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脊柱微创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及疼痛度

2021-03-26谢昊真

当代医学 2021年8期
关键词:椎体脊柱骨质

谢昊真

(江西省瑞金市人民医院,江西 赣州 342500)

骨质疏松是较常见的一种内分泌科疾病,多发于中老年群体,易导致患者椎体因轻微外力发生骨折,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1]。由于患者年龄偏大,故目前临床常采用保守方法治疗此疾病,但由于其恢复速度慢及治疗后并发症多等因素,导致其临床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寻找合理有效的治疗方式至关重要[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脊柱微创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及疼痛度,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6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60.32±5.53)岁;病程1~7 d,平均病程(4.21±0.18)d。观察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43~77岁,平均年龄(61.07±5.42)岁;病程2~7d,平均病程(4.17±0.12)d。两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经X 线确诊为椎体骨折;②沟通交流无障碍;③患者及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心、肝、肺等器官功能障碍;②合并精神类疾病;③中途退出本研究或未完成随访统计;④恶性肿瘤患者;⑤治疗依从性较差。

1.3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手术治疗,于患者入院后详细检查其骨折部位,依据其病情制定治疗方案,若患者无明显骨折移位且未伤及神经,予以石膏固定;若患者存在骨折移位但未伤及神经,予以牵引复位治疗;若患者发生骨折移位且伤及神经,于牵引复位治疗的基础上密切观察患者生命指标,如病情恶化则进行手术。观察组予以脊柱微创手术治疗,即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前予以患者腰椎X光确认病椎及椎弓根部位并予以标记,进行凝血功能、血常规等常规检查,指导患者采取俯卧位,标记部位常规消毒铺巾处理,予以患者局部浸润麻醉处理,下胸椎及腰椎处均采用10G骨穿针,于C型臂透视下采用穿刺针经椎弓根穿刺至椎体前中1/3 处并注入造影剂;依据椎体后壁完整性估计骨水泥用量,可根据术前评估及术中观察情况适当加减骨水泥黏稠度,持续搅拌骨水泥至融化状态后于透视状态下轻缓从注射器针头注入椎体,注入量为3.6~4.8 mL,注射过程中依据实际情况调整注射速度,术后待病情稳定后予以相对应功能锻炼促进康复。术后随访1个月。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围术期指标及术前、术后1个月椎体疼痛程度情况。①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3个维度,其中显效:脊柱功能完全正常,患者正常生活完全不受影响;有效:脊柱功能基本正常,但日常生活略受影响;无效:患者无法正常生活,脊柱功能无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围术期指标包括下床时间、椎体愈合时间及肌力恢复时间;③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定,满分10分,其中无痛:0分,轻度疼痛:1~3 分,中度疼痛:4~6 分,重度疼痛:7~10 分,得分越高表示疼痛度越高。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2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 观察组下床时间、椎体愈合时间及肌力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d)Table 2 Comparison of perioperative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d)

表2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d)Table 2 Comparison of perioperative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d)

组别对照组(n=30)观察组(n=30)t值P值下床时间7.52±3.17 4.08±1.64 5.279 0.000椎体愈合时间15.73±5.48 8.61±2.14 6.629 0.000肌力恢复时间6.14±1.54 3.61±0.73 8.131 0.000

2.3 两组疼痛程度比较 术前两组疼痛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两组疼痛程度评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疼痛程度评分比较(,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pain degree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scores)

表3 两组疼痛程度评分比较(,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pain degree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scores)

组别对照组(n=30)观察组(n=30)t值P值术前7.58±2.14 7.61±2.11 0.055 0.957术后1个月2.95±0.71 1.25±0.37 11.630 0.000 t值11.247 16.261 P值0.000 0.000

3 讨论

骨质疏松主要是由于骨组织正常钙化,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征的代谢性骨病变,临床表现为脊柱疼痛、驼背及椎体骨折等[3]。而既往临床上主要以常规手术用于治疗椎体骨折,但由于此方法存在见效慢、止痛效果较差及并发较多感染性疾病等因素,亟需寻找新型治疗方式以促进患者康复[4]。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下床时间、椎体愈合时间及肌力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两组疼痛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采用脊柱微创手术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并减轻疼痛。分析其原因在于,经皮椎体成形术是一种逐渐应用于椎体骨折治疗中的新型术式,其对于患者的病椎高度具有确切的纠正效果,通过简单快速的注入骨水泥,在一定程度上可起到恢复骨诱导及骨传导作用,最终达到有效恢复病椎以及病椎高度的效果[5];且经皮椎体成形术并不会增加轴向心力,可避免邻近椎体出现骨折的情况,充分保证远期疗效[6]。相关研究还指出,经皮椎体成形术可有效改善病椎力学强度,同时,还可改善脊柱生物力线,极大增强其承载功能,最终起到抵抗骨质疏松导致的脊柱承载力下降的效果[7],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而研究中注射骨水泥前依据患者实际情况调整其黏稠度可避免因骨水泥过稠或过稀导致注射困难及渗漏现象,避免患者产生不必要的疼痛,影响其预后[8]。此外,由于本手术属于微创手术,于C 型臂引导下进行穿刺可避免因盲穿造成的机体损伤,也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而相关研究证实其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止痛效果高达90%[9],与本研究结论一致。吴劲风[10]研究结果显示,脊柱微创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较快且疼痛度较低,此结论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由于纳入样本量不足及随访时间有限未详细研究患者远期疗效,未来还需扩大样本量并延长随访时间进一步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采用脊柱微创手术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并减轻疼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椎体脊柱骨质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骨质疏松知多少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关注健康 远离骨质疏松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中老年骨质疏松无声息的流行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如何保护宝宝的脊柱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控制策略探讨
超声检查胎儿半椎体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