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经济特区与城市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2021-03-22□孙

山西农经 2021年5期
关键词:经济特区特区珠海

□孙 玮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上海 201620)

经济特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自设立至今40 多年内,已经为地区及中国经济发展贡献了很多力量。1979 年中国第一次试办了4 个城市作为出口特区,分别是珠海、厦门、汕头、深圳,并于次年更名成经济特区;而后分别于20 世纪80 年代末和2010 年新设海南、喀什和霍尔果斯3 个特区。至此,中国目前存在的7 个经济特区全部设立完成。经济特区主要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通过减免关税等手段,为发展所在城市的贸易、旅游、商品经济等行业营造良好的投资和创新环境,并供给充足的资金支持,因此设立经济特区必然会带动其所在城市的经济增长[1-4]。

深圳经济特区设立以后,深圳GDP 从1979 年到2018 年呈总体上升趋势,以亿元作为单位来衡量,其数额从1.96 增加到24 221.98,上涨十分迅速。除此之外,以亿美元作为单位来衡量,1979—2018 年深圳总出口EXP 从0.093 上涨到2 463.35,实际FDI 从0.05增长到82.03。深圳经济特区无论是GDP 还是出口和外商投资,均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其他经济特区也发生了类似变化。虽然不同经济特区的GDP、出口额和实际FDI 增长速度并不一样,但每个特区城市经济增长确为事实[5-7]。

1 文献综述

Nel 和Rogerson(2013)[8]研究发现,20 世纪60 年代开始,开发区、经济特区等形式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兴起。Sharma(2009)[9]发现,一国设立SEZ(即经济特区)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商品和服务出口,吸引来自国内和国外的投资,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建立与别国之间的贸易关系。

世界经济特区的发展由来已久。实际上,世界各国或地区设立的自贸区、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等都在不同层面上发挥类似于SEZ 的作用,并且SEZ在不同国家或地区表现出差异化发展[10-12]。

吴敏和黄玖立(2012)[13]根据2002 年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分析得出经济技术开发区内企业的总出口和出口产品种类显著高于非经济开发区。Schminke等(2013)[14]比较科技园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认为开发区企业的总出口和出口目的地更多,科技园区企业的出口质量和价格则更有优势,并且向高收入国家出口更多产品或服务。

对中国来说,开办经济特区是打开国门和改革开放的起点。设立经济特区能给当地以及全国经济的很多方面带来积极作用[15-16]。Schweinberger(2003)[17]研究表明,设立经济特区能增加政府收入,为基建和公共物品生产提供资金。黄玖立等(2013)[18]指出经济特区在哪座城市设立,该座城市中注重契约的行业就占据比较优势,并且平均来说出口也更多。Wang(2013)[19]根据1978—2008 年中国321 个县级市数据研究发现,总体而言,经济特区的设立能够拉动投资增长,而且可以产生显著集聚效应,引入经济特区的城市人均FDI 水平增长21.7%。

除积极作用之外,设立经济特区可能带来一些不利影响[20-21]。Sharma(2009)指出经济特区可以促进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和带动经济高速增长,同时可能导致收入不平等、贫富差距拉大和自然资源过多消耗等问题。

总体而言,经济特区设立可能会给特区城市的经济发展带来有利和不利影响,但普遍认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经济特区设立带来的积极效应要远高于负面影响。经济特区设立后,在优越的位置优势和集聚经济的作用下,能够拉动中国经济增长,具有促进出口、吸引外资、增加就业岗位和其他方面的积极影响。

2 数据来源、变量说明与计量模型设定

经济特区的设立给特区城市带来经济增长,但是特区设立究竟通过哪些因素影响了经济仍需深入研究。选取2002—2018 年深圳、厦门、珠海3 个经济特区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实证研究和探讨出口总额EXP 和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值FDI 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2.1 数据来源及描述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以及深圳、厦门、珠海3 市的统计年鉴,通过整理计算可以得到2002—2018 年深圳、厦门、珠海的地区生产总值、出口总额和实际利用外资额,其中GDP 的单位是亿元,EXP 和FDI 的单位是亿美元。

根据表1 可知,近年来3 市GDP 增长最大值为24 221.98 亿元,由2018 年深圳实现。同时,最大总出口和实际FDI 均在深圳实现,其中EXP 与FDI 的最大值分别在2013 年、2018 年实现。EXP 和FDI 的增加推动发展了对应特区城市的经济,但是3 个特区彼此之间的经济水平并不一致。相比较来说,深圳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厦门、珠海次之。总体说来,自设立以来除个别年份之外,3 个特区经济、出口、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都在逐年增长。

2.2 主要变量说明

为研究经济特区内EXP 和FDI 如何影响城市经济,引入3 个变量进行分析。其中,出口总额用EXP表示。关于外商投资,由于合同外资和实际利用额之间存在差异,为更进一步体现投资的使用给经济带来的影响,于是采用每个特区内实际收到的来自外商的直接投资作为自变量,用FDI 表示。被解释变量是城市经济,用各特区城市的地区生产总值来衡量,即用GDP 表示。

2.3 模型设定及计量估计方法

选择解释变量(EXP、FDI)和被解释变量(GDP)后,为了更好地拟合回归效果,对各变量取自然对数,建立以下计量模型。

其中,α表示截距项;β1、β2分别表示两个解释变量的估计系数,分别指EXP、FDI 对GDP 影响效应的大小;u表示误差项。

模型建立之后,结合2002—2018 年3 个特区的面板数据进行总体的最小二乘(OLS)估计,研究EXP和FDI 与GDP 之间的关系,从而判断出口和实际利用外资对特区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

3 回归结果分析

根据已经设立的计量模型,结合已有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回归分析。使用OLS 估计,对3 个经济特区进行总体回归。根据回归得到的结果,判断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是否具备显著性。对上述数据分地区回归,从而验证自变量因变量之间关系的稳健性。对个体固定效应模型重复上述回归。根据回归分析结果,简要分析自变量影响因变量的机制。

3.1 基准回归结果分析

由表2 可知,lnEXP 和lnFDI 的系数分别为0.647 7和0.533 3,这表明总出口和实际外商投资利用额各自每增加1%,GDP 分别增长0.647 7%、0.533 3%。并且二者的p值都等于0.000<0.05,说明回归效果较为明显,即EXP 和FDI 对GDP 增长的解释作用具备显著性。这一点通过较大的t值也可以看出。该模型修正后R2为0.977 1,说明模型拟合效果较好,该模型能够较好地解释总出口和实际外商投资利用额对GDP 的作用。

表1 变量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表2 方程(1)的OLS 估计结果

3.2 稳健性检验

3.2.1 个体固定效应估计

如表3 所示,个体固定效应回归的lnEXP、lnFDI系数分别为0.716 1、0.555 7,均为正数。lnGDP 和lnFDI 的p值均小于0.05,且修正后方差为0.978 0。这说明个体固定效应回归结果显著,拟合性较好。并且,运用FEM回归最终得出的估计结果和OLS 的回归结果差异不大。

3.2.2 分地区回归

将3 个经济特区分开,分别检查2002—2018 年单独每个经济特区内出口和实际利用外资对当地GDP 的影响。

从分地区回归结果中,可以看出深圳、厦门、珠海3 个经济特区内的出口和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对特区城市经济(GDP)的影响。如表4 所示,深圳、厦门、珠海3 个特区内的lnEXP 和lnFDI 的系数均为正,且p值都小于0.05。也就是说,3 个特区各自的总出口EXP 和实际FDI 对城市经济都产生了积极、显著的效应。而且修正后方差的值都在0.95 以上,即对深圳、厦门、珠海每个经济特区来说,模型很好地解释了面板数据的拟合效果。

表3 FEM估计的回归结果

表4 分地区回归的实证结果

3.3 机制分析

由回归结果可知,经济特区设立之后,EXP 和FDI 的增加促进了特区城市GDP 的增长。

一方面,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国家支持经济特区发展的一系列制度优势,都为中国经济特区吸引外资创造了有利条件。经济特区建立之后,中国市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需求以及廉价劳动力下的低成本能够使市场内的企业有利可图,因此外国厂商愿意进入中国市场并带来大量的外资。而这些企业的进入和FDI 的增长恰恰提供了足够的资金,为国内生产带来动力,由此推动了特区城市GDP 增长。

另一方面,引起经济特区经济增长的原因还可能是因为集聚效应。经济特区的建立吸引国内外投资和企业进驻,促使各种产业在某一特区内集中生产和发展。产业集中为SEZ 提供了显著的经济增长效应,并促进该城市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攀升。

综上所述,研究中主要分析了影响经济特区经济增长的两个机制。首先,经济特区的制度和位置优势吸引FDI 流向国内。其次,某一城市成为经济特区后,吸引来自国内外企业的进驻和城市内企业新建,特区内产业集中进行生产,带来集聚效应。通过这两个机制,拉动了经济特区的经济增长。

4 结论

改革开放之后,SEZ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其设立之后,中国经济表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以深圳、厦门、珠海3 个经济特区为例,研究了特区的出口和实际外商投资对特区所在城市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出口EXP 和实际FDI 对拉动GDP 增长均有显著表现。

研究中只分析了影响经济增长的出口和实际外商投资两个因素,但是实际影响GDP 的因素远不止这两个。经济特区的劳动力的数量、科技水平、教育等因素,同样会影响经济发展。结合影响经济增长的众多因素来看,可以得出一些提升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启示。

首先,充分利用中国SEZ 的区位优势,鼓励中国SEZ 发展集聚经济。SEZ 所在城市的经济水平上升,势必会拉动周围城市经济的增长,从而将这种增长效应传导到国内其他城市。根据经济特区设立的重要作用,为了更适应当前国内经济发展背景,中国可以继续建立自贸区和自贸港等与经济特区形式不同但同样可以促进经济增长的区域性政策,比如已经设立的上海自贸区和刚刚建立的海南自贸港。

其次,注重创新,提升科技水平及自主创新能力,赋予出口产品和经济发展更高的质量,提升出口品在国际上的综合竞争力。同时,推动产业升级和加快结构改进在促进中国经济实力增强方面也占据重要地位,例如当前阶段需努力促成国内工业和信息化融合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服务业等。

再次,应该制定相关制度法规,支持和维护经济和社会有序发展。针对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应当不断完善相应的制度法规对其加以约束,从而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5 结束语

经济特区SEZ 是改革开放后较好体现国内经济增长的一个代表性措施。在研究经济特区内经济增长效应的同时,可以研究特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效应,认真分析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从而合理制定最适合SEZ 和全国的经济政策。

猜你喜欢

经济特区特区珠海
珠海 革命风云
逐“箭”追“星”腾“云”,航天科工商业航天“天团”空降珠海
临港新片区的法治期待
编读往来
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办出水平
珠海之旅
DC炫特区
论经济特区在我国非均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陈云不赞成发行特区货币
试论朝鲜对外经济关系现状及其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