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绿色发展的内涵及意义研究

2021-03-24张晓星张丽芬

科技风 2021年7期
关键词:绿色发展内涵高校

张晓星 张丽芬

摘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这既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发展的内在要求。随着世界性发展问题日益严峻,高校也应转向更加注重效率、内涵和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发展理念,实现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和提升全面素质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校;绿色发展;内涵

随着实践的探索和认识的不断推进,人类在环境保护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80年7月,联合国大会首次使用“可持续发展”一词,自此之后,环境教育开始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结合起来。然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却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因为它的着眼点仍然在于通过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改善来提高人类的福利水平,在价值指向上,发展依然是第一位的、可以量化的现实目标,可持续是第二位的、难以估量的远景规划。因此,在可持续发展实践中,可持续性最终仍被让位于未来发展。之后,西方学术界开始重新研究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并在《2002中国人类发展报告:绿色发展,必选之路》中,首次提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要走以人为本的绿色发展之路,这种思路更注重于从环境保护、资源节约自身出发,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实现与社会经济的共同、协调、可持续发展,也因此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可,并成为当代世界发展的主流价值观念。

一、高校绿色发展的缘起

(一)全球性危机凸显高校绿色发展的重要性

在农业文明时代,因为人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能力有限,人与自然的矛盾不突出。随着人類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形成了一种资源低价和资源无限的资源观,人和自然的矛盾开始激化,资源短缺和资源枯竭的现象开始加剧。尤其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等导致的人类生存的局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温室效应引起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等,生物物种的枯竭、资源的浪费,致使全球性的危机日益严峻,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整个人类的生存及社会的发展。基于此,1972年,罗马俱乐部提交给国际社会的一份关于人类困境的报告,即《增长的极限》,这份报告里提到了目前影响世界发展的人口问题、粮食问题、资源问题、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等。这些现实问题在抨击现行发展模式的同时,也为高校绿色发展提供了思路。

(二)教育领域新常态凸显高校绿色发展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40多年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内外部因素正在发生变化,我国经济发展开始进入新常态,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势在必行,绿色低碳发展新方式逐渐占据主流。经济领域的新常态也逐渐渗透到教育领域,带来了高等教育发展的新任务。尤其对于实现国家创新驱动战略而言,需要更高层次、更高素质的人才,需要更高科技含量的成果,以及更高水平的产学研合作。但是近年来,一些高校的学科专业趋同化现象严重,市场需求几近饱和;一些高校的科研工作不能满足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成果数量很多但转化率却很低;一些高校的教学科研平台很多、层次很高,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并不高。因此,高校如何更好的发挥职能,实现与行业发展实际需求的有效对接,成为教育领域新常态背景下的战略问题,也是高校绿色发展的主要目标。

(三)国家及地区发展战略凸显高校绿色发展的可行性

自绿色发展理念提出以来,契合这一理念,国家大力建设节能环保,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进循环经济,如在张家口市建立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全面实施《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坚持2022年冬奥会场馆零排放、打造绿色奥运等,绿色发展已成为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个重要理念,成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理念。高校作为绿色文化、绿色人才和绿色科学技术的生产基地,可在新能源、新装备和信息技术、新型绿色建材等方面,大力开展科技攻关,促进经济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绿色动力。

二、高校绿色发展的内涵

高等教育领域的“绿色发展”理念,是随着环境教育实践的发展而产生的,它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向,是一种融科学与人文教育为一体,融生命与生存教育为一体的现代教育观。其核心是关注生命的可持续发展,关注个体个性发展与全面素质的提升,以实现人与自身的和谐平衡,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一)在发展理念上,实现由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

西方社会早期最有影响的一种发展理念是增长的发展理念,它认为经济发展的目标是促进国民财富的自然增长,将经济发展的内涵局限于物质财富的增长,仅仅以物为本,忽略了其他内容,尤其是人的因素。而高校的绿色发展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不只局限于单纯的学生专业成绩的提高,而是坚持全面发展尤其是社会素养、环保意识及生命意识的养成,更加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在发展的理念上,它不仅关注“如何发展”,更关注“为何发展”。因此,它将人的因素置于首位,坚持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更加符合人类生活的终极目标和环境伦理的关怀。

(二)在发展模式上,实现由规模建设向内涵发展的转变

18世纪工业革命后,社会发展的主导思想是以工业化理念改造自然、改造世界,在这种模式下,社会发展以扩大生产规模为主。我国的经济发展也经历了这样一段以加速生产、扩大生产规模为主的社会发展时期。在高等教育领域,尤其是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口的增加,人民对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我国开始积极学习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先进经验,开始侧重于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随着社会需求及教育矛盾的变化,现在的高等教育更为注重内涵发展和高质量发展,这与绿色发展理念是一脉相承的。绿色发展理念是可持续发展的延伸,是注重效率、内涵、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它能够摒弃以外在规模扩张为主导的建设方式,更为关注内涵建设和内在的高质量发展,实现了由规模建设向内涵发展的转变。

(三)在发展标准上,实现由单一评估向多元评价转变

绿色发展的内涵是多层次的,它关注于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与自身的和谐平衡,最终实现的是人与其周围生态系统的和谐统一。绿色发展理念不仅仅要打造校园绿色生态,而且还包括校园绿色文化、绿色教育、绿色科研、绿色管理服务等。它一改以往发展观单纯的以经济发展作为评价评估标准的方法,将经济、政治、文化、自然、生态等各种“命运共同体”纳入到自己关切的范围内,作为自己行动发展的关联因素。与之相适应的高校人才培养,也开始侧重于校内资源优化配置、校内外协同育人等的多元育人,对人才的评价也从单一的知识考核,向融知识、能力、素养、发展等一体的多元评估转变。

(四)在发展目的上,实现由知识主导向人的全面发展转变

绿色发展的理念,关注的是个体的内在发展,关注的是符合社会与自然及人性自身的发展。根据绿色发展理念,它在教育实践中更着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行业英才,它通过课堂讲授相关知识、课外组织实践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绿色发展的意义,接受绿色发展的理念,进而成为绿色发展的坚定践行者,因此更有助于学生个人的全面提高和发展,实现了由知识主导向人的全面发展转变。

三、高校绿色发展的意义

(一)有助于丰富和完善高等教育发展理论

高校通过健全节能环保组织管理体系,傳播节能环保理念,在师生中能够逐渐培育勤俭节约、保护环境的观念,养成绿色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以推进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绿色文明校园建设力度。此外,高校的绿色发展更加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和办学治校的内在规律,加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健全学术规范,对营造风清气正的绿色学术生态有重要意义,这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高等教育发展理论,并切实推进社会生态文明建设。

(二)有助于丰富和完善高校职能理论

高校的绿色发展,将在契合国家和地区发展战略、契合行业和企业需求上,使大学职能之间的结合更加紧密,并将高校职能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更加有机结合,对丰富和完善高校职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高校作为先进文化、先进理念的快速吸收者和有效推动者,积极开展绿色教育,大力推广绿色技术,将逐步感染着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有力促进社区环保和生态城市建设,在实践层面上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高校的职能。

(三)有助于丰富和完善人类发展理论

绿色发展观较之以往的增长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更加关注环境作为自然资本资源促进经济繁荣的内驱作用,在坚持可持续发展基本理念的前提下,更注重现实问题的解决,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可持续发展理论,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

(四)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高校的绿色发展注重的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它更为关注的是个体的生命存在和与其他事物的和谐共生,关注人与周围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因此,它能够从本质上激发学生内在潜能,激发他们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并最终推动社会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美]雷切尔·卡逊.吕瑞兰,等译.寂静的春天[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2][美]萨克赛著.文韬,佩云译.生态哲学[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1.

[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宣教司.中国高等学校环境教育的实践与探索[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

[4]邬晓燕.绿色发展及其实践路径[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猜你喜欢

绿色发展内涵高校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基于绿色发展观视角关于产业转型路径的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木木相册
五代两宋佛教雕塑的佛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