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血糖水平与炎症因子的变化研究

2021-03-24李莹莹柳晨潘华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尿路感染支原体病原菌

李莹莹,柳晨,潘华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河南 南阳473010)

糖尿病(DM)是严重危害到人类健康的慢性病之一,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其中成年人主要为2型糖尿病,具有起病隐匿、易漏诊等特点,多饮、多尿、体重减轻等特征性表现在大多数患者中并不典型,其发病与遗传、饮食习惯、环境因素等均有一定关系。糖尿病患者由于高血糖的影响,可出现微循环的损害,如肾、血管、心脏、神经等均会出现慢性损害[1-3],而且糖、蛋白质及脂质代谢的紊乱,可影响到免疫功能,患者容易发生感染,如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尿路感染等,其中尿路感染是2型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尿路感染患者往往会影响到病情加重。临床上对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一般会经验性给与抗菌药物治疗,但是往往治疗效果有限,而且临床报道显示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感染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也明显增高[4-6],给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同时临床研究也显示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尿路感染,因此,分析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病原菌感染特点以及血糖水平是否对尿路感染的发生存在影响,对于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血糖水平与炎症因子的变化进行了研究,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6月-12月在医院诊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为感染组,选取同期未合并尿路感染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50例为对照组。纳入标准:⑴两组均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1],感染组尿路感的诊断符合相关诊断标准[7]。⑵年龄≥65岁。性别不限。⑶本研究患者知情同意,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排除标准:⑴不符合纳入标准。⑵合并有其他急慢性感染性疾病。⑶合并恶性肿瘤。⑷在近1个月内有服用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者。⑸合并有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泌尿道结石等泌尿系统疾病。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布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方法

1.2.1 尿路感染病原菌检测方法 采集患者中段尿,立即送实验室在2h内接种于麦康凯平板培养基和血平板、真菌培养基、支原体培养基(青岛海博生物有限公司生产),在35~37℃下培养24h,取优势菌落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法国梅里埃公司生产)中进行菌株鉴定。

表1 两组临床资料分布及构成比比较(%)

1.2.2 血糖检测方法 抽取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5ml,再口服75g葡萄糖在2h后抽取外周静脉血5 ml,以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h血糖(2hPG)水平,检测仪器为日立CX5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盒为同机自带;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采用伯乐公司生产的BIO-RAD D-10糖化血红蛋白仪,试剂盒为同机自带。

1.2.3 血清炎症因子检测方法 抽取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5ml,在TD5 B型离心机(长沙湘智离心机仪器有限公司生产)内以3000r/min离心5min,静置取上清液,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电化学发光法检测降钙素原(PCT),采用Beckman Coulter AU4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BECKMANCOULTER贝克曼库尔特公司生产),所有检测试剂盒均购自上海荣盛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具有检测方法严格按照试剂盒操作说明进行。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进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感染组患者感染病原菌检测结果 感染组患者尿液标本共分离培养出病原菌5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2株,占56.14%,革兰阳性菌15株,占26.3 2%,真菌2株,占3.51%,支原体6株,占10.53%,衣原体2株,占3.51%,感染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属、变形杆菌、支原体,分别占35.09%、14.04%、12.28%、10.53%,见表2。

2.2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 感染组患者FBG、2hPG、HbA1c分别为8.53±1.24mmol/L、14.45±2.13 mmol/L、12.56±1.34%,未感染组患者分别为7.12±1.15mmol/L、11.02±1.48mmol/L、9.44±1.3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感染组IL-2、IL-6、IL-8、TNF-α、PCT分别为22.53±5.28pg/ml、58.42±12.15ng/ml、184.95±35.76ng/ml、120.74±23.89ng/ml、1.05±0.32ng/ml,未感染组分别为14.18±3.23pg/ml、33.06±10.43ng/ml、142.77±25.73ng/ml、85.82±24.60ng/ml、0.14±0.07n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2 感染组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构成比(%)

表3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s)

指标 感染组(n=50)FBG(mmol/L)2hPG(mmol/L)HbA1c(%)8.53±1.24 14.45±2.13 12.56±1.34对照组(n=50) t值7.12±1.15 11.02±1.48 9.44±1.35 5.900 9.351 11.598 P值0.000 0.000 0.000

表4 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表4 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指标 感染组(n=50)IL-2(pg/ml)IL-6(ng/ml)IL-8(ng/ml)TNF-α(ng/ml)PCT(ng/ml)22.53±5.28 58.42±12.15 184.95±35.76 120.74±23.89 1.05±0.32对照组(n=50) t值14.18±3.23 33.06±10.43 142.77±25.73 85.82±24.60 0.14±0.07 9.539 11.199 6.770 7.201 19.644 P值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2型糖尿病是老年人常见病及多发病,主要与遗传、饮食习惯等均有一定关系,患者自身胰岛功能无法发挥正常功能,因此出现血糖代谢异常,同时还可出现蛋白质及脂质代谢异常,加之患者病情反复,病程较长,因此容易出现免疫功能低下,成为医院感染高危人群,临床研究显示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尿路感染等均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感染性并发症[8-10]。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尿路感染,拒临床报道[1-3],2型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无糖尿病的患者,主要在于尿糖水平较高时尿道内病原菌容易侵入尿道粘膜,进一步繁殖增生,出现感染,同时高血糖还可增加中性粒细胞杀菌及吞噬能力下降,加重感染,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发生,严重时还可加重患者肾脏负担,甚至于诱发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危害患者预后。随着我国老年人口增长,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率也逐年增高,已经成为临床常用的尿路感染发病对象。

临床研究显示[4-6],引起尿路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但是由于临床上对抗菌药物的不规范应用,导致感染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明显增加,因此,了解尿路感染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对于尿路感染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本研究对我院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感染病原菌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占56.14%,革兰阳性菌占26.32%,真菌占3.51%,支原体占10.53%,衣原体占3.51%,感染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属、变形杆菌、支原体,说明以上病原菌是引起老年2型糖尿病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大肠埃希菌主要来源于肠道,同时也要主要支原体感染,支原体是泌尿生殖道常见的在定植病原菌,大肠埃希菌和支原体感染主要以外阴卫生不佳、自身生殖道感染等有关。因此,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尿路感染症状,不仅要考虑到细菌感染可能性,还需要考虑是否为支原体等特殊病原菌感染所致,尤其是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患者,应该及时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取敏感药物治疗。由于高血糖是细菌最佳的培养基,临床研究显示血糖水平控制不佳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尿路感染[11-14],因此本研究对患者血糖水平进行了检测,研究结果显示合并尿路感染的感染组患者FBG、2hPG、HbA1c均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未合并尿路感染的未感染组患者,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血糖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尿路感染存在影响,因此,长期反复发生尿路感染的2型糖尿病患者,治本之法是控制血糖达标,避免高尿糖状态。

IL-2、IL-6、IL-8、TNF-α等均是临床辅助诊断有无炎症的主要炎性指标,临床研究显示[15-19],以上炎症因子均参与了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损伤过程,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促进泡沫细胞形成,加快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破裂,细胞外基质堆积,加重微循环障碍,在机体存在细菌感染等感染性炎症反应时,以上促炎因子水平会进一步升高。PCT是降钙素的前体,是细菌感染的特征性标志物,主要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在细菌感染的早期即可迅速升高,无菌性炎症时PCT升高并不明显。本研究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与未合并尿路感染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感染组IL-2、IL-6、IL-8、TNF-α、PCT水平明显高于未感染组,提示合并尿路感染时以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较无尿路感染患者更高,以上炎症因子可作为合并尿路感染时辅助诊断标准,尤其是出现PCT升高,可基本判断合并尿路感染为细菌感染所致,选取对大肠埃希菌等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如患者尿路感染症状较为明显,而无PCT升高,有其他炎性因子水平升高,要考虑是否真菌、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所致,在无药敏试验结果的情况下可考虑选取对以上病原菌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感染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属、变形杆菌、支原体,尿路感染患者血糖水平明显控制效果不佳,而且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更高。

猜你喜欢

尿路感染支原体病原菌
正确认识儿童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感染一定是性病吗
前列腺增生切除术后尿路感染危险因素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与个性化护理干预效果
2型糖尿病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调查与预防浅谈
植物免疫系统“合作”御敌
女性多喝水尿路感染风险小
尿路感染 用药不同
支原体对生殖健康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