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引领学生的具身性认知

2021-03-21李婷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学习力信息技术小学数学

李婷

[摘  要] 信息技术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探究,将学生的多种感官激活、唤醒、调动。运用信息技术导流、畅流、延流,能激发学生做思兴趣,精细学生做思过程,丰富学生做思体悟。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数学教学,引导学生具身认知,从而让学生在“做中思”,在“做中玩”,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做思行一体”“学创玩共生”。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数学教学,能不断提升学生学习力,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

[关键词] 小学数学;信息技术;具身性认知;学习力

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课程。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旨归。作为一门课程,数学既注重引导学生实验、归纳,更注重引导学生演绎、推理。信息技术,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探究,将学生的多种感官激活、唤醒、调动,从而让学生在“做中思”,在“做中玩”,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做思行一体”“学创玩共生”。做思共生,是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数学教学的理想状态。

一、运用信息技术导流,激发学生做思兴趣

信息技术能够产生图文并茂、声色光影的独特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导流,激活学生做思兴趣。瑞士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一切活动都应当以学生的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借助信息技术,数学的概念、规律、计算、原理等都会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能让学生形成“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学习状态。形成学生富有张力的学习心理。这种心理能有效地驱动学生的数学思考、探究。

比如教学“秒的认识”(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笔者首先创设了时间王国的情境,在音乐的渲染下,时间王国中的秒针官、分针官、时针官等纷纷出场,从而让学生认识时针、分针和秒针,并且认识三根针的区别。在此基础上,为了让学生深刻感受、体验“秒”,助推学生建立“内时间感”,笔者运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发射火箭、红绿灯切换等场景。在火箭发射倒计时、红绿灯之间的切换中,学生不仅能直观地跟着倒计时,而且展开有声或者无声地数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然能感受、体验到时间单位“秒”。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体驗到“秒”,笔者还设计了计时的多媒体课件,对学生“30秒跳绳”“30秒踢毽子”等进行有声化地“个数计时”,从视觉感官上、动觉上深化学生的感受与体验。在这里,学生不仅仅用大脑进行思考,更用自己的耳朵、眼睛、身体肌肉、心灵等进行深度感受与体验。信息技术融声音、画面、动作等于一体,能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学生在“听数字”“数数字”中建立了时间观念。

运用信息技术导流,要丰富学生的感官信息,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把握学习重难点。借助信息技术,能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与生活、经验无缝对接。在动态化、可视化、情趣化的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的数学学习氛围活跃。学生不仅能掌握数学知识,更能感受、体认到数学知识的意义和价值。信息技术增进了学生数学学习的信心,点燃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激情。

二、运用信息技术畅流,精细学生做思过程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直观、动态的演示功能,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数学问题发现、分析和解决的有力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运用信息技术畅流,引导学生做、思,从而精细化学生做、思的过程。比如在数学教学中,笔者就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模拟演示、互动交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反馈、评价,运用同屏技术进行展示,等等。信息技术,让学生的做思共生过程逐步走向精细化、精致化。

比如在“圆的周长”(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教学过程中,笔者运用PPT向学生展示了自行车车轮滚动、线锤旋转等动画,从而催生学生运用“滚圆法”和“绕圆法”来探究圆的周长。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样的多媒体动画演示就是一种模拟性、模型性的数学实验。在测量过程中,笔者运用交互式白板的同屏传输功能,引导学生对各自的数学操作进行深度交流、研讨,对学生出现的误差成因进行猜想,并思考其成因,找出相应的缩小误差的策略。为了统计学生滚圆、绕圆的直径、周长数据,形成大数据,笔者运用了Excel软件,将学生的实验数据进行汇总、计算。学生直观地发现,随着直径的扩大,圆的周长也扩大了;随着直径的缩小,圆的周长也缩小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样的多媒体展示就是一种对比性的数学实验。在求商、汇总周长之和与直径之和、运用大数据来求平均值的过程中,学生又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商总是非常接近3,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商总是在某一个数的附近,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商总是趋向于某一个数,等等。由此,让学生感受到了极限的数学思想方法。信息技术的介入,让学生测量并计算圆的周长、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商有了乐趣,并积极投入现实的、富有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通过深度思考、探究,学生认识到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商是一个无限小数,而且是一个不循环的无限小数(无理数)。

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给学生以良性的启发, 促进学生数学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在数学教学中,有些内容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媒介、媒体难以完成的,必须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才能将难以言说、难以想象、难以思考的学习重难点直观、生动地呈现出来。只有通过直观、生动的展示,数学知识的本质才能显现出来,才能让学生深刻地领悟,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从感性走向知性、从知性走向理性。

三、运用信息技术延流,丰富学生做思体悟

做思共生的数学教学,关键是通过做思共生的数学活动,促成学生做思体悟。当学生经历了数学思考、探究、验证等活动之后,对活动的过程和结果的分析、反思是最为重要的。运用信息技术延流,能丰富学生的做思体悟。做思共生的数学教学以学生具象认知为原型,以学生动作思维、操作思维为支撑,以学生实践表象为纽带。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形成有效的数学化活动。

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延流,可以让学生先做后思,也可以让学生先思后做,还可以让学生边做边思。“思”是学生“做”的目的,“做”是学生“思”的依据、条件和保障。在数学教学中,“做”与“思”相互支撑、相互融通,它们同生共长。比如教学“统计”“百分数的认识”等数学知识时,笔者就引导学生课后继续展开深度探究,从而让学生的课堂学习内容引向深入、深度。以“折线统计图”(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为例,学生在课堂学习了“描点”“连线”,学会了从“点”“线”以及“线与线之间的关系”视角对折线统计图进行深度分析之后,笔者引导学生展开生活化的实践活动。借助信息技术,让学生收集自己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每年体检的数据,制作身高、体重等的复式折线统计图;观察、记录蒜的根、叶的生长,制作蒜的生长折线统计图;调查统计商场家电销售情况,制作商场家电销售情况统计图,等等。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和调查人员进行微信聊天、QQ通话,掌握第一手材料,统计第一手数据,从而让折线统计图的绘制不断走向精确。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载体、重要媒介。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信息丰富、传播更新及时、读取方便等优势,给学生的数学学习注入了活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借助信息技术改进教学的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体。借助信息技术,能激活学生做与思的欲动、萌发学生做与思的兴趣、促成学生做与思的成功。信息技术能让不可视的数学知识可视化,能让微观的数学知识显性化,能让数学实验数据精细化,从而丰富学生做思体悟。

“做思共生”不仅是一种操作方法、学习模式,更是一种教学理念。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数学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借助信息技术,学生深度思考、探究,深度实践,形成一种生动的、精彩的、有活力的具身认知。作为教师,要设计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学习的时机,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从而不断提升学生学习力,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积极、主动、富有个性化地发展。

3922500589216

猜你喜欢

学习力信息技术小学数学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谈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三种”策略应用
轻摆渡,济江川
基于思维的可视化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