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可视化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实践研究

2021-03-23关胺友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参训概念图可视化

关胺友

(哈尔滨市双城区教师进修学校,哈尔滨 150100)

思维可视化(Thinking visualization)是指以图示或图示组合的方式把原本不可见的思维路径、结构、方法及策略呈现出来,使其清晰可见的过程[1]。在知网(https://www.cnki.net/)中,以“思维可视化”和“中小学教师培训”为关键词进行组合查询,共检索到363篇文章。2008—2012年,在相关领域发表的科研文章数量为每年5篇以下。2013年在相关领域发表的科研文章数量为13篇,并开始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2019年在相关领域发表的科研文章数量达到了88篇,预计2020年在相关领域发表的科研文章数量将达到93篇。从整体上看,思维可视化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研究呈持续发展态势(参见图1)。

在上述查询结果中,能够同时覆盖“思维可视化”与“中小学教师培训”两个领域的科研文章数量为零(见下页图2)。如果以“思维可视化在中小学教师培训”或“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运用思维可视化”为关键词进行查询,反馈的科研文章查询数量均为零。由此可见,针对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如何运用思维可视化的研究,目前处于比较薄弱或被忽视的状态。

在中小学教师培训活动中整合思维可视化技术,一方面可以帮助参训学员快速完成培训内容的内化;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帮助参训学员确立思维可视化意识,掌握思维可视化方法,形成思维可视化的应用能力。基于这样的研究假设,我们在中小学教师培训活动中持续开展相应的实践和验证活动,逐步梳理相应的心得与认识。

一、思维可视化的内涵

思维可视化技术大体上包含图示技术和图示生成技术两类内容。

(一)图示技术

包括概念图、因果图、流程图、组织架构图、思维导图等内容。

1.概念图。是一种用“节点”代表概念,用“连线”表示概念之间关系的图示技术。“节点”“连线”和“文字标注”是组成概念图的三要素。在概念图中,每个节点以几何图形(或图案/或符号)表示概念。同一层级的概念通常用同一种图示进行标识;连线用来表示不同节点之间的关系,通过运用不同形式的线连接不同节点,实现对既定事物(或概念)的图示化呈现。在概念图中可以用文字对节点上的概念(或不同节点的关系/或整幅图)进行必要的标注和说明。

2.因果图。是一种呈现问题原因的图示技术,又名鱼骨图。在因果图中,通常在鱼头部分填写既定的任务目标,在鱼尾处填写现状或问题。在鱼头鱼尾之间用脊椎型线条按照相关分类表示目标达成过程中的步骤和影响因素,从而清晰呈现问题的根本原因,为解决问题提供指引和依据。

3.流程图。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所指的流程图,是指直观地描述某个活动(或某项工作)具体步骤(或过程)的图示技术。在流程图中通常用一条清晰的主线串起整个活动步骤(或工作过程)。比如以时间为轴,在起点和终点之间利用节点记录关键事件,从而达到清晰有序地呈现工作流程的目的。

4.组织架构图。是一种形象地反映组织内的各机构(或组织内各岗位)相互关系的图示技术。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所使用的组织架构图,一般都坚持自上而下严谨的拓扑,不做无价值的拓展。

5.思维导图。是用一个中央关键词(或中心问题)以辐射线链接具有代表性的字词(或想法/或任务/或其他关联项目)的图示技术。思维导图能够形象地体现发散思维,并可以对每种可能性进行深入挖掘,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思维整理工具。

(二)应用现状

2017年至今,我们通过对114名国培计划——黑龙江省中小学教师工作坊主持人集中培训(哈尔滨市巴彦县、齐齐哈尔市依安县、七台河勃利县)学员、3 963名哈尔滨市双城区2019年中小学教师岗位培训学员和5 230名哈尔滨市巴彦县2019年中小学教师岗位培训学员的总体调研,得到以下反馈信息:

在上述9 307名教师中,完全不知晓(了解/掌握)思维可视化概念的教师占31.49%(2 931人);知晓(了解/掌握)思维导图的教师占45.14%(4 201人);知晓(了解/掌握)其他图示技术的教师占23.37%(2 175人)。在认识和应用思维可视化方面,这些教师普遍存在以下三方面的误区:一是将思维可视化等同于思维导图(占22.36%/2 081人);二是在思维可视化图示技术的选择方面,过于强调思维导图,没有形成按需选择图示技术开展思维可视化的思想(占22.36%/2 081人);三是没有形成综合运用各类图示技术开展思维可视化的思想(占93.24%/8 678人)。

二、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整合思维可视化的验证数据

在研究假设的验证层面,我们将(哈尔滨市五常市、黑河市爱辉区、逊克县、五大连池市、绥化市海伦市)50名国培计划——黑龙江省中小学教师工作坊主持人集中培训学员设定为对照A组;将(哈尔滨市巴彦县、齐齐哈尔市依安县)50名国培计划——黑龙江省中小学教师工作坊主持人集中培训学员设定为对照B组,通过比对两组参训学员的反馈数据,来验证研究假设是否成立。

(一)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整合思维可视化技术,对参训学员内化培训课程产生促进作用

在培训动员阶段,我们在A组的培训手册中,以文字表述的形式对培训报到流程、拓展训练执行要求、班委会组织结构、培训总体设置、培训组织要求等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在B组的培训手册中,我们以思维可视化的方式对培训报到流程(流程图)、拓展训练执行要求(概念图)、班委会组织结构(组织结构图)、培训总体设置(思维导图)、培训组织要求(概念图)进行了图示化呈现。

在培训执行阶段,我们在A组的课程推进过程中,没有以思维可视化的形式呈现和传递培训内容;在B组的课程推进过程中,均保持运用思维可视化的形式呈现和传递培训内容。

1.在参训学员报到阶段,基于文字表述的指引,A组有23名(46%)参训学员能够正确无误提供报到材料、落实报到要求、完成报到流程;基于图示指引,B组有41名(82%)参训学员能够正确无误提供报到材料、落实报到要求、完成报到流程。

2.在培训动员阶段,A组有18名(36%)参训学员,能够按照文字型培训指导手册指引,落实拓展训练执行准备要求、快速定位班级角色和准确复述培训设置安排;B组有36人(72%)参训学员,能够按照图示型指导手册指引,落实拓展训练执行准备要求、快速定位班级角色和准确复述培训设置安排。

3.在培训执行阶段,A组参训学员依托培训演示文稿,需要45分钟的平均时间来完成3学时的培训心得整理任务。在反馈阶段,不同学员对培训内容和结构理解存在一定差异;B组参训学员依托培训思维导图,需要25分钟的平均时间来完成3学时的培训心得整理任务。在反馈阶段,参训学员对培训内容和结构的理解基本保持一致。

(二)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整合思维可视化技术,将促进参训学员快速提升思维可视化应用能力

1.在没有整合思维可视化内容的培训班内,A组10个研修小组成员(100%/50人)在培训成果组建与展示过程中,均以演示文稿作为交流展示载体,没有建立思维可视化的意识;在已经整合思维可视化内容的培训班内,在没有开设专门的思维可视化课程的前提下,受培训支持材料与培训推进内容的综合影响,B组10个研修小组成员(100%/50人)在培训成果组建与展示过程中,均以图示技术作为交流展示载体,已经建立了应用思维可视化的意识。

2.在开设专门的思维可视化课程后,针对培训课程,A组参训学员需要利用4个学时(半天)的时间来接纳和理解思维可视化概念。在思维可视化课程结束后,A组有22名(44%)参训学员仍处于被动理解培训理念的状态;针对培训课程,B组参训学员已经在实践中产生了“一图胜千言”的认知感受,对思维可视化技术的学习具有较高的能动性,在培训课程开展期间,B组有45名(90%)参训学员能够基于困惑与培训讲师开展交互性的实践培训。

3.在思维可视化培训课程结束后,A组仍有32名(64%)参训学员没有突破在特定情况下应用特定图示技术的思想;B组有40名(80%)参训学员已经建立了以实际需要为导向,以说明(解决)问题为目标,综合运用各种图示技术的思维可视化执行理念。

(三)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整合思维可视化技术,将促进参训学员形成运用思维可视化的习惯

在思维可视化培训课程结束后,我们通过开展跟踪问效调研得到以下反馈信息。

1.A组有42名(84%)参训学员在培训结束回到岗位后,没有落实思维可视化研修内容的岗位实践,没有形成运用思维可视化辅助开展教育教学的习惯,没有在实践中锻炼和提升思维可视化应用能力。

2.B组有18名(36%)参训学员在培训结束回到岗位后,能够自主开展思维可视化内容的岗位实践,已经初步形成了运用思维可视化辅助开展教育教学的习惯,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利用软件完成思维可视化的能力。

3.B组有3名(6%)参训学员已经开始自主推广思维可视化理念和技术。

三、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整合思维可视化的基本实践策略

(一)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整合思维可视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持续性原则。即在培训组织动员阶段、培训课程推进阶段、培训成果交流阶段和培训实践跟踪问效阶段均需持续进行思维可视化的渗透。尤其是在培训课程开发阶段,需要与全体培训讲师做好沟通和协调工作,保证所开设的课程能够以相应的图示技术向参训学员呈现课程框架和课程内容。

2.针对性原则。即结合不同的应用实际,能够保证在典型环境下向学员有针对性地展示相应的图示技术。例如,在向学员提出培训要求时,要用概念图来进行思维可视化;在引导学员分析问题时,要用因果图来进行思维可视化;在向参训学员说明拓展训练操作流程时,要用流程图来进行思维可视化;在引导学员总结经验或心得时要用思维导图进行思维可视化;在引导学员开展培训组织规划时,要用组织结构图进行思维可视化。

3.实践性原则。在引导参训学员确立思维可视化的意识后,培训组织单位要协调培训讲师、教师工作坊主持人和辅导教师,在培训实践活动中(或成果展示交流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参训学员对思维可视化技术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并及时地对参训学员的实践表现给出客观评价。

(二)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整合思维可视化应遵循的基本流程

1.确立意识。在中小学教师培训活动设置过程中,要在培训支持材料、培训组织动员、培训拓展训练和培训课程实施中全程渗透思维可视化,促进参训学员潜移默化地确立思维可视化的意识。

2.引导应用。在培训组织动员(或培训拓展训练/或《培训手册》讲解)过程中,要采取示范和引导的方式,逐步帮助参训学员掌握读图方法和读图规则,建立“一图胜千言”的理念认同。

3.专题指导。在经过至少5天(或40学时)的渗透后,需专门开设不少于8学时的思维可视化课程。通过交互式培训,帮助参训学员系统地了解思维可视化的理念,训练综合应用图示技术的能力。

4.跟踪问效。在专题培训结束的两个月内,需要开展专门的跟踪问效活动,了解参训学员对思维可视化理念的岗位实践落实情况,确保培训内容转变为教师行为。

(三)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整合思维可视化的注意事项

1.拓展教程的开发。利用信息技术完成思维可视化,已经成为今后思维可视化应用的新趋势。无论是集中培训还是在线培训,如果在培训中整合了思维可视化的内容,就要为参训学员开发并提供相应的软件操作指南,以便参训学员在后续培训中更好地完成自主学习。

2.在线支持的跟进。采取同步、异步、同步异步相结合的方式,跨越时间和空间为参训学员提供持续的专业技术支持,已经成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以来中小学教师培训实施的新模式。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整合思维可视化,要本着与时俱进的思想,做好在线支持的规划与设计。

3.研修团队的组建。提升参训学员的思维可视化能力,关键是在岗位实践中不断促进参训学员完成习惯养成和能力提升。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最佳的方法是在本地为参训学员建立学习型发展团队,用团队的力量来团结和督促个体实现持续的专业成长。

4.研修成果的推广。培训组织单位应定期组织研修成果的遴选、认定与推广工作。通过挖掘和提炼典型的应用案例,为参训学员提供应用参考和借鉴,营造更加浓厚的思维可视化学习和应用氛围。

猜你喜欢

参训概念图可视化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构建新疆基层教师国家通用语培训体系策略研究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概念图在小学高年级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参训学生在实验室建设和实训项目开发中的作用
幼儿教师眼中的“幼师国培”绩效评估
概念图教学功能初探
“师太”扛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