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扛牢政治责任 强化使命担当真抓实干做好新发展阶段农业农村工作

2021-03-24路伟

重庆行政 2021年1期
关键词:农业农村

路伟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重庆市委、市政府对标对表党中央决策部署,系统安排了“十四五”时期及今年“三农”重点工作。中央有部署,市委、市政府有要求,全市农业农村委系统就要付诸行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最重要最关键的是狠抓落实,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在战略上谋好局、在关键处落好子,奋力谱写全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新篇章。

一、提高政治站位和战略站位,全面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反复强调要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这个新发展阶段,是农业农村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必须从以下层面全面准确把握。

从“政治高度”来全面准确把握。解决“三农”问题,绝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更是重要的社会问题、政治问题。要提高政治领悟力,牢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使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成为做好“三农”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要提高政治判断力,坚持以国家政治安全为大、以人民为重、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本,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三农”问题,不断加深政治性政策性是“三农”工作根本属性的认识。要提高政治执行力,围绕国之大者抓主抓重,围绕中央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落细落小,把讲政治的要求落实到农业农村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

从“两个大局”来全面准确把握。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全局之中系统思考,把攻克要害问题放在大势之下谋划推动。要毫不动摇、更加自觉地服务全局,要有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国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担当。要毫不动摇、更加自觉地应对变局,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以自力更生的责任感,努力攻克“卡脖子”技术,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毫不动摇、更加自觉地勇开新局,紧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扎实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开启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从“战略部署”来全面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大以来,市委、市政府要求我们,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努力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作出更大贡献,既为一域争光,又为全局添彩。要提高战略站位,善于从国家战略中系统思考,自觉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深入谋划。要服务战略全局,千方百计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既稳住农业、又稳住农村。要紧抓战略机遇,深刻理解国家战略新内涵,善于从中发现机遇、争取机遇、把握机遇、用好机遇。要把握战略重点,全方位深化农村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在更宽领域优化配置资源,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动力活力。

从“市情特征”来全面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协调发展任务繁重。重庆推动高质量发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大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要把“压舱石”筑牢,千方百计稳住粮食生产,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满足城乡居民生活必需品需求。要把“增长点”做大,用好生态优势,做好山水文章,盘活闲置资源,鼓励创新创造。要把“内循环”畅通,依托大城市,瞄准大市场,既推动农产品进城,又助力工业品下乡,使城乡循环畅起来、快起来。要把“稳定器”守住,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守改革底线,把握好时度效,维护好农业农村稳定发展大好局面。

二、锁定发展定位和主攻方向,全面谋划厘清“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重点任务

“十四五”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第一个五年。围绕农业农村部提出的“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发展定位,结合全市实际,聚焦聚力七个主攻方向。

保供给,即保障粮食和生猪、蔬菜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稳定供给总量,年均粮食产量稳定在1080万吨以上,加快恢复生猪生产,确保蔬菜产量持续增长。增强供给能力,保住1900万亩种粮用地,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把“藏粮于地”落到实处。加强育种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研发推广,把“藏粮于技”落到实处。优化供给结构,在稳定粮食面积和产量基础上,继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粮食产业要重點发展优质稻、糯玉米等高产优质品种,特色产业要由外部规模扩张为主向内部挖潜提质增效为主转变。

抓衔接,即扎实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产业发展,持续加强帮扶指导,推动脱贫地区特色种养业向二三产业延伸,助推脱贫地区农产品品牌打造和市场销售。构建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农村“三变”改革向具备条件的脱贫乡镇、脱贫村延伸,推进合股联营,使更多低收入农民成为股东。充分借鉴脱贫攻坚经验做法,并有效运用到乡村振兴工作中来。

补短板,即加快补上农业农村现代化短板。按照城乡发展一体化要求,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科学编制规划,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完善农村水电路气讯房建设布局。坚持硬件软件一起抓,既要统筹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又要统筹改善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加强项目建设,编制完善重大项目库,把补短板任务落细落小,逐年滚动实施,持续不断推进。

守本底,即厚植乡村绿色发展底色。在生产环境上,重点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化肥农药减量、“白色污染”治理、畜禽养殖粪污和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等。在生活环境上,重点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垃圾污水治理,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在生态环境上,重点抓好长江十年禁渔。持续做好退捕渔民转产,从严打击非法捕捞,推动实现长江生态环境系统性保护修复。

育品牌,即持续培育壮大农业品牌。做大做强“巴味渝珍”,实施多元化品牌营销、开展标准化授权产品管理、推进全程化质量安全追溯,打造“金字招牌”。加快打造“三峡”系列品牌,有序做好品牌注册、系列子品牌选定培育,完善农产品品牌体系。合力共创“川菜渝味”品牌,围绕川渝两地泡菜、榨菜、火锅、调味品等特色产品,整合资源加快推出。

推改革,即纵深推进农村改革。持续深化基础性改革,巩固和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三权分置”改革等,夯实改革的制度基础。加快探索关键性改革,重点是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等,为面上改革积累经验。大力推进集成性改革,扩大农村“三变”改革、“三社”融合、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打好改革“组合拳”。

促增收,即扎实推动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确保“三个高于”,未来5年,重庆市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高于全市GDP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实现“一个目标”,力争到2025年,农民收入赶上全国平均水平。拓展“四个渠道”,通过农业提质增效增加农民经营收入,通过农民工稳定就业增加农民务工收入,通过更多惠农强农富农政策增加农民转移收入,通过盘活农村资源增加农民财产收入。

三、突出工作重心和工作导向,全面发力做好2021年农业农村工作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义。要牢牢把握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力争全年农业增加值、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别增长4%、8%左右。

确保粮食面积和产量只增不减。稳面积,水稻、玉米、小麦等绝不能减少。支持和引导集体经济组织、种粮大户把撂荒地利用起来,落实间种、套种措施,扩大粮食种植面积。稳产量,加强技术服务,开展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攻单产、提品质。大力发展特色粮油,促进增产增效。稳政策,加大奖补力度,及时兑现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种粮大户补贴。

持续抓好生猪、蔬菜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继续恢复生猪生产,加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推动重点项目落地达产,提高生猪规模养殖水平。提质发展蔬菜产业,在标准化、集群化、链条化、精品化上狠下功夫,大力推进现有蔬菜保供基地改造升级,增强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发展生态渔业,严格水产养殖“三区”管理,实施一批池塘升级改造项目,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加快传统渔业转型升级。

扎实推进以种业为重点的农业科技创新。强化种业自主创新,充分发挥市农科院、市畜科院、西南大学等单位的技术支撑作用,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健全科技推广体系,加强农技、畜牧、水产、农机等推广机构建设,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深化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建设,加快数字农业地图建设。夯实物质装备基础,加强丘陵山区智能农机装备技术创新,推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

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坚决守住耕地红线,细化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强化土地流转用途监管,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成片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宜机化改造,保质保量完成19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分类推进农田宜机化改造,推动宜机农田连点成线、串线成面、扩面成片。持续加强耕地质量监管,加快完善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完成长期定位点建设任务。健全耕地质量评价体系。

大抓特抓农产品加工。“引”,加强与国际国内知名农产品加工大集团、大企业对接,做到引进一个龙头、构建一个集群。“育”,加快培育壮大本地农产品加工优势企业,抓好中小规模加工企业“上规”,指导和帮扶符合条件的加工企业“上云、上市”。“带”,引导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带动中小规模企业发展,支持精深加工企业带动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联”,加强与四川合作,共建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

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强化平台建设,积极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继续深化现代农业产业园“三级联创”。深化品牌创建,持续培育壮大“巴味渝珍”,抓好柑橘、贡米、蜂蜜等“三峡”系列品牌创建。加快业态创新,重点培育生态旅游、养生养老、乡土特色文化等乡村消费热点,保护和传承农业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服务升级,大力发展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发展乡村物业服务市场。

持续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扎实抓好长江流域“十年禁渔”,持续巩固禁捕退捕成果,确保“稳得住、不反彈”。强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扎实做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养殖尾水直排等问题整改。持续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

加快推进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抓规划编制,加快编制规划,分门别类制定9大基地、7大平台、8大项目建设工作方案。抓项目实施,按照“策划一批、储备一批、实施一批”要求,抓紧细化工作任务、工程项目和推进事项。抓政策细化,逐项研究制定政策措施,积极向上争取,密切横向协作。抓机制协同,建立季研究、半年调度工作机制,推动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一年一个样、五年大变样”。

启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编制乡村建设规划,下好乡村建设“先手棋”。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接续实施“五清理一活动”专项行动,压茬推进实施“千村宜居”计划。下大力气改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推动基础设施网络向村延伸,支持乡镇提升服务能力,把乡镇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深化试点示范,引领农民群众参与乡村事务。

深入推进农村重点改革和农业对外开放。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做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扩面深化农村“三变”改革,力争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市20%左右的行政村。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基本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完善农业对外开放合作机制,深度谋划实施农业对外合作项目,持续开展乡村振兴招商引资。

作 者:重庆市委农业农村工委书记、市农业农村委主任

责任编辑:钟学丽

猜你喜欢

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新农业 从“看天吃饭”到“看数吃饭”
欧盟发布短期农业展望
提高农村小学习作讲评的几点感悟
四好农村路关注每一个人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