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乡村振兴问题研究

2021-03-26韩文君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年4期
关键词:宏村农村文化

韩文君

(河南科技大学,河南 洛阳 462000)

多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农村在城市化发展中缺乏内生动力,以及一直存在的城乡二元体制,都制约着农村的进一步发展。城市与乡村在固有的城乡二元体制下投入不均衡,大量的资金、技术、资源、人才被投入到城市之中,农村在原本资源匮乏的基础之上得不到相对应的资源补给,造成农村发展缺乏活力,城乡差距加大。因此,加快推动乡村振兴迫在眉睫,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符合国家工业化、城市化的经验规律。其中,依靠农村产业发展则是实现乡村振兴地重要方式和手段。

1 乡村振兴需要人才

1.1 重视基础教育

表1 2001年~2016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各类消费支出描述性统计

农村基础教育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未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与长治久安,国家一直致力于提升乡村基础教育的水平,重视乡村基础教育,“两免一补”“义务教育”“远程教育”、教师“绩效工资”的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也明确指出: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农村教育加速发展,教育也已成为农村家庭的消费热点。

如表1所示,我国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各类消费支出所占比例中,除了必要的食品烟酒、居住、交通的支出外,教育文化支出已经成为热点支出。

1.2 留住人才

目前,农村缺少人才已经成为农村发展的重要阻碍,国家大力扶持农村教育,各个高校也相应提出了各种办法来帮助乡村振兴,增设农学相关学科,但是,现实情况却是高校毕业生留在大城市的就业人数已经占总毕业就业人数的80.8%,在县份、乡镇和农村就业人数仅占19.2%。从专业结构看,在农村就业的大学生有农学背景的人仅占4%,这就失去了大多数高校开办农学相关专业的初衷,农村孩子更愿意毕业后进入大城市工作,而乡村的振兴却得不到人才的支撑。

2 文明新风点亮乡村

2.1 发挥教育的作用

乡村之所以贫穷落后,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村民得不到外界的信息,闭目塞聪,没有足够的机会去了解外界的世界,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乡村中的大学生、知识分子就成了乡风文明发展的重要桥梁,他们将城市中先进的知识文化和思想带回乡村,改掉乡村在他们身上留下的不好的气息。随着经济的发展,政策的支持,这类人越来越多,桥梁越来越多,乡村融合进一步加强,要想经济发展,首先得在思想文化上有一个大的转变,改变乡村人传统地守着一亩三分地过日子的思想,让乡村人充分利用起闲暇时光,发挥自身优势,利用乡村优势,带动乡村经济增长,乡村经济的增长又反过来拉动教育的提高,教育的提高改善乡村文明中的陋习。

2.2 提升精神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是构建乡村生活富裕的重要因素,提高村民对家乡的认同感、归属感,提倡节俭,提升乡村人民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兴办教育设施图书馆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行推广先进思想,例如垃圾分类思想,回收利用思想,严禁攀比之风盛行造成的村民自我膨胀。

3 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

3.1 充分发挥乡村特色发展产业

目前我国乡村产业发展主要有两个方向:①依靠本地原有的自然资源优势,兴建旅游产业,延长产业链,推动当地农村经济迅速发展。例如位于安徽省南部徽州地区的中国宏村,属于中国5A级旅游景点,同时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景区,到2015年年底,整个宏村境内完好保存明清居民楼达到140幢左右,其中大量著名小景点,景区内常年碧绿如春,步行其中仿佛自己也走进了神话般传说的画乡一样的神秘。②依靠本地文化遗产资源发展当地文化产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延长产业链,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当地的文化资源优势,传承当地文化,也能够促进当地经济迅速发展。我们还以宏村为例,宏村著名景点承志堂,全宅有9个天井,大小房间60个,木柱136根,其雕刻工艺精湛,题材多样,尤其是木雕,来自故宫博物院的专家也惊为天人,宏村承志堂也被誉为“民间故宫”,还有汪氏宗祠,此为家族祭祀、商议大事、奖罚以及举行活动及婚嫁仪式的地方。中国自古为礼仪之邦,宗祠文化也是源远流长。目前,一些大家大姓文化仍然流传,一些乡民仍然恪守宗祠文化,宏村将此文化融入古经典中,放大文化观感,可以让游客深刻感受到文化传承带来的力量。

古乡村用以上两种方式,充分彰显了自然文化和历史文化对目前农村发展的重要作用,农村文化产业兴旺,加快乡村建设,缩短城乡差距,加快产业融合升级。

只要能够正确处理市场开发与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繁荣乡村文化市场,在目前经济迅速发展的状态下,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一定要走出一条自己的持续健康的发展道路,在宣扬传统文化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严禁以低俗的表演方式吸引眼球,这样做,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破坏,还会滋生趋利主义。造成对整个乡土文化的破坏。在对古文物的开发中,也严禁粗暴简单的开发,要敬重、尊重古建筑,并不单单是对古建筑的翻新和资本的注入,而是以保护为主,合理开发利用,在保护的基础上盈利。

图1 “三方合作”模式运行机制示意

3.2 规划发展建设乡村产业

但是,中国实际情况是,农村人口基数大,大部分农村并不具有可利用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所以并不能够借助先天资源优势来发展产业。在国家的大力扶持和相关政策出台后,出现了第三种乡村发展模式——“三方合作”美丽乡村发展模式,我们以安吉县鲁家村为例,鲁家村位于浙江安吉县,在刚开始开发的时候,鲁家村是当地知名的贫困村、空心村,它没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名人故居,也没有便捷的交通,村环境更是脏、乱、差。但是,村集体负责人在2015年提出“三方合作”发展模式,提出“公司+村+家庭农场”三方合作乡村建设模式,强调多元主体的参与互动和多方利益的制衡博弈,依托家庭农场的建设、借助公司的统一运营和监管,发展乡村旅游,促成三农联动,其中,大力推广绿色、特色农业,以18个各自不相同却能够连成串的家庭农场为根基,延长产业链,发展旅游、民俗、乡村风土人情体验,农产品开发生产为一体的一二三产业联合发展的乡村振兴的道路,完美地解决了当地文化资源贫乏、经济落后的问题。

4 结束语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已经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乡村产业兴旺是必经之路。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提升村民文化自信,留住乡村人才。产业兴旺带动乡村经济的迅速发展,也加快乡村文明的建设。

猜你喜欢

宏村农村文化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宏村画卷
谁远谁近?
轻轻松松聊汉语:中国画里乡村——宏村
雨色宏村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