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运后送中转站的演练思考

2021-03-26徐晓雄谢长勇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21年9期
关键词:中转站空运伤病员

徐晓雄,谢长勇,刘 源

(1.海军特色医学中心卫勤训练中心,上海 200433;2.海军特色医学中心医研部,上海 200433;3.海军军医大学卫生勤务学系,上海 200433)

空运后送中转站是战时或执行重大非战争军事行动时负责中转空运伤病员的临时性医疗救治机构,通常由空军抽组卫勤力量承担,也可由联勤保障部队卫勤支援力量或地方动员力量共同承担。通常开设在空军场站内或者机场附近区域,主要承担空运后送伤病员检伤、对伤情恶化的伤病员医疗护理、进行伤病员后送分类、办理医疗文书交接等职能任务[1]。本单位在某次实兵演练中参与开设空运后送中转站的卫勤演练,在实践中发现空运后送中转站卫勤保障的一些特点,在此基础上对开设空运后送中转站提出几点思考。

1 演练基本情况

1.1 演练背景此次演练是空军某部组织的一次验证性演练,重点围绕“战时空运后送中转站开设及空运医疗后送”的课题进行。演练人员由东部战区原空军某医院、某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卫生防疫队等单位共同抽组,携带相关装备、器材在空军某场站内开设空运后送中转站,展开床位30张。演练课目主要包括空运后送中转站开设与撤收的方法及人员编组、空运中转站伤员对接转送流程、大批量伤员通过及救治、直升机后送伤员组织实施四个方面。

1.2 空运后送中转站编组空运后送中转站共配备医务人员60人,包括医师、护士、医技和卫勤管理人员;编设指挥组、现场救护组、检伤分类组、医疗一组、医疗二组、手术组、防疫洗消组、医疗保障组、心理干预组、空运后送组等10个组室。

1.3 空运后送中转站部署空运后送中转站部署在空军某场站外场内的空地上,占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距离外场主要出入道路50米,距离飞机起降跑道约200米,距离直升机停机坪约500米。中转站整体呈O形布局,检伤分类组部署在南侧靠近主要道路旁,医疗一组与医疗保障组部署在西侧,医疗二组、空运后送组与心理干预组部署在东侧,手术组部署在中部偏南靠近分类场的位置,指挥组位于中心位置。

2 空运后送中转站卫勤保障特点

2.1 保障任务紧急 展开部署时间较短由于战时伤病员空运后送受到空权、气象、机场起降条件、航管等航空因素制约,中转站的开设时机一般是由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中心、作战分中心指挥部门,根据空运后送飞行计划和空运后送计划临机协调安排,很难提前预计任务时间、地点和强度。同时,由于空运后送工具机动能力强,飞行时间短,给空运后送中转站预留的准备时间少,对中转站的机动能力和快速展开部署能力要求较高。本次演练,收到上级命令后,要求在5个半小时内完成机动和中转站开设。抽组人员在3个小时内完成集结并机动至指定地域,40分钟内完成中转站的部署和展开工作。

2.2 伤员集中到达 需求呈阶段性特征与伤病员地面后送相比,空运后送中军事任务与伤员后送在时间、人力、运力方面的矛盾更为突出,为最大化空中运力的使用效率,伤员基本上是成批集中抵达中转站,伤员流呈现阶段性波动的特点。批量伤员集中抵达导致中转站医疗资源的需求激增,且呈阶段性特征。比如,批量伤员刚抵达时,检伤分类医护人员的工作大幅增加,并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医疗文书填写和换乘交通工具的安排协调,需要卫勤指挥员重点关注和有效协调;减伤分类基本完成后对手术、重症救治、抗休克等组室人员、物资需求将快速增加。因此,通过合理调配有限的医疗资源是组织指挥的重要任务之一。

2.3 注重整体效果 坚持通过救治原则由于伤员数量、后送时间、卫勤资源间矛盾突出,如何实现空运后送伤员的整体救治效果就成了空运后送中转站的首要目标。我军既往研究,以及外军空军后送中转机构相关研究提到中转站职能多样[2-5],包括空运前医学处置、危重以及不宜空运后送伤病员的留治和组织空运后送等。但分析其最终目标,就是通过综合考虑伤情、运力现状,在确保伤员得到不间断的连续救治基础上,创造有利条件尽快完成空运后送,保障伤病员快速、安全到达确定性治疗机构。因此,空运后送中转站应当确定通过性救治的原则。注重空运后送链条的整体救治效果,不能因个别危重伤员的抢救影响到大部分伤病员后送的最佳时机。

3 开设空运后送中转站的几点思考

3.1 配置地域大小适度 确保良好交通条件从勤务定位和职能任务来讲,空运后送中转站以通过性救治为主,但在等待运力调配、危重症伤员抢救时仍需要进行必要的收容,展开床位规模一般在30张左右,需要配置一定的展开地域。按照机动卫勤分队展开布局的基本要求,考虑空运后送中转站的特点,建议配置地域的地幅不小于6万平方米[6]。作为伤员中转、后送衔接的重要一级机构,为了便于伤员集中和换乘后送,展开地点应靠近主要交通道路。在选择配置地域时,还必须考虑飞机和直升机起降场地,一般选择配置在靠近机场一侧的区域,通常设置在空军场站的外场。

3.2 综合研判现地情况 合理调整布局方式本次演练中,空运后送中转站采取相对密集的布局。虽然空运中转站部署于机场这一重要军事目标附近,可能受敌威胁较大[7],但出于以下三点考虑未将安全威胁作为其展开布局的重要考虑因素:一是战役后方大多处于多种通用武器射程之外;二是战役区通常具备较强的防空能力;三是医疗机构不是现代战争主要打击目标。本次演练的配置场地比较狭长,空运中转站采取O形相对集中布局展开,将抗休克、手术单元靠近分类场并沿干道布局,保证伤员流动在尽量短的距离中完成,争取急救时间;医技保障部分在干道另一侧,能够兼顾各个组室的需求;生活区与轻伤员区靠一侧布局,便于留置伤员的日常生活。在配置地域较为方正的情况下,可考虑采取C形展开布局,将手术组和急救抗休克组布局在C形干道入口附近,伤员从分类场到达手术组、急救抗休克组时间更短;医技工作区既靠近主要组室,也能兼顾轻伤员需要,救治工作效率更高[6]。

3.3 依据伤员流速和流量 灵活设置组室间隔伤员流强度大的组室,如检伤分类组、手术组、抗休克组,由于伤员流转频繁,组室间隔对救治效率影响大。间隔越大,效率越低;间隔越小,效率越高。对于伤员流强度小的组室,如药房、检验、心理干预组,组室间隔对救治效率影响小。合理的间隔范围内,间隔对救治效率影响有限。因此,在确定中转站各组织布局时,应以重点组室为核心展开,有利于提升伤员在中转站内的救治效率。本次演练期间,中转站采取总体疏开、局部集中的部署方式,伤员流转频繁的组室相对集中部署。中转站一次性接收12名伤员,到达最终处置组室的平均时间仅为4分钟左右,部分得益于相关组室的集中部署。

空运后送中转站是伤病员空运后送过程中的重要中间链条,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确保空运后送计划顺利实施,保障伤病员及时抵达后方救治机构,充分发挥空运后送快速高效优势的关键一级通过性救治机构[7]。由于战场的复杂多变和空运的特殊环境需求,空运后送中转站配置地域的选择和布局方式的确定,都需要综合研判卫勤保障任务和地理环境特点。实战应用中,在综合考虑救治效率和安全因素的前提下,空运后送中转站可采用相对密集布局方式展开伤病员的通过性救治工作。同时,需要加强空运中转站的演练和研究工作,通过对空运医疗后送保障的理论探索和实践验证,来不断提高卫勤指挥人员和医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提升中转站的卫勤保障能力。

猜你喜欢

中转站空运伤病员
中亚是人类祖先关键“中转站”?
空运来的桃花节
高性能半柔性地坪在生活垃圾中转站的应用
基于排队论的战时伤病员急救建模仿真研究
空运物流监控系统设计
阳澄湖三十六个伤病员的由来
某垃圾中转站职业病危害预测和关键控制点分析
“双十一”采购忙——话说液体空运
“汪星人”要打“飞的”——话说活体空运
打包式分诊模式在突发群体伤病员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