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区公路设计的特点和方法分析

2021-03-22杨建

运输经理世界 2021年6期
关键词:山区路基施工人员

杨建

(中交北疆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0)

0 引言

不管是城市扩张还是农村建设,近些年来农村地区的公路修建需求确实在逐渐增大。但与城市交通不同,城市交通更加注重的是路面环境对施工设计的影响,而山区乡村公路的建设更加立体化,所以需要对施工现场的气候、土层、环境进行整体分析,从而制定出适合的公路建设方案。但在现阶段的工程建设市场中,施工团队整体素质相对较差,基本上也很难达到山区公路设计的标准。而另一方面,山区公路建设还需要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特点,所以也对设计师的水平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1 山区公路建设的特点

1.1 地形高度变化较大

与城市不同,山区的海拔高度变化较大,这也将直接体现在公路的路基建设上。尤其是在我国的西北部地区,高地、山路为主的地貌使得落石的出现概率增加。而另一方面,较大的地形高度变化差还意味着地层结构会更加复杂,这也直接影响了后期路基的处理方式[1]。

1.2 地层较为松散

山区结构的地质教育单一,其主要以巨石、泥土、砂壤为主。自然条件下,大部分地区的土层稳固性较差,所以泥石流等其他自然灾害的出现概率也相对较高。尤其是在一些地表演变程度较低的山区,上述问题出现的概率会更大[2]。

1.3 水资源循环较快

与城市环境不同,山区由于开发程度较低,所以物种相对较为丰富,这也直接增加了生物圈内水资源的循环速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山区水资源的循环速率是城市地区的1.5~1.9 倍,这使得山区温度变化会更加明显。而另一方面,水资源的循环也意味着地表水渗透能力的增加,所以也需要施工人员进一步加强路基的防侵蚀处理。

1.4 路桥衔接较为困难

在山区的公路建设中,设计人员还要注意路桥衔接方式的选择,以便提升车辆的通过体验。但大多数施工现场高度变化较大,所以也很难对公路接缝处进行高度控制,使得我国大多数山区公路的衔接能力普遍较差。

2 山区公路建设的难点

2.1 海拔变化较大

海拔变化较大带来的问题较多,本文尝试将其列为以下几个方面,以便于更加直观地展示:其一,物料运输困难。与其他种类的施工类型不同,公路施工的工程现场相对较长,所以也很难进行现场物料操作,这也迫使施工人员必须将物料运输至工程现场,以便于进行沥青、混凝土等材料的现场混合。但较大的海拔变化会严重影响物料运输周期,一来会增加物料运输成本,二来还会影响物料运输的安全性。以混凝土为例,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需要长时间的搅拌,以防止其出现沉积。但坡道等特殊路段出现的重力势能会加速混凝土的沉积,并增大物料搅拌机的搅拌压力。其二,公路安全难以保证。不管是上行路段还是下行路段,大角度的坡道会直接影响行车安全。一些特殊运输车辆的重量较大,所以受重力的影响也会更加明显。以运输化学燃料的运输车为例,由于其整体质量较大,所以下行路段中所受到的惯性作用也会越大,这对车辆的制动系统提出了巨大考验。其三,公路施工计划难以制定。不管是何种类型的公路施工计划,其都需要施工计划作为支持。但对于山区公路施工来讲,由于坡度变化较大,所以施工人员需要根据公路安全性来对大坡度进行安全处理。但现阶段大多数的坡度设计都依赖于空间支持,比如“之”字形的坡道设计就需要足够的空间支持。但在大部分的公路建设中,之字型的公路设计很少能够被应用。其四,施工机械难以入场。公路建设较为特殊,所以涉及的专业器械也相对较多。首先,沥青铺设就需要相关机械支持,以便能够均匀铺洒。但坡度的增加会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精度需求,从而使操作人员很难将沥青铺设设备的速度控制在平均水平。而在路面的压实中,压路机由于自身重量更大,所以受惯性的影响也会更加明显,而这将会严重影响公路的压实,从而使路基会出现沉陷、开裂等情况,并大大影响路面通过的安全度。

2.2 施工环境更加复杂

2.2.1 环境影响较大

山区水资源的循环速度较快,所以降雨、温度变化也会更加明显,这也会间接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质量。比如在路基的处理中,降雨会严重影响路基的湿润度,从而影响铺设质量。而在沥青的处理中,温度也会直接使沥青出现理化性质的改变。而在开缝处理上,降水和温度会使开缝的质量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如果想要解决此类问题,就需要现场管理人员和施工设计人员进行配合。但现阶段我国设计院与施工团队的配合并不是很好,所以也很难进行针对性的方案调整。

2.2.2 复合技术需求增大

由于山区的环境较为特殊,所以单一的技术很难彻底解决施工中所面临的问题,这也迫使施工团队需要将多种技术进行复合,从而达到较好的施工效果。但实际上,大多数公路建造技术本身就存在着冲突性,所以施工人员需要提前对复合技术进行磨合。但在现阶段,虽然说我国施工团队数目较多且有饱和趋势,但整体上拥有技术调整能力的施工团队屈指可数,所以说也很难达到上述的施工要求。

3 提升山区公路施工能力的具体策略

3.1 贯彻公路施工的主要原则

3.1.1 材料使用的就近原则

公路施工中的某些施工工序本身就就有时间限制,所以在某些施工材料的选择上,可以尽可能地就近取材,一方面可以大大缩短材料的获取时间,以满足施工中关键限时工序的需要。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当地的资源调动,从而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材料就近原则只是增加当地材料的使用占比,而并非是全部依靠。因为石料的使用会直接改变山区环境,并增加工程中突发情况的出现概率。

3.1.2 计划可行性选择

在一些坡度较大路段的施工中,虽然理论上很多方式都可以有效缓解大坡度带来的施工问题,但多数施工方式都会对周围环境有一定影响。因此,在施工计划确定阶段,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山区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施工计划的可行性。而在复合技术的利用区域,更需要提前做好模型验算,以确定该地区的实际容纳能力,以保证复合技术的施工环境。

3.1.3 环境优先原则

山区与城市环境不同,因为其物种丰富更加多样,所以演替也较为成熟。但同时,生物结构的复杂化也意味着该地区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进行生态恢复。所以在公路施工中,因此,施工人员要尽可能地降低施工对环境的破坏,比如避开动物的栖息地,以免造成大量动物的被动迁移,从而直接影响当地的物种生态。

3.2 提高路基、桥基的稳定性

山区公路施工大部分因素都是对路基桥基产生影响,所以施工前施工团队可以提前对目标地区的地质进行勘测,并判断该地区土层的稳定性。如果稳定性较差,则需要通过现代加固方式进行处理。比如,当发现目标地区的土层较为薄弱时,就可以利用混凝土进行浇筑,以加强公路的稳定度。但对于生态较为薄弱的地区,则可能需要考虑进行路段转移,以免对环境造成不可恢复性的破坏。

3.3 提前做好相关防护设计

3.3.1 路基的防水处理

部分山区的降水较为丰富,所以在路基开挖阶段就需要做好防水处理,以免雨水在路基中积蓄。与城市路基防水不同,山区地表水含量丰富,所以防水要做到底面防水和上层防水,以免地表水从下层渗入路基中。当然也可以采用回荡灌溉来进行路基处理,以便于加强混凝土的防渗漏能力。

3.3.2 做好滚石预防处理

现阶段对滚石灾害的防护主要分为两种,即分别为主动防护和被动防护。主动防护主要是施工人员主动对危岩进行处理,以免其直接对路面造成损害。首先,如果岩石的掩体整体比较完整,则可以将其直接利用锚杆将其与较为稳固的山体进行固定,从而达到应对滚石的效果。如果公路坡面整体都属于危岩状态,则需要利用锚杆和防护网对整片区域进行固定。必要情况下,还可大量使用支撑来增加防护网与坡面的摩擦力。如果主动防护已经很难对岩石起到拦截效果,则需要采用被动防护的方式进行预防。比如,通过修建挡石墙来直接应对滚石的冲击,从而使路面免受破坏。而对于细碎石屑,则需要在岩层附近设置拦石网。

3.3.3 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防护

若山体的演替程度较差,那么其出现泥石流的概率也相对较高,这将会对公路结构产生巨大影响。首先,施工人员需要对山体的稳定度进行评估,以确定泥石流的最大规模。如果规模较小,则可以直接修筑墙体将泥石流进行拦截。如果规模较大,则需要主动加快山体植被的演替,比如增加防护林来削弱泥石流的破坏力,从而通过沟渠或者筑墙的方式来进行拦截。

3.3.4 加强山区公路的维护修复

山区环境较为复杂,所以公路的使用寿命会大大降低。只有在确认无质量问题后,才可进行开放。而在工程完成后,当地政府部门也需要聘请施工团队来对山区公路结构进行定期维护,从而延长公路的使用年限。

4 结语

总而言之,山区公路设计需要有更好的技术力量作为支撑,所以工程施工人员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并提高复合技术的磨合能力,从而在保证公路安全性的情况下,做到绿色施工。当然,政府也要做好相关的政策引导,从而使山区公路建设能够拥有更多的可利用资源。

猜你喜欢

山区路基施工人员
市政道路路基质检与控制探析
软弱路基加固处理设计探究
浅层换填技术在深厚软土路基中的应用
“赤脚”——一个山区医生的行走(下)
“赤脚”——一个山区医生的行走(上)
地铁运营期轨行区施工人员安全能力研究
路基换填技术在公路工程中的实践
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