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四肢创伤患者疼痛及PCT、 hs-CRP、WBC、IL-6 水平的影响

2021-03-18李鸿江

关键词:肉芽四肢负压

李鸿江

(北京丰台区铁营医院外科,北京 100079)

四肢创伤是骨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其诱因主要有交通伤、坠落伤等。肢体是骨科创伤中最脆弱的部位,由于其含有大量的组织,解剖结构比较复杂,一旦损伤需要尽可能的修复。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创面清洗后用外敷药物促进创面恢复,再进行见效较慢的植皮,但会引起炎症、感染等并发症,且疗程较长。目前,负压封闭引流是一种主要通过调节负压促进伤口愈合的新型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缩短患者治疗疗程,减轻患者痛苦[1]。本研究旨在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四肢创伤患者疼痛及降钙素原(PCT)、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白介素 -6(IL-6)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 年1 月至2020年6 月北京丰台区铁营医院收治的60 例四肢创伤患者分为对照组(30 例)和观察组(30 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年龄19~62 岁,平均(45.21±2.31)岁;男性21 例,女性9例。观察组患者年龄19~62 岁,平均(45.56±2.67)岁;男性22 例,女性8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2]中四肢创伤的相关诊断标准;存在四肢明显疼痛者等。排除标准:存在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凝血功能障碍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等。患者或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本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创面处理方法治疗,隔日换药清洗创面,无菌纱布包扎创面,待创面肉芽生长良好后根据病情具体变化选择性缝合或植皮。观察组患者采取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了解病情变化,用生理盐水和酒精消毒创面,避免感染。根据引流伤口的长度、深度和形状,准备敷料,合理修剪,确保敷料与伤口完全一致,在敷料缝合伤口周围后放置引流管。放置成功后,用半透膜合理密封敷料和引流管,同时连接引流管和负压引流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设定负压大小,在负压引流 6 h 后打开敷料检查,确保患者引流正常。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后1 个月进行疗效评估。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1 个月临床疗效,其中显效:14 d 内创面完全被新鲜肉芽组织覆盖,分泌物消失;有效:14~28 d 创面完全被新鲜肉芽组织覆盖,分泌物消失;无效:无健康肉芽生长。总有效率=(显 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愈合时间。②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 个月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疼痛评分。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3]评估,总分100 分,分数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两组患者四肢疼痛采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4]评估,满分10 分,评分与患者疼痛程度呈正相关。③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 个月PCT、 hs-CRP、WBC、IL-6 水平,分别采集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 5 mL,一部分血样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WBC,一部分血样经3 000 r/min 离心10 min 分离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PCT、hs-CRP、IL-6 水平。④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感染、压疮、皮瓣坏死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 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 例(%)]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与愈合时间 治疗后1 个月,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3.33%、96.67%,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而观察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与愈合时间比较

2.2 SF-36 评分、VAS 评分 与治疗前比,两组患者SF-36 评分治疗后1 个月均呈升高趋势,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而两组患者VAS 评分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SF-36 评分、VAS 评分比较( 分)

表2 两组患者SF-36 评分、VAS 评分比较( 分)

注:与治疗前比,*P<0.05。SF-36:生活质量量表;VAS:视觉模拟疼痛量表。

组别 例数 SF-36 评分 VAS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1 个月 治疗前 治疗后1 个月对照组 30 56.21±2.15 80.13±3.12* 5.42±1.04 3.21±0.45*观察组 30 56.21±2.21 95.12±3.56* 5.41±1.02 1.02±0.21*t 值 0.000 17.344 0.376 24.155 P 值 > 0.05 < 0.05 > 0.05 < 0.05

2.3 PCT、hs-CRP、WBC、IL-6 水平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1 个月两组患者PCT、hs-CRP、WBC、IL-6 水平均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2.4 并发症 对照组患者发生感染、压疮、皮瓣坏死分别为4、2、2 例;观察组分别为1、0、0 例。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6, P<0.05)。

表3 两组患者PCT、hs-CRP、WBC、IL-6 水平比较

表3 两组患者PCT、hs-CRP、WBC、IL-6 水平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P<0.05。hs-CRP:超敏 -C 反应蛋白;IL-6:白介素 -6;PCT:降钙素原;WBC:白细胞计数。

组别 例数 hs-CRP(mg/L) IL-6(pg/mL) PCT(μg/L) WBC(×109/L)治疗前 治疗后1 个月 治疗前 治疗后1 个月 治疗前 治疗后1 个月 治疗前 治疗后1 个月对照组 30 13.14±3.21 9.45±1.56* 162.02±16.13 121.21±2.11* 6.25±2.52 4.51±0.21* 13.34±3.26 8.45±1.90*观察组 30 13.12±3.13 7.01±1.02* 162.25±16.21 61.56±2.16* 6.32±2.51 1.76±0.11* 13.25±3.21 6.45±1.36*t 值 0.024 7.170 0.055 108.200 0.108 63.537 0.108 4.688 P 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3 讨论

骨科肢体创伤患者多伴有皮肤软组织挫伤,疼痛剧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传统的常规治疗,如果无菌操作不当,容易增加伤口感染,提高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导致肉芽生长缓慢,愈合困难,影响后续治疗。目前负压封闭引流主要用于骨科肢体创伤患者的治疗,其可促进肢体组织功能的进一步恢复,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5]。与传统的创面处理方法相比,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治疗过程中使用医用高分子材料作为引流管,可以保证患者在高负压引流的情况下,实现整个伤口的有效引流,能显著促进患者肉芽生长速度和创面愈合。利用负压封闭引流对患者进行有效治疗,可以充分利用高分子材料的多孔特性,确保引流有效可靠,确保患者伤口能有效隔离外界,有效降低伤口感染概率[6]。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升高,SF-36评分升高,VAS评分降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四肢创伤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减轻疼痛,且安全性高。

PCT 属于炎症反应标志物之一,当患者肢体受到损伤时,其水平升高,加重病情;WBC 为机体免疫细胞,当机体出现炎症反应时,白细胞数量会急剧升高,使病情恶化;hs-CRP、IL-6 作为常见的炎性细胞因子,当患者机体内皮肤软组织遭到创伤后,炎性因子被激活,其水平会升高。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利用毛细管虹吸作用促进患者炎症因子、坏死组织和细菌毒素的有效排泄,从而有效促进患者损伤组织的肿胀症状,抑制炎性反应,明显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修复,对创面愈合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此外,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还可有效促进创面组织存活、组织肿胀和减少小血管后负荷,从而改善创面微循环[7]。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CT、hs-CRP、WBC、IL-6 水平低于对照组,提示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四肢创伤患者,可较快促进伤口愈合,减轻炎症反应。

综上,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有效提高四肢创伤患者临床疗效,促进机体炎症吸收,加速创面的愈合,减轻患者疼痛,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肉芽四肢负压
试论无负压供水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
耳内镜下慢性肉芽性鼓膜炎的诊治分析
基于自动控制技术的创面软组织负压给液系统研究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跟踪导练(四)
跟踪导练(四)
跟踪导练(四)
美容点痣扫斑笔
美容点痣扫斑笔
负压技术在45例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