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航医保障一体化健康管理平台

2021-03-26路小娟陈礼潮陈立富孙金海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21年9期
关键词:部队卫生人员

袁 磊,高 磊,路小娟,陈礼潮,陈立富,孙金海*

(1.海军军医大学卫生勤务学系健康管理学教研室,上海 200433;2.海军军医大学海军特色医学中心医研部,上海 200052;3.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部,上海 200433;4.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0医院,福州 350025)

为适应国家和军队建设需要,健康管理学科得到重视并迅速发展。伴随着军内健康理念与技能的不断更新拓展,为满足军人强烈的健康管理需求,军内多家科研单位先后研制健康服务产品服务部队[1-3]。本研究目的是在海军空勤人员一体化健康管理系统在一线部队应用的背景下,结合一体化健康管理要求[4-6],浅析健康管理平台在航医保障中的效果,为部队建设提供参考建议。

1 一体化健康管理平台的主要作用

适应军队转型及新时期任务使命要求,航医的角色定位在基层部队不断拓展丰富,对航医的能力需求不断提升,赋予航医新的职责和使命任务。在一体化健康管理平台的辅助下,航医知识技能及方法手段得到丰富,健康保障能力不断得到提升[7],其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方面。

1.1 飞行任务守门人的科学评估每次执行飞行任务前,飞行人员必须进行飞行前小体检,主要检测飞行人员基础生理指标及精神状态,只有航医确认合格的人员才能参与任务出动,确认检测不合格人员必须留守地面观察,航医在其中担任任务出动时的守门人重要职责。由于飞行人员身体素质整体优于常人,大多数人的部分生理指标如心率低于正常人群指标(低于60次/分),测量之后的数据需要航医人员针对每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经验判断,易导致无法区分该人员是生理正常值还是病理值,容易产生判断误差。而以往,飞行员在航医室测量的基础生理指标仅登记在小体检记录本上,作为历史数据存留。

在一体化健康管理平台中,利用飞行人员历史测量的大量的正常基础生理数据,采用统计学的方法,精细化地科学制定每名飞行人员的正常生理指标范围。每次出动任务前通过小体检设备上传每名飞行员的基础生理指标[8],一体化健康管理平台通过算法,判断该名飞行人员基础生理指标是否处于这名飞行员的正常值范围,并将判断结果反馈给航医保障人员,辅助航医人员科学评估飞行人员机体状态。

1.2 伴随保障救护的手段更新航医人员作为飞行人员的全程保障人员,在执行飞行保障任务过程中,承担着突发情况下飞行人员急救的重要任务。航医在外场执行飞行保障任务时,仅在航医工作室配备急救医疗装备[9],但是该类装备呈体积大、重量重、不易携带等缺点,且对于飞行人员突发事故特点的急救针对性不强。

依托一体化健康管理平台的辅助装备——航医一体化工作包,该装备针对飞行人员常见突发状况设计,基于一体化健康管理理念,专用于航医人员便携使用。在执行外场任务及其他外出任务时,航医一体化工作包可实现包扎、固定、止血等多种急救功能;通过航医一体化工作包配置的手持终端,可实现对急救现场的任务内容视频及图片等影像资料留存。当伤员后送转移至后方医院时,终端可与医院系统对接进行急救现场资料数据的传输,有利于后方医院医师对伤病员病情的判断及诊疗方案的制订;航医结束外场等任务的保障之后,通过终端可将执行任务时的相关资料数据同步至一体化健康管理平台,实现对飞行人员健康档案的实时更新掌握。借助一体化健康管理平台的辅助装备,航医保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航医也能有效提升自身的保障能力及职业认同感。

1.3 平时健康维护与强健能力扩展航医人员除日常首诊医师的角色之外,还承担着对飞行人员进行健康指导的重要职责。但是对多个单位航医人员进行调查发现,调查的航医人员均毕业于临床医学专业,能熟练掌握临床医学知识,而对预防医学及健康管理学的知识欠缺,开展的健康教育处于形式化,不能针对健康危险因素开展评估、干预,缺乏有效的健康评估手段,缺乏健康教育、维护与强健的支持条件。

针对航医健康知识不足问题,一体化健康管理平台开设健康教育专门模块,用于航医人员及飞行人员学习相关知识。该模块依托于军事职业教育课程建设,根据飞行人员实际健康危险因素,制定飞行人员健康教育及健康管理知识技能。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借助一体化健康管理平台,航医人员能实现对飞行人员的健康管理评估,能根据每名飞行人员实际情况制定精细化的健康管理方案,有效掌握飞行人员健康情况,实现对飞行人员全程全维度的健康维护与强健要求。

2 一体化健康管理平台功能应用

2.1 健康信息采集健康管理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需要对健康管理信息不断进行更新并监测变化情况[10]。本研究系统中,信息来源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航医门诊记录,详细记录飞行人员各类疾病问题诊断、治疗措施;二是小体检及大体检记录,小体检指飞行人员的季度体检,通常在场站单位完成,大体检指飞行人员年度体检,一般借助飞行人员外出疗养时,在疗养单位进行体检;三是外出保障数据采集,外出保障包括执行飞行任务时的外场保障、疾病转诊时的外出治疗及其他外出特殊情况的信息采集;四是个人数据收集,主要由航医主任通过平台下发相关问卷,飞行人员进行填写上传,或信息终端监测收集;五是环境数据采集,包括地理气候、饮食营养、日常训练等数据的收集。

2.2 健康风险评估通过一体化健康管理系统平台,飞行人员进行健康问卷、健康素养调查、基本信息录入及医疗信息填写,系统自主进行单指标判断模型、绝对风险评估模型、相对风险评估模型、高危人群判断模型、生活方式评估模型、心理评估模型、军事特色评估模型等59个军队健康管理基本理论及军事特色健康风险模型运算,结合飞行体检结果、健康史及家族史等数据资料,计算慢性疾病、训练伤的发病风险,确定每名飞行人员存在的健康危险因素。

2.3 健康干预方案制订及实施利用一体化健康管理平台,在计算飞行人员健康风险及健康危险因素后,基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基本理论与实践原理,根据健康传播学及健康行为学的理论与方法,结合营养与健康管理、运动与健康管理、中医与健康管理、食品与健康管理、心理与健康管理、健康信息学、康复医学基础及生理学等多学科技能要素,按照健康教育计划制定与实施的原则[11],针对飞行人员健康评估结果,形成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可行性的健康干预方案,用于航医指导飞行人员实施健康干预措施。

基于管理学方法原则,重点分析本单位飞行群体占比前列的慢性疾病、异常指标、危险因素的种类及原因,关注普遍的危险因素与个人重点的危险因素,针对单位和个人实际情况,按照预防医学、健康管理学、临床医学和康复医学的预防、诊断、治疗原则与方法,指导航医制定本单位飞行群体的健康保障措施。

3 不 足

3.1 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健康管理师是健康管理平台的专业技术人员,地方卫生健康委员会设立健康管理师职业资格考试十余年以来,但军队从未举行过军队健康管理师职业资格考试,军队卫生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尚未纳入该职业[12]。每年由军医大学健康管理相关研究机构开设的健康管理学培训班,作为军队医务人员继续教育课程之一,军内无相关本科专业,也没有培养专业的健康管理师,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操作平台。

3.2 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均衡 整体较为落后部分单位领导由于资金、设备、人员等各种原因,对部队卫生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存在着一些消极观念,甚至抵触情绪,习惯于传统的工作方式。在一些边远地区,特别是其中由于保密的问题,不少部队取消卫生信息管理的建设;而相反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如北京、上海等地方,部队卫生机构的卫生信息系统因建设需要而呈现高度发达态势,造成部队两极分化明显,发展极度不均衡[13]。

3.3 卫生信息化经费较少 软件研发存在困难卫生机构业务经费少,推广部队卫生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无专项经费,在计算机硬件配置上力度不大,致使计算机配置较低,运行速度慢,工作效率低,在系统运行中经常出现死机现象,对数据的及时保存、数据库的正常运行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软件系统研发周期长,研发难度大,使得军队卫生信息系统发展落后于地方机构,软件系统有待提高[14]。

4 对 策

4.1 探索多种教育途径 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军医大学教学资源雄厚,拥有强大的教学团队及师资力量,而军队医学人才从业人员素质较高,预防保健、临床医学知识丰富。军队应该发挥现有的教学和人才优势,通过对航医人员开展健康管理学课程学习,培养航医人员具备军队健康管理能力。部队应该给予军医更多任职教育机会,参加军队规范化健康维护与强健教育培训,参与地方组织的健康管理师执业资格考试,提升航医的健康维护与强健保障能力,通过多种人才培养教育途径,培养更多专业的健康管理技术人员。

4.2 依托军医力量 开展健康管理借鉴地方健康管理师发展经验,拓展航医的职责范围。依托“集中式管理,派出式保障”管理模式,依托军医力量,在部队开展健康教育及健康管理工作[15]。航医人员在医院时主要是临床医师角色,以强化临床技能为主,辅以增强健康管理能力;在基层保障时实行军队健康管理师和临床医师双重角色,一方面对基层开展卫生服务,另一方面为基层开展健康管理。两种角色结合,既有利于满足军医职业发展需求,又有利于满足基层卫生健康需求。该种途径一是通过职责任务使军医不断充实健康技能,防止技术荒废;二是满足基层官兵健康需求,维护官兵身体健康。

4.3 加强基层信息化建设 营造良好工作环境对于部队卫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各级军队领导都应该高度重视。一方面,可以通过总部下达相应文件,制定一定规则,引起部队各级行政部门重视,使各级机关都积极参与卫生信息系统的建设;另一方面,通过宣传教育手段,使部队各级卫生部门充分认识部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引起有关人员的关注,提高认识,为系统运行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

各军种应当设立专项经费,设置专项课题,吸引各类科研机构积极探索建设新时代下的军队卫生信息系统。必要时可以将不涉密的系统交由地方单位设计,采用“军地融合”模式[16],利用地方市场机制原则,选择最优的公司,引入地方资源网为部队服务,全面提升部队卫生信息系统的软硬件设施,让各级机构在工作使用时能够达到流畅、舒适的要求,从而吸引各级机构主动使用该软硬件系统,保证数据的及时性。

猜你喜欢

部队卫生人员
俄部队军演
儿在部队又立功
拆弹部队 勇者之盾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老部队
不得与工会组织任职期内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卫生歌
讲卫生
办好卫生 让人民满意
急救人员已身心俱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