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治理中的污染危害防治与土壤修复技术分析

2021-03-26章祎玛罗怡颖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3期
关键词:环境治理

章祎玛 罗怡颖

【摘要】在当前新时代发展背景下,我国对于环境保护的整治力度越来越大,并在近些年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但由于之前发展速度过猛,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和污染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土壤受到污染,会让植物发育产生影响,从而威胁到人类的身体健康。基于此,本文重点探讨了如何做好环境治疗的污染危害防治工作,通过改进优化土壤修复技术,为环保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污染危害防治;土壤修复技术;环境治理

作为环境污染的重要内容,土壤污染问题直接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发育,会改变土壤的结构、功能和组成。尤其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每天排放的固废物、废弃、废水是无法估量的,虽然确保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对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巨大影响,也是当前威胁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

一、土壤污染概述

随着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对于土壤污染方面的改革力度越来越大,确保农产品质量和产量的提升,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人们提供高质的农作物。而土壤污染是破坏本有的土壤污染形状、组成、生物化学物质等,对其自然动态平衡会造成严重破坏,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并且,土壤污染还会引起一定的环境效应,出现大气、水体次生污染,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发展。目前,对于土壤污染的定义主要是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导致土壤自然功能下降都属于土壤污染。有相关调查显示,我国每年因为土壤重金属污染带来的粮食减产约1000万吨,直接带来的经济巡视达到200亿元人民币。而且因为土壤污染的种类较多,来源较为复杂,实际在开展土壤污染治理的时候难度也较大,比如放射性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等等。

二、土壤污染特点分析

(一)隐蔽性和滞后性

对于土壤污染来说,存在隐蔽性的特点,无法直观进行感受。再加上土壤自身的存在体系非常复杂,有很多物质组成,这就导致土壤在受到污染后无法及时发现。需要采取科学的技术手段进行检测才能进行明确是否被污染。

(二)累积性和地域性

相比较土壤污染来说,大气和水的流动性比较强,但土壤无法自行流动,虽然有一定的扩散性但在短期内是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这就导致在土壤中始终包含有害物质,而且存在累积的情况,造成的危害是越来越大的。

(三)不可逆性

在土壤中包含了很多矿物质和有机物,尤其是微量元素和金属的进入,会产生一定的反应形成新的有害物质。而且依照现在的科学手段还无法将其剥离,所以出现土壤污染存在不可逆性的特点。

三、土壤污染带来的危害

(一)减少农作物产量质量

土壤在受到污染后会对农作物的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因为土壤有过量重金属,会与有机物反应形成有害物质,不但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还会对质量有非常大的影响。而且持续性污染,还会使土壤的培育能力持续下降。

(二)危害人类健康

土壤中的有害物质的增多,会让农作物的重金属含量超标,对人体的内循环和新陈代谢受到巨大影响。甚至长期食用还会出现重金属中毒的情况。而出现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首先是污水浇灌。很多工厂在建厂时没有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建设,导致大量工业污水用于农业灌溉,对土壤造成污染的同时,还会导致周边地区出现降尘、酸雨等污染事件。

四、土壤污染危害防治措施

(一)妥善使用农药

在種植农作物的时候,为了防治害虫会喷洒大量的农药。这就需要对农药用量合理配置,杜绝过量使用,并对农户和相关人员的农药喷洒流程进行指导优化,对使用完的农药包装制品妥善处理,杜绝出现二次污染。

(二)利用生物手段

相比较化学治理病虫害的问题,采用微生物或益虫的方式开展防治工作意义重大,而且不会对环境和土壤造成危害。

(三)科学处理污水灌溉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对于农业方面的问题越来越重视,但由于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深入,排放的废水越来越多,在进行排放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按照《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相关要求,杜绝对土壤造成巨大污染。

五、环境治理中土壤修复技术的应用

(一)物理修复技术

在都土壤污染采用物理修复技术的时候,一般是通过去除、分离技术消除有机污染物。在工业场地中,对于物理修复技术比较常见的热处理技术,通过蒸汽、热吸附、多相抽提等流程修复土壤中的多氯联苯、多环芳烃、苯系物。

(二)化学修复技术

相比较物理修复技术来说,化学修复技术比较常见的有氧化还原技术、电动力学修复技术、土壤固定稳定化技术等等。第一,化学固化稳定法。通过化学药剂固定的方式,将重金属污染土壤元素转变成不易溶解的低毒性固体,使其迁移能力得到下降,防治对土壤造成进一步污染。第二,淋洗技术。淋洗技术就是通过淋洗剂和有害物质的化学反应,筛除重金属物质,使土壤污染的情况得到修复,变成新的物质。第三,电动修复法。对受到污染的土壤通过直流电的形式进行修复,利用直流电可以使土壤中的重金属电离子产生正负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迁移,从而使土壤得到修复。

(三)生物修复技术

在土壤中利用其他生物将有害物质转变成无害物质,使土壤内部的重金属含量降低或消除。其中,生物修复技术包含了微生物修复法、动物修复和植物修复。首先,微生物修复技术可以对土壤环境中的大分子有机污染物进行分解,该技术需要对土壤的污染浓度、营养元素含量、pH值、温湿度等有充分的了解。其次,动物修复技术主要是利用线虫、蚯蚓等对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分解,实现土壤修复的效果。最后,植物修复技术是利用植物对放射性污染和重金属污染进行回收处理。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环保理念和环保技术的广泛深入应用,目前对于土壤污染的治理也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土壤污染不仅仅会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危害,还会扩大土壤污染面积,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甚至会对整个社会的动态平衡造成影响。基于此,在新时代下要加大对土壤修复技术的合理应用,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改善土壤污染问题,充分发挥出生物防治的作用,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农作物产品,也提高自身的经济收益。

【参考文献】

[1]黄硕,任艳艳.关于环境治理中的污染危害防治与土壤修复技术[J].区域治理. 2019(25).

[2]倪依琳,王晓,廖原,等.土壤修复行业政策市场研究与“十四五”展望[J].环境保护. 2021(02).

[3]刘阳生,李书鹏,邢轶兰,等.2019年土壤修复行业发展评述及展望[J].中国环保产业. 2020(03).

猜你喜欢

环境治理
治理视角下的环境审计模式研究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环境治理的法律机制分析
社会资本与农村环境治理模式创新研究
绿色转型战略需要更明确的路径选择
浅析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保护
探索小秦岭金矿环境治理问题及解决方法
低碳环保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分析及阐述
行为经济学视角下的政府可采取的环境治理措施
论“互联网+”下的社会治理转型
浅谈《环境生物学》中生物修复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