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江南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苏州样本

2021-03-15王飏

唯实 2021年2期
关键词:大运河运河苏州

王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做出重要批示指示,要求“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遗产。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期间,专程到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实地考察,实地了解大运河沿线环境整治和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等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千百年来,运河滋养两岸城市和人民,是运河两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希望大家共同保护好大运河,使运河永远造福人民。

国家、省和市级层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高度重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2019年,《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先后出台,从国家战略层面对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进行了顶层设计。江苏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了“要创造性、高质量推进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使其成为大运河文化带的先导段、示范段、样板段”的建设目标。苏州围绕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最精彩的一段”的发展目标,聚力建设精致文化长廊、精美生态长廊、精彩旅游长廊,全力推动大运河文化带苏州段建设走在全国全省前列,为新时代宣传中国形象、展示中华文明、彰显文化自信贡献苏州智慧和实践范例。

重视保护传承,让千年运河再续辉煌

传承保护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精神要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苏州是大运河沿线流经区域最多、遗产最丰富的城市之一,也是沿线城市中唯一以古城概念申遗的城市。大运河文化带苏州段建设要秉承保护优先理念,抓好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底蕴发掘,让江南文化的文脉永远流传。

提高思想站位,深化文化内涵。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批示指示精神上来,统一到《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确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上来。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大运河文化所蕴含的丰富内涵,要从“大文化”的角度,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等多个方面推动大运河文化带苏州段建设,重点做好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河道水系治理管护、生态环境修复保护、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城乡区域统筹协调等工作。

突出文化引领,弘扬江南文化。作为大运河江苏段四大核心城市之一和江南运河核心城市的代表,2500多年的建城史为苏州留下了数量丰硕、类型众多、价值厚重的文化遗产,比如以苏州古典园林和大运河苏州段为代表的世界物质文化遗产,以昆曲、古琴艺术为代表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进大运河文化带苏州段建设,首要的任务是做好这些历史文化遗产的抢救、发掘、保护和展示。在充分挖掘保护传承这些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全方位研究阐释大运河文化蕴藏的价值内核和时代精神。

挖掘文化底蕴,讲好苏州故事。加大对大运河苏州段历史文化遗产的挖掘和梳理,成立包括历史、文化、民俗、古建筑、旅游等方面专家学者参与的专家智库,共同开展遗产保护、文脉传承、社会发展等多方面的研究,为大运河文化带苏州段建设提供智力支撑。整理收集与运河相关的文学艺术、诗词歌赋、传统工艺、风情民俗、名人典故等非遗资料,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大运河文化真正活起来。加快江南水乡古镇整体申遗步伐,支持苏州交响乐团、苏州芭蕾舞团、苏州民乐团等现代文化团体“走出去”,更大力度地面向全球推介宣传“园林之城”“丝绸之府”“昆曲发源地”“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等苏州文化品牌。

坚持生态优先,让千年运河再换新颜

保护生态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生态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命脈和基础,大运河文化带苏州段建设要全面贯彻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指导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去涵养大运河“流动的文化”。

强化生态治理,构筑宜人环境。将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融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全过程,以大运河苏州段生态大走廊建设为基底,结合运河生态功能、沿岸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将大运河苏州段打造成“蓝绿交织、水陆并行、古今辉映”的生态航道和绿色步道建设的先导段、示范段和样板段。打通运河至周边地区的生态通廊,打造“一带三区九脉”的生态廊道体系,增加湿地、河湾、浅滩等半自然化的人工形态,增添河道的自然美感,形成“生态航线、生态岸线、生态步行线”等多线合一的生态水岸线。要着力保护大运河苏州段管控带内自然生态环境和传统历史风貌,加强运河入河排污口综合治理,强化工业点源、农业面源、船舶港口污染治理等工作,推动清水运河、生态运河、美丽运河建设再上新台阶。

注重活态保护,促进合理利用。大运河文化遗产极具特殊性,它是流动的、活态的文化遗产,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对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不是守成的静态保护,而是积极的活态保护,包含着原有功能的延续和合理利用。在大运河文化带苏州段建设过程中,要统筹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在妥善保护遗产、保护生态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港口码头等服务设施水平,优化运河航道网络结构,提高航运效益,建设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

运用现代手段,提升管治水平。实施大运河监测预警平台系统提升工程,按照“数据共享、信息联动、平台融合”的原则,进一步整合交通、水利、气象、自然资源和规划等多部门数据,通过视频监控、空中遥感、水下声呐、三维扫描等多种科技形式实现对大运河苏州段河道以及周边遗产遗存,生态环境、水质水量的立体化监测预警,确保大运河水环境质量达标、航道畅通、水利功能完备。同时依托省级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平台,加快设立苏州分中心,系统开展大运河苏州段文化遗产保护、监测和管理工作。

注重创新发展,让千年运河再现活力

创新推动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信心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守正创新,把运河文化带建设有机地融入经济、社会、民生建设的各个方面,既为其提供有力支撑,又从中获取发展动力。

优化产业布局,推动转型升级。支持利用运河遗存、工业遗存发展文化文物创意设计产业众创空间,形成多层次的文化产业发展体系,培育发展数字经济、创意设计、动漫游戏等新型文化业态,积极引进文创重点企业,鼓励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入驻设立工作室,形成高标准文创产业链条和产业集聚载体。推动蓄积千年文化势能的超级IP转化为文创生产力,依托苏州国际设计周、苏州文化创意博览会、苏州工艺美术博览会等平台,引导文化产业迈向高端化、个性化、定制化和品牌化,打造一批“网红品牌”和“网红产品”。

推动文旅融合,再绘姑苏繁华。以创建“千年运河”国际旅游品牌为契机,贯彻“运河旅游+”理念,串珠成线、以点带面,全力打造“苏式生活、运河人家”的大运河苏州段旅游品牌。例如依托山塘历史文化街区,打造与虎丘衔接、与大运河相融的苏式水街生活体验区;结合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统筹开发苏州古城园林、工艺美术、戏曲、美食、民俗、名人等旅游资源,打造一批以平江游船、园庭信步、茶道交流为代表的文化深度体验旅游项目。同时集中精力打造“运河十景”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大运河文化景区和品牌,推进苏州大运河旅游特色化、精品化、品牌化、国际化建设,形成中外闻名的精品旅游线路,为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贡献力量。

坚持以人为本,提升民生福祉。要呼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充分利用大运河航运、旅游和文化价值,推进文化和旅游、科技及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进一步集聚富民资源,增强时代认同感,充分激发全社会参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将大运河文化带苏州段建设成为人民谋福祉的示范工程。要创新运河沿线治理模式,由“政府主导”逐步过渡到“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的运行管理模式,发挥好政府主导力量与社会力量参与的两个积极性,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合力推动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发展,让人民群众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强化顶层设计,为千年运河再谋新篇

城河共生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美好愿景。习近平总书记在古运河扬州段考察时指出,要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统一起来,为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创造有利条件。在大运河苏州段建设过程中,要强化顶层设计,树立系统思维和整体观念,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来推动工作。

坚持规划先导,依法有序开发。要根据目前大运河沿线的空间利用现状,进一步细化完善《苏州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和各专项规划,明确战略定位、空间布局、主要目標、重大项目和工作机制尽可能做到多规融合,避免功能多样性之间的矛盾,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争取在全省率先制定实施《大运河苏州段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整合水利、建设、生态、自然资源、文旅等多部门和沿线县、区政府力量,为大运河的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提供切实的法律保障。

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建设合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沿线各个城市群策群力、久久为功。苏州要将大运河文化带苏州段的建设放到全省、全国大局中去思考,紧紧对接共建“一带一路”及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自贸区等国家重大战略,积极参与构建多方协调合作机制。要着力推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标准“苏州共识”和江南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苏州倡议”尽快落实落细,努力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提供苏州经验。

加大宣推力度,打响运河品牌。推动大运河苏州段历史文化遗产“走出去”,与全国乃至世界知名运河城市建立常态化交流合作机制,不断拓展大运河苏州段“朋友圈”,让人们一提到运河就能想到苏州,欣赏运河之美首选苏州,研究运河文化必来苏州,让世界通过大运河了解一个文化的、多彩的、博大的苏州。

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既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也是责无旁贷的时代重任。苏州将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江苏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高起点谋划、高质量推进,奋力把大运河苏州段打造成全国全省最精彩的先导段、示范段、样板段,为苏州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责任编辑:高 莉

猜你喜欢

大运河运河苏州
“再读苏州”“石痴”顾天叙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运河上的时间(组诗)
邮轮“挤过”狭窄运河
“书香通州”全民阅读启动
大运河
我为大运河拍照
大运河放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