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本科院校“3+1”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2021-03-22郑念贻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50期
关键词:民办民办高校应用型

摘要:民办本科院校以培养学生熟练掌握高新技术应用能力为宗旨,以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满足现代企业对高质量、高标准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截止2021年9月,我国共有民办本科院校412所。近年来,民办本科院校逐步形成教与学、理论与实践、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全面培养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3+1”教学模式。

关键词:民办;应用型本科;职业本科;“3+1”教学模式

一、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历程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促进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升级,高端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成为现代社会紧缺型人才。在民办本科教育发展过程中,应对于民办本科教育的不同类别人才培养目标,可分为技能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民办本科院校以培养面向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协调发展高等教育毕业生,与公办院校相比,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更注重办学特色,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的主要目的是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培养高端应用型人才,是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理论知识的积累,实现培养技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双重标準的复合型人才,促使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快适应工作需求,实现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

1.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背景

自我国鼓励开展民办本科教育至今已有三十余年历史。根据教育部官方数据统计,截止2021年9月30日,我国民办本科院校共计412所,其中包括22所民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院校和166所尚未转设的独立院校,在校生数量超过557万人。1984年,北京城市学院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新中国第一所国家承认学历的民办高校,并于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学院。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开设,为我国新兴技术产业培养一大批具有知识运用能力、技能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能够根据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的变化,通过思维创新和技术改进更快适应市场需求,为我国区域经济建设提供人才保障,推进区域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将“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摆在应用型本科教育首位,树立民办应用型本科教育新的发展理念。

2.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趋势

校企合作是民办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改革方向,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在校期间将接受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教育和就业实践能力培养,并通过有效途径消化所学知识、提升自身就业能力,促使广大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得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主要表现为学生所学专业与该行业领先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形成“校中厂”、“厂中校”的特色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应用型本科教育优势,使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校生有机会在企业中得到历练,结合应用型本科教育专业基础理论,提升民办应用型本科学生专业知识运用能力,进而总结专业技术实践经验。

3.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未来展望

民办应用型本科教育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在民办应用型本科专业开办的过程中要进行完整的市场调研,进而分析所开设的专业课程是否符合现代市场经济需求,以及所开设专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是否可以保证毕业生求职需求。国家高度重视我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民办本科教育的发展,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我国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应积极响应国家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相关要求,不辜负国家对新时期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期望。

二、民办职业本科院校发展历程

职业本科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层次分支,同时也是我国本科教育的类型分支。民办职业本科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职业教育只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积累;职业本科教育也不同于普通本科教育只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而忽视学生对所学知识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职业本科教育在结合高等职业教育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基本技术理论知识的积累,强调对职业本科人才理论知识积累和职业技能实践双能力的培养,提升职业本科人才知识运用能力。

1.民办职业本科院校开设背景

职业本科院校依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中提出的“完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2019年5月,教育部根据党中央国务院重要指示,批准设置了我国首批15所职业本科教育试点学校,均为民办职业大学。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作为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和提高我国劳动者素质的重要保障,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学校的出现解决了职业教育断层的现象,给我国职业教育提供本科层次的学历选择,为社会培养高标准、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人才红利。

2.民办职业本科院校发展趋势

民办职业本科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参照《职业本科学校设置标准》、《职业本科专业设置标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近年出台的关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国家新部署,贯彻落实“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贯彻执行职业本科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等指标要求,突显职业本科教育类型特色,区分职业本科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在人才结构和培养类型上的差异化,为社会培养高层次、高素质、高标准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现代化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紧缺型人才支撑,使职业本科教育在受益于企业的同时,服务于企业。

3.民办职业本科院校未来展望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现代企业中新型工业化发展进程的推进和科技事业的迅速发展,为职业本科教育试点工作提供了机遇和挑战,突出职业本科教育对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支撑作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努力办好职业教育,建设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系列学科系部,培养和造就一批制造强国的大国工匠和复合型技术人才。”因此,在职业本科试点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和教育过程中应着重强调对职业本科人才的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培养一批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大国工匠和能工巧匠。

三、民办高校“3+1”教学模式的实施

民办高校“3+1”教学模式的开展是以区域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紧缺型技术技能人才,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首先,民办高校“3+1”教学模式实行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为现代化企业输送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提升学校所在区域现代化企业经济效益;其次,民办高校“3+1”教学模式侧重于培养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紧需型技术应用人才,民办高校应严格制定专业设置标准,确保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最后,民办高校“3+1”教学模式以提升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为目标,提升民办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满足民办本科教育毕业生对高质量就业的需求。

1.民办高校“3+1”教学模式提出背景

民办高等教育是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战场,也是我国实施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截至2021年9月,我国共计民办本科院校412所,在校生557万人,平均每年为行业企业输送近千万具备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毕业生。民办本科院校形成以“实践教学”为基础,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3+1”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民办应用型本科专业应开设一定比例的實践课程,且实践教学条件需满足培养高层次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与此同时,“3+1”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能够在毕业前通过专业技能考试和职业技术岗位资格考试,为学生求职就业提供相应保障,将学生培养成为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基本文化素养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2.民办高校“3+1”教学模式发展趋势

“3+1”教学模式实现了产、学、研联合培养的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专业理论学习条件和技术技能实践平台,培养学生更强的知识理解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3+1”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理解,通过拓宽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具备更扎实专业理论知识理解能力;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教育方式,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条件和实践场所,以培养学生更快适应就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具备更好的岗位适应能力,进而实现对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3.民办高校“3+1”教学模式实施现状

民办高校“3+1”教学模式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教育特色,通过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与行业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形成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良性运行机制,为应用型本科教育提供技术实践场所,形成理论、实践双能力协同发展。在民办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础上,“3+1”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德才兼备的技术研究素养为目标,将原始产业通过专业改良,突破现有技术领域,实现产业创新升级,进而转化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实际生产力的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在行业企业真实场景的技术技能操作过程中充分理解专业技术理论知识,提升应用型本科人才专业技术理论知识运用能力,同时也为民办应用型本科毕业生提供就业保障。

四、民办高校“3+1”教学模式的实践

民办高校“3+1”教学模式坚持面向市场经济、服务区域发展、促进高质量就业,形成教与学、理论与实践、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全面培养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以校企合作为办学特色,办在企业身边,在企业为在校生提供技术应用实践场所的同时,毕业生也为现代化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高素质、高标准、高层次的人才红利、专业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培训,解决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产业转型升级对高层次紧缺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进而提升现代化企业的经济效益,补齐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高层次技术人才缺口,也为毕业生提供更高质量的就业,提升民办本科毕业生就业率。

1.民办高校“3+1”教学模式实践的目的

民办本科院校利用“3+1”教学模式整合行业企业资源和职业教育资源,形成教与学、理论与实践、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全面培养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教学特色,将企业基于经济发展的“功利性”特征与民办本科院校给予社会发展的“公益性”特色形成互补关系。因此,民办本科院校既要关注需要接受学历教育的社会群体需求,也要关注目标群体对创业和就业的需求。通过“3+1”教学模式,深化民办高校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改革;推动企业与学校协同育人的教育模式;推进民办本科院校创新体制机制建设;提升民办本科院校在现代社会的吸引力。

2.民办高校“3+1”教学模式实践的过程

“3+1”教学模式解决了职业专科教育专业理论欠缺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普通本科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实问题。应用型本科“3+1”教学模式在课程设置过程中以专业技术教学为基础,并在专业课程的基础上拓宽了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范围,以解决专业理论知识欠缺的局限性。“3+1”教学模式在课程的开设上侧重对学生专业理论应用能力的培养,补齐高职教育欠缺的技术应用理论和专业运用理论短板,为学生快速适应职业发展需求打下坚实基础。

3.民办高校“3+1”教学模式实践的意义

民办高校“3+1”教学模式兼顾了职业教育注重实际操作的教育方式和普通本科教育注重理论积累的教育方式,“3+1”教学模式以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补齐了我国应用技术型人才教育短板,以传统课堂教育满足理论知识理解需求,以校企合作满足学生实际操作能力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技术应用型人才。“3+1”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至少精通一门专业知识,并能够掌握其他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具备与所学专业相适应的高标准、高要求、高水平的技术应用能力和文化素养;具备较强的实践积累和实际工作能力;具备现代企业对高质量人才要求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提升民办本科毕业生市场竞争力。

五、结语

我国推行民办本科教育至今已有三十余年历史,截至2020年,我国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18.67万所,在校生5564.45万人,所占比例超过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总数的1/3。民办本科院校承担着为经济发展大规模培养现代化社会紧缺的应用型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为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保障,为经济全球化提供高层次人力资源红利。制定并试行一套适用于我国民办本科院校的“3+1”教学模式是推动民办本科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也是民办本科院校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必要条件。

民办本科教育作为社会需求的纽带,事实上,对于人的自身发展,技术应用能力比学历更重要,因此必须对民办本科教育的重要性进行深度解读。首先,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作为个体融入社会的载体,并通过民办本科教育载体使自然人转换成社会人;其次,专业技术应用能力是个体展示才能的平台,通过民办本科教育平台使自然人转换成自在人;最后,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作为个体提供生涯发展媒介,通过民办本科教育媒介使自然人转换成职业人。民办本科院校课程的制定与开设应贯穿教与学、理论与实践、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全面培养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3+1”教学模式,切实完善民办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符合民办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标准的课程内容、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标准。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特色,以经济社会发展为依据,以人力市场需求为导向,新兴技术产业和企业人才需求为依托,将“3+1”教学模式切实融入到民办本科院校教育教学体系,优化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结构。

参考文献:

[1]胡雁.《民办本科院校办学特色的探索与实践》.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7.

[2]郭会宁.《民办本科高校与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研究》.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7.

[3]王桂云.《组织发展理论视域下民办本科高校转型路径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20.

[4]周延波.《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2014.

[5]曾元源、伍自强、胡海祥.《职业本科教育中学徒教育理论与实证》.中国纺织出版社,2019.

[6]劉海兰.《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与转型》.中国经济出版社,2020.

基金项目:2010年度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民办高职院校“2+1”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2010JGZ091。

作者简介:郑念贻(1987-),男,汉族,北京市,工程师,硕士研究生,北海艺术设计学院,建筑学。

猜你喜欢

民办民办高校应用型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泛联盟式应用型本科产业学院运行模式
北京高等教育中的民办普通高校(2001年- 2019年)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教育部要求各地为民办幼儿园纾困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刘彦军:我国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
教育部发布民办本科教育首份“体检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