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黑龙江自贸试验区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2021-03-23李铁峰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实训

王 威,李铁峰

(哈尔滨理工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哈尔滨 150040)

跨境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国际贸易方式,因其具有能够打破渠道垄断,减少中间环节,节约交易成本等优势,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增长率远高于同期传统贸易的增长率。根据中国电子商务中心的报道,2018年中国跨境电商整体交易规模(含零售及B2B)达9.1万亿元人民币,比2016年的6.0万亿元人民币增长了51.7%。2019年8月2日,国务院印发通知宣布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黑龙江自贸试验区)正式设立。黑龙江自贸试验区位于黑龙江省,涵盖哈尔滨片区、黑河片区、绥芬河片区,总面积119.85平方公里。黑龙江自贸试验区的建设目标之一,就是建设跨境产业集聚区,更好地服务对外开放的总体战略布局。目前,哈尔滨片区的跨境电商综试区已经入驻近50家各类跨境电商企业,初步形成了以保税备货进出口为特色,以开展对俄直邮出口和北美进口直邮业务为特色的物流中心和以对俄跨境供应链业务为特色的新经济产业园。大量跨境电商企业的不断入驻形成了庞大的人才缺口,黑龙江省各大高校正在积极探讨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更好地对接黑龙江自贸试验区的人才需求。跨境电商产业链涉及到运输、仓储、报关、报检和保险等多个行业,因而跨境电商企业对人才的综合性要求较高[1]。在此背景下,本文将在调查企业对跨境电商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分析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向。

一、面向黑龙江自贸试验区的跨境电商人才需求

目前,高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差距,虽然每年有大量应届毕业生进入行业,但是跨境电商人才紧缺的状况不仅没有缓解,反而出现越来越严重的结构性供需矛盾。为了了解企业对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情况,课题组于2019年9月在黑龙江省开展了“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的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40分,回收有效问卷120份。通过对有效问卷的分析,可知企业对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主要有:

第一,企业的跨境电商人才需求以本科学历为主。86家(占比71.7%)受访企业在选择跨境电商人才时要求毕业生具有本科学历;要求毕业生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企业为18家,占比为15%;要求毕业生具有大专学历的企业有9家,占比为7.5%。此外,有7家受访企业表示可以接受高职及以下学历的毕业生,占比5.8%。这说明企业在选择跨境电子商务人才时,主要需求的是具有本科学历的毕业生。

第二,电子商务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生最受青睐。当企业被问及倾向于从哪些专业选择学生时,企业的选择如下页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企业主要偏好从国际贸易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选择跨境电商人才,选择两个专业的企业都是78家,占比65%;有65家企业选择了国际商务专业,占比54.17%。此外,还有54家和42家被访企业选择了外语专业和国际物流专业,分别占比45%和35%。这说明在可以输出跨境电商人才的专业中,企业更加认可电子商务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的毕业生。

第三,企业需要的跨境电商人才的岗位群以跨境电商产品销售和物流管理为主。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有98家企业表示需要跨境电商销售人员,占比高达81.7%;其次是83家企业表示需求跨境电商物流管理人才,占比69.2%;还有70家企业表示需求跨境电商客服,占比58.3%;67家企业表示需求跨境电商经营管理人才,占比55.8%;而网页平面设计、网络系统维护、财务管理和办公文员等岗位需求占比均较少。

第四,实操技能是企业在招聘跨境电子商务人才时重点考察的因素。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92家受访企业希望所招聘的跨境电商人才具备一定的实操能力,占比76.7%;有84家企业表示最看重应聘者的专业知识水平,占比70%。此外,还有82家受访企业将团队合作能力列为招聘跨境电商人才的首要因素。这说明多数企业更重视跨境电商人才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高校在人才培养时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第五,企业对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外语水平普遍要求较高。以英语为例,有63.33%的受访企业(76家)认为跨境电商人才应至少达到英语六级水平;有25%的受访企业(30家)认为跨境电子商务人才至少应该达到英语四级水平;只有14家受访企业(占比11.67%)未对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外语水平提出明确要求。

第六,多数企业希望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具备跨境电子商务师等专业技能证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在选拔跨境电商人才时,希望毕业生提供的专业技能证书排序为:跨境电子商务师证书,占比67.5%;计算机应用初级证书,占比49.17%;跨境电商助理证书,占比45%;剑桥商务英语中级证书,占比40.83%;计算机初级程序员证书,占比34.17%;外语翻译证书,占比30.83%。

二、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满足黑龙江自贸试验区的跨境电商人才需求,黑龙江省许多高校都开设有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物流和国际商务等专业,但是这些高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包括进出口模拟实训与实践教学相脱节、学校培养与企业资源相脱节、毕业生就业与创业相脱节、毕业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与用人单位需求相脱节等[2]。本文以笔者所在的哈尔滨理工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跨境电商方向)为例,分析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传统培养方式不能满足跨境电商人才培养需求

跨境电商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要求从业人员能灵活运用知识,具备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许多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仍然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忽视对实操技能的提升。哈尔滨理工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也存在这个问题,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大部分知识都是通过理论课程传授,且在授课中存在教学模式陈旧、新型教学手段和方法运用不充分等问题;在实践教学环节,只设置了国际物流、国际营销课程的课程实践和单证流转、电子商务和ERP软件模拟。正是这种传统的培养方式,导致了毕业生知识面窄、创新能力弱,实际操作能力不强。

(二)跨境电商方向的课程体系亟需调整

在问卷调查中,笔者发现企业希望跨境电商人才在学校期间,应学习的核心知识包括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基本操作,占比80%;国际物流与跨境支付,占比74.17%;跨境电子商务概述,占比65.83%;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介绍与选择,占比65%;跨境网络营销推广与数据分析,占比61.67%;客户服务,占比47.5%。而目前哈尔滨理工大学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跨境电商方向)的核心课程只开设了国际物流、国际营销、电子商务,而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操作、跨境支付、客户服务、数据分析等方面存在空缺。因此,为了满足黑龙江自贸试验区的跨境电商人才需求,应该调整培养方案,重构跨境电商方向的课程体系。

(三)实践环节的教学效果有待提高

哈尔滨理工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有课程实践、“顶岗”实训和软件模拟三种方式。其中,课程实践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差。而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的“顶岗”实训效果亦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在于:第一,实训企业人员繁忙,抽不出太多时间对学生进行指导,导致很多“顶岗”实训流于形式;第二,由于学生能力有限和企业出于保护商业机密的考量,学生很难接触到实际跨境业务的核心操作环节;第三,跨境电商企业多是小规模企业,无法接受大量实训学生,导致实训基地难以持续。近年来,软件模拟已经成为高校实践教学的主流模式之一。虽然开展软件模拟形式的实践教学具有低成本、方式灵活等优点,但是在实践中也存在学校重金购买的软件使用多年、软件设置不能与跨境电商平台的规则同步变动,导致时效性较差的问题[3]。

(四)缺乏具有跨境电商实践经验的师资

虽然多数高校教师都具有硕、博士学历,在教授理论知识方面具有较强的能力,但是他们却普遍缺乏跨境电子商务领域的实践操作经验,无法有效地指导学生。由于跨境电商领域的技术和规则更新较快,即使组织教师参加一些实操的培训学习,也很难保证知识的更新与同步。在哈尔滨理工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的9名专职教师中,只有2人接受过跨境电商方面的培训。教师缺乏跨境电商方面的培训,势必会影响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

三、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

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一个综合体系,应该注重多种培养方式的综合运用,合理设置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并注重师资力量的培训。

(一)综合运用多种培养方式

为了满足黑龙江自贸试验区的跨境电商人才需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综合运用多种培养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文建议可以采用培养方式有:第一,双语教学方式。由于工作对象为全球客户,跨境电商企业在产品展示和客户沟通过程中对英语沟通能力有较高要求[4]。双语教学一般是以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作为教学语言,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英语沟通能力。第二,PBL教学方式。PBL 教学方式是一种问题导向的教学开展模式,具体分为以下五个环节,即找到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查阅资料并分析问题,师生共同讨论问题,学生得出解决方案,教师点评解决方案。PBL 教学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和思考,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导师制培养方式。导师制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在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过程中,运用导师制的培养方式可以实现因材施教,更好地指导学生参与竞赛、软件模拟和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此外,还有案例教学、翻转课程、微课等多种培养方式可以应用到跨境电商的人才培养中。

(二)构建“课岗融合”的理论课程体系

大多数企业在招聘过程中,不仅需要让学生具有一定的外贸业务能力,还需要能够掌握一定的电子商务操作技术,使得外贸业务的岗位出现一定的变化[5]。因此,跨境电商的理论课程体系既涵盖国际贸易方面的知识,也应包括电子商务领域的操作技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对跨境电商岗位群的需求主要是销售、物流管理和客户服务。因此,本文建议在跨境电商方向的课程调整中,应遵循课程与岗位对接的思路:一方面,可以增加跨境电商实务、国际物流、商务英语等课程在核心课程中的比重;另一方面,可以在选修课中增设跨境支付、数据分析、客户服务和网页设计等课程。通过优化专业课程设置,使学生不但具有跨境电商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熟知进出口业务流程,具有较强的英语和沟通能力,而且能够根据自己的期望岗位,在商务沟通、网页设计和数据分析等领域储备丰富的专业知识,成为可以胜任跨境电商销售、物流或客服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三)构建“教赛融合”的实训体系

目前,“教赛融合”已经成为跨境电商人才培养领域一种被普遍认可的实训模式。以竞赛团队为基础,以竞赛需求的知识为指导,以竞赛考察的能力为目标,通过构建“教赛融合”的实训体系,可以将实践教学环节与学科竞赛有机结合起来。竞赛准备过程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掌握跨境电商的业务知识和流程,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弥补传统实训教学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缺陷。高质量的学科竞赛不但能给高校的人才培养提供指引,还能通过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将人才培养与就业有效衔接起来。本文建议可以考虑引入“全国跨境电子商务技能竞赛”“OCALE 跨境电商创新创业能力大赛”等覆盖面较广、影响范围较大的跨境电商类技能竞赛。这些竞赛的特点是创建真实的电商平台账户,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实操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全国跨境电子商务技能竞赛”的学生还可以获得由工信部颁发的《助理跨境电子商务师》证书。这些通过选拔赛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强了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成为其成功就业的敲门砖[6]。

(四)加强跨境电商师资队伍的培育

跨境电商的师资水平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培育师资队伍是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一环。本文认为,要想培育出既懂国际商务规则,又懂信息化技能的师资队伍,首先,要制订一个长期的师资培训计划,让高校教师定期到跨境电商企业学习,增加教师的实践经验;其次,可以从跨境电商企业聘请专业人员到高校做兼职教师。目前,很多电商企业都设有员工培训机构,聘请企业专业的培训师讲授实训课程,不但可以提高实训课程的教学质量,还可以有效促进实训环节与学生就业的衔接。

四、结束语

跨境电子商务领域的快速发展和黑龙江自贸试验区的建设拉动了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企业对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调查显示:电子商务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本科人才最受青睐,企业希望聘用实践操作能力强、英语水平高,并系统学习过跨境电商相关专业课程的人才。黑龙江省本科院校必须要以跨境电商的人才需求为导向,积极实施多种人才培养方式。在理论教学方面,遵循课程体系与岗位对接的思路,调整跨境电子商务方向的课程设置;在实践教学方面,通过构建“教赛融合”的实训体系,实现实践教学与学科竞赛的机结合;加强跨境电商的师资队伍培育,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从而提高毕业生的跨境电商实践操作能力,培育出符合市场需要的跨境电商人才。

猜你喜欢

跨境电子商务实训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电子商务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跨境直投再“松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