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科技型企业发展模式探究

2021-03-25郭轶

成功营销 2021年5期
关键词:发展模式

郭轶

摘要:科技创新能力已逐渐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国有科技型企业也在国家科技创新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和使命。在新的历史时期,国有科技型企业如何抓住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持续创新运营模式,助推企业改革创新发展,有着现实意义。本文从科技创新背景入手,分析研究了国有科技型企业研究趋势,并对国有科技型企业发展模式和相关举措及保障措施提出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国有科技型企业;发展模式;体制机制创新

国有科技型企业在国家科技创新中扮演着越来越重的角色,对其创新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找到一个适应国有科技型企业的发展模式,并赋予相关体制机制,让国有科技型企业更好的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服务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值得开展相关探究。

1 研究背景

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习总书记多次强调,国有企业要做创新发展的排头兵,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研发和掌握更多的国之重器。国有科技型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是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卡脖子”技术突破的主力军,肩负着引领行业科技进步的重要使命。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重大颠覆性创新不断涌现并不断创造新产品、新需求、新业态,技术迭代与更新进一步加快,市场竞争更为激烈,其对国有科技型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业务运营模式提出更高要求。尤其在近期,受新冠疫情、中美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全球政治经济形势严峻复杂,国有科技型企业只有主动创新发展模式,改革机制体制,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危机中生存发展。

2 国有科技型企业发展趋势

科技体制改革以来,部分国有科技型企业抓住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持续创新运营模式,经过多年改革创新发展,企业规模不断壮大。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二研究所充分利用浙江省市场化机制体制改革的先发优势,在2001年成立了海康威视,并在成立之初就引入了外部民营资本,成为国有控股企业中少有的中外合资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公司采取“民企机制+国企定力+技术创新”的发展之路,经过10年的持续改革、持续创新,经营业绩取得跨越式发展,在2010年成为了国内安防龙头,并成功在A股主板上市。上市之后,海康威视为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在2012-2016年期间实施了三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覆盖了从高管、中层到基层管理人员及业务骨干的核心人才队伍。2016年,海康威视内部正式启动“创新业务跟投方案”,在从战略层面确定的创新业务上,公司和员工以6:4的股权共创子公司,一大批核心员工和技术骨干成了与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伙人”。海康威视互联网视频(萤石)、机器人、汽车电子、红外传感、智慧存储等五块创新业务通过跟投平台开展后,业务发展十分迅速。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自转制以来,摒弃了“关起门来搞研发”的落后观念,立足于市场导向与技术导向,坚持高标准、高投入,形成了“构想一代、研究一代、儲备一代、开发一代、生产一代”研发体系,打造了由技术研究、中试、成果转化组成的多层次创新技术平台;在产业发展方面,以技术优势为基础,积极推进“外延式”发展,探索出“技术创新+资本运作”新模式,2008年设立控股子公司——烽火创投,发起多支股权投资基金,重点投资智能电网、光电子传感、应急安全管理、新能源、软件等战略新兴产业,获得了丰厚的投资收益。此外,加强平台孵化,改变传统的技术创造培育模式,通过深化改革与“双创”相结合,依托“互联网+”,积极打造众创平台。2015年设立烽火创新谷,充分发挥邮科院技术密集和产业积聚效应,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主线,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新的产业生态体系。通过多年发展,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已成为拥有4家上市公司以及多家全资公司、控股公司与合资公司的大型科技集团,在我国5G、光通信领域发挥着核心骨干科技支撑作用。

纵观国内发展迅速的国有科研院所,无一不是以其优势技术为基础和引领,通过打造开放共享的创新创业平台,聚集内外各类创新要素与资源,采取员工持股、股权激励等多种激励政策,激活企业创新活力,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转化;然后通过股权多元化改革,快速扩大产业规模,再以产业经营利润和股权转让收益反哺加强科技创新能力。科研与产业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使企业迅速发展成为大型科技型企业。此外,部分企业还发起成立股权投资基金,参与高科技产业投资,不断获取稳定收益反哺技术创新。可见,国有科技型企业呈平台化发展已成为未来的重要方向。

3 国有科技型企业发展模式

国有科技型企业向着以新型研发机构为核心的平台化转型,必须坚持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并重、科技研发与科技产业并举,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全方位提升核心竞争力。通过当前国内平台化转型较为成功的国有科技型企业探究,主要有如下三种发展模式可借鉴。

3.1 自主研发-产业孵化模式

聚焦国有科技型企业自身优势,针对其主营业务领域的新兴产业培育,采取“自主研发-产业孵化”模式,依托自身雄厚的技术研发实力和丰富的产业孵化经验,先组建创新团队研发新产品,再通过成立初创企业进行中试孵化和产业化,并择机引入创投基金或社会战略资本,实现产业化规模放大,逐步打造由本企业控股、战略投资者参股、经营层和技术骨干持股的投资主体多元化高科技产业初创公司。以高新技术产业股权分红收益或股权转让收益反哺科研,形成研发创新资金的良性循环。

3.2 技术研发-成果转移模式

发挥国有科技型企业科技创新能力,针对为生产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以及自身无法进行产业孵化的科技业务,可以采取“技术研究-成果转移”模式,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委托,不断的研发出新技术、新工艺,再将科技成果转让给大型生产企业形成收益。同时创新业务合作模式,打破传统单一委托开发技术服务形式,采取“共同开发、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工程承包-运营服务”等多种长期合作模式,与主要大客户进行利益捆绑,形成稳定的技术服务盈利来源。

3.3 合作开发-企业孵化模式

利用国有科技型企业科技创新平台,大力加强与高校、外部新兴产业的合作,吸引他们的优质项目和技术到企业平台进行中试孵化和产业化。主要有两种合作模式:一是针对国有科技型企业主业范围内的优势项目,可通过开展项目合作,成立控股子企业,大力培育发展产业规模;二是针对企业主业上下游相关的优质项目,可通过设立种子基金,开展创新投资和战略投资,同时辅以人力、技术、服务等创新要素全力支持项目发展,大幅提高创新创业成功率,孵化培育多个参股企业,等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再择机退出股权,获取丰厚的投资收益。

4 重要举措与保障措施

4.1 创新研发孵化模式

4.1.1 创新研发模式

拓展以自主研发、内部转化为主的传统业务模式,以市场化需求为导向,以双创项目模式为载体,采用开放共享的研发创新模式,吸引院内外优秀人才团队和项目来平台创新创业,并充分发挥院内自身的技术、人才、硬件等资源优势,为创业团队开展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提供全方位支撑。

4.1.2 完善产业孵化体系

严格遵循技术成果转化从“实验室-小试-中试-产业化”逐级放大的客观规律,不断完善产业孵化体系,搭建“技术开发—中试孵化—产业化”三位一体的业务发展模式,突破新技术新产品产业转化的“死亡之谷”。

4.1.3 强化“中试”验证

着重加强科研成果向产业化转化中的“中试”环节,在资源开发、新能源材料、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建立中试(工程化)基地。通过中试验证,进一步优化生产工艺,熟悉了解生产设备;培育出一批有经验的生产管理者、技术工人,为规模化生产准备骨干力量;此外,中试所生产的产品还可以提前进入市场,进行市场验证,降低了市场风险,为后续的产业化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大大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率。

4.2 创新体制机制

为适应未来平台型企业的创新发展模式,有针对性地解决企业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和难点问题,需进一步推进机制体制创新,破解制约企业创新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制度障碍。

4.2.1 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科技型企业不同于一般的生产型企业,其更侧重于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效率,对经营管理的专业化水平要求更高,需要更加自主灵活的决策权,以能够快速应对技术迭代更新和市场变化。因此,需建立健全适合于平台型科技型企业的战略管控模式,做实企业董事会,全面落实和维护董事会依法行使重大决策、选人用人、薪酬分配等权利,保障企业经营自主权;同时,配齐配强董事会,建立健全董事选聘、管理、考核、评价、退出等机制,不断提高董事会科学决策水平和公司治理能力。

4.2.2 建立科技企業家培育引进机制

技术成果的产业转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技术成果的研究开发是科研设计人员的职能,而完成技术成果从工程化、商品化生产到市场应用的过程则是科技企业家的职能,这个过程必须伴随着技术思维向企业经营思维的转变。因此,我们在大力推进技术创新的同时,要加快培育、引进一批会经营、善管理,能够组织承担起生产管理、市场开拓、资金筹措的科技企业家。

4.2.3 完善中长期激励约束机制

随科技的不断发展,新技术的研发创新难度越来越大,成果转化周期长,成功率也较低。但是技术成果一旦转化成功,就能获取巨大的收益。而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时代,人是一切的核心,因此,在平台上加强对人才和团队的激励约束,努力使人的价值最大化,是科技型企业体制机制创新的关键。

平台型科技企业需以核心人才中长期激励为重点,充分用好员工持股、股权分红激励等中长期激励政策,通过虚拟股权、核心员工股权激励、项目跟投、超额利润分享等方式,构建形成多层次、系统化的激励约束体系。从创新源头抓起,构建形成涵盖科技研发到成果转化全生命周期的激励约束机制,分级分类加大对核心科技人员及管理人员的激励力度,激发企业员工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活力。

4.2.4 探索建立以风投为核心的金融服务体系

科技研发与产业转化周期长、投资大,风险高,没有金融市场的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很难落地。国有科技型企业一方面要充分对接各级科技创新基金、PE基金等,获取相关科技专项金融支持,另一方面也要结合平台型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积极创新各种金融服务模式(风险投资、股权基金等),拓宽风险投资资金来源渠道,利用杠杆效应,撬动和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模式,为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以及创业全过程提供资金支持。

5 结论

从国内外成功的案例来看,国有科技型企业平台化发展是未来的重要方向。而平台型科技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科技创新和产业孵化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平台型科技企业应从公司治理架构、中长期激励机制以及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加强创新与突破,建立适合于科技型企业的发展模式,释放企业创新活力,提升与成果转化效率。

参考文献

[1] 王晶 《河北企业》浅析国有科技型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1年第09期 59-61

[2] 罗慧慧 《企业导报》发展科技型企业应处理好四大关系 2015年 第02期 83-84

[3] 邵蕾《电力工程技术》国有科技型企业创新激励实践研究 2021年底40期 215-219

猜你喜欢

发展模式
县域经济、新农村建设如何借鉴南方发达地区发展模式探析
美国与中国智能电网的发展模式比较与分析
中国社区银行发展模式探析
我国微型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路
基于山东生态农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分析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赣南生态旅游竞争力及发展模式研究
对江西省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设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