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军队智慧医院发展

2021-03-26任清风贾兆宝潘禺安杜兴宇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21年9期
关键词:军队卫生智慧

任清风,袁 磊,贾兆宝,克 文,潘禺安,杜兴宇

(1.海军军医大学卫生勤务学系健康管理学教研室,上海 200433;2.海军军医大学第905医院卫勤处,上海 200052;3.海军军医大学卫生勤务学系卫生勤务学教研室,上海 200433;4.临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0435)

智慧医院起源于2009年美国IBM(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公司提出的“智慧地球”(Smarter Planet)战略[1],依托物联网、云技术、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在医药卫生领域的深入运用,致力于解决卫生资源分布不均、利用效率低下、服务流程不畅等卫生管理问题,达到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目的[2-4]。随着国家医疗改革和军队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级医疗机构职能定位逐渐完善[5],官兵健康保障需求不断提高[6],亟需借助新技术新方法,打造军队智慧医院,提升卫勤服务能力,提高部队战斗力。本研究采用PEST研究方法,从军队智慧医院建设的政治(Politics)、经济(Economy)、社会(Society)和技术(Technology)四个方面深入分析,论述新形势下军队智慧医院发展的必要性,试析建设策略,为军队智慧医院建设和军队医疗改革提供参考建议。

1 政治环境

军队医疗机构作为军队和国家卫生体系的重要力量,受到军队和国家各级卫生部门的高度重视。伴随国家新医改和军队改革的进行,为军队智慧医院建设提供新的政策机遇。

1.1 国家医改新一轮国家医疗改革以来,国务院高度重视改善医疗服务,明确各级医院收治范围,制定多项政策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2015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文件指出[7],到2020年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根据“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建设目标,要依托信息化技术手段,统筹区域卫生资源,制定区域卫生规划,建立分级诊疗平台,打造智慧医院,并且相继出台多项政策支持,同时逐步完善评价体系,为建设智慧医院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1.2 军队改革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着眼于“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目标,统筹军队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重塑构建军队体制机构,形成“军委管总、军种主建、战区主战”的新格局[8-9]。自上而下的军队管理体制改革、后勤保障提供与管理体系变革以及军种主建思路形成的医疗卫生机构,重新归建海军、空军、陆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的军队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变化,打破传统后勤体系主导的联勤保障体系,形成新的军队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同时,党的十九大以来,军队也出台多项政策,明确支持和重视军队卫生信息化建设。军队改革高度重视军地融合发展,并提出依托军地优质资源,建立融合发展机制,打造融合发展平台[10]。以上政策的提出为军队智慧医院建设提供政策支持和指引方向。

2 经济环境

2.1 卫生总费用不断上升2000—2018年,我国人均卫生费用由361.90元增长至4 237.00元,卫生总费用由4 586.63亿元增长至59 121.91亿元,卫生总费用占GDP比例由4.57%增长至6.57%[11]。卫生费用的不断上涨,为国家财政带来巨大压力,使得卫生机构医保控费难度增大,需要更完善的信息技术和智能方法,实施精细化管理与控制,高效利用人、财、物、时间等多种资源,最大限度节约成本,提高医院管理效率[12]。

2.2 军队全面停止有偿服务随着军队医疗机构全面停止对外有偿服务工作,国家药品耗材“零加成”和军队医院“收支两条线”政策的实施,军队医院建设中存在的不断扩大规模、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弱化为军服务等问题已逐步得到改善。

2.3 医疗付费和支付方式多元化一方面,医疗付费由过去单一的按项目付费的后付制方式转变为按病种付费的预付制模式,探索实施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试点,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13];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已经由过去单一的现金支付方式转变为以微信、支付宝及人脸识别等现代化智能化的“互联网”新型支付方式。

3 社会环境

3.1 疾病谱发生转变医学模式已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我国居民的疾病谱由改革初期的传染病、突发病,转变为以非传染病、慢性病为主,呈现患病病因不明确、多因多果、病程长、恢复慢等问题;对于军队,通过对军队医院体检、门诊、住院疾病谱分析,当前军队伤病员以心血管类慢性疾病、呼吸道类易感疾病及训练伤为主,疾病呈发展缓慢、时间较长、程度较轻状态,需要依托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线上健康教育指导,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减少健康危险因素[14-15]。

3.2 军队健康需求强烈一是随着国家军事力量的日益强大,中国军队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迅速上升,承担的任务也越来越重大,亟需建设智慧医院与一线互联互通,解决官兵医疗困难;二是军队人员常驻守在条件复杂的特殊地域,从事特殊工作任务,不同环境致使官兵疾病情况各不一样、各类职业病多发,确定诊断及治疗常需要多学科、多手段支持,需通过开设智慧医院,建立远程会诊、网络医疗、信息共享等技术,实现对官兵的及时救治,保障部队战斗能力[16]。

3.3 “智慧医院”建设得到快速发展智慧医院发展态势较好的地区包括加拿大、韩国、新加坡、芬兰和澳大利亚等。 借鉴国际发展经验,国内多家医院开始探索“智慧医院”建设。2015年,国家卫健委设立第一批12家智慧医院试点,经过多年发展,截至2019年10月,全国范围内已有269家医院开设互联网医疗服务。军内医疗机构积极跟进医疗变革,已有解放军总医院、长海医院、长征医院、西南医院、新桥医院、第900医院等多家军队医疗机构探索建设“智慧医院”。

4 技术环境

4.1 军队信息系统比较统一军队医疗信息系统起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由原总后勤部组织,解放军总医院与惠普公司联合研发“军字一号”医院HIS系统,自“军字一号”在全军推广试用起,至今军队各家医疗机构一直维持使用,虽部分军队医疗单位根据单位特色辅助完善各类信息平台,但仍以“军字一号”为主体[17]。

4.2 健康技术不断创新《健康中国2030》政策的支持不断吸引地方科技投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深入卫生医疗领域,研发各类电子科技装备运用至卫生与健康领域,不断完善医疗管理信息系统,推动医疗信息技术发展[18];科技成果不断转化,通过科学技术创新,医疗卫生产业的增长从过去依靠充分覆盖拉动变为创新力驱动,为“智慧医院”建设提供多种途径及技术支持。

4.3 新技术应用日益成熟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5G信息时代的来临,让基于体域网(Body Sensor Network,BSN)的可穿戴设备在人群中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实现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家庭康复、健康监测、居家养老,帮助临床医生进行疾病筛查、医疗效果评估、安全性反馈等[19]。随着“云技术”、“大数据”、“区块链”、“虚拟/增强现实(VR/AR)”、“人脸识别”、3D打印等多项新技术在临床医疗和卫生管理领域的运用日渐成熟,会不断完善并丰富智慧医院的建设内容[20]。

5 讨论与结论

5.1 建立军队智慧医院评价体系军队医院被赋予特殊的职能使命,运营模式与地方医院存在一定区别,不能完全按照地方评价体系对军队医院进行评估。在新的国家医疗改革和军队卫生管理体制调整形势下,军队各级医院将面临重大转型发展,可借鉴地方医院发展经验,融合地方优质资源,打造军队特色鲜明的军队智慧医院。军队卫生管理行政部门要适当调整现有军队医院评价体系,按照卫生与健康指导工作方针,以地方智慧医院评价体系为蓝本[21],科学建立具有军队特色的军队智慧医院评价体系和考评机制。

5.2 积极推进军地融合发展探索军地融合智慧医院发展战略,利用地方高速发展的优质资源打造军队智慧医院。一是借助文职人员制度优势,吸引地方高素质人才进入军队卫生体制,补充军队人力资源,提高军队卫勤保障能力[22];二是利用地方新技术新方法,构建军队智慧医院网络体系,打造包含临床、人力、挂号、采购、药事、卫勤、教学、科研、训练等工作为一体的军队智慧医院,提高军队医院运行效率,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三是要以基层实际为重点,从基层官兵需求出发,引入健康科技设备,利用科技设备、生物医学工程及信息等资源,增强信息收集手段,丰富诊疗方式,实现对基层人员健康的全维监测与指导[23-24]。

5.3 重视军队医院信息化建设当前,军队各级医院信息化具有一定的共通性基础,但同样存在数据接口不统一、数据字典各异、数据孤岛现象严重等问题[25],需要军队卫生管理部门从顶层设计考虑,帮助解决信息数据问题,利于智慧医院建设实现医疗数据的互联互通;医院建设达到智慧医院水平时,将会高度依赖医院信息基础建设和安全防护体系,同时,由于军队数据保密性要求[26],也要求军队智慧医院建设时必须健全医院信息系统容灾机制,保障信息系统的稳定性,确保信息数据的安全性[27]。

猜你喜欢

军队卫生智慧
开战!过年也不停火的古代军队
军队的4月1日
军队组织形态解读
卫生歌
讲卫生
办好卫生 让人民满意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