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术与半月板成形术治疗中青年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的疗效对比

2021-03-22张昆阳毕方刚王向鹏

关键词:半月板成形术关节镜

张昆阳,毕方刚,王向鹏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临床常见,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半月板成形术、半月板部分切除术等,近年来随着内窥镜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关节镜辅助手术在关节外科领域获得广泛应用[1-2]。本研究对比分析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半月板部分切除术治疗87例半月板损伤患者的效果和对预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①经MRI检查、关节镜检查确诊为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手术指征明确;②年龄18~60岁;③意识清楚,无认知障碍及精神疾病。排除标准:①伴有其他重要组织器官严重损伤;②伴有关节软骨、关节周围组织严重损伤或骨关节炎等退变性半月板损伤;③研究期内退出或失访。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7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案的不同(患者自愿选择)分为A、B 两组,其中A 组施行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术(45 例),B 组施行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42 例)。如表1 所示,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致伤原因、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

1.2 手术方法

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患者取平卧位,于患肢大腿近心端扎止血带,由膝关节髌骨下韧带两侧置入关节镜,观察半月板损伤情况。

1.2.1 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术 由前内侧入路探入咬钳至半月板损伤端,切除部分损坏的半月板,由半月板内侧缘向裂口端行大部分切除,切除范围直至半月板正常部位,将切口修整平滑,充分灌注关节腔,吸除碎渣。

1.2.2 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 关节镜下探查膝关节腔,观察关节滑液、软骨、韧带、半月板等,根据损伤程度及类型明确切除范围,将损伤严重、无法修复的半月板适当切除,缝合撕裂缘,清理关节滑膜内病变组织及部分游离体,剩余大部分半月板以修复为主。

1.3 术后处理

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给予冰敷、踝泵等对症处理,指导患者于术后2 d 开始直腿抬高训练,术后4 d行屈膝运动等膝关节功能康复训练。

1.4 观察指标

①记录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②术后6个月评估两组患者疗效:以临床症状如关节弹响、交锁症状等消失,正常活动时无疼痛,膝关节活动无明显异常为显效,以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减轻,正常活动时有轻微疼痛、休息可缓解,膝关节活动轻微异常为有效,以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关节弹响和交锁症状存在、正常活动膝关节疼痛明显甚至需要药物缓解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人数+有效人数)/总人数×100%;③术前,术后4、6 个月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和疼痛程度分别采用L-ROM 测定方法、Lysholm 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和数字分级法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进行评估[3-5];④记录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内膝关节不稳、软骨损伤、关节积液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疗效指标均为电话随访、门诊复查评估所得。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x-±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或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如表2 所示,A 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B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表2 两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3个月,平均随访时间(7.9±1.8)个月。如表3 所示,术后6个月A组患者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4、6个月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和NRS 评分均较术前改善,A 组改善程度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疗效比较

3 讨论

半月板是组成膝关节的重要部分,具有缓冲骨面撞击、吸收震荡和减少摩擦等作用,对保护膝关节功能至关重要。由于半月板生理性能特殊,因此成为膝关节最易受到损伤的部位,尤其是在剧烈撞击下,易导致半月板破裂。

3.1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治疗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可采取理疗等非手术保守治疗,尤其是对于退变性半月板损伤[6-7];手术治疗近年来多采取关节镜下操作。关节镜手术可明确半月板损伤位置和严重程度,有助于精准控制半月板损伤部位的切除程度及正常组织的留存范围,同时能够缩短手术时间,有效预防关节内组织病变[8-10],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11-12]。但具体采用何种方式,不同手术方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仍然需要开展相关的临床研究予以明确。

3.2 两种关节镜下辅助术式疗效比较

随着关节镜技术在关节外科的成熟运用,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半月板部分切除术等术式逐渐受到术者青睐。研究表明,半月板成形手术可保留半月板及其周围组织,较好维持半月板生理结构的稳定性,最大程度地减少半月板再次损伤[13-14]。但其后期恢复时间较长,半月板轻微损伤部分也易引发炎症反应,加重患者病情。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术将损伤部分切除,可去除膝关节内松弛或游离的裂块,保留健康无损的半月板,术后患者可早期下床活动,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主要适用于手术反应轻、耐受度较好的半月板损伤患者[15];但其后期易发生关节不稳、膝关节退行性病变等并发症[16-17]。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术的患者,其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和疼痛改善程度均优于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患者(P<0.05),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前者保留部分为完整无损的半月板,因此短期内即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及其他症状,膝关节功能获得快速恢复;而半月板成形术在保护较大范围半月板的同时,也保留了部分损伤轻微的半月板,导致术后恢复时间延长,本研究中B组术后住院时间更长,也从一个侧面证实这一观点。

本研究比较两种术式治疗中青年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其中半月板成形术更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于随访期较短,其安全性有待后续进一步补充论证。

综上所述,对于中青年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而言,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术短期疗效优于半月板成形术,建议临床上根据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程度、范围及患者运动需求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对部分后期有较大运动需求的中青年患者,采用半月板成形术可保留半月板生理结构,减少术后发生关节不稳、膝关节退行性病变的风险;而对于无较大运动需求者,则可采用半月板部分切除术,以达到快速康复的目的。

猜你喜欢

半月板成形术关节镜
儿童半月板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中医辅助对退行性骨关节病关节镜术后康复的治疗效果
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对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
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膝关节骨创伤的临床效果观察
单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行鼓膜成形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半月板外突病因的研究进展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术治疗外侧盘状半月板与非盘状半月板损伤疗效对比研究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