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疫情下物流企业的应急对策研究

2021-03-24赵如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物流企业发展趋势

分类号:F252

摘要:新冠疫情期间,由于企业用工、运输时效、市场等方面受到影响,物流企业业务量明显减少,物流企业要思考突发事件时应急管理对策。同时随着防控力度的加大,消費者对线上消费的依赖性更为突出,物流企业即将面临在管理机制及配送模式上如何进行变革、智能化的普及和应用尤其是在末端配送上的智能化应用创新等问题。

关键词:物流企业 应急对策 发展趋势

2003年“非典”疫情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了一个季度之久,据测算物流行业收入下降约20%,总成本上升约14.5%,经历了收入降低和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本次新冠疫情的扩散和影响范围更大,疫情在全球的控制形势尚不明朗,对全球经济已经产生巨大影响。但相比2003年,目前国内物流行业规模和物流量已远远超出当年的水平,物流的社会化程度也更加成熟,行业的自救与恢复能力更强。无论是从政府救灾防灾资源的运输、企业生产供应链正常运作的恢复,还是消费者日常生活消费的保障,社会各方都切身意识到物流的作用和重要性。物流行业的长期整体发展,将会迎来一系列机会。

一、面对突发情况,物流企业应急响应迅速

在疫情防控期间,国家邮政局组织中国邮政、顺丰、京东等中国主要快递物流企业发挥各自优势,有效保障春节期间各地群众的基本需求,中通、申通、韵达、圆通、百世、德邦、阿里巴巴(旗下物流平台)等13家企业开通国内及全球救援物资绿色通道,免费从海内外各地为武汉地区运输社会捐赠的救援物资。在企业方面,针对武汉等地的疫情,中国邮政、顺丰速运、京东物流、中通快递、圆通速递、申通快递、韵达速递、百世快递、德邦快递和苏宁物流纷纷宣布开通全国各地驰援武汉救援物资的特别通道,全力保障疫情防控相关物资运输。除此以外,各大快递公司也针对员工安全等其他方面出台了相关政策。

二、物流企业恢复生产遇到的困难与问题

各大物流快递企业一方面通过各种防护措施确保员工身体健康,一方面也在努力抓好恢复生产工作,但是受到疫情影响,在恢复生产方面进展缓慢。

1.员工返工困难。物流企业提供的是全程全网的服务,业务覆盖全国,不少地区的工作人员来自湖北省等地,还有很多员工返岗途中会途径湖北、安徽、河南等重点区域,按当地政府要求都需要进行14天的隔离观察,无法正常返回工作岗位。还有部分员工担心感染风险,主动拖延复工时间。

2.防护物资匮乏。物流属劳动密集型行业,人员接触频率高,对口罩、护目镜、消毒液、手套等防护物资需求巨大,但购买渠道和数量却极其有限。

3.交通不顺畅。为了防止疫情的扩散,各地政府执行严厉的交通管制措施,有些地方明文规定与防疫无关车辆出行将会被扣押,甚至有些地方直接给转运中心停水停电,导致物流企业业务难以正常开展。

4.企业成本增加。受疫情影响,快递物流企业的运营成本大幅增加,企业内部防控和一线人员上岗均需要采购大批量防护物资,各地员工在隔离期间的用工成本仍要正常开支,人力成本压力巨大。

三、特殊时期物流企业的机遇与新的发展趋势

尽管疫情影响持续,行业整体增速或将受到较大冲击。但危机爆发的同时,行业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和机遇。

1.面向未来,智慧物流技术的应用广度和深度将迅速扩大。

京东物流无人仓中的机器人以高于人工几十倍的效率高速运转,配送机器人、无人机则广泛用于受控地区最后一公里的安全配送。

今后如何打造科技型物流企业,持续强化技术投入,构建智能化、自动化和可视化供应链运作体系,是物流企业在抗疫之后首先需要思考的。

2.打破碎片化,构建高效可控的物流新网络。

本次抗疫中,菜鸟用6小时在武汉搭建医疗物资专用仓,借助全球网络在2天内完成货运、通关流程打通,打造了多条绿色通道到达疫区,其高效可控的柔性网络体现出强大优势。

在未来的网络部署中,打破碎片化,推动物流节点的多功能性和多业务兼容能力,加强运力部署的弹性,构建整体连接、局部可调整的柔性网络,将成为领先物流企业的立身之本。

3.“无接触”配送模式的新发展。

疫情之下,“无接触”配送深入人心,被消费者广为接受并得到政府鼓励,提高了智能快递柜使用率。目前,中国主要城市智能快件箱已达40.6万组,较2018年增加12.7万组。

未来“无接触”配送的发展,将丰富最后一公里的功能和商业模式,带来更多应用场景。物流企业需要重新审视“无接触”配送对末端最后一公里场景的改造,增强客户粘性和丰富物流末端生态。

4.领先企业优势进一步显现。

京东物流在本次救灾物资供应中直接与口罩品牌商联动,保证了医疗物资的供应和配送效率;苏宁利用其供应链资源全球筹措物资,第一时间向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提供设备。

领先企业的实践充分反映了物流在整个供应链的作用已经不仅仅是物资运输,物流企业需要通过与客户供应链的深度协同,在前端供应采购,后端配送规划、资源和库存配置等方面提供更多供应链增值服务,进一步实现业务的价值升级,区域性中小物流企业或加速被领先企业整合。

5.利用社会化协同平台提高网络规模效益和应对风险能力。

开放式的社会化协同物流平台通过企业协同,可以实现更大的网络覆盖,提升物流的资产利用率和风险应对能力,构建企业多赢局面。

总结:

疫情之下物流企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各家物流企业必将积极协同、共同克服短期困难,并在共渡难关后大力投入科技,变“汗水物流”为“智慧物流”,升级服务能力,从“仓储运输服务”走向“供应链服务”,携手加深行业协同和联盟,为推进行业的长远发展和提升中国的物流竞争力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秦星红,魏光兴,周靖. 基于甲型 H 1N 1流感疫情的应急物流体系流程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23-26.

[2] 肖九梅.构建应急物流保障机制[J].城乡建设,2019,(05):27-28.

[3] 彭宝玲.我国应急物流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7,(01):38-41.

作者简介:

赵如(1977—),女,汉族,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工作单位:哈尔滨信息工程学院商学院,职称:副教授,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

(哈尔滨信息工程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431)

猜你喜欢

物流企业发展趋势
物流企业成本管控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基于供应链的物流企业营销管理与创新
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