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地区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2021-03-17罗清平陈睿

南方农业·上旬 2021年12期
关键词: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建议

罗清平 陈睿

摘 要 蔬菜产业是重庆市农业的一大支柱产业,2020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为77.2万hm2,产量为2 092.6万t,产值超过604亿元。重庆地区蔬菜产业具有“总量充足,供给品种丰富,生产季节规律明显,生产区域结构相对稳定”特征。基于建设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的大背景,运用田野调查法、对比研究法、统计描述法,分析重庆蔬菜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抓好战略机遇,加强统筹谋划、科学规划;突出区域特色,打造差异化、特色化的蔬菜产业体系;加快补齐短板,构建高效率的蔬菜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价值,构建高效益的蔬菜产业体系;注重生态保护,构建绿色安全的蔬菜产业体系;优化联合体制机制,构建现代化的蔬菜经营体系。

关键词 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建议;重庆地区

中图分类号:F326.1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34.028

蔬菜产业一直是重庆市农业的一大支柱产业,也是重要的保供增收产业,2020年重庆市蔬菜产量达2 092.6万t,产值超过604亿元。调研中发现,重庆地区蔬菜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高质量发展,因此开展该方面的问题研究,对于推动本区域蔬菜产业结构优化、产品品质提升,实现蔬菜均衡供应和保供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1  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体系

1.1  坚持高品质取向

蔬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应当满足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通过实施良种选育,大力推行蔬菜标准化生产,推进蔬菜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建设,提高蔬菜产品的品质。同时除了日常消费的大宗蔬菜品种,还要不断丰富发展错季、小众、有机、高端的个性化需求品种。

1.2  提升产业效益

高质量发展需建立在效益提高的基础上,即农业高质量发展不仅要提高产品品质,还要实现产品价值。通过深入挖掘、发展特色蔬菜资源,开发利用药用、保健、休闲等功能提高蔬菜产品附加值,加快打造特色蔬菜品牌,实现品牌认知度和影响力的价值变现,提高蔬菜产业的整体效益,促进农户增收。

1.3  坚持绿色生产发展

绿色生产是农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也是统筹考虑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重要内容。新时期蔬菜产业发展,必须坚持走一条高效、安全、节约的道路,持续推進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加强蔬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动蔬菜产业与生态游、乡村游融合发展,突出绿色、生态的发展趋向。

1.4  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在产业体系上,整合蔬菜生产的上下游产业,延长产业链,加快发展社会化服务、加工、流通、销售、乡村旅游等相关产业;在生产体系上,推动蔬菜生产与科技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打破现有的资源约束,大力发展蔬菜信息化、机械化、智能化生产,实现蔬菜供给效率提升;在经营体系上,联合小农户、资本、村集体,发展多层次、开放性的蔬菜产业经营体系,通过建立分配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农业资源要素的最优配置。

2  重庆地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2.1  生产

2020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达到77.2万hm2,同比增加2.5%;产量达2 092.6万t,同比增加4.2%;常住人口人均蔬菜生产量656 kg,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5%,在全国省级行政区中排第9位,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中排第2位。重庆蔬菜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体现出如下特征:1)蔬菜总量充足。2020年人均蔬菜生产量比人均蔬菜及菜制品消费量多143.67 kg,蔬菜供给总量充足,自给率达到97%,足以满足全市蔬菜消费。2)供给品种丰富。全市常年生产的蔬菜有15个大类、81个品种,其中常年超过20万t的蔬菜品种有27个。3)生产季节规律明显。形成了2月与6—7月鲜菜上市量最大、市场品种最丰富的两个旺季,和4月、9月前后因季节性换茬导致地产蔬菜供应相对不足的两个淡季。4)生产区域结构相对稳定。全市蔬菜供给以“一区”为主、“两群”为辅。2020年主城都市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蔬菜产量分别占全市的62%、26%、12%。

2.2  流通

随着本地蔬菜保供增收能力提高,重庆蔬菜基本形成了自给为主、外调为辅的供给格局。蔬菜自给率达到97%,同时向北方地区和邻省市外销超过100万t萝卜、儿菜、青菜头等蔬菜。由于春节前后和两个淡季部分蔬菜品种供给相对不足,全年需从云南、四川、海南等地调入约200万t蔬菜(主要调入茄果瓜类)。同时,特色、优质蔬菜正走出重庆,青菜头、萝卜、辣椒等特色农产品输送至日本、韩国、俄罗斯,以及欧盟等地区。

2.3  消费

1)蔬菜批发价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略高于成都。2019年8月—2020年8月,双福国际农贸城监测的蔬菜批发均价明显低于国家农业农村部监测的28种蔬菜均价,为全国均价的81%;略高于成都白家市场监测价格(见图1)。

2)零售价格略高于全国水平,但低于成都。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全市38个区县农贸市场蔬菜交易零售均价高出全国36个大中城市蔬菜零售均价2.5%,比成都综合均价低10%左右(见图2)。

3  重庆地区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供应不均衡

1)季节供应不均衡。重庆每年蔬菜生产的两个淡季与两个旺季之间产量差距较大,以2020年为例,2月蔬菜产量362万t,占全年蔬菜供应总量的19%;4、5两个月蔬菜产量共206.5万t,仅为2月产量的57%,9月蔬菜产量144万t,为2月的40%,外地蔬菜调入也往往发生在这两个时段。

2)品种供应不均衡。个别大宗品种占比仍然过高,蔬菜品种结构不均衡长期存在。在2020年2月生产的362万t蔬菜中,仅青菜头一个品种就超过170万t,萝卜超过20万t。

3)生产区域不均衡。按常住人口计算,有20个区县蔬菜生产没有达到全市人均蔬菜占有水平(666 kg),若按2019年每人消费蔬菜及菜制品139 kg计算,则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大渡口5个区县人均蔬菜生产量不能满足自身蔬菜消费需求。

3.2  生产成本持续攀升

图3比较了2018年重庆市蔬菜种植成本较2010年的上涨情况,茄子、西红柿、黄瓜、圆白菜、菜椒、马铃薯、萝卜7种蔬菜成本分别增长了103%、103%、98%、55%、78%、44%、95%。究其原因,一是种子、农药、农家肥等农资价格的上涨,引起蔬菜物质服务费用上涨,如上述7种蔬菜的农资平均价格每667 m2从375.66元提高到706.77元。二是人工成本大幅上涨引领蔬菜种植成本快速上涨,统计数据显示,7个蔬菜品种中有5个品种人工成本是所有成本中涨幅最大的;实地调研蔬菜种植合作社发现,今年蔬菜种植雇工每工日成本约70元,去年为60元,更早时期为50元,人工工资上涨较快。

3.3  生产流通效率不高、风险较大

重庆市蔬菜以露天生产为主,设施蔬菜基地占比不高,仅为全市蔬菜基地面积的1/5左右。硬件设施不足导致蔬菜基地抗风险能力差,强降雨、洪水等自然灾害对蔬菜生产的影响突出。全市用于产后预冷、保鲜贮藏、分级包装的生产型冷库仅占总库容的9.38%,加上仍在使用普通货车加干冰、棉被、保温箱等原始办法进行冷藏和配送,蔬菜流通的“最先一公里”质量和效率不高,腐损率常年超过10%。

3.4  商品化进程慢,附加值不高

目前重庆市有效期内“三品一标”蔬菜(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名特优新农产品)共1 852个,占“三品一标”农产品总个数的34.06%;种植面积19.34万hm2,占全市蔬菜种植面积的25.34%;产量52.26万t,占全市蔬菜总产量的26.20%。蔬菜商品化、品牌化建设尚不能完全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3.5  绿色发展有待加强

当前蔬菜化肥农药使用量仍然偏大,据了解,部分新型经营主体种植蔬菜的化肥农药每667 m2投入量约40 kg,远超过粮食的化肥农药投入量。同时由于基地分布分散,农产品质量安全基层监管机构少、人员少等问题,对蔬菜基地土壤环境、生产环境、流通环境的监管难度较大,全市蔬菜生产、流通过程中的绿色发展仍存在不确定性。

3.6  市场影响因素多,价格波动频繁

重庆蔬菜产地价格呈现较为明显的箱体波动特征,批发价、零售价与全国蔬菜价格走势基本相同,且呈现出随机波动的特征。除了市场供需调节的正常波动,新冠肺炎疫情、伏旱、洪水等突发事件或灾害性天气都会造成市场价格大幅波动。在2020年2月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的时期,蔬菜产地价格为2.18元·kg-1,由于蔬菜流通不足、供应受阻,批发价格、零售价格快速上升至4.53元·kg-1、8.71元·kg-1,环比大幅上涨20.48%、16.13%,高于去年同期6.25%、17.07%。2020年8月,受洪水影响和“双节”刺激,产地价、批发价、零售价分别同比上涨29.54%、40.02%、14.73%(见图4)。

3.7  产业组织化程度低,产销对接矛盾突出

根据重庆市农技总站对全市蔬菜经营主体的调查统计,蔬菜经营主体共有5 797个,蔬菜新型经营主体占全市新型经营主体的比重仍然偏小,蔬菜加工企业仅占全部蔬菜企业的43.5%。由于蔬菜流动环节多、成本高、信息不透明,产销双方对接困难,导致“卖难”“买贵”现象同时出现,2019年1月—2020年8月期间,重庆蔬菜批发价比产地价上涨了57%,零售价比批发价上涨了92%,菜农可获得的利润占比非常低,而消费者购买价格较高,影响了蔬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4  推进重庆地区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抓好战略机遇,加强统筹谋划、科学规划

重庆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应当利用好战略机遇和资源优势,在成渝高效特色农业带的总体布局下,加强统筹谋划与科学布局,发展与四川既有合作、又有差异的蔬菜产业布局,避免两地蔬菜产业定位雷同或产销不协调。

4.2  突出区域特色,打造差异化、特色化的蔬菜产业体系

依托已形成的渝西地区涪江、长江和嘉陵江流域时令蔬菜产业带、三峡库区加工蔬菜产业带和高山蔬菜错季生产带,以及县城周边蔬菜自求平衡区,推动全市蔬菜差异化发展,实现蔬菜品种平衡、季节平衡与区域平衡。

4.3  加快补齐短板,构建高效率的蔬菜产业体系

1)推进基地标准化建设。持续强化全市47个万亩级、301个千亩级蔬菜基地标准化建设,稳步提升蔬菜基地抗灾能力。

2)加快补齐冷链物流短板。加强预冷、低温保鲜、无菌包装等冷链物流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加快配齐冷藏车等专用设备,优先解决蔬菜流通“最先一公里”高损耗、低效率问题。

3)提高蔬菜产业信息化水平。整合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市商务委、市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监测的蔬菜产业链上下游信息数据,加快建立全市统一蔬菜产销监测预警信息平台,为蔬菜產销规划提供数据支持。

4.4  提升产业链价值,构建高效益的蔬菜产业体系

在深化涪陵青菜头、南川方竹笋、綦江辣椒、石柱辣椒、石柱莼菜、綦江赶水草蔸萝卜等优势特色农产品建设基础上,深入挖掘全市特色蔬菜资源,大力发展食用菌等有生产基础、有市场需求、有发展潜力的特色优良蔬菜品种。

4.5  注重生态保护,构建绿色安全的蔬菜产业体系

构建绿色安全的蔬菜生产,开展蔬菜生产化肥农药减施增效关键技术研究、示范及推广。建立以生物菌代替农药的生物防治技术,以及防虫网、灭蚊灯等物理防治技术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蔬菜抗病虫害绿色技术体系,逐步降低蔬菜单位面积农药投入,提高蔬菜品质安全。进一步推进名特优新蔬菜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研究,实现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全面提升蔬菜绿色生产水平。

4.6  优化联合体制机制,构建现代化的蔬菜经营体系

构建多主体、多层次的蔬菜经营体系,解决蔬菜“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鼓励农户通过劳务入股、土地入股等方式与龙头企业开展合作,构建“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与利益联结机制,提高蔬菜生产标准化程度,解决蔬菜产销对接困难的问题,培育一批规模大、竞争力强的蔬菜核心基地。

(责任编辑:丁志祥)

收稿日期:2021-09-29

作者简介:罗清平(1980—),男,重庆铜梁人,本科,高级经济师,主要从事农业区域经济等研究。E-mail:184036709@qq.com。

3657501908223

猜你喜欢

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建议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略阳县“十三五”蔬菜产业发展规划
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实践与启示
绿色营销是发展蔬菜产业的根本出路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