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垂径定理与圆锥曲线的拓展探究

2021-03-22金铁强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圆锥曲线斜率模型

金铁强

[摘  要] 圆的垂径定理在圆锥曲线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有效简化解题过程,提高解题效率. 垂径定理的应用探究建议采用知识拓展的方式,即引导学生理解圆的垂径定理,开展关联拓展,总结椭圆、双曲线垂径定理的模型结论,并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应用强化. 文章开展定理分析,进行应用探究,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 垂径定理;圆;圆锥曲线;斜率;模型

[?]定理分析

垂径定理是圆的重要几何定理,可用于判定直径或半径与圆中弦的特定关系,结合“线段垂直”与“直线斜率”可构建“l⊥l?k·k=-1”,这也是坐标系背景下垂径定理的应用基础,基于垂径定理可在圆中构建如下三种模型.

模型背景:直线的斜率均存在.

模型一:如图1所示,在圆O中,E为弦AB中点,则OE⊥AB,即k·k=-1;

模型二:如图2所示,在圆O中,l与圆O相切于E點,则OE⊥l,即k·k=-1;

模型三:如图3所示,AB为圆O直径,E为圆上异于A,B两点的动点,则BE⊥AE,k·k=-1.

解读:上述基于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构建了垂径定理的三种适用模型. 其中模型一中,弦AB与圆是相交关系,定理成立的基础是“点E是弦AB的中点”;模型二中,直线l与圆是相切关系,点E是切点,若设定点E(x,y),则可得切线l的方程xx+yy=r2;模型三中构建了圆与三角形,是“直径对直角”的应用体现.

[?]定理拓展

众所周知,圆与椭圆有着紧密的联系,可将椭圆视为是圆的挤压变形,而在挤压过程中圆的直径会发生变化,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也随之而变. 实际上垂径定理在拓展中依然适用,只是发生了轻微变化,相关直线的斜率之积变为与椭圆特征参数相关的值,即-.

下面假设直线的斜率依然成立,则圆中垂径定理模型的拓展情形如下.

(1)如图4所示,椭圆C:+=1(a>b>0),E为弦AB的中点,则有如下结论:k·k=-.

对于该结论可采用点差法证明,设点A(x,y),B(x,y),点M坐标为(x,y),由中点坐标公式可得x=,y=,则弦AB的斜率为k=,OE的斜率为k=,将点A和B的坐标分别代入椭圆的方程中,可得+=1,+=1,两式作差后可得+=0,整理可得·=-,即k·k=-.

(2)如图5所示,椭圆C:+=1(a>b>0),l与椭圆相切于E点,则有如下结论:k·k=-;

对于该结论可以采用极限思想来证明,当图4的点A无限接近点B时,则有图5的情形;另外也可用导数法来证明.

(3)如图6所示,l过中心O交椭圆于A,B两点,E是椭圆上异于A,B点的动点,则有如下结论:k·k=-.

对于上面的结论,可取AE的中点为点M,连接OM,如图7所示,则OM为△ABE的中位线,故OM∥BE,则直线OM的斜率与BE的相同. 设点A的坐标为(x,y),则点B的坐标为(-x,-y),设点E的坐标为(x,y). 点A,B,E三点均位于椭圆上,则满足椭圆方程,故有+=1,+=1,·=-,其中可表示直线BE的斜率,可表示直线AE的斜率,即k·k=-.

解读:上述将圆的垂径定理拓展到椭圆上,并总结了椭圆中三种模型的斜率之积结论. 结论成立的条件有两点:一是相关直线的斜率存在;二是椭圆的焦点位于x轴上. 若椭圆的焦点位于y轴上,椭圆方程为+=1(a>b>0),则上述结论的斜率定值变为-,即k·k=k·k=k·k=-.

[?]应用探究

椭圆的垂径定理拓展结论在解析相关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若问题图像中可提取垂径模型,则可以较为简洁地推导直线斜率. 通常可按如下思路分析:第一步,根据题干条件理解图像,把握其中的直线与椭圆、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第二步,根据图像分析是否符合椭圆的垂径模型,若符合直接根据模型结论推导条件;第三步,结合推导条件进行问题转化,突破求解. 下面结合一道例题探究应用思路.

例1:如图8所示,已知椭圆C的方程为+y2=1,点P是椭圆C的上顶点,过点P作斜率为k的直线l,与椭圆的另一交点设为点A,设点A关于原点O的对称点为B,试回答下列问题.

(1)连接PB,试求△PAB面积的最大值;

(2)设线段PB的中垂线与y轴的交点为点N,如果点N位于椭圆的内部,试求斜率k的取值范围.

解析:本题目可归为圆锥曲线动态问题,其中直线l为过点P的动直线,已知椭圆C的方程为+y2=1,则a=2,b=1. 若设A的坐标为(x,y),点A和B关于原点O对称,则点B的坐标为(-x,-y),后续探究如下.

(1)点P为椭圆的上顶点,则点P(0,1),OP=1,可将△PAB视为同底△APO和△POB的组合,则其面积可表示为S=S+S=·OP·

x-(

-x)=

x,显然当

x取最大值时,△PAB的面积最大. 在椭圆中,当点A位于长轴端点处时,

x取得最大值,且最大值为2,故△PAB面积的最大值为2.

(2)该问题的突破有两种解法:解法一是传统的方程联立,设而不求;解法二则是引入垂径定理,从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入手.

解法一:可设直线PA的方程为y=kx+1,与椭圆方程联立,可得

+y2=1,

y=kx+1,整理可得x[(4k2+1)x+8k]=0,方程有两个根,分别为x=0或x=-. 点P和A是直线与椭圆的两个交点,则x=-,可推知点B的坐标为

,则PB的中点坐标为

,PB的斜率就为k=-,故PB的中垂线方程为y=4k

x-+,可求得PB的中垂线与y轴的交点N的坐标为

0,-

. 由于点N位于椭圆内,则应满足-1

-8k2+1>0,可求得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0∪0

,.

解法二:已知AB过椭圆的原点O,点P位于椭圆上,满足椭圆的垂径定理,由定理可得kk=-=-,因为直线PA的斜率为k,则k=-,可求得直线PB的方程为y=-x+1. 与椭圆方程联立,可推得点B坐标为

,. 设PB的中点为M,则点M的坐标为

,故PB的中垂线方程为y=4k

x-+,后续与解法一相同,略.

评析:上述探究直线斜率的取值范围时采用了两种解法,其中确定直线PB中垂线的方程是关键. 传统解法需要联立直线与椭圆方程,通过求根的方式来确定交点坐标,进而求直线斜率. 而引入椭圆的垂径定理则可以直接确定直线的斜率,极大地简化了解题过程,同时也避免了计算失误.

[?]深度拓展

圆的垂径定理不仅可以拓展到椭圆中,同样可以拓展到双曲线中,适用的模型也较为众多,下面列举其中常见的两种.

模型一:如图9所示,点E是弦AB的中点,则有结论k·k=;

模型二:过O点的直线l交双曲线于A,B两点,E是双曲线上异于A,B两点的动点,则k·k=.

实际解题时需要关注动点位置、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然后对照模型推理斜率乘积条件. 往往垂径定理的结论用于斜率条件的推导及转化,后续还需借助圆锥曲线的相关知识加以计算,下面结合一道考题进行应用强化.

例2:已知双曲线的方程为-=1(a>0,b>0),其左、右焦点分别为F和F,右顶点为A,点P是双曲线右支上的一点,设PF与双曲线的左支相交于点Q,与渐近线y=x的交点为R,线段PQ的中点为M. 如果RF⊥PF,AM⊥PF,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________.

解析:由直角三角形斜邊中线等于斜边一半可得OR=c,则点R(a,b),所以直线PQ的斜率为k=,由垂径定理可得k·k=,可推得k=. 联立直线PQ和OM的方程,

y=(x+c),

y=

x,可推得点M

,点A(a,0). 由k=-=-可得2a2-c2+ac=0,即e2-e-2=0,可解得e=2.

评析:本题目求双曲线离心率的难点主要集中在曲线与直线、三角形的性质解析上,上述充分利用双曲线的垂径定理推理直线的斜率,简化了求直线方程的过程. 垂径定理使用时需关注两点:一是否满足使用条件;二是确定对应的模型.

[?]反思总结

圆锥曲线中的垂径定理有着广泛的应用性,深刻理解定理,把握定理模型,总结应用技巧是探究学习的重点,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下面提出几点建议.

建议一:类比探究,理解定理

椭圆和双曲线的垂径定理又称为第三定义,在理解上存在一定难度. 教学中建议采用类比探究的方式,即先引导学生理解圆中的垂径定理,总结定理结论,然后拓展探究,将定理类比到椭圆和双曲线中,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强化定理.

建议二:数形结合,模型总结

垂径定理是基于一定的数学模型形成的规律结论,理解模型与结论的对应关系是关键,也是定理应用的基础. 教学中建议采用数形结合、模型总结的方式,即引导学生探究定理成立的条件,提取所涉直线,基于曲线方程归纳结论. 从上述探究过程可知所涉模型较为众多,教学中可重点归纳,总结模型特征,完善垂径定理的模型体系.

建议三:总结策略,强化应用

垂径定理有着极高的应用价值,指导学生掌握应用方法是教学重点. 学生在应用时存在一定的误区,容易忽视定理成立的条件. 教学中有必要关注定理成立的条件,总结相应的应用策略,可构建“图像解读→条件探索→关联模型→应用转化→问题破解”的解题步骤,即引导学生先理解图像,判断定理是否可用,然后基于定理模型进行应用转化,最后完成问题解答.

猜你喜欢

圆锥曲线斜率模型
重要模型『一线三等角』
物理图像斜率的变化探讨
重尾非线性自回归模型自加权M-估计的渐近分布
圆锥曲线中定点问题的常见方法
求斜率型分式的取值范围
3D打印中的模型分割与打包
基于子孔径斜率离散采样的波前重构
探究发散思维教学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MMC-MTDC输电系统新型直流电压斜率控制策略
基于考题分析的圆锥曲线内容备考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