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目标市场选择

2021-03-15李汝云

锦绣·中旬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摘要:刺绣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人民智慧。刺绣指的是将其丝线按照设计好的图样和色彩在指定的背景上进行运针,根据其底料、针线、图案、搭配、技巧等多样化需求,被分为刺绣的多元设计。同时,也被列入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行列。

关键词:刺绣市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目标

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有着行色各异的特色刺绣产品。以适当的刺绣产品定位和人们的市场选择,提升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开发,拓宽滇派刺绣的产业化困境,增强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价值,加大刺绣的保护目标,强化其产业化市场传承,具体体现如下。

一、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发展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和传承过程当中,根据时代和年代的不同,要结合现代化的市场经济,推动其文化资源生产,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新的经济内涵,增强企业文化服务,满足现代人的群众需求,扭转其市场管理和企业经营,以创新性的发展目标和产业提升,完善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那么在我国刺绣行业的传承和发展过程当中,目前正处于沉寂的状态,那么为了让滇派刺绣文化遗产提升其企业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更好地加强其市场新发展,拓宽其文化产业,将滇派刺绣的秀品提升到国际化的产业发展当中[1]。

在实质上,将其文化底蕴进行完善和改进,从而推动其发展和保护,让其走出发展困境,适应广大群众的需求,提升人们的认知。首先进行市场细分,按照相应的刺绣选择完善市场的覆盖范围,以综合性的市场进行推进,完善其资金、人力、技术支持,将其匮乏问题进行解决和完善,提升企业滇派刺绣的发展空间和市场综合力。将削减的滇派刺绣产品进行市场细分,以不同企业组织提供足够的利润来源,以规模和形式提升其生产者的品牌形象,树立传播滇派刺绣文化,加深文化特色、古典特色、现代特色集一体的滇派刺绣文化。

融合到服装品牌等相关销售产品中,提升其市场细分,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树立相应的品牌形象,塑造将其滇派刺绣的特点和现状,设为细分的主要对象,并根据其市场做合理的定位,以传承滇派刺绣文化的高端艺术品为中心,肩负起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重担。将滇派刺绣作为云南刺绣发展的文化载体和媒介,通过相关的数据,加强人们购买的欲望,结合人们的需求进行相应的完善,进一步提升其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目标。

二、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目标市场细化

(一)加强管理,提升文化自豪感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在不断地推进。因为中国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所以我国的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那么我国在保护和实施的过程当中,要提升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度,加强推崇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刺绣文化,提升人们的喜爱度[2]。

云南的滇派刺绣在我国的传统文化当中,被规划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刺绣难度较大,且需要大量的时间,较为复杂,设计灵活多样,导致很多人不愿花时间来学习,致使传承的刺绣工艺仅靠口传心授的方式,以及其存在的传承人中断问题较为严重,所以要推进滇派刺绣文化发展,首先要提升国民的精神文明和发展物质文化的追求,提升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让人们吸取其文化的养分,并让其传统的工艺手法跟上时代的需求,与时俱进。加强国家对其刺绣的政策管理,改善其发展的阻碍及相关问题。

因其刺绣的工艺复杂、繁琐、耗时较长、难度较大,且不能制造较大的经济效益,对现代人们无法造成较大的吸引力,致使滇派刺绣的传承缺少继承人。那么政府应以支持的手段进行有效的宣传,加强其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从而更高效的实现滇派刺绣经济价值。

(二)推动创新,强化产业化市场细分

云南的滇派刺绣工艺的制作价格、颜色搭配、推广市场应加强具体规定,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过程当中,可以进行广泛的宣传,提升人们对刺绣文化的认知,并以实践性的活动,加强人们的体验,让其感受现代文化融入的色彩。感受滇派刺绣细节,并普及相关滇派刺绣知识,让人们知道其形针走线的过程,在观看学习制作的过程当中,了解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刺绣工艺的作品,从而增强我国国民的自豪感,拓宽其刺绣发展的通道。政府加强政策上的支持和引导,从学校开始构建其教育体系,丰富民间刺绣工艺的拓展。

融入校企合作,将滇派刺绣的文化,在学校当中大力宣传,加强国民对滇派刺绣文化的认知。让其制作相关的刺绣工艺品,提升其传承和品位,进一步打造企业和高校联合的创意空间。以多元的刺绣文化,将企业和非物質文化遗产的创新进行融合,更好地推进其滇派刺绣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坚守民族文化基因的发展,寻求跨界融合,创新进行实践,帮助云南滇派刺绣文化进行再生。提升其文化产品的定位,将其文化产品锦上添花[3]。

以滇派刺绣的工艺核心为基础,进行相关的改善和创新,以符合现代设计和生活方式进行不断地完善,更高效地提升其产业化的发展。将其发展融入到多方面,以创新性的发展渠道,结合现代人的需求,将其工艺品进行大肆渲染,在文化主题不变的前提下,进行创新性的发展,融合其产业化的拓展,提升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三、总结

因此,在滇派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传承的过程当中,要注重其现代化,融入其刺绣文化的核心基础,进行拓展和创新,更高效地结合其心当代人们的需求,完善其工艺,拓宽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渠道,加强其市场目标和市场营销,以多元化的发展方式和宣传方式,拓宽其传承空间,进一步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改善。

参考文献

[1]祝兴达.中国传统刺绣设计特色与艺术创新[J].艺术大观,2019,0(21):0040-0040.

[2]刘刚.古城背景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活力复兴[J].中国民族博览,2020,0(1):64-65.

[3]杨帆,李国平.“非遗”视角下满族民间刺绣的传承与发展[J].中国民族博览,2020(9):13-14.

作者简介:李汝云,1968年10月,女,汉,云南宾川,大专,工艺美术师,研究方向:云南手工刺绣。

(云南然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云南 昆明 650000)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传承戏曲艺术的重大举措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试析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中的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
现今社会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探索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