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及团体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自我效能的影响

2021-03-20

罕少疾病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效能依从性医护人员

李 莉

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心内科 (河南 信阳 464000)

近年来我国患CHD人数持续攀升,给许多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负担[1]。CHD是好发于老年人的心血管疾病,其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本病发病者大多高龄且迁延、治疗周期长,大多患者精神压力大以及缺少对自身疾病的正确认识,因此临床上本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较差[2-3]。出院后患者在失去健康教育干预与缺少护理人员的监督后,治疗依从性进一步降低,自我效能水平下降,严重损害了患者的身体健康[4-5]。微课结合团体健康教育是近几年推出的促进CHD患者康复的优秀干预模式,集中CHD患者,使用多媒体小课堂向其讲解CHD的相关知识,专业的医护人员对其进行指导,健康宣教,有利于患者后续治疗。本研究以120例CHD患者为样本,研究微课与团体健康教育结合应用于CHD患者时,对其治疗依从性、自我效能及其心理状态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20例CHD患者,入选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且签订同意书,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51~75岁,平均年龄(62.25±5.50)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2.45±1.02)年;心功能分级:Ⅱ级20例,Ⅲ级32例,Ⅳ级8例;合并高血压39例,高血脂8例,糖尿病3例。对照组患者年龄52~74岁,平均年龄(63.15±5.75)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2.56±1.14)年;心功能分级:Ⅱ级21例,Ⅲ级33例,Ⅳ级6例;合并高血压40例,高血脂8例,糖尿病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心功能分级、合并症等一般资料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治指南[6]中的相关诊断标准;患者临床资料、病历完整;患者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会认字以及理解文字含义。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者;恶性肿瘤者;精神疾病、难以沟通者;有严重的视听障碍与语言障碍者;研究中途退出或死亡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予以CHD的常规健康教育干预模式。患者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按规定坚持服药,嘱患者注意饮食健康、不宜劳累伤神、不宜大喜大怒以及适当进行锻炼。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告知本病的发病特征,预防手段及注意事项,发病时的抢救措施等。观察组:患者均予以CHD的微课及团体健康教育干预模式。(1)由专业的心血管医师及护理人员与所有患者及家属成立干预小组,建立微信交流群,方便医护人员对患者及家属及时解答疑惑,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程度和患者及家属的诉求。(2)在院时每隔3天集合所有患者或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微课讲座,由专业医师将本病的发病因素、发病特征、机制、后遗症、治疗手段等问题做成PPT或小视频,在微课上详尽地讲解给患者及其家属,引起患者对本病的重视和对本病的正确认识。出院后患者每隔一周进行一次微课健康宣教,课后医护人员需核实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情况,收集患者的相关问题进行解答,同时鼓励患者之间多相互沟通,释放消极情绪,积极努力接受治疗。(3)医护人员在微课中详细指导患者用药安全以及生活饮食等,嘱患者多食有利于降压、降血脂的瓜果蔬菜以减轻血管负担或起到心理安慰作用,避免多食易引发心血管风险的食物,嘱患者家属敦促出院患者按时服药、规律作息、定期复诊、避免与患者发生冲突以致再次发病等。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及时有效地疏导患者的心理问题,缓解其消极心理。嘱患者家属多护理、陪伴、倾听患者。

1.3 观察指标 (1)记录并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治疗依从性包括患者是否坚持用药、科学饮食、定期复查、适宜功能锻炼等,将治疗依从性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与不依从。完全依从:患者主动坚持服药,做到科学合理饮食,戒烟戒酒,功能锻炼,不适随诊等;部分依从:患者在家属或旁人的敦促下坚持服药,合理饮食,定期复诊等;不依从:患者不能坚持服药或抗拒家属与医护人员的干预等[7]。(2)将两组患者接受干预后的自我效能相比较,采用一般自我效能表(GSES)[8]对其进行评分评估,该量表总分为40分,包括生理、功能和症状等十多个项目,拟用1~4分对其赋分,完全不正确赋1分,有点正确赋2分,部分正确赋3分,完全正确赋4分,分数越高提示患者的自我效能越优。(3)将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评估比较,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9],两者总分均为80分,SAS评分≥50分表明有焦虑情绪, SDS评分≥53分表明有抑郁情绪,分值越高代表抑郁与焦虑的程度越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等级资料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行独立t检验,干预前后行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依从性 实施干预后,观察组依从率为98.33%,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治疗依从性[n(%)]

表2 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效能评分(±s, 分)

表2 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效能评分(±s, 分)

注:*,**分别表示与同组干预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和极显著性(P<0.05)。下同。

组别 例数 干预1个月 干预3个月 干预6个月对照组 60 25.4±2.5 28.5±5.8* 31.2±5.5**观察组 60 26.6±2.3 31.4±5.7* 34.9±5.3**t 2.736 3.600 3.752 P 0.007 0.001 0.000

表3 比较两组患者预前后的SAS评分、SDS评分(±s, 分)

表3 比较两组患者预前后的SAS评分、SDS评分(±s, 分)

组别 例数 SAS评分 SDS评分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60 65.8±5.7 56.3±3.6* 62.8±6.7 56.5±6.6*观察组 60 64.9±5.6 48.2±2.9* 63.1±6.4 49.4±6.5*t 0.872 13.572 0.251 5.937 P 0.385 0.000 0.802 0.000

2.2 自我效能 实施干预1月、3月、6月后,观察组均较对照组自我效能评分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心理状态 实施干预后,对照组的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CHD患者在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高达8%,占我国心内科住院病人比例较大[10]。临床上主流的治疗手段包括PIC手术治疗与药物保守治疗,无论何种治疗方式,患者是否能遵医坚持用药,管理自我的饮食、作息及情绪等,都是患者控制病情稳定与恢复的关键。但由于相当部分的患者并不能做到良好的自我管理,冠心病的复发率极高。有研究报道,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干预可改善患者病情[11]。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微课联合团体健康教育干预后的观察组,较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的对照组,其治疗依从性、自我效能评分均显著高。自我效能是患者对自己对抗疾病信心的体现,其意义为预测患者完成完成任务的能力,有研究分析人认为,疾病的良恶性程度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情绪,打击患者信心,进而降低自我效能[12]。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的消极心理明显改善,进一步证实了此干预方式的优越性。

综上所述,将微课及团体健康教育模式应用于在CHD患者中,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与自我效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绪,对患者的疾病有积极恢复作用,建议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效能依从性医护人员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立足优化设计提高作业效能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提升水域救援装备应用效能的思考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基于排队论的信息系统装备维修保障效能分析
法国用免费拳击课感谢医护人员
《海峡姐妹》志愿者为医护人员送温暖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