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NSURE技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2021-03-26朱俊学

当代医学 2021年8期
关键词:表面活性胎龄肺泡

朱俊学

(江苏省泗洪县人民医院儿内科,江苏 宿迁 223900)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主要是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不足,致肺泡进行性萎缩的疾病,早产儿发病后症状包括进行性呼吸困难、呼吸衰竭及皮肤异常等[1]。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附着于肺泡表面的泡沫,泡沫物质在足够多且活性强时,会持续保持开放,空气易进出,相反若泡沫物质塌陷或发生其他异常,会影响肺部氧气及二氧化碳的正常吸入、排出,进一步导致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2-4]。该病多发于男性早产儿,发病后死亡率较高。随着医学领域的不断进步,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INSURE)技术被研发并用于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明显降低该病的死亡率。本研究旨在探讨INSURE 技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 年2 月至2019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60 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男18例,女12例;胎龄26~34周,平均胎龄(30.97±2.54)周;平均体质量(3.57±1.87)kg。观察组患儿男17 例,女13 例;胎龄27~34 周,平均胎龄(31.84±2.11)周;平均体质量(3.11±1.14)kg。两组胎儿性别、胎龄、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患儿均确诊为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均符合小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共识中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基础疾病、休克患儿;有精神疾病患儿;无法配合治疗患儿;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心源性肺水肿患儿;严重心血管疾病患儿。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行常规治疗,医护人员对患儿行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期给药,不同肺表面活性物质种类均有各自剂量,大多数剂量均为每次100 mg/kg,严重患儿每次给药100~200 mg/kg,根据疾病情况给药次数不同,轻者每天1 次,严重者每天2~3 次,冻干粉剂型使用时需要加适宜0.9%氯化钠溶液摇匀待用,混悬剂需要解冻并摇匀,放入37 ℃温水中进行预热,给药前清理患儿呼吸道,帮助吸痰并处理,处理后即可谨慎注入,给药过程中取多个体位,并严格观察患儿生命体征。

观察组患儿实施INSURE 技术治疗,医护人员帮助保温箱内的患儿取仰卧位,采取喉镜进一步暴露患儿声门部位,将气管导管插入,并检查患儿生命体征是否有异常,若无异常即可固定好气管导管,连接复苏囊进行正压通气,选择患儿所需要药物,并进行准确核对,核对后用注射器抽好药物做准备,连接新生儿专用头皮针,用适宜力度将头皮针刺入气管插管内,插入过程中注意禁止刺破对侧气管,沿气管插管缓慢将针头全部刺入,缓慢推注肺表面活性物质,并采取复苏囊正压通气,药物吸收完后,继续给予复苏囊正压通气6 min左右,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并拔除气管导管,并检查患儿喉部有无被气管导管损伤,并及时处理。

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均注意饮食、环境及保证患儿充足睡眠,饮食:根据患儿情况选择补液喂养,注意输液的总量及速度,病情稳定后,尽早给予肠内喂养;环境:注意患儿的保温箱温度均维持在22 ℃~24 ℃左右,皮肤温度保持在36 ℃左右,吸入氧气需要进行湿化,湿度保持在60%左右,及时清理患儿口腔内分泌物,定时做吸痰处理,对室内做好各项消毒管理工作,喂养患儿、患儿给药及做各项检查均消毒后进行。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患儿血气指标的变化情况,血气指标包括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②观察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包括气胸、败血症及肺气漏等。③观察两组患儿恢复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④观察两组患儿呼吸频率的变化情况,新生儿正常呼吸为每分钟40~44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血气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儿PaO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血气指标变化情况比较(,mmHg)

表1 两组患儿血气指标变化情况比较(,mmHg)

PaCO2 PaO2例数30 30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治疗后47.98±4.61 39.54±3.55 7.945 0.000治疗前47.91±3.57 47.51±3.19 0.458 0.324治疗后75.94±5.39 81.97±5.91 4.129 0.001治疗前62.87±5.44 62.94±5.12 0.051 0.480

2.2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3 两组患儿平均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平均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平均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d)

表3 两组患儿平均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d)

平均住院时间21.69±3.97 17.27±2.57 5.119 0.001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30 30平均恢复时间21.41±3.44 9.87±2.14 15.602 0.000

2.4 两组患儿呼吸频率变化情况 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呼吸频率分别为(74.5±4.2)次/min、(75.4±4.5)次/min,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呼吸频率为(44.59±2.54)次/min,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9.87±2.97)次/min(P<0.05)。

3 讨论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原因包括多种,如胎龄较小:蛋白更易进入肺泡表面,抑制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功能[5-6];剖宫产:大多数剖宫产是在未经子宫正常收缩后进行生产,会影响胎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合成,另外分泌也相对较少,从而会增加该病的发病率;围产期窒息:部分患儿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产程较长,长时间会致胎儿缺氧,出现酸中毒等病症,加重肺部损伤,从而抑制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生成;糖尿病母亲:胎儿母亲为糖尿病时,胎儿体内会发生胰岛素代偿性分泌逐渐增加,使得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活性明显降低,增加该病的风险;营养不足:部分胎儿是因为体内营养不足,导致肺发育不全或影响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合成,引发该疾病。该病发病后临床表现为呼吸急促、呼吸气呻吟、呼吸时鼻翼煽动等,若不及时治疗会危及患儿生命。

有研究显示[7-8],常规直接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不利于患儿快速吸收,见效较慢,有时可能需要使用第二剂及更多的表面活性剂进行补充,患儿若不能及时吸收药物,一方面会使肺泡萎陷形成肺不张,另外还会增加肺血管的渗透性,出现肺水肿等并发症,还会加重呼吸衰竭。

INSURE 技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有更多的优势,该技术是通过气管插管后进行表面活性物质的补充,随后进行短暂通气,并及时拔管[9-10]。该过程可促进患儿快速吸收药物,使药物充分进入肺泡表面发挥作用,有效阻止肺泡毛细血管膜的破坏,维持充分气体交换,同时改善患儿的通气换气功能和血气指标,近期效果较明显[11-12]。快速拔除气管插管并谨慎检查,可减少对患者喉部造成损伤,治疗中可降低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存率,减少有创机械通气的使用,同时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儿较快恢复,另外还能减轻患儿家属的心理负担及经济压力[13-14]。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aO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平均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呼吸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INSURE技术治疗中,还应注意患儿喂养的问题,另外严格控制患儿进一步感染,早产儿的身体素质较弱,是医院内最易受感染的群体,若感染严重,会加重疾病的发生,延长疗程,因此,采取专业治疗时,保护措施也是极为重要的,最佳保护措施可帮助患儿度过难关。

综上所述,INSURE 技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有重要作用,能够提高患儿PaO2水平,降低PaCO2水平,降低患儿并发症发生率,缩短平均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改善呼吸频率,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表面活性胎龄肺泡
表面活性类温拌剂对SBS改性沥青性能影响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早期综合干预对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等影响观察
持续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肺泡微石症并发气胸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钙结合蛋白S100A8、S100A9在大鼠肺泡巨噬细胞中的表达及作用
类肺炎表现的肺泡细胞癌的临床分析
新型金刚烷基杂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表面活性
新型双苯基型季铵盐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表面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