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野生咖啡种质资源概况

2021-03-17赵贯飞旦真拉巴卓玛朱荣杰

南方农业·上旬 2021年12期
关键词:种质资源西藏

赵贯飞 旦真 拉巴卓玛 朱荣杰

摘 要 通过文献及《西藏植物志》查询,明确了在我国境内有野生咖啡种质资源分布。通过多年野外调查,收集并保存了该种质,阐述了云南省、海南省咖啡产业发展历史及西藏野生咖啡概况。我国西藏墨脱县分布着3种野生咖啡种质资源,即狭叶咖啡(Coffea stenophylla)、米什米咖啡(Coffea benghalensis)、藏咖啡(Nostolachma jenkinsii)。狭叶咖啡和米什米咖啡为茜草科(Rubiaceae)咖啡族(Tr. Coffeeae)咖啡亚族(Subtr. Coffeinae)咖啡属(Coffea L.);藏咖啡为茜草科(Rubiaceae)咖啡族(Tr. Coffeeae)咖啡亚族(Subtr. Coffeinae)藏咖啡属(Nostolachma),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咖啡。

关键词 野生咖啡;种质资源;西藏

中图分类号:S571.2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34.026

种质资源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上发挥着重大作用,是自然和社会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物种质资源既是实现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和保证,也是增强农业生产能力的重大保障。种质资源的保护、研究和利用是提升我国农業科技创新能力的需要,也是争取国际市场并参加国际竞争的需要。作物种质资源是一个国家可以持续生存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性资源,它既是人类基因的重要载体,也是培养选育优秀作物品种、开发生物科学技术、促进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全世界各民族对于作物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保存与利用工作都极为重视。墨脱地区作为喜马拉雅类型的生物多样性研究热点区域,拥有着丰富度和利用率都极高的农业作物种质资源,是我国自然生物资源的重要构成部分[1]。

发展至今,咖啡与茶叶、可可并称为世界三大饮料植物,是世界上仅次于原油的第二大大宗商品,尤其在西欧各国,咖啡的饮用十分普遍。咖啡属茜草科(Rubiaceae),茜草科是被子植物中的第四大科,包含625个属,13 000个种以上。2019年1月16日刊登在《科学进展》杂志上的一项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未来几十年,由于干燥气候发生频率及发生时间的延长,会直接导致森林逐渐被毁坏甚至消失,害虫不断蔓延与扩散,世界上绝大多数的野生咖啡种质都存在着走向灭绝的危机。据澳洲气候研究所(Australian Climate Research)最新的研究报告指出,假如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则预计到2050年,全球范围内适合于咖啡生产与种植的土地或将减半;至2080年,可能由于自然灾害或者极端的气候条件,将导致这些野生咖啡从整个地球上逐渐消失。野生的咖啡种质对于全球咖啡产业发展意义重大,它既有助于促进人们培育新型咖啡品种、保护栽培咖啡品种的多元化,又可以帮助栽培咖啡抵御不断增加的咖啡病害的威胁。目前,全球咖啡生产主要为小粒咖啡和中粒咖啡——阿拉比卡与罗布斯塔,面对不断变化的气候与环境,许多专家认为培育新型的咖啡品种已经十分必要。实现咖啡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是加强对当地野生咖啡种质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咖啡一直被公认为原产于非洲,我国的云南、海南、四川和福建等省均已有咖啡的种植,且我国90%以上的咖啡种植基地都集中在云南。云南栽培咖啡以小粒咖啡为主,且最早是由国外引进。关于我国境内分布的野生咖啡种质资源尚未见有文献报道,为此本文就原产于我国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墨脱县的野生咖啡种质资源进行概述。

1  我国咖啡产业发展概况

我国咖啡栽培最早于1884年由台湾引种栽培。在我国大陆地区最早的咖啡栽培始于云南。据记载,我国大陆地区第一颗咖啡树是由法国传教士田德能在1892年来云南省大理宾川县朱苦拉村进行传教活动时种下的,距今已有百年历史。今天的朱苦拉村,古咖啡树有0.87 hm2,其中100年以上的咖啡树有24株,通过国家级省级多次咖啡研讨[2],认为朱苦拉咖啡是中国最古老的人工咖啡林。在小粒咖啡栽培种中,朱苦拉咖啡可以被誉为“活化石”。经过近70年的发展,云南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咖啡种植地、贸易集散地和出口地,“云咖”已成为独具特色的“云系”农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市场潜力来看,云南咖啡对国际上很多品牌咖啡存在较大的替代可能性[3]。

在位于海南文昌县南阳公社南阳镇石人坡村,村民邝祥垂的家中一直种植着属于海南文昌县历史最为悠久的咖啡树,它被当地人誉为“咖啡树王”[4],为大粒种咖啡,是由邝祥垂的曾祖父邝世连于1898年由马来西亚带回,虽历经百年并遭遇台风等各类自然灾害,至今仍然枝繁叶茂。海南兴隆咖啡为当时海南省万宁市的特产。当时海南省的兴隆华侨农场刚刚正式注册成立不久,为了能够尽快实现“以短养长”,即通过增加咖啡、香茅、水稻等短期作物的经济收入来直接弥补茶和橡胶等长期作物的经济收入。兴隆的经济回归就是华侨们从海外直接投资引进并生产和种植兴隆咖啡。2007年12月26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兴隆咖啡”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5]。

2  我国咖啡种质资源概况

目前,我国有关咖啡的报道多是引种栽培,对于我国境内的野生咖啡种质资源鲜有人知,也未见文献报道。

2.1   我国咖啡种质资源记载及分布

根据《中国植物志》《西藏植物志》记载,我国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墨脱县分布着3种野生咖啡种质资源,即狭叶咖啡、米什米咖啡及藏咖啡。据笔者长期调查研究,墨脱县是我国唯一存在野生咖啡种质资源的地区,该地区分布的,3种野生咖啡作物[6],也是我国仅有的野生咖啡种质资源类型。

西藏野生咖啡主要分布于海拔600~1 400 m 林下或林缘,该区域平均降雨量一般为1 600~2 500 mm ,境内的常住人口主要是门巴族和珞巴族,还有少部分藏族。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主体部分段均位于墨脱县境内。这里可以说是西藏高原上一个海拔最低、气候环境最好的地区,也可以说是西藏最热、降水量最充沛、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的地区。

2.2  野生咖啡形态特征

2.2.1  狭叶咖啡(Coffea stenophylla)

分布于西藏墨脱县海拔1 000~1 400m的高山林地中,灌木或小乔木,高3~6 m,通常在基部距离地面1~3 m处开始形成分枝;老枝通常呈灰白色,有1个膨大的节;幼枝粗壮,枝条四棱形。叶片薄具革质,形状为狭长圆形或近线形,长4~8 cm,宽1.5~2.5 cm,顶端渐尖,渐尖部分长10~20 mm,基部阔楔形,叶片两面均无被毛,下面脉腋内常有小窝孔;叶中脉在叶片两面均凸起,侧脉每边7~10条;叶柄长3~5 mm;托叶阔卵形,长2~3 mm,顶端凸尖或截平,基部合生。花白色,通常由2~4朵组成极短的聚伞花序;具短的总花梗;花梗长3~6 mm,苞片基部合生,干膜质,顶端截平或浅2裂;花萼近杯形,萼檐全缘;花冠白色或浅玫瑰红色,开放时长15~20 mm,冠管长6~8 mm,顶部6~8裂,裂片卵形或长圆形,长12~15 mm,开展;花丝长3~4 mm,花药突出,长6~9 mm;花柱纤细,长11 mm,突出,柱头长约2 mm,2裂。果实具果柄,初果时为球形,后变卵形,果实长12~13 mm,直径8~10 mm,外果皮平滑,成熟时蓝黑色;种子椭圆形,长8~9 mm,种皮薄。花期3—4月,果期11月。原产非洲西部[6]。

2.2.2  米什米咖啡(Coffea benghalensis)

分布于海拔1 000 m 左右的林下或林緣,米什米咖啡为多年生灌木,具有平伸的枝条,无毛;幼枝扁,被柔毛;落叶,叶片宽卵形或椭圆形,膜质不发亮,长4.0~12.5 cm,宽1.5~4.0 cm,钝渐尖或具尾尖,基部圆形或楔形,有时渐狭有短柄,叶脉背面有被毛,侧脉每边4~6对条;叶柄长2~6 mm;托叶披针形、锥形,长4~6 mm。花先叶而出,1~3朵腋生,花白色,芳香,冠幅2.5~3.8 cm,无梗,萼筒圆柱形,被柔毛;萼檐具多数腺齿;花冠管长1.3~4.0 cm,裂片5,倒卵状长圆形。果实卵状长圆形,长12.7 mm,种子2粒[6],幼果绿色,果实成熟后为蓝黑色。

2.2.3  藏咖啡(Nostolachma jenkinsii)

分布于海拔700~1 400 m林下或林缘,灌木,高3 m左右;老枝条灰褐色,无毛,幼枝被微柔毛,四棱形。叶对生,叶柄长3~4 mm,无毛;叶片纸质,长圆形,椭圆形,长11~17 cm,宽3~7 cm,长渐尖,先端钝,基部阔楔形,两面无毛且叶缘光滑无锯齿,中脉表面下凹,背面隆起,侧脉9~10对,测脉两面皆隆起;托叶卵形,革质,长2~3 mm,具长约2 mm的硬锥尖,无毛。花序生老枝叶腋,为近无柄的短聚伞花序。花白色、淡黄色,5~8朵腋生,幼果绿色,近无梗;基部有1对合生苞片,革质,长约1.5 mm,先端分离、三角形,平展,幼果椭圆形或近纺锤形,长1.1~1.3 cm,粗7~8 mm,冠以4枚短三角形钝萼齿。果实成熟为红色。果期7—8月。

3  咖啡亚族种质资源分类

咖啡族(Tr. Coffeeae)咖啡亚族(Subtr. Coffeinae)下一级分12个属,分别为咖啡属(Coffea)、软枝咖啡属(Calycosiphonia)、高芽咖啡属(Kupeantha)、藤咖啡属(Argocoffeopsis)、绢花咖啡属(Sericanthe)、狗骨柴属(Diplospora)、须咖啡属(Empogona)、碟咖啡属(Discospermum)、六碟咖啡属(Xantonnea)、裂叶咖啡属(Belonophora)、豺咖啡属(Tricalysia)、藏咖啡属(Nostolachma);在我国境内分布的狭叶咖啡与米什米咖啡为咖啡属,藏咖啡最早划分为咖啡属,后由印度学者 Deb & Lahiri 更正为藏咖啡属。

咖啡属包含124个公认种,我国西藏墨脱分布的狭叶咖啡(Coffea stenophylla)和米什米咖啡(Coffea benghalensis)均属于咖啡属。根据文献查询,藏咖啡属包含7个种,我国西藏墨脱县仅分布一种,即藏咖啡(Nostolachma jenkinsii),藏咖啡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咖啡。

4  小结

1)我国有咖啡属种质资源分布,分布种类为狭叶咖啡和米什米咖啡,分布地点为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墨脱县背崩乡。

2)在墨脱县分布有藏咖啡,该物种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咖啡,而是属于茜草科(Rubiaceae)咖啡族(Tr. Coffeeae)咖啡亚族(Subtr. Coffeinae)藏咖啡属(Nostolachma)。

参考文献:

[1]  Myers N, Mittermeier RA, Mittermeier CG, et al. Biodiversity hotspots for conservation priorities [J]. Nature, 2000(6772):853–858.

[2]  陈德新.宾川朱苦拉咖啡早期引种史考——中国咖啡早期引种扩种历史考证系列文章(Ⅱ)[J].热带农业科学,2010(4):58-61,87.

[3]  佚名.云南省咖啡产业发展报告[J].云南农业,2018(12):27-31.

[4]  陈锦福,符茂炎.咖啡属王[N].海南日报,1981-02-07(01).

[5]  李娇珠,黎志杰,陈瑛琦.海南首家企业获准“兴隆咖啡”地理标志[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16(2):20.

[6]  吴征镒.西藏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

(责任编辑:敬廷桃)

收稿日期:2021-08-17

基金项目:西藏自治区自然基金项目[XZ2019ZRG-74(Z)]。

作者简介:赵贯飞(1984—),男,河南洛阳人,本科,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园艺作物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E-mail:106996062@qq.com。

*为通信作者,E-mail:zrjtaaas@126.com。

猜你喜欢

种质资源西藏
西藏大批珍贵藏文古籍实现“云阅读”
天上的西藏
神奇瑰丽的西藏
云南德宏羊奶果资源收集和评价简报
绿肥作物紫云英研究进展
大白菜种质资源抗根肿病基因CRa和CRb的分子标记鉴定与分析
茄子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玉米种质资源抗旱性鉴定研究进展
杨梅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徒步搭车到西藏 真正的说走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