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入职记者如何开好头起好步
——以楚天都市报鼓励“后浪”记者挑大梁为例

2021-03-17◎王

新闻前哨 2021年1期
关键词:楚天系列报道后浪

◎王 虹 朱 泽

2020 年10 月底, 楚天都市报引导新入职不足3 个月的95 后见习记者孙泽宇, 陪同武汉74 岁的新冠肺炎康复患者黄根本骑自行车到南京面谢救命的医务人员。 历时8天,楚天都市报共推出9 个版《千里骑行 金陵感恩》系列报道,并以端、网、微同步全媒推广,引发读者和网友广泛关注,20 余家媒体转载,新媒体平台相关阅读量近260 万。

细究这组报道为何反响热烈,不难发现,鼓励新入职记者深入新闻实践一线,增强社会责任,提高新闻业务能力,锤炼作风文风, 很好地呼应了全社会对媒体新入职记者如何开好头、起好步的强烈关注。 让“后浪”到波涛汹涌中拼搏,才能心里有火眼里有光,对年轻记者的成长大有裨益。

增强政治意识,牢记社会责任

《千里骑行 金陵感恩》系列报道,全程记录黄根本老人不远千里、不惧险阻,奔向南京感谢恩人,字里行间跳跃着湖北、武汉人民知恩图报的心声,也彰显着一名入职不久的记者传播正能量的社会责任。

2020 年10 月27 日晚10 时, 楚天都市报新闻热线接到线索:武汉74 岁的新冠康复患者黄根本,欲单车千里赴南京感谢援鄂医护,当天已骑行到达湖北麻城。

值夜班的机动部记者,是刚入职不到3 个月的孙泽宇。疫情期间,孙泽宇曾无数次被逆行医护、八方援助感动,促使他放弃央企工作投身新闻事业, 脚踏实地,到第一现场去记录历史。

孙泽宇立即联系黄根本,但老人已经休息,并未回复。 “新冠康复患者”、“七旬老人”、“骑行”、“谢恩”……一连串关键词反复地在孙泽宇脑中迂回,他萌生了追赶黄根本,再一路陪同骑行的念头。那一夜,孙泽宇辗转难眠:经历过疫情浩劫的武汉人,深深懂得如何感激,以矍铄的精神、健康的体魄向救命恩人当面道一声谢, 无疑是最好的谢恩方式,黄根本就是感恩戴德、知恩图报的武汉人最典型的代表。 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诺言的故事,更是健康武汉、活力江城的长长路演。

“这一次再不能留下遗憾了,我必须全情参与,倾情投入! ”第二天一大早,孙泽宇自费购买了山地自行车,主动请战。楚天都市报编委会精准研判,精心策划,大胆启用新人,并给予全程关照指导,以连续见报、进行式报道方式全力支持。

11 月2 日, 在南京发回黄根本面谢恩人的现场报道后,孙泽宇在当天的记者手记中写道:这一路的艰难,点点滴滴,都刻在了我人生的记忆里。 黄根本的千里骑行感恩,不仅代表了他个人, 也代表了武汉人民面对疫情卓绝的斗志,和对救治者朴素的知恩图报。 这样的采访经历,对我来说何尝不是一次难忘的人生洗礼。

引导记者履行社会责任, 既是加强党的新闻工作者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社会始终关注的一个焦点。牢记社会责任,是新入职记者的第一课。一名七旬老人的感恩之旅,也成为一名95 后新入职记者感受感恩之旅、传播感恩之旅。 “后浪”以热情面对机遇,以勇气面对挑战,迈出职业生涯坚实的第一步。引导新入职记者到现实中去,理解社会责任、履行社会责任,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提高业务能力,锻炼全媒本领

新媒体时代,如何锤炼采编摄播发等全媒传播本领,这是每一个采编人员必须面对且不能回避的考题。新形势下,讲好武汉故事, 讲好湖北故事, 新闻宣传报道需要与时俱进,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不断创新体裁、形式、手段等,增强影响力、公信力。

千里骑行日行夜写, 孙泽宇一边为报纸版面提供文字、图片报道,一边为新媒体提供图文、视频报道,经受职业锻炼、专业考验,完成一次着力提高全媒体报道能力的实战练兵。

一路上,孙泽宇单枪匹马,身兼多职,在日均骑行90 多公里的情况下,贴身记录黄根本骑行过程,沿途负责拍照、录像、采访、写稿。每天发回整版重磅稿件外,他还坚持出镜拍摄短视频,以全媒体形式立体呈现整个系列报道。

为了拍摄黄根本骑行的镜头, 他必须用尽全力骑到黄根本前方约100 米,停车、拿出手机、取景拍照录像。 随后,已被黄根本甩下一段距离,他又赶忙跳上车,全力追赶。

11 月2 日, 在南京鼓楼医院的相见现场,30 多家媒体汇聚,见证感恩时刻。 孙泽宇和增援的同事满达汇合,两人分工协作配合默契,用心用情记录细节,拍摄的图片和视频第一时间传回编辑部,精心处理后第一时间全媒体推送。

楚天都市报《千里骑行 金陵感恩》系列报道,被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光明网、环球网等20 余家媒体转载,相关稿件在新媒体平台微博微信阅读量近260 万。 11 月4日,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连续播出2 条电视新闻片,聚焦黄根本的骑行感恩故事。全媒体传播效果体现了一名新入职记者的全媒角色, 以及熟练掌握融合传播本领的全媒角色定位。

孙泽宇完成的多平台、多元性、立体式全媒报道,背后是编辑部的全力保障和大力提升:编委会鼎力支持,部门主任精心完善,采编各环节密切配合。 以科技文化为基,有知识见识加持,勇敢无畏的“后浪”在惊涛骇浪中搏击,收获到宝贵的人生历练。

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

转作风、改文风,是社会公众对媒体记者及其新闻报道的殷切期望。近年来,以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读者为途径,新闻工作者逐步转变作风,形成生动活泼的文风,增强新闻报道的传播力、引导力。

正是这样的时代背景,孙泽宇甫一履职,即开始培养良好的作风、文风。《千里骑行 金陵感恩》系列报道,孙泽宇被植入体验式、跟随式采访,得以磨砺采访作风、转变文风。

10 月28 日下午,孙泽宇与黄根本老人汇合。 孙泽宇从未受过专业的训练, 他认为自己年轻力壮, 只要分配好体力,骑行到南京不是难事。然而,出发半小时后开始下雨,他新买的自行车没有安装挡泥板, 骑行走的国道上渣土车留下的泥泞被雨水浸湿后, 顺着前轮像子弹般飞溅到脸上和眼睛里。 大雨中的国道十分湿滑,下坡时急刹车,一不留神车子还会甩尾失控。

10 月29 日,骑行的第二天,孙泽宇刚坐上坐垫,胯部便感到剧烈疼痛,只能咬牙忍着。 10 月30 日到达合肥后,他才买到成人纸尿裤和带有硅胶垫的骑行裤, 暂时解了燃眉之急。

骑行采访过程中,孙泽宇克服了部分路段路况不佳、身体剧烈疼痛、体能消耗大等诸多困难,不断与黄根本老人磨合,每天发回重点报道,展现了一名机动记者的过硬作风。

结语

南京之行,于孙泽宇个人而言,是艰苦之旅、挑战之路,是职业大锻炼、专业新考验。 孙泽宇的这次采访经历,为新入职的年轻新闻工作者树立了榜样: 做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要增强政治意识,牢记社会责任;提高业务能力,锻炼全媒本领;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

南京之行,于楚天都市报而言,是报道样式的新拓展、呈现方式的大创新,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体验式、跟随式采访,是一次实打实见脚力的作风检验。

主流媒体要担当好舆论导向责任, 离不开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队伍。 长江后浪推前浪,江山代有才人出。 楚天都市报新入职的95 后年轻记者及其推出的系列报道,扎实奋斗出一个好的开局,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树立了榜样。 楚天都市报创造条件让新入职记者开好头、起好步,有助于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提高他们的新闻业务能力,让他们转作风转文风,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楚天系列报道后浪
中国“后浪”
后浪,后浪
MQ-25:我就是后浪
后浪一浪浪大了
第三届“三晋新农人”风采展示系列报道 蜂为媒:追蜂逐蜜 向健康出发
让短视频成为媒体深度融合的全新切入点——以楚天都市报为例
Share with us
乌兹别克斯坦客户二度牵手楚天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