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实践导向、现实挑战及重点抓手

2021-03-24宋超羊丹

理论导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干部队伍建设高素质专业化

宋超 羊丹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这一时代命题,在干部队伍建设目标层面明确了“高素质”“专业化”的新标尺和新定位。这一新标尺实质上是对干部队伍建设的根本原则、选任导向、价值共识以及培养规律等多个维度的综合概述与归纳,具体包括“党管干部”根本原则、“以德为先”用人导向、“为民服务”价值共识、“阶梯递进”培养路径,四个层面相辅相成、共为一体。当前,干部队伍建设工作仍面临一系列潜在挑战和现实难题亟待解决。新时代,推进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需要立足实践、多措并举,以“选、育、管”作为重要抓手:在干部选任环节突出“精准辨识”,坚持五湖四海、事业为上;在干部培养环节突出“双向发力”,坚持个人为主、组织为辅;在干部管理环节突出“严管厚爱”,坚持奖罚分明、正负激励。

关键词: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21)03-0073-07

治国治党之要,首在用人。干部选拔任用关乎党的建设重要问题,是巩固党的全面执政基础和长期执政地位的重要一环。在近百年建党史中,选人用人工作始终是党中央高度关切并严管狠抓的一项核心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好干部”建设工作,多次强调要抓好干部队伍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这一时代命题,在干部队伍建设目标层面明确了“高素质”“专业化”的新标尺和新定位,凸显出新时代选人用人标准的鲜明实践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进一步强调指出:“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勇于直面问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1]讲话“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深刻指明了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我国干部队伍建设的主攻方向与重点抓手,为新时代推进干部队伍高质量建设提供了根本实践遵循。

一、建设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实践导向

“高素质”“专业化”实质是两个范畴的概念,包含了领导干部的“软实力”与“硬实力”两方面要素。高素质即个体内在素养,包括政治信仰、理想信念、价值观、认知理念、个人品格等;专业化即实打实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2]。“软硬实力二者兼顾”的新标尺是对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的根本原则、选任导向、价值共识以及培养规律等多个维度的综合概述与归纳,四个层面内容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新时代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实践导向和特点。当然,需要厘清的是,“党管干部”根本原则、“以德为先”用人导向、“为民服务”价值共识、“阶梯递进”培养路径,这既是当前干部队伍建设的鲜明实践导向,也是我们党对长期以来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的宝贵经验总结和优质方法提炼,是现实性、继承性和发展性三者相统一的理论和实践成果。

(一)始终坚持“党管干部”根本原则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管干部”是干部选拨任用工作的最根本原则和实践遵循,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组织优势,是历史经验总结与时代发展要求的交融统一。党管干部原则的确立和传承,对于巩固党的领导地位、贯彻落实党的政策、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党管干部是“党的领导”在组织人事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和实践运用,核心是保证党的领导地位,保障各级党组织坚强有力地履行执政使命,以实现党和人民的意志。在实践上,党管干部原则的贯彻和执行主要体现为“管方向、管制度、管选任”。“管方向”体现为党制定干部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确保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的全方位贯彻落实。“管制度”即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由各级党组织管理推荐并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管选任”即体现为党指导干部人事的宏观管理与具体工作方法,确保党组织在干部选拔任用问题上的把关定向作用。

党管干部原则是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必然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题中之义,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并不断适应发展新局面的重要保障。具体而言,党管干部原则将干部的选拔任用置于党的统一领导之下,降低管理成本与决策过程的博弈成本,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再者,党管干部是总的框架原则,主要起把关定向的作用,有利于领导并驱动国家权力体系的有效运行。此外,牢牢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缘于我们党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汲取与对当前复杂执政形势的清醒认识。历史已经充分证明,只有牢牢坚持党管干部这一原则不动摇,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才能保障党和国家事业的繁荣昌盛,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正如习近平所言:“党之所以坚强有力,党管干部是很重要的原因,要自觉坚持党管干部原则。”[3]

(二)鲜明树立“以德为先”用人导向

“为政以德”是中国传统治国理政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历朝历代统治者普遍遵循的用人共识与价值导向。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中国共产党早在革命年代就认识到了“德”“才”二要素的重要意义。毛泽东同志在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才德兼备”的干部标准,此后这一用人导向始终贯穿于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组织工作实践,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4],这一论述成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的行动指南和鲜明导向。

就理论层面而言,德才兼备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目标愿景,是一个理论最优值,但在实践中并不一定能如愿,故而求其“次优值”即以德为先。正如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所论述的四类“德才关系”:“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從这一层面而言,才华固然重要,但德是人之本,才为德之资。

于领导干部而言,“德”是一个抽象化概念,包含多个层面的基本内涵,譬如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德”是人成事、立业之本。就这一维度来说,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工作一个最大亮点在于从实践层面妥善解决了“德”与“才”二者的关系,并且明确把“以德为先”作为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的鲜明导向,为解决传统选人用人工作中存在的“重德还是重才”难题提供了根本解决方略。

(三)广泛凝聚“为民服务”价值共识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是党的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党的组织路线服务于党的政治路线,自然而然,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工作同样也要把“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和价值共识贯穿其中。“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基本规律同样适用于干部选任这一重要工作,党选拔任用的干部是否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否能真正践行为民服务的价值共识,直接关系到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能否实现。

“为民”二字作为衡量和评判好干部的核心价值标尺,始终贯穿我们党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早在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就是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5]此后,党的历届中央领导集体都始终把这一价值取向作为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先后提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为民办实事”“但求无愧于民”“心无百姓莫为官”等等一系列具体工作要求。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唯物史观、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等一系列价值共识,既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最生动的特质所在,也是近百年建党史中宝贵经验的提炼和凝结,更是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党作为将继续长期执政的执政党在干部队伍建设和选人用人工作层面愈加突出和坚持的一个重要价值标尺。

概而言之,我们党近百年的成长史和建设史,就是一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做好新时代党的组织工作、推进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必然要紧密结合党的服务宗旨和理想追求,把构建好、塑造好、凝聚好“为民服务”这一价值共识作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和实践遵循,真正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四)科学建构“阶梯递进”培养路径

毛泽东曾经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那么作为党的政治路线贯彻和实现的决定性因素,党的干部是如何培养的?普通干部是如何一步步成长为优秀干部的?这是始终贯穿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活动的一个核心问题。对于这一实践课题,党的历代领导集体都予以高度重视并注重从实践层面进行大量尝试探索。在近百年的成长和发展历程中,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洗礼,在这一过程中,经过艰辛探索并逐步形成的一条基本经验就是通过构建“阶梯递进”的培养路径来锤炼和锻造干部的政治品格、能力素养和专业水平,在“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培养和磨砺过程中使其逐渐“羽翼丰满、堪当大任”。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方面愈加突出的特点。

所谓“阶梯递进”,是指立足党管干部这一根本原则和我国特殊的行政结构体系,有计划、有目的地把年轻干部安排到基层一线岗位上去,让党政干部从一线起步、由低到高、循序渐进,总体上形成一个层级稳定、结构鲜明、年龄衔接的干部队伍。譬如,当前大多数党政干部成长路径基本上遵循“乡——县——市——省”这一层级递进规律,这一规律特点也是我国干部队伍建设与其他国家干部队伍建设最根本的区别所在。纵观历史,这一干部队伍建设特点早在延安时期就已经形成,依靠这一工作规律我们党有计划地培养了大批新干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始终坚持这一基本思路,在提出干部队伍“四化”方针的基础上,大力开展“第三梯队”建设,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储备了大量优质人才。

在2018年7月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明确指出:“我们党坚持一层一层考验、递进式培养干部,这是我们的制度优势。”[6]31可见,科学建构“阶梯递进”干部培养模式既是我们党对长期以来干部培养工作优质模式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复杂形势下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打造一支堪当大任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必由之路。

二、建设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现实挑战

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建设绝非一项“立竿见影”的速成工作,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当前,干部队伍建设工作仍然面临一系列潜在挑战和现实难题亟待解决,回应好、解决好这些问题是推进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必然之举。

(一)干部选任面临的难题:如何选准“潜力苗子”

2019年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关于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要党内法规,是新形势下推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重要指导原则和制度遵循,这也标志着我们党在探索和推进干部选任工作制度化科学化方面实现了规范性发展。《条例》作为新时代选拔高素质专业化党政干部的总指导、总依据、总章程,为组织部门选人用人提供了具体选拔标准和衡量机制。但结合当下工作实际来看,选拔人才与用人单位的实际岗位需求是否完全匹配以及如何准确地确定人选,仍然是干部选任环节中难度系数较高的现实性问题。

一方面,干部个体“软实力”指标甄别较为困难。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政治标准是干部队伍建设的第一位标准。《条例》强调坚持政治标准的优先性,坚持精准科学选人用人。面对日益复杂的执政形势和社会环境,如何有效衡量候选干部的“软实力”特别是政治素质事关能否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当前,党内存在的“政治不纯、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一些已经解决的问题还存在反弹风险,加之“政治标准鉴别”工作本身具有复杂性、艰难性、隐匿性等特点,极少数“表面一套、背地一套”的“政治两面人”还不同程度存在于黨的干部队伍中,这些客观现实都给干部选任工作带来挑战和困难。

另一方面,现行干部选拔机制的范围场域仍略偏保守。尽管近年来党政领导干部选拔调任的渠道逐渐呈现多样化、多元化趋势,但当下干部选拔培养工作与现代化建设对大量优质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现行的党政干部选拔和调任主要通过公务员考试及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高等院校公开招聘、竞聘等渠道产生,且主要以体制内或半体制内行业为主要来源,渠道相对单一、范围较为局限。干部选拔范围和调任渠道的单一化、固定化会从根本上限制优质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资源的供给,甚至直接导致部分特殊性岗位干部队伍出现“断层”现象。可以说,当前干部选任环节存在的变量因素和潜在风险是多方面的,“如何选准‘潜力苗子”这一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课题还需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深化。

(二)干部培养面临的问题:如何破解“本领恐慌”

新时代呼唤新本领,当前世界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迫切要求各级党政干部要下力气培育运用历史眼光与国际视野审视问题、考量问题的能力,以满足和应对国际国内环境的发展变化。此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入推进以及国际经济地位的提升,对具备专业能力素养特别是把握经济发展趋势能力的专业型人才的需求极为迫切。毋庸置疑,新时代对干部队伍建设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但同时也要清醒看到,越来越多的党政干部存在“本领恐慌”问题。

早在革命年代毛泽东就指出:“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这一论述深刻剖析了干部“本领恐慌”现象产生的现实性及其特殊性。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对各级党政干部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各种形式的“本领恐慌”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于各级党政干部队伍中,常见表现如下:一是“平时安然、战时慌张”。有的干部平时一本正经、安然自若,一旦遇到疑难工作或突发意外时,就六神无主、惊慌失措,缺乏解决问题的判断思维和基本能力。二是“浑水摸鱼、蒙混度日”。有的干部清醒认识到自己基础不牢、能力欠缺,但又不知怎么办,于是干脆停止学习、止步于此,在工作上浑浑噩噩、勉强度日。三是“目光狭隘、自以为是”。有的干部自命不凡、自我标榜,心理极度自负和张狂,无视自身与他人差距,对于能力水平差别安然处之。

尽管针对干部“本领恐慌”问题我们党在长期管党治党实践中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和应对举措,但必须注意的是,时代背景变迁、社会环境不同、干部思想多元等因素都从客观上加大了干部培养和干部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和易变性,而且干部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时代发展本身也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客观现象,这些主客观因素无疑会导致解决干部“本领恐慌”问题工作难度的进一步增大。

(三)干部管理面临的挑战:如何根治“官僚陋习”

干部管理问题是一门科学,也是贯穿近百年建党史的一个核心议题。党的干部作为党的执政目标、政策理念、路线方针的具体执行主体和承担主体,其个体表现和行为做派不仅关乎自身职业发展走向,更是党的干部队伍整体建设水平和管理效能的直观体现。一言以蔽之,干部表现好不好,是衡量干部队伍整体水平的重要标尺。当然,干部管理本身就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充满了艰难性、复杂性和繁琐性,这也是我们党尽管经历挫折与艰辛却始终坚持牢牢把握“党管干部”根本原则并且一以贯之强调要坚持“从严治党”的根本原因所在。

综合来看,当前干部队伍管理方面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传统封建思想基础上滋生的不同形态的官僚陋习对党政干部个体的诱导以及对干部队伍整体的侵蚀。这里的“官僚陋习”是一个统称化概念,其具体表现形式和显现形态主要有:一是以权谋私、贪污腐化。反腐败历来是党加强自身建设的核心工作之一,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重拳反腐、惩贪去恶,推动反腐败斗争取得重大胜利。但也要看到,各种形式变异、渠道隐秘、精于包装的权钱交易、权色交易行为仍未得到根除,而且各類“以公权谋私利”的花样手段层出不穷。二是依仗权势、作威作福。受传统封建“官本位”思想影响,相当一部分干部把“人民赋权”当成个人资本,凡事追求排场、热衷等级划分、大搞个人崇拜,把“为民服务的岗位”搞成“个人做秀的道场”,严重损害了党的作风和形象。三是浮于形式、消极懒政。一些干部虽然不贪腐,但也不积极作为,而是奉行“不出错”,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或者怕担责任,逃避工作,畏首畏尾。说到底,都是思想怠惰、境界不高。

新时代面临新环境,新环境产生新挑战。要清醒认识到,尽管当前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党的各方面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干部队伍建设工作也得到了整体性改善,但时代向前发展和客观环境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特别是整治植根于传统封建思想上的官僚陋习是一项持久性系统性工程,我们党要做好在干部管理和干部队伍建设方面长期应对可能出现的一系列新情况新挑战的准备。

三、建设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重点抓手

新时代为干部队伍建设确立了新的历史方位,提出了新目标、新任务。2018年7月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首次提出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从理论创新和顶层设计层面对党的组织工作进行了科学规划和统筹部署。新时代推进干部队伍建设工作,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与务实原则,特别是要在干部选任、培养、管理等各个环节贯彻落实好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和《条例》的各项原则和基本要求。具体来说,推进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工作可以重点抓好以下几个着力点:在干部选任环节突出“精准辨识”,坚持五湖四海、事业为上;在干部培养环节突出“双向发力”,坚持个人为主、组织为辅;在干部管理环节突出“严管厚爱”,坚持奖罚分明、正负激励。

(一)选任环节突出“精准辨识”

“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用人导向关乎干部队伍的整体风向和建设质量。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阐释的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十三个显著优势之一就是“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人才的显著优势”。选任工作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性环节,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奠基性工作。干部选任环节能否“精准识才”,直接关系到干部队伍能否获得源源不断“新鲜血液”,并有力肩负起党和国家建设的担子。

结合组织工作实践来看,各级组织部门在干部选任环节可以重点用好以下几招:其一,“日常了解”招。日常工作环境与社交行为是评判社会个体基础素养的最基本参考体系。对于组织重点培养或即将提拔的干部“苗子”,不仅要考察其工作表现和业务能力,更要着重了解其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从根本上防止那些阳奉阴违、搞伪忠诚的“两面派”“两面人”混入干部队伍中。其二,“调研谈话”招。在对选任对象进行谈话过程中,要重点把“政治素质考察”作为着力点,严格落实习近平提出的“政治把关和政治素质考察是第一位的”要求,譬如通过考察干部对“两个维护”“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四史”等基本理论的掌握水平,进而从总体上评估其政治素养和政治意识。其三,“分析研判”招。针对过去选任环节中存在的部分干部为谋求职业机遇而过分夸大、吹嘘、包装自我的情况,组织人事部门要有清醒认知,在对干部履历和工作经历审核环节要严把关、精细查,杜绝一切“浑水摸鱼”投机行为。其四,“凡提四必”招。“凡提四必”是提前下好“先手棋”、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预防性举措,对候选干部人选,要做到干部档案“凡提必审”,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凡提必核”,纪检监察机关意见“凡提必听”,反映违规违纪问题线索具体、有可查性的信访举报“凡提必查”[7],确保选人用人的科学性。其五,“以事察人”招。身为干部,“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自然是必为之举。考察干部应结合其工作表现、业务水平、专业能力,以及在当前日益复杂社会环境下对于应急事件的处置能力和重大任务攻坚能力等,以事察人、实干验人,真正把那些“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能干事、肯干事、干成事”的优秀人才选拔到合适岗位上去。

(二)培养环节突出“双向发力”

时代呼唤使命,责任呼唤担当。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要承担力量和建设力量,党的干部必须具备足以承担历史使命和重大责任的实力和能力,这也是实现“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的题中之义。培养和塑造干部个体的干事能力以及干部队伍整体的综合实力,必须在干部培养环节下功夫、花力气,特别是要对传统的干部培养模式进行优化与革新,建立起一套“理论教育与实践锻造交融、个人努力与组织关怀结合”的立体式干部培养体系,真正发挥出“1+1>2”的培养效力。

一方面,要努力探索“理论武装+实践磨砺”有机融合的锻造模式。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进步,人才教育方面也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有本领、有素养的新生力量。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引导新生代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筑牢信仰之基,加强政德修养、打牢从政之基,严守纪律规矩、夯实廉政之基,健全基本知识体系、强化能力之基”[6]16-17。对此,既要强化理论武装,也要辅以实践磨砺。一是开展形式多样的理论学习活动。对于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建立常态化理论学习机制,通过线下集体学、线上个人学、日常交流学、实地教育学等模式,围绕“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史”等内容进行精学细究,用科学理论来武装头脑、补足精神之“钙”。二是建立多渠道干部轮岗锻炼机制。“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6]33“好干部”不仅要理论功底深,更要善于挑大梁、精业务。通过尝试建立“机关-基层”轮岗、单位不同部门间轮岗、新老干部轮岗等机制,让各级干部在“赛马场”上真抓实干、在不同角色中“千锤百炼”,特别是在自身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方面得到全方位提升,真正成长为优质“专业化”人才。

另一方面,要坚持走“个人努力+组织培养”双向发力的培养路径。习近平多次提到,“成长为一个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6]34。这是党的领导人基于百年党的建设实践和干部队伍建设宝贵经验作出的精准判断,也应当成为新时代党的组织工作和干部培养的基本遵循。一是干部個人要积极上进、开拓进取。对于各级党政领导和广大干部而言,要自觉认识到当前所处时代的复杂性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艰巨性,作为参与其中的一分子,各级党员干部要自觉做到“两个维护”,上下一心、力同心,发挥好“螺丝钉”作用。二是单位组织要尽职尽责、精心培养。各级党委(党组)要加强对党的建设的领导,把党建工作真正做细做实,推动组织工作提质增效,在工作方法上既讲究“一条标尺”也要善于“因人施策”,既把握好“八小时之内”也关怀好“八小时之外”,努力构建起全方位干部关怀和培养机制。

(三)管理环节突出“严管厚爱”

党要管党,首先要管好干部。推进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最根本的是要抓住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的“牛鼻子”,即干部管理环节。习近平指出:“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严管就是厚爱,是对干部真正负责。”[6]21干部管理环节既是通过组织引导与教育提升干部综合能力、塑造干部“职业观”养成的主要阶段,同时也是通过外部评价帮助干部清晰认知自我以达到“省察自律”目的的重要节点。在干部管理工作中,要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的管理机制。

一方面,要把好“从严”之度、施准“厚爱”之量。习近平指出:“干部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要敢抓善管、精准施策,彰显组织的力度;又要撑腰鼓劲、关爱宽容,体现组织的温度。”[8]具体来说,干部管理方法上要刚柔并济,要善用科学办法进行管理,切实管到位、管到点子上。一是在关键性问题上长管长严。新时代衡量好干部的第一位要求是“政治标准”,这既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内在需要,也是打造一支纪律严明的干部队伍的必然要求。毋庸置疑,干部如果在政治上摇摆不定、心猿意马,能耐再大也不能用。在涉及干部的政治立场、政治意识、政治素质、政治品德等关键性问题时,必须坚持“严”的准则,容不得半点马虎和打折扣。二是在必要性节点上及时关怀。干部也是普通人,也有常人思维和情感。当前,执政环境复杂化和社会多元化使得各级干部开展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在工作中难免出现瑕疵和失误,难免受到冷落或误解。为此,各级组织和领导必须及时为他们撑腰鼓气、澄清正名,以组织关爱重燃干部干事创业激情。

另一方面,要健全激励机制、严明纪律底线。针对近年来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创造性不足”等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早已高度关切并作出一系列部署。2018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强调既要建立正向激励机制也要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真正为广大干部营造“敢干事、能干事、想干事”的良好组织环境。一是构建科学高效工作考核制度。传统粗放式干部考核模式中常见的“一票否决”“一棒子打死”等做法是消解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做好新时代干部考核工作,要结合实际合理设置干部考核指标,改进考核方式方法,增强考核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真正把“三个区分开来”贯彻于考核过程中。从源头上保护和涵养干部的干事热情。二是抓早抓小用好日常監督渠道。“无规矩不成方圆”。既要千方百计为干部撑腰鼓劲,也要画出“禁区”和“红线”。组织人事部门在管理干部过程中要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以及不良行为倾向,经常性“敲警钟”,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帮助广大干部“知底线、敬底线、守底线”。

结语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建设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既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一项重要的实践课题。作为成立近百年、执政70余年并将继续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干部队伍建设质量和水平直接关系执政地位的巩固。在实现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开启第二个百年目标的重大历史关头,必须把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置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战略布局中加以考量,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明确干部队伍建设的实践导向,审慎应对各种挑战和威胁,不断提高干部队伍建设质量,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年轻干部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N].人民日报,2020-10-11(01).

[2]王懂棋.建设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8(8)∶36-39.

[3]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 [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316.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64.

[5]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4-1095.

[6]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7]喻云林.健全党管干部、选贤任能制度 着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J].求知,2020(3)∶12-14.

[8]习近平.努力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J].奋斗,2019(2)∶1-7.

【责任编辑:雨 蕙】

猜你喜欢

干部队伍建设高素质专业化
基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全国高素质农民超1700万人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创新德法兼修高素质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全球化时代大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初探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
推动基层央行干部队伍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培养造就高素质咨询工程师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