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与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关系分析

2021-03-26郭红丽

当代医学 2021年8期
关键词:肾小管微量蛋白尿

郭红丽

(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云南 曲靖 655000)

糖尿病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发病率高,危害大,尤其对老年人群健康造成较严重的影响[1]。糖尿病易引发多种并发症,糖尿病肾脏疾病是糖尿病较严重和常见的血管并发症之一,起病较隐匿,通常需较长一段时间才发展成为临床确诊的糖尿病肾脏疾病,而早期仅表现为轻度的肾脏功能损害,不易引起糖尿病患者的重视,导致临床误诊、漏诊[2]。糖尿病肾脏疾病可引起肾小球、肾小管及肾血管、肾间质的改变,是临床慢性肾脏疾病的首要病因[3]。近年来,血清25羟维生素D 与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关系已成为临床研究的重要问题[4]。肾脏是维生素D作用的重要靶器官,肾小球系膜细胞、肾远曲小管、近曲小管、足细胞、集合管、髓袢等均具有维生素D受体。维生素D通过与相关受体结合具有一定的肾脏保护作用[5]。本研究旨在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与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67例,女133例;年龄37~79岁,平均(52.4±6.7)岁;糖尿病病程6~14年,平均(9.8±2.7)年。依据UACR分为糖尿病肾脏疾病组(UACR≥30 mg/g,n=72)和正常蛋白尿组(UACR<30 mg/g,n=228)。糖尿病肾脏疾病组分为大量蛋白尿组(UACR≥300 mg/g,n=62)和微量蛋白尿组(30≤UACR<300 mg/g,n=10)。依据血清 25-(OH)-D 分为正常组[25-(OH)-D≥50 nmol/L]、不足组[25 nmol/L≤25-(OH)-D<50 nmol/L]和缺乏组[25-(OH)-D<25 nmol/L)。

纳入标准:①确诊为糖尿病,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病历资料完整;②患者愿意承担相关风险,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积极配合实验工作。排除标准:①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糖尿病非酮症高渗综合征者;②近期使用钙制剂或维生素D者;③有重度抑郁症、重度躁狂或合并精神分裂症等精神障碍者;④合并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者;⑤合并肾脏疾病或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疾病者;⑥近期服用肾毒性药物、存在尿路感染或行泌尿手术者;⑦近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含有糖皮质激素药物者;⑧存在库欣综合征、垂体疾病等可能影响结果的疾病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测量身高、体质量、BMI、年龄、血压、糖尿病病程等数据。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经差速离心后获取上清液检测Scr。同时,采用高效液相法检测HbA1c;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PTH、25-(OH)-D。留取患者清晨尿液,使用免疫比浊法检测UACR 并根据其检测结果进行分组。采用MDRD 计算eGFR=175×Scr-1.234×年龄-0.179×(×0.79女)。依据eGFR分G1期例(≥90 mL/(min·1.73 m2)),G2期例。

1.4 观察指标 比较3 组血生化指标;分析UACR 水平与各血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肾脏功能指标和25-(OH)-D的相关性。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非正态的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四分位间距)[M(QR)]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H 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ANOVA 检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Sperman 相关性分析25-(OH)-D 和蛋白尿的相关性,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血生化指标比较 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大量蛋白尿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病程延长,UACR水平逐渐升高(P<0.05);微量蛋白尿组和大量蛋白尿组BMI、HbA1c 均高于正常蛋白尿组(P<0.05);随着UACR 水平逐渐升高,患者高血压比例升高(P<0.05);随着UACR 水平逐渐升高,TG、25-(OH)-D 逐渐降低(P<0.05);大量蛋白尿组eGFR 明显低于微量蛋白尿组和正常蛋白尿组(P<0.05),见表1。

表1 3组血生化指标比较[M(QR)]Table 1 Comparison of blood biochemical indexes among three groups[M(QR)]

2.2 UACR 水平与各血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UACR 与性别、年龄、病程、高血压、HbA1c、TG相关(P<0.05),见表2。

表2 UACR水平与各血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r)Table 2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UACR level and various blood biochemical indexes(R)

2.3 肾脏功能指标和25-(OH)-D的相关性分析 UACR、UNAG/Cr与25-(OH)-D呈负相关(P<0.05),eGFR与25-(OH)-D无相关性,见表3。

表3 肾脏功能指标和25-(OH)-D的相关性分析(r)Table 3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renal function index and 25-(OH)-D(r)

3 讨论

糖尿病肾脏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累及肾小球,表现为弥漫性肾小球硬化或结节性肾小球硬化等,同时,可伴随不同程度肾小管间质损害[6]。人体内维生素 D首先在肝脏经25羟化酶催化为25-(OH)-D,再经肾近端小管1α 羟化酶催化生成1,25-二羟维生素-D[7]。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由于肾脏1α-羟化酶活性降低、多种毒素的直接作用及巨细胞介导的细胞内吞作用,25-(OH)-D 结合蛋白随蛋白尿丢失增多,因而1,25-二羟维生素-D的代谢、合成、转运同时发生障碍[8]。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维生素D不足发生率较普通人群更高。维生素D可通过结合甚至相关维生素D受体从而起到相关的保护作用,而糖尿病肾脏损害的部位恰好和维生素D 受体的分布具有一定的重叠性[9]。研究表明,维生素D 缺乏和糖尿病肾脏损害存在一定的相关性[10]。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病程延长,UACR水平逐渐升高。微量蛋白尿组和大量蛋白尿组BMI、HbA1c 高于正常组。随着UACR 水平逐渐升高,患者高血压比例升高。随着UACR 水平逐渐升高,TG、25-(OH)-D 逐渐降低。大量蛋白尿组eGFR 明显低于微量蛋白尿组和正常蛋白尿组。UACR 与性别、年龄、病程、高血压、HbA1c、TG 相关(P<0.05)。UACR、UNAG/Cr 与 25-(OH)-D 呈负相关(P<0.05),eGFR 与 25-(OH)-D 无相关性。临床上将UACR作为糖尿病肾脏疾病的首选筛查指标,与eGFR具有相同的反应肾小球功能的作用。人体内与维生素D结合的25-(OH)-D 可经由肾小球滤过到达肾小管,糖尿病滤过屏障受损的情况下25-(OH)-D 漏出增加,因而表现为UACR与25-(OH)-D呈负相关。大量蛋白尿组eGFR明显低于微量蛋白尿组和正常蛋白尿组,而后两者eGFR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要原因为糖尿病肾脏损害的过程中UACR 与eGFR 改变不完全同步。相比之下,25-(OH)-D 与蛋白尿的改变程度更具有一致性。UNAG是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形成的一种难以滤过肾小球的溶酶体水解酶,是临床常用的肾小管间质损害标志物。结合本研究结果,UNAG/Cr 与25-(OH)-D 呈负相关,因而推测肾小管功能损害与维生素D缺乏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转化生长因子β、氧化应激、炎性细胞浸润、葡萄糖代谢产物等在促进肾小管及间质损害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综上所述,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缺乏较普遍,25-(OH)-D 和肾脏功能指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25 羟维生素D缺乏可能通过影响肾小球、肾小管功能导致糖尿病肾脏疾病发生风险增高。

猜你喜欢

肾小管微量蛋白尿
TIR与糖尿病蛋白尿相关性的临床观察
刘光珍治疗肾性蛋白尿临床经验
付滨治疗肾性蛋白尿经验及验案举隅
微量行程变大行程的模具调整结构
微量注射泵应用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258例
依帕司他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肾小管功能的影响初探
IgA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对早期肾小管间质损害的预测作用
细胞因子在慢性肾缺血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
活性维生素D3对TGF-β1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