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玉米不同种植模式的比较研究

2021-03-26夏明东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3期
关键词:性状作物农作物

夏明东

摘要:小麦和玉米在我国大量种植,是部分农村人口赖以温饱的主要手段和经济来源,他们的产量与农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在做了相关研究后,本文针对小麦和玉米两种不同的农作物就不同的种植模式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作出探讨,为提升农作物产量,适应不同区域不同条件下小麦与玉米的种植提供部分参考。

关键字:小麦、玉米、种种模式

小麦和玉米在我国大量种植,是部分农村人口赖以温饱的主要手段和经济来源,他们的产量与农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在做了相关研究后,本文针对小麦和玉米两种不同的农作物就不同的种植模式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作出探讨,为提升农作物产量,适应不同区域不同条件下小麦与玉米的种植提供部分参考。

一、不同种植模式下小麦玉米在产量方面的影响

1.不同种植模式对小麦产量体现

以单作小麦、沈农9625的小麦品种和沈早1号、唐抗5号、沈单10号的玉米品种通过不同的结合复种种植方式做试验,再结合不同的种植密度,得到了不同种植模式对产量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得到了20+40cm种植模式的小麦产量较120+80cm的种植模式产量有明显增高,单作种植模式与另两种产量结果相差不大,但是同120+80cm的种植模式而言,20+40cm的种植模式增产明显,且表现较好。

2.不同种植模式对玉米产量的体现

我国的北方地区多采用多熟制,采用套种的方式种植玉米后,从实验结果得知套种的种植模式为小麦产量做出了很大的增产影响,但是玉米小麦同他们的产量互相交互,产生了高度复杂的特点。相比于套种模式而言,单作玉米的产量更好,并且宽带的种植模式会引起减产,玉米的收获产量随着窄带型的种植模式进行产量得到了更大的提高,所以不管是套种模式还是宽带型模式,都不如窄带型的种植方式,更有助于提高玉米的产量。

3.不同种植模式对全年产量的影响

不同的种植模式,对不同的作物而言,会产生不一样的影响。不管是小麦还是玉米,在我们的种植过程中,要对作物的差异进行研究,选择最适合、最科学的种植模式进行利用,才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并且由于各方面的影响,发现对于全年的产量而言,不同的种植方式会引起全年的产量不同的变化,并且不同的模式交互会产生很大的差异性。玉米单作与120+80cm种植模式之间对于全年的产量而言具有稳定性,但是对于其他的很多种植模式相互之间就会产生很大的对比。

二、不同种植模式对小麦玉米性状的影响

1.对小麦性状的影响

在对小麦不同种植模式的研究实验中,发现不同的种植模式对于小麦的性状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为了保证小麦的种植质量,在实际种植过程中,选择合理的种植模式进行种植,最后小麦的高度和产量都产生了变化。20+40cm的种植模式,对小麦的株高和产量影响更大,对小麦的茎部和穗部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而相对于单作的种植模式而言,120+80cm的种植模式相对更有利于提升小麦自身的产量和性状。

2.对玉米性状的影响

在对玉米的不同种植模式下,生长情况进行研究的时候,发现不同的种植模式对于玉米的性状和产量也有较大的影响。与小麦的种植模式不同,玉米更加适合利用单作种植模式去育种,在单作模式下无论是对玉米的产量,还是对玉米的生长状态都有明显的提高。但套種模式严重影响了玉米的自然生长状态,无论是在生长过程中还是生长前期,以及到生长后期全部收割之后对玉米的损害情况,都难以进行挽回,影响玉米的穗高和株高。另外在进行复种模式的时候,采用窄带型玉米会相对提高玉米的产量,降低玉米质量对于经济效益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三、不同种植模式对整体田间生态效应的影响

1.对光照效应的影响

光照效应对于作物的生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光的分布均匀可以给作物的产量带来很好的作用。不论是20+40cm,还是120+80cm的种植模式,光都可以从顶部均匀的照耀到下方的作物当中,有利于整体农作物吸收光能进行光照效应,减少光损失量。而在套种模式下,作物对应的光照强度不同,光合作用在一定时间段内可以提高作物的性状生长。相对于单作模式来说,120+80cm的种植模式下前期活动层照度的上升速度明显高于单作模式,且由于单作种植模式使得作物过于密集,所以120+80cm的种植模式在活动层照度有效利用明显优于单作模式。

2.对风速效应的影响

基于不同的种植模式下,作物的高矮不一样,从而在风吹动的过程中对风的阻力不一样,对风速产生影响。而光合作用主要基于二氧化碳的流动,二氧化碳通过风的吹动影响光合作用,进而影响到作物干物的主累积,最终影响小麦的产量。且由于造矮的农作物更为通风,二氧化碳较快的流动速度,提高了小麦的光合作用,削弱了作物对二氧化碳的阻力。经过实验结果表明20+40cm的种植模式相对于120+80cm的模式和单作的模式下,更加有利于田间风速的流通对于小麦的产量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3.对温度效应的影响

通过对不同种植模式下小麦和玉米进行研究发现,在12点到下午2点之间是小麦和玉米生长过程中每天的最高温度时间区间。不论是20+40cm,还是120+80cm的种植模式,作物各部分温度变动的规律是相同的。由于空气的流通问题,基层与活动从的温度相对于顶层来说较低,而由于单作的种植模式种植密度较大,不利于风速的流通,所以对于温度因素的影响较大。其余的种植模式下,温度的变动规律都是顶层温度相对较高,而在单作的种植模式下,偶尔会引发基部温度较高的现象。

结束语

无论是玉米还是小麦,都是我国北方地区人民赖于生活的农作物,在北方地区大量的种植,而种植模式的不同,直接影响了他们的产量,间接影响到的就是农村人口的经济效益问题。所以对种植模式进行科学性的研究,可以使小麦和玉米的产量都做出相应的提高。另外不同的种植模式对于农作物的性状也有较大的影响,可能会产生有些农作物的植株高大,而有些农作物产量小。且不同的种植模式下,影响的不只是一种农作物。由于种植模式交互的复杂性,不同的种植模式,对于植株种植密度而言影响了整体田间的生态效应变化,光照、温度、风速等对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客观生长条件,直接影响小麦和玉米的产量。

参考文献:

[1]董楠.不同作物组合间作优势和时空稳定性的生态机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7.

[2]单维民.论小麦玉米双晚种植对周年产量和资源利用的影响1.农业与技术,2016,36(24):104.

猜你喜欢

性状作物农作物
珠海长肋日月贝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为什么要多元
无公害水稻病虫害防治要点
挖掘这些基因,让作物抗各种病(2020.3.27 科技日报)
甜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研究
趣味象声词
地下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