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与融合:数字媒体时代设计的转型与创新路径探索

2021-03-24蔡新元陈婧

传媒 2021年5期
关键词:创新路径

蔡新元 陈婧

摘要:设计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随着新媒体数字时代的到来,设计的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设计的手法到表现形式都在发生着改变,如何达到更好的设计传播效果是当代设计师所要追求的。本文从时代变迁视角探讨数字媒体时代设计的多维转型,通过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探讨当代设计的脉络和转向,并探索数字媒体时代设计创新实践的方法与路径,对于正确理解和把握当下设计发展的内生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数字媒体时代 当代设计 设计转型 创新路径

新技术对传统设计的生产工艺产生巨大影响,促使传统的设计产生革命性的改革和创新。设计的表现形式与技术进化发展紧密联系,随着数字媒体时代的到来,设计的对象、职能、产业面临全面转型,数字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大大加强了信息传播和反馈力度,从而推动了传统设计产业的革新。当代设计创新须在数字环境、技术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把控设计发展的新方向,调整设计创新路径与策略,从而促进数字媒体与设计融合发展。

一、技术演变下设计的发展历程

设计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传统的设计工艺的产生来源于“人造物”的起源,但真正意义的设计史是从工业革命开始。从设计与科技的历史演变发展来看,人类设计活动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如今传统设计范式已不再适用于当代设计。

1.手工复制时代“设计”的个性与灵韵。设计的确同造物存在联系,造物的演进恰恰推动了设计的兴起。从手工时代的产业发展来看,起初的手工艺是为了衣食住行而制作实用器物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对生活需求不断增加,由实用造物經验产生了手工艺技术。手工复制时代的设计正是以“实物”作为载体,以手工技术进行复制来表现美与精神膜拜,生产手工艺作品的过程是在“写实”,雕刻、绘画是其主要体现形式。同时,手工艺时代的设计饱含手工艺人的个人情感,故所有作品均呈现出独特性,此类特征最突出的表现是强调作品的膜拜价值与符号价值,因此丧失了实用性,同时这让手工艺作品呈现出丰富的艺术特点。

2.机械复制时代设计的独立与标准化。机械复制的时代,社会分工成为工业化最典型的特征,社会分工不断细化导致技术和艺术相分离,设计和制造相分离,生产力水平迅速提升导致机械化、工业化大生产相继产生,各种新型材料也相应出现。第一,设计同生产相分离,在劳动分工迅猛发展的背景下,生产领域中的设计从中独立出来,形成了各自存在的设计专业。设计师以工业生产为导向进行作品开发的过程中,发展为分工合作下制造步骤中的一部分。第二,设备制造的过程中也衍生出一体化和标准化的产品,工业设计脱胎于商品经济时代,工业设计在产品和使用者之间形成了不只是纯粹使用的关联。这种消费刺激,成了保障现代社会经济正常运转的重要手段之一,进而推动社会的前进。生产复制行为在两次工业革命时代都具有显著的商业化特征,在艺术设计领域依然如此。基于科技进步的工业革命在20世纪早期爆发后,多样化的设计思想应运而生,设计因此获得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3.数字复制时代设计的虚实相生。机械复制背景下,现代工业中出现了新的标准化、批量化生产模式,手工复制中的传统艺术元素因此完全湮灭。在时代进步的同时,人类对产品提出多样化、差异化的要求,机械复制背景下的批量制造模式开始暴露出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在数字复制产生之后,新的时代背景下,一般商品由于追求存在性、交互性、体验性而呈现出独特的艺术性。数字复制技术使现实与虚拟相互融合且并存,产品因此而具有了特殊性。数字复制技术引发的自感官体验到情感体验,再到精神体验的产业进步,帮助人们在认识产品中形成精神信仰上的崇拜价值。当前的数字媒体艺术将艺术和科学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因此能够挖掘潜在和互动的审美价值,其同时是现代艺术最关键的构成及其发展潜能。

二、数字媒体时代设计的转型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更新加速了设计多方位的数字化转型发展,设计对象由单一转向多元化,设计的服务体系和组织框架得以延伸,数字文化产业产品由商品化转向体验化,实现积聚创新性、艺术性且能创造出经济效益的运作新模式。

1.由“实物”到“虚拟”——数字媒体时代设计对象转变。数字时代的设计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在作品中融入多元化、跨界共生等多种风格,设计对象由独立实体对象演变成虚拟数字形态与实体设计物的复合系统。首先,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多是利用0和1的虚拟二进制完成创作。数字媒体对象受算法操控,媒体变得可编辑了,数据可被用作探索数字环境中创造原创的数字对象、设计和艺术作品强大而有用的创作工具。设计手法不再局限于使用已有的数字绘图和编辑工具,设计师更可以使用代码来发明和创建自己的绘图工具和应用程序,利用计算机的数字处理能力创造视效输出的一种灵活的、天然的处理方式。它提供了用别的方式难以想象的创建对象和解决方案新的可能性。其次,数字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不是简单的电子艺术的复制粘贴,而是将数字化文化符号在占有和转化的前提下进一步创新,使得创作作品以“虚与实”的形式呈现出新的艺术风格。这类数字艺术创意产品涵盖影视艺术、电子艺术、数字互动、虚拟现实艺术、人工智能艺术等新兴艺术形式。

2.设计师是创意工作的组织者和联络者——设计职能的转型。在应用数字媒体技术的背景下,控制器、传感器、显示器、马达充斥在当前数字环境中,很明显,体验、互动和服务设计成为备受关注的领域,设计人员同时需要设计服务体系和组织框架,因此在数字媒体时代下,设计人员的角色演变为组织、联系创意设计活动的人员。一定意义层面而言,设计师的跨界合作能力演变为一种极为关键的能力,当代设计师须要把握人、科学、社会和验证定义与提案的适宜方式。设计人员更似一种中间角色,衔接了各行各业互相产生的信息,最终形成一种合作的网络,联合完成一部具有生命力的作品。所以,数字时代背景下的作品设计,其最关键的一项特点在于呈现出延伸性,其借助设计的过程和结果搭建起生命力更强的网络体系,设计人员则在这样的网络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节点作用,当代设计人员的设计过程实现了自“个体创造”向“关系构建”的过渡,将更多精力专注于网络节点,而非信息孤岛。

3.从感官到情感体验的延伸——数字媒体时代设计产业的转型。实际上,当代数字艺术和科技的融合使人的感知在科技作用下实现拓展,能够更有效地助推文化创意产业的进步。但文化创意产业的本质为发掘“人”的溢价,这里的溢价代表超额价值,包括情感价值。以往的文化创意产业代表指向文化产品的“物化”产品,但是进入数字媒体时代后,新媒体的融合使人的感知边界得到极大拓展。数字复制技术推动产业自感官体验到情感体验,再到精神体验的发展,让人们在认知产品中形成精神信仰,并从中产生膜拜价值,作为技术与艺术的完美融合,摄影、电影、喜剧、绘画等当代数字媒体艺术更可以形成潜在的、互动的审美价值,同时成为当代艺术最关键的构成及其发展潜能。以迪士尼动画派生出的创意文化作品——米奇玩具为例,其便是工业时代文化创意产品的代表,机械复制时代使其发展为一种具有“生命力”的产品,包括戏剧、舞蹈、影视、音乐、动画作品等。数字复制时代到来之后,在持续提升文化产品产业意识的背景下,最终拓展了产业链,使产品以更加多样化的形态呈现出来。而实际上,当前的迪士尼乐园属于一种融合迪士尼文化的体验空间,其囊括了多样化的体验项目,如沉浸式游戏、表演、电影等,消费者在体验经济时代下更乐于为自身的情感和体验买单,这便体现了数字媒体艺术的产业应用和商业价值。在一定意义层面,其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就业机会、更多的行业领域、更加多样化的市场,最终在数字媒体时代背景下促使一种全新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

三、数字媒体时代设计的创新路径

目前数字创新能力提升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在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背景下创新设计逐步发展。数字媒体时代的创新路径是多元的,包括集成创新、协同创新、政策創新等方面。基于当前设计产业的发展逻辑,提出设计的数字化创新路径可以从技术应用创新、跨界创新融合和创意人才培养三方面切入。

1.技术创新:新技术为设计提供新可能。从设计和科技的关系来看,二者本质属于同一事物的不同层次,科学技术的进步创造了新的机会与工具,而设计通过创意形式将科学技术和未来相融合,同时可将其视为科学技术的文化助推力。科学技术无法必然与文化相融合,而通过设计这样的创意形式,本质上能够将科学技术作为一类新的文化形式,把科学技术的原理与创意密切融合起来,从而自由产生新的空间与领域。例如,建筑投影(Projection Mapping)借助逼真、颠覆现实、突如其来的震撼影像,以很快速度迈进社会公众生活领域,是全新的艺术类型之一。

2.跨界创新:新跨界为不同领域设计提供新融合。立足于设计维度而言,AI及全球化尽管促进了人类效率的提升,同时还促使认知行为与行为模式打造高度一致。此类通过数字统计管理的一致性给创新带来显著影响,但“跨界”一词实现各种门类学科领域的相互融合,也细化到数字科技交叉、材料交叉等多领域,一方面厘清了局部界限,另一方面也深化了相互融合的广度和深度。设计行业的创新体现出更重要的作用,例如,达芬奇在工业设计层面灵活地运用了高超的绘画技艺,千利休在日本美学乃至料理行业尽情融入茶道精神等,这些典型案例来自国际领域最尖端的创意者,这些创意和设计通常无法被纳入到一定概念范畴或被规则解构,由此打破边界,恰恰体现了创造的魅力。数字时代“跨界思维”使得不同领域的作品可以相互借鉴与融合,让我们看到跨界的新机遇和可能性。一方面会不断涌现新的艺术设计形式,另一方面在不同形式的艺术媒介之间跨界融合,如电影、电视、视频与VR的跨媒介融合,使得几种视频媒介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制作手段与传播渠道越来越接近;舞台创作与数字媒体的跨界融合为舞台呈现出更多精美的艺术效果,给观众带来更多震撼体验。

3.人才创新:新教育为设计行业提供新人才。产业发展逻辑与设计教育范式间的关系是相对的。在产业逻辑进步的背景下,创意领域的人才选择与创意服务需要满足更高需求。如商业系统的核心从制造过渡到服务与信息,这样的背景下人才的培育将随之呈现出全新状态,教育系统同时必将呈现出新的变革。工业设计发展初期,以实体产品为核心的作品为主,目前设计师的任务也拓展至社会问题、组织结构、服务、经验与互动设计范畴中。设计师在其中扮演着中介的角色,让行业之间相互产生信息联系,一系列设计问题与繁杂的政治与社会问题相关,需把握好人和社会、科学以及提案的适宜方式,但当前的设计师严重缺乏该方面的认知与学习。因此,现代设计人员须要具有跨学科视野,把握科技、商业与社会的走向,设计教育须要自艺术与建筑学院迈进科学与工程学院。麻省理工大学媒体实验室在30余年的时间里为设计教育的创新发展树立典范,媒体实验室重点培育跨学科毕业生,力图将他们培育为融合商业、艺术、设计、科技的优质创意人才。其在教学和学科上的特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将“无定向研究”或“反学科”作为着力点;二是发挥创新的驱动作用,助推教学系统的进步,注重培育思维能力敏捷的、勇于对权威提出质疑的且能够独立思维的创新人才。

四、结语

数字媒体时代设计的表现形式与技术发展紧密联系,如今的数字时代设计早已与我们以往所理解的设计大相径庭。数字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大大加强了信息传播和反馈力度,从而推动了传统产业得以复活。随着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数字技术在未来文化创意技术、文化创意内容与创新设计中扮演的角色也必将越来越重要。数字媒体设计将会与更多学科、行业实现交互融合发展,借助社会资源和技术优势,提升自身发展水平。

作者蔡新元系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教授

陈婧系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研究生

本文系中央高校文科重大及交叉项目“人工智能时代的艺术创新方法研究”(项目编号:2019WKZDJC009)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柳宗悦.工艺文化[M].徐艺乙,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瓦尔特·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M].李伟,郭东,编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

[3]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胡泳,范海燕,译.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

[4]陈永东.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概论[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8.

[5]蔡新元.数字媒体时代的设计师是创意工作的组织者和联络者[J].设计,2020(06).

猜你喜欢

创新路径
浅谈新形势下高校行政管理的创新路径
丽水网“问政直通车”:网络媒体问政平台的创新性发展路径
出版企业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创新路径选择
出版企业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创新路径选择
非遗视角下鲁中地区民间文学的生存现状与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基层医院工会工作的创新思考
极致新闻:回归受众本位的创新路径
以网络为载体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创新路径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