宣泄自己丢失青春、信念乃至人生的悲痛之情。导演通过长镜头呈现出人物复杂的内心,无须任何语言解释,观众就能完成从看到人物行为到理解人物内心,再到和人物达成共情的过程。

(四)留白与象征的艺术

象征是指“用在一定范围内能够被大多数人认可的简化符号来表达某种复杂或难以具体定义的概念的交流手段,同时甚至比仔细描述有着更强的精神感染力。”[13]象征能表现角色或事物的多层次性,给故事带来更丰富的内涵。

《隐秘的角落》在塑造人物时运用了多种象征元素,如张东升妻子在与张东升谈论离婚协议时,配合了一个被关在笼子中的猫的画面,它象征着张东升压抑的内心,而猫在笼子中叫喊也暗示着张东升内心对妻子强烈的挽留。又如朱朝阳父亲约朱朝阳一起吃糖水时,最后糖水里躺着一只苍蝇,这一方面象征着朱朝阳对父亲录音行为的失望和恶心;另一方面也呼应了张东升妻子溺死在海中的画面。

留白即“去掉啰嗦的交代和冗长的事实罗列,把片子中主观性的解说,变成画面配以效果声或音乐,留出足够的空间,来启发观众的联想,变实为虚。”[14]这种手法弥补了影视创作中镜头语言过于直白的缺陷,营造了一种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审美意境。对悬疑剧来说,留白的手法无疑可以为其增加“悬疑”元素,体现一种深层而富有内涵的神秘性。

五、网络短剧的社会担当:理想主义表达与现实主义精神关怀

(一)真善美的价值导向:黑暗之中尚存光明

“迷雾剧场”中三部改编自小说的作品《十日游戏》《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都在保留小说绝对主题的前提下,对原作进行“浪漫主义的二次创作”,即在黑暗和悲剧中加入理想主义的表达,在艺术性层面上突出人性向善的一面。

《十日游戏》改编自日本东野圭吾的小说《绑架游戏》,小说以“全员恶人”的人物构成让整个故事基调变得黑暗,传递出“他人即地狱”的悲观理念。《十日游戏》在保留原作核心内容“绑架游戏”的基础上,重新塑造了主角形象,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爱与救赎”的主题。《隐秘的角落》和《沉默的真相》虽然都改编自本土作家的小说,但同样呈现出“真善美”的价值导向。《隐秘的角落》的导演辛爽曾言,不想做一个纯粹的恶的故事,希望在阴暗的夹缝中能存留一点童话。[15]《隐秘的角落》将“纯粹的恶”的原著故事提炼为“爱与选择”的主题,将家庭、成长、悬疑依次作为作品的类型定位,即悬疑只是作为故事表达的一种形式,家庭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才是故事的主线。改编过后的《沉默的真相》是“致郁的”,同时也是“治愈的”,它用江阳代表所有心怀赤子之心的公检法人员,他们在面对黑暗心怀绝望时,依然会为实现社会公义而奋不顾身。这种人文关怀作用在放大剧中人性善恶的同时,也给予观众一种直击内心深处的力量,坚定观众“真善美必将战胜假恶丑”的人生信念。

(二)社会议题的真实呈现:悬疑外衣下的社会悲剧

“迷雾剧场”中的人物不乏悲剧性的结局,而人物的宿命悲剧又与宏大的时代背景无法分割。以尺度最大的《沉默的真相》为例,它围绕公检法、资本集团等领域展开,涉及但不限于教育、性侵、官商勾结等多个社会议题,基调是压抑的、致郁的:心怀正义的侯贵平、江阳都为追求公平和真相献出了生命,一众“翻案功臣”被判罪入狱,他们的结局无疑是充满悲剧色彩的,但这样的结果也是真实的——现实中,这些社会弊病是客观存在的,也正是因为真实生活中有像江阳这样的一线公检法人员甘愿以付出生命为代价来回应社会关切,“反贪反腐、扫黑除恶”才不至沦为一句空话。

这种真实的社会现实的悲剧美学,具有折射社会问题的参照价值,让悬疑剧向着隐喻化的现实主义表达转换。用现实主义的创制技巧,在社会现实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多层抽象化、象征性的艺术创造手法,对人性和社会环境进行多重解构,向现实投射出悲剧美学的社会关照:贪婪和欲望需要被约束,如果每个人都对自己的阴暗面不加控制,那么社会必将跌入深渊,只有抵住诱惑,努力在灰暗的境遇中发现积极与美好,才能用善念、善行、善举铺就社会文明的底色。

(三)严肃正剧的创作表达:强代入感下自我意识的反省

人性本善?人性本恶?影响人性变化的元素是什么?这似乎是一个永恒的哲学问题。《隐秘的角落》将目光聚焦在家庭因素对青少年性格成因的影响上。作品折射出的家庭伦理问题、人性善恶问题,会促使观众结合自身情况反思未成年人的教育问题,认识到家庭和谐氛围对于孩子心理正向发展的价值。

追求正义的道路从不平坦,如果要以惨痛的代价换来微小的胜利,我们是否应该就此沉默?《沉默的真相》给了我们答案。剧中侯贵平、江阳、严良他们用十年的努力、两条生命的代价、一众亲友的付出,最终只换来一件案子的胜利,但它使我们相信,正是因为有了这每一桩小案子的胜利,才会在点滴中不断树立起法律的权威和法律体系的坚不可摧。

作品让观众从“上帝视角”来审视剧中人物的命运,不仅仅是让观众见证腐败与清廉的对抗、忠诚与背叛的对立、正义与邪恶的斗争,更是让观众有所反思、有所启发。这是优秀的影视作品给予观众的信任,观众也需要对这些信任作出答复——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倒逼影视行业良性发展,二者互相促进,营造更融洽的影视创作氛围。

参考文献:

[1]大众新闻.爱奇艺迷雾剧场持续全球输出 在韩国、澳洲等国家地区先后上线[EB/OL].(2020-12-19)[2021-05-05]https://www.163.com/news/article/FU75H8JN00019OH3.html.

[2]陈亮.论“本格推理”与少年推理小说——以谢鑫作品为例[ 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2):165-167.

[3]任小凤.日本社会派推理电影的发展流变[ J ].电影文学,2020(9):58-60.

[4]翟永明.李銳小说叙事结构分析[ 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48-52.

[5]范丽,白云霞,冯学民.论网络小说影视剧改编的叙事转化[ J ].声屏世界,2020(6):42-44.

[6][英]E·M·佛斯特.小说面面观[M].苏炳文,译.广州:花城出版社,1981:63-64.

[7]李学林.论戏剧剧本创作中人物弧光的构建[D].沈阳:辽宁大学,2020.

[8][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论文学与艺术[M].常宏,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2001:268.

[9]一秒.光线真的能提升电影的质感吗?[EB/OL].(2017-10-25)[2021-05-08]https://zhuanlan.zhihu.com/p/30431485.

[10]戴天文.专访《隐秘的角落》导演辛爽:这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EB/OL].(2020-06-25)[2021-05-12]https://mp.weixin.qq.com/s/3As05R7hSXTLLhNH3LUXAw.

[11]四味毒叔.从爆款《隐秘的角落》,看爱奇艺「迷雾剧场」如何以原创铸就品质[EB/OL].(2020-06-29)[2021-05-15]https://mp.weixin.qq.com/s/wozRI1a93objimOWbFasNA.

[12]许南明.电影艺术词典[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155.

[13]王冰.象征手法在短片《永恒》中的运用研究[D].长春:吉林艺术学院,2018.

[14]赵琪.“留白”——电视纪录片的“无言之美”[ J ].中国电视,2007(5):66-68.

[15]曹乐溪.专访《隐秘的角落》导演制片人:即便没有审查,也不想展现纯粹的恶[EB/OL].(2020-07-01)[2021-05-18]https://mp.weixin.qq.com/s/fNcHtt2Vb2ykasi14ETUg.

猜你喜欢

悬疑剧角落
网络悬疑剧的创新与突破探析
试论悬疑类小说改编剧本中的“分寸感”
迷雾剧场悬疑剧的认同机制研究
浅谈中国网络悬疑推理剧的创新发展
拥抱AirPlay 2 让音乐和电影荡漾在家中的每个角落
我多想走遍祖国的每一个角落
从电视到网络我国悬疑剧发展新策略
休憩的角落
选对绿植 角落也有春天
让教育之花开遍每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