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车站管理对地铁运营安全的影响分析

2021-03-22屈博

运输经理世界 2021年6期
关键词:车站列车应急

屈博

(苏州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运营二分公司,江苏苏州215000)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交通网络作为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也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在城市交通网络的构建过程中,轨道交通凭借其速度快、运量大、能耗低等优势为城市交通运输提供了大量便利,同时也逐渐成了人们交通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相比,地铁的选址大多位于地下,一方面解决了地面交通拥堵的问题,另一方面则是充分利用了城市的空间,优化了城市的布局;但正是由于地铁位置的特殊性,其建设、运营、管理等过程都需要进行重点关注,尤其是地铁车站管理与运营安全的保障,只有构建科学有效的车站管理模式,才能为人民提供高质量的交通运输服务。

1 地铁运营事故主要类型

地铁在当前城市建设中承担了重要的交通运输服务职能,所以其交通运输状况必须得到保障,避免由于不科学、不可靠的运营管理行为导致出现生命、财产的损害。在地铁的运营过程中,列车事故的发生对于城市交通运输状况的影响是极为严重的,对此,首先应当明确事故的类型与种类。

1.1 列车脱轨或相撞

在列车事故中,列车脱轨甚至发生碰撞的问题是较为常见的,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应当从其成因的角度来分析。其一,地铁线路设计存在问题。在地铁线路的设计规划过程中,倘若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在后续的运行过程中就会在交叉运营时间方面出现问题,由此导致列车相撞[1]。其二,老化程度较高。我国部分列车的使用时间是相对较长的,其老化程度会对列车的性能与运行状况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此外,铁轨线路的老化也是导致列车事故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三,运行速度过快。在部分列车的运行过程中,其行驶速度超过了列车的限制速度,进而导致列车的可控性严重下降,进而发生出轨、碰撞的事故。

1.2 火灾

通常来说,人员密集地区发生火灾的概率是远高于人流稀疏地区的,而地铁作为我国客流量最大的交通运营机构,火灾的预防是必须得到重视的。地铁大多位于地下,处于相对封闭的一个空间,而其中机电设备、运输设备等设备设施的数量却并不少,所以一旦火灾发生,其中的安全风险将急剧攀升,极有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火灾事故,严重威胁到乘客的人身安全与运营机构的财产安全[2]。

1.3 恐怖袭击

地铁作为交通运输的重要途径,其人口密集程度相对较高,因此成了恐怖分子与暴恐分子的重点关注对象。目前来看,我国地铁对于恐怖袭击案件的控制是极为有效的,尚未出现类似的案件,这一表现是值得称赞的。但我们不能因此就放松警惕,随着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人口的流动量也在不断增加,恐怖事件仍然是威胁地铁安全的重要因素。

1.4 踩踏事故

地铁中的人口流动量与人口密度均处于相对较高的状态,因此,踩踏事件是不可忽视的安全隐患之一。对于踩踏事件的解决,重点应当从其成因上进行分析:其一,设备的配置不合理。自动扶梯的建设成本的确高于楼梯,但其安全系数和对人流的疏通能力均有着很大的优势,但目前来看,自动扶梯的数量并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状态;其二,设备运输状态存在问题。在地铁中,部分设备的建设日期相对较早,这意味着其维护要求也更为严苛,但其中部分设备并未得到应有的维护,运行状态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为地铁添加了更多的安全风险。

2 车站管理对地铁运营安全的影响因素

事实上,车站的管理与运营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其中涵盖多个专业领域与内容,同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也为地铁的管理添加了更多困难。对于地铁运行安全来说,多元化的管理方式与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意味着地铁管理部门应当针对地铁中的不同内容进行特殊管理,如车站设备、管理人员、运输管理等。

2.1 管理因素

地铁的运行安全需要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与管理措施来予以保障,所以地铁的管理部门要对车站的相关数据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多角度分析其中的问题,排除威胁车站管理安全的不利因素,同时针对其中的不确定因素进行特殊处理,切实保障地铁车站的安全状况。

2.2 设备因素

设备是威胁地铁安全状况的一大重要因素,其中蕴含着大量的安全隐患。对此,地铁的管理部门应当安排专业的管理人员来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同时展开相应的维护工作,保障设备的运行状况能够达到安全标准。在此过程中,大部分设备都需要机电设施与机电设备的支持,而机电设备的安全故障所产生的危害也是较为严重的,故管理部门应当重点关注此类设备的管理,切实保障地铁的安全[3]。

2.3 人员因素

人员素质也是影响地铁安全状况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地铁的安全管理中,管理措施的落实需要管理人员来进行落实,所以管理人员的素质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安全管理工作的实际落实状况。倘若安全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在进行管理措施的落实时就会发生不到位、不合格的问题,严重时还会影响到地铁的运行状况,成了地铁安全事故的重要隐患之一。

3 基于车站管理强化地铁运营安全的措施

车站管理是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的核心部分之一,为实现地铁的安全运行,管理部门需要制定专业化程度足够的车站管理体系,切实消除地铁中的安全隐患,为地铁的人员安全与财产安全提供保障。

3.1 建立完善的安全规章制度

为保障我国地铁的安全运行,国家对于地铁的安全管理提出了多项法律法规与行业规范,同时也与地铁管理部门的管理措施达成了有效协作,从多个角度保障了地铁管理体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此过程中,地铁管理部门需要注意的是,一切管理措施的制定与落实都应当有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与行业规范为基础,避免出现相互矛盾、冲突的问题,为地铁的运营安全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

3.2 增强车站员工安全意识,落实岗位安全责任制

车站员工作为车站安全管理行为的执行者,其安全意识是影响自身行为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对此,管理部门应当定期为车站员工展开教育培训工作,切实提升其安全防护意识,同时培养员工的法制意识与服务意识,进而提高地铁的交通运输服务水平。

3.3 强化业务培训,落实监督考核机制

科学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是检验并保障车站安全保障行为的必要条件,车站管理部门首先应当不断提升内部管理团队的技术水平与管理方法,提升其管理行为的科学性与专业性,其次是通过合理的监督考核机制来确定员工的管理水平与实践能力,同时以奖惩分明的原则来进行奖励与惩罚的落实,在规范车站员工行为的同时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3.4 建立与乘客有效的沟通机制

地铁作为国内最大的交通运营机构,其中的乘客流量是非常庞大的,这就意味着车站乘客的服务需求也是多元化的。对此,车站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沟通机制,积极展开与车站员工的交流与互动,在车站与乘客之间构建良好的交流关系。具体来说,地铁管理部门可通过安全宣传的方式来实现与乘客交流的目的,而随着地铁安全管理需求的提升,安全宣传也应当逐渐实现精细化、专业化,可从地铁电视、地铁宣传栏、安全检查进出口等方面进行改进,帮助乘客培养安全意识与责任意识,引导乘客注意乘车物品的规定,构建一个和谐友善的乘车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地铁的安全风险[4]。

3.5 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增强应急处理能力

根据对国内外地铁安全事故的分析,与发达国家的地铁安全管理体系相比,国内在应急救援方面的建设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其发展建设还处于相对初级的阶段,由此导致地铁人员应急水平与应急效果的不足。对此,地铁管理部门首先应当为地铁员工提供相应的理论知识教学,让员工具备足够的应急知识与应急技能。其次是定期展开应急演练,提升员工对于应急方案的落实水平,同时不断丰富、完善应急方案中的细节。

3.6 强化设备管理

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城市交通网络愈发复杂,地铁中的设备数量也有所上升,这对地铁的设备管理工作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首先,地铁管理部门可通过信息技术与现代科技来对地铁设备进行实时的监督,精确捕捉其中的问题。其次,管理部门应当制定严格的设备维护机制,确保设备的运行状况能够满足地铁的运行需求,可以日、周、月为单位进行周期性循环。

4 结语

综上所述,车站管理作为影响地铁运营安全的重要因素,地铁管理部门应当充分重视车站的安全状况,不断提升车站员工的安全意识与责任意识,提升其安全管理水平,切实保障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状况。此外,应急预案与应急模式的制定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此基础上,安全规章制度、岗位安全责任制、监督考核机制、沟通机制与强化设备管理等也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如此一来,车站的运营安全将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改善,为车站的运营与管理提供了稳定的安全保障,是实现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动力。

猜你喜欢

车站列车应急
城际列车
登上末日列车
关爱向列车下延伸
车站一角
穿越时空的列车
情景构建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在北京,一个车站的治理有多难
应急预案的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