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2021-03-26满宁宁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3期
关键词:雏鸡饲养管理成活率

满宁宁

摘要:雏鸡(俗称鸡苗)是指从出壳到6周(42日龄)的小鸡,具有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绒毛稀短、胃肠容积小、消化能力弱、对外界环境及温度反应敏感、抗病力差、代谢旺盛、生长发育快等特点。在生产中应根据雏鸡的这些主要生理特点及生长发育规律,为其营造1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满足雏鸡的生理需求,以求达到提高育雏成活率与实现养鸡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关键词:雏鸡;饲养管理;成活率

引言

鸡养殖是我国一些农村地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也是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但在具体养殖的过程中,因为一些因素导致鸡病的种类越来越多和越来越复杂,也增加了治疗的难度,鸡病呈现出地方流行性和暴发性发展的趋势,一旦出现疫病,对养殖户造成的损失比较大。为此,养殖户应该清楚的认识到疫病防控的重要性,采取科学的饲养管理手段,减少疫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一、养殖场选址

鸡对于养殖环境并没有太大的要求,但是为了使养殖的经济效益得到一定保证,防止疾病的扩散和传播,要对养殖地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一般来说,散养养殖场要在远离生活区、地势较高且向阳的地方进行建设。一方面可以有良好通风以及光照;另一方面可以防止疫病在生活区进行传播。在鸡养殖场中,养殖人员要做好隔离,禁止非养殖人员的进出行为,避免发生意外情况,同时还要方便水电的供给。白天可以把鸡进行放养养殖,让其自由采食青草以及害虫,不但可以使鸡的机体素质得到提升,增加肌肉质量,还可以进一步拓展鸡饲料来源,减少饲料成本支出

二、健康雏鸡的选择

健康雏鸡体温、呼吸正常,叫声响亮、清脆,活泼好动,机警伶俐,眼睛明亮(无分泌物),绒毛丰满整洁,手握感觉充实、有弹性,腹部松软,脐部愈合、吸收良好,无大肚子现象,站立平稳,泄殖腔干净(无黄白色稀粪附着),喙、眼、腿等部位无残疾和血痕,腿部无红肿。瘦弱雏鸡羽毛污浊,精神不振,闭眼打盹,缩颈站立或站立不稳。脱水雏鸡皮肤无光泽、鸡爪血管凸出。

三、育雏温度与湿度

农村土鸡在养殖环节,养殖人员要做好育雏温度和湿度的把控工作,以此来提高土鸡成活率。一般来讲,1~2日龄内雏鸡生活的温度在34℃左右;3~7日龄雏鸡生活的温度在33℃左右;2周龄雏鸡生活的温度在29℃左右。当雏鸡长至3周龄时,室内温度就可控制在27℃。不仅如此,还要合理控制育雏湿度,适宜1周龄、2周龄和3周龄雏鸡生长的环境湿度分别为73%、60%、58%。

四、饮水

给雏鸡第1次饮水俗称“开水”。雏鸡出壳后24h体内水分消耗8%,48h消耗15%,适宜的开水时间为雏鸡出壳后12~24h。及时饮水能促进雏鸡的肠道蠕动,加速残留卵黄的吸收和胎粪的排除,有利于开食和恢复体力。开水的水温要与舍内室温最低值相当,即32℃左右为宜,切不可饮冰凉水(易致腹泻)。常用的饮水器具有塔式饮水器、杯式饮水器、乳头式饮水器、吊塔式饮水器或水槽等。在饮水中适当加入一些营养物质或药物(禁用药除外),利于雏鸡的健康生长,尤其是经长途运输和出壳时间超过48h的雏鸡。初饮在每升饮水中加入葡萄糖50g与维生素C2g(或电解多维)能帮助雏鸡消除疲劳,恢复体力,提高成活率;出壳1周内用0.01%~0.02%高锰酸钾溶液给雏鸡饮水,连用2d,停2d后再用2d,既可促进胎粪排出,又可预防鸡白痢、球虫病,还能补充微量元素锰,防止关节肿大变形。或每隔2d配喂3%~5%蔗糖(白砂糖)水2d,也能促进胎粪的排除和补充能量。育雏前期雏鸡易发生沙门氏菌病、大肠杆菌病,可用环丙沙星0.10~0.30g/kg饮水预防,连用3~5d,或用普杆新(阿莫西林可溶性粉)等药物预防。

五、饲喂次数要掌握

一般育雏初期采用自由采食,使雏鸡能迅速采食与饮水,注意在饲喂过程中要少喂勤添,少吃多餐,防止饥饿(即在雏鸡时一定不要勒食),在雏鸡2日龄时,每天2~3次,以后每天5~6次(夜间要饲喂1次),10~35天,每天喂5次,42天以后逐渐过渡为4次。

六、放养时间及放养密度

一般来讲,鸡舍饲养时间以21d为宜,之后可选择晴天放养。刚开始放养时,就要将放养时间控制在4h左右,随着土鸡日龄的不断增长,养殖人员可适当延长放养时间,同时,在鸡群活动范围内利用尼龙网遮挡,以此来控制鸡群活动范围。待到土鸡完全适应生活环境后,再适当扩大活动范围。不仅如此,还须科学合理地控制放养密度,每公顷土地的放养数量约为2000只。

七、鸡舍内勤通风换气

雏鸡体温高,呼吸快,代谢旺盛,加之排粪等对空气污染尤其是二氧化碳、氨气等有害气体,严重影响雏鸡健康,甚至引起发病死亡。所以要经常通风换气,利用自然方法通风,根据气候灵活掌握,以人进去后不感到刺鼻流泪为准,防止有贼风、冷空气直接吹到雏鸡身上,引起感冒。45~50天就可以根据外界气候,将雏鸡下地,适应外界环境,开始散养了。

八、放养管理

当雏鸡培育阶段完成后,应适时进入放养阶段,以逐渐引导鸡群形成自主觅食的习惯,培养鸡群自主觅食的能力。放养前期应安排专业人员引导并训练鸡群。如以哨声为信号,在吹响哨声时抛洒饲料,鸡群会跟随养殖人员觅食。在前期由于鸡群扎堆活动,其活动范围较小。此时,应由专业人员进行人工驱赶,如此经过几天的反复训练,鸡群会形成条件反射,逐渐拥有自主觅食与自主活动的能力。雏鸡放养期间,鸡舍内外温差相对较大,鸡群此时较易产生传染疾病。因此,在放养时要确保雏鸡全部脱温后,在室内保持一段时间的养殖,经过7d左右的时间逐渐让鸡群适应外部的温度与环境,再大规模开展放养活动。放养时可选择天气晴朗,气温相对稳定的时间,每天活动3h左右,而后逐渐增加放养时长。若遇到大风、雨雪等恶劣天气,应将雏鸡集中在鸡舍内进行养殖,以免环境变化影响雏鸡健康,从而产生传染性疾病。

九、免疫接種

想要防治各种疾病的蔓延和扩散,疫苗的免疫接种是最有效的手段,要从养殖场的具体情况出发,建立健全疫苗免疫流程以及免疫的方案,保证免疫能够达到标准。1日龄的鸡可以接种鸡马立克氏疫苗,用注射免疫。7~10日龄雏鸡接种鸡新城疫4系疫苗,滴鼻或点眼。12日龄雏鸡接种鸡传染性法式囊中等毒力疫苗,点眼或滴鼻。20日龄免疫接种鸡新城疫、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疫苗和4系疫苗,2倍量饮水。30日龄免疫接种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疫苗、鸡痘疫苗,点眼、刺种。60日龄免疫接种新城疫1系疫苗,肌肉注射。90日龄免疫接种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疫苗,点眼。110日龄免疫接种鸡痘和鸡新城疫疫苗,肌肉注射。120日龄免疫接种禽流感疫苗肌肉注射。

结束语

育雏是1项细致而又烦琐的工作,要给雏鸡正常生长发育营造良好的环境,尽量减少和消除各种不利因素对雏鸡健康的影响,满足雏鸡的生长和生理需求,养殖中的任何1个环节都不容忽视,并需不断总结和改进,才能提高育雏成活率和养殖效益。此外,要清楚的认识到疫苗接种是防控疫病的重要手段,定期进行疫苗的接种,提高疫病的防控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明晖,宋代军,李燕,等.忠县柑橘园优质土鸡生态养殖技术[J].四川畜牧兽医,2019,46(2):40-41.

[2]沈俊敏.云南省永胜县三川镇散养鸡生态养殖技术推广[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0,62(2):84-85.

[3]杨长春.绿壳蛋鸡生态养殖的技术推广[J].饲料博览,2020,335(3):88.

[4]郑钦捷,李淑敏.浅析鸡生态养殖的技术革新[J].吉林畜牧兽医,2020,41(12):61+64.

[5]李晓红.鸡生态放养关键技术措施[J].中国禽业导刊,2019,36(10):43-44.

猜你喜欢

雏鸡饲养管理成活率
不同栽植模式对花椒成活率的影响
雏鸡饲养管理的重点工作
雏鸡质量检查及孵化程序调整(3)
妊娠期母牛的饲养管理
提高干旱区造林成活率的理论与实践
食醋可防鸡病
TCP植物蒸腾抑制剂
不同扦插处理对爬地柏成活率的影响
2008年12月25日全国鸡蛋、淘汰鸡、肉毛鸡、雏鸡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