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场品味“世遗”的寻根之旅:《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创作策略聚焦

2021-03-27王凤鸣杜鹃

电影评介 2021年19期
关键词:活态遗产地世界遗产

王凤鸣 杜鹃

关于世界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与挑战,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主席吕舟认为:“如何展现中国悠久的历史、丰富多彩的文化和绚丽的自然美景、丰富的生物和生态多样性,展现中国对世界文明的贡献,表达中国的历史文化,强调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是中国的历史责任。”[1]截至2019年7月,中国已有55处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目前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自然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其中文化遗产代表中国悠久的历史文明,自然遺产则反映了中国地质地貌的复杂和动植物物种的多样。那么,如何揭开这些世界遗产的神秘面纱,让观众直观地感知到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的突出意义及价值内涵,将民族的、真实的文化遗产进行社会化传播,是电视文艺工作者深耕探索的领域之一。

由浙江卫视推出的中国首档探寻世界遗产的互动纪实节目《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下文简称《万里走单骑》),2021年1月在网络和视频平台同步播出,节目打破了演播室舞台的空间限制,首次开创了以“走”为出口的“轻旅行”方式,将厚重的历史文化与“竞技+揭秘+互动”的真人秀模式进行嫁接,在寓教于乐的同时提升大众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在节目中,现任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由“故宫看门人”转变为“世遗推广人”,带领常驻嘉宾黄觉、马伯骞、阎鹤祥组成“布鞋男团”,老、中、青三代组合探访良渚古城遗址、厦门鼓浪屿、福建土楼等10余处世界遗产地,与当地的历史学者、世遗守望者、挖掘保护者相遇、相行、对谈,在互动体验中挖掘世界遗产的丰富内涵,同时还为云南景迈山古茶林和湖北黄石矿冶工业遗产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助力。可以说,该节目题材新颖别致,类型特征鲜明,具有多维度的话语表达策略和呈现方式。

一、多元化的题材选取

(一)典型性

《万里走单骑》是我国首档沉浸式展现中国世界遗产的电视综艺节目,节目创作团队在分享创作体悟时披露,该节目选取的每一处世界遗产地都有其特殊的遗产要素和突出的普遍价值,节目通过流程设置把专业系统的知识点变成有趣易懂的情节。因此,从节目的题材选取可以看出,为了让观众更深刻地感受遗产项目的唯一性和独特性,创作团队所选取的10余处遗产景观都具备典型意义。如“最”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村落皖南古村,“最”利在千秋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四川都江堰,“最”能代表中国先民宇宙观的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最”包容开放的历史国际社区厦门鼓浪屿,浓缩中国园林文化的翘楚之作苏州古典园林等。节目组在全国范围内选取极具代表性的世遗之“最”,站在更开阔的视野展现历史与今朝的文明引线。

《万里走单骑》在12处遗产地的呈现顺序上也做出了精心安排,节目第一站便带领观众走进“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圣地”的良渚古城遗址。作为我国目前最新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良渚古城遗址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非常重大。随着规模宏大的城市格局、功能复杂的外围水利系统、精美玉器和原始文字的相继发掘,良渚古城遗址将中华文明起源由殷商时期向前推进了2000多年,实证了我国妇孺皆知的“五千年文明史”,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历史研究进程。“布鞋男团”第一站选择行走于文明的开端,然后以时间为引线感受悠悠五千年的绚烂文明,由此可见,《万里走单骑》在题材类型的选取上注重遗产项目的典型性和独特性,以期观众能深层体会世界遗产所蕴含的精神价值。

(二)广泛性

在《万里走单骑》的创作先导片中,单霁翔与5位申遗专家就“应该带观众看什么”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专家组认为节目所选取的世界遗产地要分别具备典范价值、传播价值、见证价值、建筑景观价值和人地关系价值,让嘉宾团在“行万里路”中获得“读万卷书”的充实感,也让观众真切感受到文化遗产蕴含的不同底蕴。首先,节目组在题材类型上选取水利、农业、建筑、工业、村庄等十余类世界遗产代表作,其中包括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其次,节目组在世界遗产地的选择上,还充分考虑我国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和层次性,咫尺之内乾坤万变的苏州古典园林蕴含着哲学、历史和人文习俗,同时也传达出中国传统士大夫的情操追求。以西递、宏村为代表的皖南古村落既体现了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特色,又代表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中的乡村文化,广泛的题材类型让观众全景式地领略到世界遗产的人文特质和艺术样态。

(三)“静态”保护与“活态”传承

《万里走单骑》根据历史文化遗产的功能作用,灵活安排明星嘉宾团的探访路线,解读视角也没有片面地停留在对静态遗产的单一呈现,而是采用多维度、多视角展现世界遗产的当代价值,勾画“静态”保护策略的同时兼顾“活态”遗产传承,并从物质形态的“活态”、作用功能的“活态”和遗产价值的“活态”三个方面,展现“活态”遗产的千年不朽之功。所谓“活态”遗产,指的是“该遗产不仅具有‘遗产’的属性,是历史与文化的见证者,而且仍然具有其原始的使用功能,在现代社会中仍在持续发挥作用。”[2]“布鞋男团”在节目第六期协同巴蜀文化专家来到四川成都,向物质形态与作用功能兼具的“活态”世界遗产都江堰水利工程“拜水问道”,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创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体系,至今2000多年依然造福成都平原的千万人口,深淘滩、低作堰,无坝引水、因势利导的治水理念和刚柔相济的岁修制度,也融合了道家学派“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价值理念。在节目中,当地学者从地质构造、弯道地形、地势高差等方面介绍都江堰的运作原理,同时辅以无人机勘测和3D动画技术,活态呈现岷江鱼嘴分水工程、飞沙堰溢洪排沙工程、宝瓶口引水工程的协作统一,让观众更直观地了解到人类智慧与自然环境的完美结合。

二、类型元素的叠加与创新

“只有兼具时代气息、审美品格和文化意蕴三者浑然一体不可偏废,才是文化综艺节目谋求创新的根本方法。”[3]近年来,依托综艺形式解锁文化“密码”的电视节目层出不穷,《我在颐和园等你》《上新了·故宫》《了不起的长城》等节目都秉承综艺为形、文化为魂的创作理念,呈现我国物质文化遗产的时代价值和文化意蕴。同样,《万里走单骑》也采用大众易于接受的“文化+综艺”的方式展示12处遗产地的千年神韵,降低世界文化遗产在大众心中的认知门槛,进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首先,节目组打破了演播室舞台的空间限制,以更为纯粹的户外体验方式对世遗地进行探索,而且在每期节目中都设定了“守望行动”“相遇世遗”“行走感悟”等形式不一的匠心环节。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嘉宾团按照节目组的任务要求,召集年龄总数达到5000岁的游客,完成“守望世遗五千年”的主题演讲。厦门鼓浪屿一行,制作组邀请当地学校师生、国际友人和老年乐队,在当地的管风琴艺术中心举办了一场“守望音乐会”,为鼓浪屿国际社区的百年发展史和九年申遗路喝彩,别具匠心的环节设计使世界遗产真正“活”起来、“燃”起来、“潮”起来。其次,《万里走单骑》在文化内核与综艺形式的边界把握上本末有序,虽然节目融合了揭秘、竞技、互动等多元类型元素,但是无论是内容表达还是形式创新,都整体服务于节目的中心意旨。

(一)纪实+揭秘:突出趣味性

《万里走单骑》通过“纪实+揭秘”的形式探寻遗产地的原生面貌,原故宫博物院“网红”院长单霁翔在众多世遗学者中极具大众认知度,因为参与了众多中国世界遗产的申报工作,对世遗地的建筑文化和民俗风情了如指掌,因此单霁翔便以“导览人”的身份对每处遗产地进行通俗地梳理和概括,同时带领嘉宾团走进百姓人家,近距离感受世遗地的“烟火气”和“凡人心”。同时,该节目充分考虑年轻群体的追求偏好和观看习惯,利用无人机拍摄、高清遥感影像、3D动画情景还原等科技手段,更为立体地呈现世界遗产地的特征风貌。比如在良褚古城一集,伴随单霁翔的讲述,节目动画还原了良渚人在瑶山祭坛祈天问道的情形,同时还辅以无人机视角整体呈现良褚大型水利工程,进而揭开五千年前良褚文明的神秘面纱。同样在都江堰一集中,单凭专家的讲解,观众很难理解大型水利工程的排洪排沙原理,节目运用动画形式模拟弯道技术如何利用离心力清水源、排泥沙,鱼嘴如何通过四六分水、二八分沙的运作驯服岷江水流的奔腾汹涌,一大部分网友弹幕直呼“涨知识了”“原来这就是一座大型净水器呀”。“纪实+揭秘”的创新形式,增加节目趣味性的同时,也让观众感受到“活态”文化遗产旺盛的生命力。

(二)竞技+互动:增强参与感

仅仅通过行走体验的方式展示世界遗产的价值底蕴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让观众更深刻地感知古人的智慧巧思,《万里走单骑》还通过竞赛机制提升节目的可看性和趣味性。在探访皖南古村落一集中,“布鞋男团”及飞行嘉宾兵分两路,分别前往“牛肚”“牛胃”“牛身”“牛角”4个地点,寻找牛形村落的布局奥秘,通过寻徽娘、集密码的竞技方式,感受隐藏在古村落间的徽派文化。在对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探访中,明星嘉宾团通过竞技方式跟随古法竹笼杩槎传承人肖云发,体验古代治水工具的制作过程,并邀请当地居民与在场游客共同参与,紧张欢快的比赛节奏,不仅强化了知识的趣味性,还能让观众直观感受到世界文化遗产的“活态”特性。兼顾学术性和娱乐性的创新形式,《万里走单骑》保证了文化节目的艺术格调,同时又兼具综艺节目本身的休闲娱乐功能。

《万里走单骑》通过多种互动方式增强观众的参与感。首先,节目选择在中国蓝TV、哔哩哔哩视频网站、抖音、快手等多个新媒体平台播放,将遗址文化、建筑文化和历史价值等特质与视听传媒全域融合,并以跨屏联动及长综艺、短视频多种形态的互动方式,打通全龄化传播通道。与此同时,节目在官方微博发起“遗产里的中国”“倾听世遗地之感悟”等热门议题,增强节目与观众之间的互动性。其次,该节目除了正片之外,还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方式,让观众以文化参与者、文化接受者和文化消费者的多重身份,参与到世界遗产的故事讲述中,节目中由代际差异造成的观点碰撞,也成功调动了观众参与话题讨论的积极性。比如关于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能否申遗成功,马伯骞与单霁翔的不同观点就在微博中获得了非常高的讨论度,马伯骞作为年轻群体代表认为对于景迈山古茶林“白纸黑字的认证也许不是最重要的,当地的一切早已认证了这里的价值”,而单霁翔则认为申遗的目的是为了突出普遍价值,“我们要把我们的故事讲给全世界听”。节目在老、中、青三代的观点交锋中寻找价值共识,通过高浓度的知识输出,调动观众参与话题讨论的积极性,让观众加深对世界遗产价值的认知,了解申请世界遗产的真正意义。

三、多维度的话语表达

《万里走单骑》没有采用一元化的评价方式,而是通过文化工作者、政府工作者、明星嘉宾团和世遗地居住者组成多层次的辩论话语场,多视角、多维度的价值理念建构了一个畅所欲言的言论场域,让观众得以辩证地看待世界文化遗产的未来发展。如第11期关于世遗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皖南古村落里的西递、宏村,因为粉墙黛瓦的徽派民居与耕读传家的徽州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观光旅游,既促进了当地多元产业结构的优化,又提高了世遗地的社会影响力,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却破坏了古村落自然清幽的原始风貌。而距离西递、宏村几公里之外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南屏,历经千年依然保留着古风古韵的桃源画境,却不得不面临日益凋敝的空心化危机。一面是原生态与商业化难以调和的矛盾,一面是遗产保护与社区发展无法平衡的困境,对此,“布鞋男团”与当地村民和文化学者就“后申遗时代如何再发展”“旅游开发是不是传统村落保护的灵丹妙药”等问题进行观点交锋,在感性与理性、严肃与幽默中寻找现实问题的治本之策。辩论主体的观点,既有对旅游反哺遗产保护的独到见解,又有对“千村一面”现象的担忧和拒绝,多维度的话语表达语境开阔了文化综艺节目的传达视野,带给观众深层触动的同时也加深了其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知。

《万里走单骑》第七期,“布鞋男团”来到湖北黄石矿业工业遗址,探索黄石3000年炉火不息的秘密。早在2012年,黄石矿冶工业遗产已经跻身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而今《万里走单骑》节目组走进湖北省黄石市,为中国矿冶工业遗产申遗助力,以保护和传承为己任,赓续中华文明的绵延不绝,让黄石流淌千年的矿冶血脉生生不息。作为本季12处遗产地中的唯一一处工业遗址,黄石矿冶工业遗址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非常不同,通过明星嘉宾团与当地退休老工人的对谈,节目向观众呈现了父辈们在国家百废待兴之时做出的时代贡献,也揭示了工业遗址实为中国工业发展史的精神图谱,也是一代工人阶级实干兴邦的精神坐标。而黄石3000多年的工业文化积淀,使其保留了铜矿遗址、煤铁厂矿旧址、华新水泥厂旧址、大冶铁矿露天采场等类别不同的工业遗址,是印证我国古代矿冶文化和近代工业文明的“活化石”。

在节目中,常驻嘉宾马伯骞代表线上线下的观众提出疑惑:工业遗址既不具备中国历史古迹的匠心独运,也没有自然景观的山奇水魅、别具一格,为何要将如此多的精力注入一片“工业锈带”?对此,明星嘉宾团与当地的人文学者和申遗专家深度探讨,同时在百米地下矿井中寻找并解读黄石遗产密码,观众跟随节目组的脚步得知,黄石矿冶工业自殷商时期开矿炼铜,为华夏大地熔炼出璀璨的青铜文明,同时也是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的基石,是我们过上幸福生活的重要载体。而对于如何让“工业锈带”蜕变为“工业秀带”,通过教育、文化、旅游等方面盘活工业遗产的问题,节目嘉宾与当地民众和政府工作者畅所欲言,以奥地利维也纳煤气工厂、重庆涪陵816地下核工程和北京798艺术区等旅游打卡地为参照样本,为黄石冶矿工业遗产“活”起来寻找思路。与此同时,节目组在这期主题中采用全新形式的守望行动,让“布鞋男团”走进黄石广播电台与当地市民进行实时交流,通过旁观者与亲历者的互动为黄石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出建议。

结语

用脚步丈量文化、以躬行感知真魅。《万里走单骑》立足民族文化的传承弘扬,用更多维的语境、更年轻的视角寻找世遗之美。与以往文化类节目不同的是,该节目的创作团队敢于走出思维窄巷,首次開创了以“走”为出口的“轻旅行”方式,带领观众沉浸式地体验世界遗产承载的文化记忆和历史价值,在更广阔的视野中寻找中华文化的根脉,以此弘扬对世界遗产文化的守望与传承。

参考文献:

[1]吕舟.国家历史身份的载体:中国世界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与挑战[ 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7(07):711.

[2]单霁翔.“活态遗产”:大运河保护创新论[ J ].中国名城,2008(02):5.

[3]冷凇,王樱潼,孙肖璐.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美学回归与创新趋势[ J ].中国电视,2019(02):44.

猜你喜欢

活态遗产地世界遗产
活态中医药传统知识数据库的构建与应用意义
中国的“世界遗产”
跟淘气章鱼巡游世界遗产
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与旅游需求关系
在“活态传承”中延续历史文脉
活态文化
从丝绸之路到世界遗产探析
世界自然遗产地监测评价研究进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