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银行保险业数字化转型思考与突破

2021-03-15王俊寿

金融发展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后疫情时代

王俊寿

摘   要:数据就是价值,数字就是生产力。近年来,银行保险业数字化转型取得积极成效,疫情冲击更进一步加深了推进数字化转型的普遍共识。笔者在广泛开展实地调研、问卷座谈的基础上,全面总结了山东省银行保险业数字化转型在优化完善机制、支持实体经济、改进服务方式、防范重大风险、参与社会治理等八方面的良好成效,深入剖析了机制、数据、人才、安全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结合研究结论,提出了聚焦“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突出高频化金融服务场景、厘清差异化实施路径、筑牢信息安全基础、提升金融监管水平等优化改进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数字化转型;监管治理;银行保险业

一、引言

改革转型是新时代我国银行保险业必须回答好的重大课题。在现代信息经济时代,数据就是价值,数字就是生产力(Carmen和Macarena,2015)[1]。近年来,随着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我国银行保险业数字化转型不断加速,线上化、网络化、系统化、智慧化逐步成为金融机构经营管理改革转型的鲜明特征(李国辉,2020)[2]。特别是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非常时期全民隔离衍生出巨大的非接触金融服务诉求,银行保险业数字化转型成果得到现实检验和效能评估,为保持金融服务延续、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更加深化了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的普遍共识(王江,2020)[3]。深化数字化转型,已成为银行保险业顺应信息化时代发展趋势、践行“数字中国”战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自身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逻辑和必然选择(江小涓,2020)[4]。

近年来,国内外各界对数字化转型的研究讨论愈见广泛和深入,但客观而言,还存在系统性不够、指导性不足、理论性不强等问题。当前,我国银行保险业数字化转型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数据资源价值未能充分释放、专业人才支撑不足、金融安全面临新挑战等诸多问题,需要久久为功、深入探讨。本文主要围绕银行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现实、实践与思考,站在系统金融视角,全面审视数字化转型进程,旨在建构起数字化转型“全景视图”,探索提出数字化转型 发展策略,推动银行保险业加速科技赋能进程,推进经营模式、管理模式、价值模式革命,进一步提高金融全要素生产率,为实现经济金融深度融合、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贡献数字动能。

二、数字化转型逻辑

目前,关于银行保险业数字化转型尚未形成清晰统一的定义,诸如金融科技、智慧银行、信息化转型等内涵外延大致接近,为方便后续研究,本文将数字化转型定义为:银行保险机构运用数字信息技术,加强金融服务创新和管理流程再造,进而促进金融生产效率提高的过程。

第一,数字化转型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数字經济思想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数字中国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强调要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引导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省考察时再次强调鼓励对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应用,牢牢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思想为银行保险业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战略支撑。

第二,数字化转型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路径。我国银行保险业已逼近传统增长曲线的极限,增长速度放缓、经营效率降低、金融风险上升,既往的发展模式已明显不符时代所需(陈四清,2018)[5]。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优化融资结构和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实践证明,数字化转型作为“第二条增长曲线”的重要支撑,对再造经营管理流程、提升产品服务效率、加强风险管控具有重要作用,既具有需求牵引供给之效用,更兼具供给创造需求之现实,是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不二法门”。

第三,数字化转型是促进信息技术渗透融合、深度应用的现实选择。世界主要经济体均把数字化升级作为谋求国际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方向。我国正处于数字经济转型过渡期,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5G技术加速与产业行业深度融合,迸发出强劲的创新发展动力(李健,2017)[6]。截至2019年末,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35.8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科技正在从基础设施跃升为顶层先导,数字技术的研究突破、发达国家的先发经验、重要产业的创新实践,都为银行保险机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条件和可资借鉴的“镜像”。

第四,数字化转型是拓展疫情防控成果参与社会治理的理性共识。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银行保险机构充分依托信息科技手段,研发推出一系列零接触、无照面、全天候的产品服务,保证了金融服务“不打烊”“不断档”,数字化转型成效得到应激性检验,“无科技不进步,无数字不发展”成为后疫情时代行业共识。银行保险业是经济社会的助推器、稳定器、减震器,必须紧跟社会群体代际变迁和消费者行为习惯迭代演进,锚定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切实做好数字化转型文章,积极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转型实践现状

总体看,银行保险业数字化转型正处于由探索创新期向深化发展期过渡的关键阶段,疫情催发了数字化转型突变,在优化完善机制、支持实体经济、改进服务方式、防范重大风险、参与社会治理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效,“蒲公英效应”逐步释放。

(一)以加强机制保障为基础逐步健全生态体系

调查显示,银行保险机构对数字化转型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普遍主动拥抱、积极推进,逐步形成了机构分层、梯次分明、阶段分化的转型格局。国有大行“头雁引航”特征凸显,均已将数字化转型上升为发展战略,自上而下推进的工作框架基本建立。股份制银行紧跟其后,以零售AI化为突破口,发展势头强劲。部分中小机构优先从系统开发、健全机制等层面集中发力,战略布局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齐鲁银行积极探索“数据驱动、敏捷创新”的金融科技新模式,致力打造数字化银行,与浪潮集团建立金融大数据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成立金融科技联合创新实验室,切实提高科技赋能效率,荣获2020数字化转型先锋企业奖项。

(二)以信息系统建设为支撑逐步增强管理能力

当前,银行保险业交易数据体量呈TB级增长,对信息系统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山东省银行保险机构持续推动科技基础设施升级扩容,优化改造核心业务、风险管理、会计信息等基础系统,研发上线理财业务、同业管理系统等高端系统,为经营管理自动化、精细化提供了坚实技术保障。据调查,邮储银行山东省分行积极部署邮储银行总行十三五IT规划,2019年9月18日完成统一柜面管理平台一期上线,实现个人储蓄业务“无纸化”;山东省城商行联盟作为全国唯一一家持有金融牌照的中小银行金融科技服务公司,专门为山东省14家城商行提供后台尤其是信息系统建设与维护服务,以“单实例—多法人”的方式减少重复研发,以更低成本推动城商行群体科技实力的有效提升。

(三)以推进智能升级为载体逐步提升服务质量

银行保险机构积极转变金融服务理念,突出客户中心、敏捷响应、个性体验的根本导向,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加快“物理组织”向“智慧组织”转型,金融服务逐步由“面对面”向“面对屏”“屏对屏”转变,同时兼顾老年人等特殊群体需要,合理保留或改造传统服务方式,基本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体系。数据显示,山东省ATM自助服务设备实现县乡全覆盖,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城镇居民覆盖率接近100%。2020年,山东省首家全场景5G智慧银行——潍坊银行东城支行开业,将金融科技与智慧场景深度融合,为客户提供全新金融服务体验;保险公司积极打造“互联网+”,通过上线商业保险快速理赔平台,一键报案、快速理赔,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

(四)以快捷精准匹配为导向逐步提高营销能力

银行保險机构紧盯客户多层次、长尾端、个性化、异质性需求,拓展App、小程序、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互联网渠道,探索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及时捕捉客户“画像”,精准制定一揽子金融解决方案,变守株待兔等客户为主动出击找客户,努力实现“千人千面”精准服务。如中信银行济南分行构建潜在私人银行价值客户发现模型和消费偏好标签体系,为线上场景化获客提供决策支持,数据显示,该行2019年智能推荐客户理财销售超数十亿元,交易量居山东省同类机构领先地位。大型保险机构通过人工智能极大地提升营销的精准度,如中国人寿山东分公司应用AI技术,建立智能模型自动识别高价值客户,填补非工作期间人工推介空白。

(五)以精简流程环节为关键逐步优化营商环境

银行保险机构积极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实施“一次办好”改革,扎实推进“便捷获得信贷”行动,不断创新科技应用,优化审批流程,精简冗余环节,让系统“多跑路”、客户“少跑腿”。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山东省获得信贷平均办理环节4.55个、时限6.33天、申请材料7.36件,其中后两项指标均达到全国最优水平,部分机构电子渠道交易替代率已达99.37%。山东省银行保险业不断丰富产品线,推出审批、抵质押等环节的创新措施,不断扩大服务覆盖面、提升服务效率。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开发“快贷”系列产品,基于大数据分析,实现“秒批秒贷”。民生银行济南分行积极推动“互联网+不动产抵押登记”项目,贷款全流程由7—10个工作日缩减到3—5个工作日,大幅提高了贷款融资效率。

(六)以增进信息对称为核心逐步加强风险防控

银行保险机构把大数据等新技术运用到风险防控领域,不断提升数据分析运用的广度、深度,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极大提高了风险防控的效果。同时,银行保险机构历史数据积累的标准化、丰富度、时效性显著提高,有利于创新风险防控模型、智能拦截系统等,风险防控有效性的数据基础不断巩固。商业银行通过大数据与云计算,最大化利用信息资源,更好、更快地实现风险管理决策,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如浙商银行济南分行建设大数据风险管理与预警系统,能够自动化实现全客户、全过程的风险识别和覆盖。大型保险机构通过保险欺诈识别模型,切实提升销售风险管控能力,如国寿财险山东分公司上线重疾短期出险识别模型,风险识别准确率达91%。

(七)以纾解融资难题为目标逐步拓展普惠金融

银行保险机构注重实现对长尾客户的有效覆盖,更多基于小微企业自身信用、经营情况进行授信判断,解决了初创性企业原始信用数据积累不足、传统信贷过度依赖抵质押物等问题,大数据贷款、供应链金融等新型产品的推出,使企业信贷获得感显著增强。如,监管部门与税务部门积极开展“银税互动”合作,指导银行保险机构基于企业涉税信息推出“税易贷”“税贷通”等产品,数据显示,山东省银行机构通过银税互动,累计为3.7万户企业提供授信支持。人保财险山东分公司以助贷险为抓手,加强与银行间客户信息共享,企业投保贷款保证保险后即可获得合作银行放款,目前全省已有三千余家小微企业受益。

(八)以践行社会责任为己任逐步深入公共治理

银行保险机构积极发挥服务场景广泛、数据汇聚充分、网点密布城乡等优势,联合医疗、民生、交通等部门开展信息互联互通,丰富金融端社会服务应用,同时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账户、信用为核心载体,成为政府实现治理目标和联系企业群众的重要抓手。如山东省部分银行与海关、税务、卫健委等深度合作,成功建设“智慧海关”“智慧税务”“智慧医疗”等项目,有效提升政务便民服务效率。保险公司与交警部门开展警保联动合作,交通安全协管员利用手机App和远程监控技术实现轻微交通事故快处快赔。监管部门联合公安部门开展大数据反保险欺诈试点,运用大数据手段防范保险欺诈风险、打击金融犯罪行为,取得初步成效。

四、瓶颈制约

数字化转型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尽管成果初现,但目前银行保险业数字化转型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较多停留在业务、渠道方面,在机制、数据、人才、安全等方面还存在诸多堵点、难点、痛点,亟须进一步优化完善数字化转型生态。

(一)组织架构和资源保障尚存缺口

思想认识方面,部分机构仍存在短视现象,对方向、路径缺乏深入研判,或未将数字化转型纳入中长期战略规划,或缺乏差异性、精细化的战略定位,缺少强有力的创新推动举措。组织管理方面,部分机构缺少归口部门,零售金融部、网络金融部、信息科技部等部门多头管理,条线协同、上下联动不足。科技投入方面,部分机构特别是地方法人机构难以保障财务投入,个别机构信息科技投入不足营业收入的5%。人力保障方面,当前山东区域位置、生存环境等对高复合型人才的吸引力不具比较优势,单家银行保险机构中具有信息科技背景的人员一般在20人至50人之间,科技人员占比不足10%。

(二)派生潜藏风险隐患冲击更趋多元

一是数据伦理风险。部分机构对客户信息普遍存在过度收集倾向,违背“最小够用”原则,存在侵犯隐私的法律风险。二是信息泄漏风险。部分机构特别是地方法人机构信息科技防护水平不高,对客户数据信息未做脱敏处理,极易导致信息泄漏事件,引发次生风险。三是科技外包风险。中小银行机构普遍选择科技外包,可能由于供应商选择的高度重合,极易被供应商“绑架”。四是长尾风险。大量风险承受能力弱的群体被纳入金融服务范围,一旦经济不景气,将极易形成风险并传导蔓延,而传统监管手段难以应对,智能监管研发、跨部门协同成为亟待突破的焦点问题。

(三)数据源采集、治理、应用优化任重道远

数据源采集方面,银行保险业积累的大量历史数据,与数字化转型所需的结构化、标准化要求还存在明显差距。数据源治理方面,监管部门组织开展了数据质量专项治理等工作,数据质量明显提升,但数据“清洁度”仍然不高,数据不准、不完整、不规范问题突出,且数据散落在不同系统,梳理整合难度大。数据应用方面,场景设计处于探索阶段,数据价值挖掘不够充分,获客能力未达预期,调查中部分机构反映“刷脸取款”对持卡取款替代率不足10%。

(四)转型生态和配套机制亟待优化健全

从数据标准看,我国行业主管部门尚未制定统一标准和规范,数据通用性、可应用性相对较差。从数据整合看,信息分布在不同领域、主管部门,细分度、开放度不够,数据重叠与数据空白现象并存。从数据利用看,由于跨部门协同障碍、对数据安全的担忧,导致政府部门之间、政府部门与企业之间数据共享不畅通,数据开放共享和整合利用水平不高。从外部环境看,山东省金融消费者结构偏老、偏传统,缺少金融消费创新意识,数字化转型創新探索、先行先试的拓展空间有限。

五、政策建议

综合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聚焦“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升金融科技水平。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改革发展的核心要义,也是银行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银行保险机构要密切关注和研判新一代科技革命发展进程,牢牢把握第四次金融革命机遇,积极引领金融科技健康发展,推动金融体系集成创新。要系统谋划数字化转型战略部署,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探索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分布式数据库等新兴技术深度应用,有效提升金融服务质量与效率。要坚持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方向,以数字化转型提升金融服务的科技内涵,打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痛点和堵点,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供高质量金融支持,促进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第二,突出高频化金融服务场景,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是一切金融创新的“试金石”。银行保险业要坚持人民为中心思想、客户为本理念,积极回应消费者行为习惯迭代演进特点,充分运用科技要素、数字要素优化改进服务机制和流程,着力增加高质量金融服务供给,不断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美好生活诉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分享更多数字化转型成果。要增强数字化转型的包容性、人性化,密切把握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充分结合老年人口和残疾人口分布特点,深化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模式,在社区、医院等重点区域保留适量实体网点和传统机具,配备自助服务终端语音讲解、协操人员,聚焦消费、就医、家政、生活缴费等高频场景,探索推广人工智能、人脸识别、远程交互等新型数字技术,有效解决特殊群体“数字鸿沟”“智能黑洞”问题,切实做到创新为民、科技利民、转型惠民。

第三,厘清差异化特色化实施路径,提升高效转型水平。数字化转型是一项创新探索性工程,没有统一模式和标准范式,但要立足自身比较优势和条件禀赋,一行一策、一司一策研究制定数字化转型战略,坚定实施差异化、特色化转型路径,避免“一哄而上”搞同质竞争、重复建设。大型机构要探索实施全面转型策略,积极担当“领头雁”,充分利用人才、资源、规模优势,加强技术研发、数据治理、安全管理等基础工作,围绕经营管理全流程各环节开展数字化升级,深入参与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建设,促进机制优化、流程再造、服务创新,为银行保险业数字化转型“试水探路”。中小机构要探索实施重点突破策略,在补齐补足基础建设短板基础上,锚定一个或几个领域采取重点攻关,着力塑成优势、积聚态势,以点带面增强科技化、信息化水平。山东省城商行联盟、山东省联社要不断加强信息科技服务,为城商行、农商行提供专业技术支撑,助推全省中小法人机构科技实力稳步提升。

第四,运用法治思维和技防手段,提升信息安全水平。数据安全问题是银行保险业数字化转型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要在深入贯彻落实《民法典》的基础上,加强金融数据和隐私保护方面的立法和制度配套建设,推动完善适用于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分类分级安全保护制度,进一步扎紧织密数据安全防护和个人隐私保护的制度“笼子”。在技术及管理层面,明确覆盖金融信息收集、传输、销毁全周期的策略,做好隐私基准评估、隐私数据识别、数据监控扫描、数据加密、安全存储、通道加密、传输行为审计等各环节工作,着力加强网络安全风险管控和金融信息保护。

第五,夯实数字化转型平台基础,提升外部支撑水平。数据是新时代条件下银行保险业的关键要素,外部配套是实施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要件和客观前提。政府部门要统筹协调,加快推进新基建合理布局、示范应用、模式创新,为银行保险业数字化平台建设筑牢基础。要加快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优化经济治理基础数据库,制定数据共享标准或技术规范,有序推动政务数据共享交换。要积极推广“创新沙盒”机制,探索搭建更多智慧金融孵化平台,着力打造开放包容的金融创新环境。要聚焦数字经济发展,整合人才政策,打出人才工作“组合拳”,探索建立包括银行保险业专家在内的专家资源人才库,契合金融人才和数字化人才特点完善人才柔性引进和柔性流动机制建设,打造金融数字化人才聚集高地。

第六,锚定现代金融治理体系导向,提升有效监管水平。数字化转型是一把“双刃剑”,深刻改变金融风险频度、广度、强度,必须加强金融监管,切实强化风险管控。金融监管部门、地方政府要坚持同质同管、同管同严原则,将全部类金融、泛金融活动纳入监管范畴,严格实施牌照准入管理,切实规范金融机构与第三方科技公司业务合作,关注新型“大而不能倒”问题,加强数据和市场反垄断监管,防止产生寡头垄断、次生风险,确保市场公平和金融安全。要主动适变应变,持续加强监管科技赋能,着力促进与市场准入、现场检查、非现场监管深度融合,推动监管由事后处置向事前预警防控转变,实现“路灯”式静态监管向“探照灯”式主动监管升级,进一步增强精准制导、精确打击能力。同时,要正确处理金融创新和风险监管的关系,借鉴运用“监管沙盒”,为“萌芽式”“突破性”业务创新培育提供容错试错空间,坚决防止非预期性风险无序外溢。

参考文献:

[1]Carmen Cuesta,Macarena Ruesta. 2015.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Banking Industry [J].BBVA Research.

[2]李国辉.未来已来  金融业数字化转型进阶在即 [EB/OL].中国金融新闻网,2020-11-09.

[3]王江.未来银行之路:变局与使命[EB/OL]2020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2020-09-23.

[4]江小涓.数字经济将成为推动双循环的重要力量[EB/OL].央视网,2020-09-23.

[5]陈四清.坚决做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 [J].中国金融,2018,(13).

[6]李健.场景化金融时代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趋势及策略 [J].武汉金融,2017,(8).

猜你喜欢

数字化转型后疫情时代
后疫情时代高职学子服务于精准扶贫的方式研究
“后疫情时代”会计教学模式及教学平台融合研究
“后疫情时代”的管理新焦点:办公环境
掌控“后疫情时代”的五大商业趋势
进击“后疫情时代”
试论融合创新思想对新时期图书策划和营销的指导作用
《华盛顿邮报》转型的实践与借鉴
我国出版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的困境与对策
从微信公众号看纸媒数字化转型
传统杂志的数字化转型与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