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对策探索

2021-03-22张云峰

山西农经 2021年5期
关键词:三资村级集体

□张云峰

(新泰市新汶街道办事处 山东 泰安 271219)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各个地区都在要求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标准,力求贴近群众,加大农村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并不断探索,重视发展创新,构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行为规范,提高农村“三资”管理标准,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1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现状

1.1 农村集体“三资”总量大

2016 年,我国村级资产总量达到了3.10 万亿元,2012—2016 年集体资产增长率超过40%,在资产结构中占据较大比例。如今,我国村级别的经济组织中包括林地、土地等资源性资产有4.46 亿hm2,可见农村资产的基本特点之一是总量大。

1.2 农村集体“三资”区域差异大

当前,由于我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因此东部、中部、西部各个村级集体的“三资”管理也存在明显差别。东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部与西部地区,农村集体“三资”的总量很大。中部与西部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缓慢,阻碍了“三资”管理水平的有效进步,有关资产管理的问题不断滋生[1]。村级相关管理人员非法出售承包土地,这样损害集体利益的情况极为恶劣。对比东部、中部、西部的资产数额数据能够发现,东部地区的资产数额高于中部与西部,体现出当前我国农村集体“三资”的区域性差别,详见表1。

表1 东部、中部、西部之间的资产情况对比

1.3 农村集体“三资”整体经营情况良好

虽然,在我国很多地区农村集体“三资”经营情况仍然处于一种不足的状态中,但是随着发展,正在不断改善,做好村级“三资”管理不仅能够维护农民的实际利益,也可以实现“三资”的高效利用,全面推进我国农村建设。依照我国农村集体“三资”的整体经营情况来看,在改革与发展中,农村集体“三资”呈现出经营良好的发展势头[2]。

2 当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主观认知不足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对于农村的集体资金、各类资产、资源的分配应用成为了农民关注的重点话题。

第一,农村集体资产的管理人员存在监管漏洞,主要原因是机制不健全。另外,编制不足、待遇过低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3]。

第二,缺乏监管的主动性。部分管理人员没有认识到监管的重要性,单纯地认为稳定经济就是主要工作。在管理农村集体“三资”时,最为重要的就是财务公开,主观行为与现实需求不一致,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农村集体与村民之间的矛盾。同时,个别地区的村委班子存在忽视主观认知的问题,管理人员的认知不足,容易导致很多工作只是走形式,没有实质上的进展,从而导致“三资”管理出现问题。

从“三资”管理的宏观层面分析,因为管理人员在监管意识上的模糊与疏漏,导致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与运作流程不被重视。经过深入调查发现,在人性化的层面,没有良好的监管制度对管理造成不便。

2.2 资金短缺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深入发展,农村集体“三资”的上级管理者,特别是区经管站、镇经管站都在不断要求全面加快乡村的基础建设,在各个村中增添了公益性的建筑与设施,尤其是在水利设施与相关维护方面投入大量资金。然而对于一些经济条件过于薄弱的农村地区,为了应对上级政府的考核压力,一般只能选择贷款融资来填补建设中的不足,很多地区形成了高额村级债务,债务得不到及时处理,长此下去就慢慢形成了呆账、坏账[4]。

另外,面对只增不减的农村社会福利也在不断加重农村地区的经济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三资”管理中利润的产生。对于一些经济发展较好的村而言,每年都会给村民发放实物或者现金福利,对于老年人还有额外的补贴。而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区域,村级领导在区域对比、上级主管单位的压力下,也会采取发放福利等经济上的措施,导致许多村在经济支出增多的基础上,额外增加了经济负担。

2.3 相关政策法律缺乏完善性

我国在法律中明确规定农村集体是农村集体“三资”的所有者,但是在集体成员和农村经济合作社之间的产权关系仍然不够清晰,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管理者的积极性。而且,农村经济合作社只是拥有法律地位,并没有法人的权利,以至于不能办理组织机构代码和相关的营业执照。按照发展趋势,合作社推动的“三资”管理职能会通过村委会来负责,随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不断改革,现有的法律法规制度限制了其深入推进,经济组织区域地位不够清晰,没有有效确认改革后的经济合作法人的相关职能地位[5]。

3 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相关对策

3.1 加强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的应用

第一,从资金管理方面入手,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意识,灵活运用闲置的资金,规范资金审批程序,对各项“三资”扶持政策以及奖补金额应有所提高,完善审批手续,细致记录规划资金的开支收入,规范资金使用情况,维持村级资金收支与应用的平衡。

第二,要促使资产的管理实现安全化格局,需要参考现阶段村级资产的交易运行实际标准规范,有效处置闲置资产,并且需要多方商定,完成民主表决再进行公开招标,签订相应的承包合同。还需对闲置的宅基地进行协调,并完善占有补偿的机制,或者转让政府补贴等管理机制,合理管理村级资产的账务,明确记录每笔村级资产,做到有据可循[6]。

第三,完善有关村级资源管理的机制,要从资源的精细化管理入手,明确具体资源的数量和现阶段的村级土地确定权,实现共同推进的目标,还需依靠科技力量,对于现有偏远的资源匮乏地区进行专项资金扶持,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农村集体农产品或者土地资源开发建设,整体带动资源的精细化管理。

3.2 建立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配套政策

现如今,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机制并不全面,在实际中,是村委会替代了管理者的主要职能,并在此基础上承担更多的政府职能,这就产生了一定的矛盾,影响“三资”管理的政策实施。对此,需要有效区分村级经济组织与村委会之间的事权责任划分,保障前者拥有独立法人的地位。

另外,还需要制定相关健全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章制度,如《乡镇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条例》等相关规范性文件,逐步强化制度的保障体系。

3.3 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基础工作

要认真理清并研究乡镇农经站编制不足、有编制却无人的现象,个别地区存在编制相对完善但没有工作人员执行监管的现象,这势必会影响“三资”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必须要保障“三资”管理平台有人操作,并有资金运营,同时在工作中不断对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完善制度体系,全面保障乡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有效运作。

3.4 建立惩处机制

需要有效建设警示诫勉谈话机制,推行村干部考核、民主评选、廉政谈话等形式,对农村经济的责任进行制度审计,及时掌握村干部的职责与廉政情况,对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警示处理,对于一些存在轻微违纪行为的干部进行诫勉谈话,有针对性地监督管理防范,及时纠正村干部的错误,强化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法违纪的查办效率。

另外,在查处一些存在问题的村干部时,对存在违法违纪的典型案例给出相应的警示通报,通过案例教育督促相关工作人员增强法律意识,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力度,实现农村经济发展。

4 结束语

随着时代进步和乡村振兴战略施行,政府与村民对“三资”管理的重视度不断增强,“三资”管理力度在稳步上升。虽然仍然存在“三资”管理不完善的现象,但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会不断强化管理制度,实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价值。

猜你喜欢

三资村级集体
村级义务消防队值得一试
我为集体献一计
加强农村“三资”管理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伊川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探索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
能寻下好产业,看得见恓惶人——蒲城依托“村级社”破解“空壳村”
广州:农村集体“三资”交易全程上网
关于农村“三资”管理现状及相应对策分析
加强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措施分析
警犬集体过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