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喜欢”这个词, 真的很不靠谱

2021-03-15刘媛媛

视野 2021年1期
关键词:喜欢事情作家

年少时听过的最大谎言之一,就是选择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错误不是出在“选择”两个字上,而是出在“喜欢”上。

我们经常说“要做什么,取决于你想要什么”,或者说“我不知道我想要什么,所以我不知道怎么做”。

其实是把顺序弄反了。

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如果以这个作为行动的前提,就什么都不用做了。

我又要啰唆一遍这件事情了:中国式教育里缺乏“兴趣发现”这一环,所有业余活动都以不耽误学习为准则,因此导致业余活动成了负担。

在学校里所学的常规内容,大多数人都没有兴趣,谁会对被迫学习的东西感兴趣呢?更何况还要不停地接受“正确答案很标准”的考试。于是就导致了高中毕业后没有能力去选择专业,选了不够喜欢的专业就彻底迷茫了,对于未来找工作完全没谱儿,最后找了一份不怎么喜欢的工作,浑浑噩噩过一生。

当然,也不是每一个人都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

每年我做线下分享的时候,现场观众里都会有一个小朋友,说自己的梦想是当作家。

然而当我问他“你对作家的工作了解吗?”的时候,具体的他也说不出来,只说会坚持自己的梦想。

一个不了解的事情,凭什么谈喜欢呢?

但这就是存在于年轻人中的怪现象,实际上我们并不了解理想职业的日常工作,我们喜欢的只是这份工作带来的财富和光环。

为什么很多人说当作家、出道做明星是自己喜欢的事情?

因为这些职业的曝光率很高,尤其是明星。每天光鲜亮丽地出现在新闻里,并且被人追捧。而我们会把自己稍微了解的职业,当作喜欢的职业。

我以前也以为自己喜欢当作家,原因很简单,我喜欢看书,我接触得最多的就是作家,其他的我并不了解。

后来我发现,其实我更喜欢教育行业。

学习是我的兴趣所在,对于怎么学习、如何快速成长,我一直有着浓烈的热爱,表达分享和影响他人又是我的特长,最重要的是这份工作可以帮助更多的人,让我拥有很强的价值感。

能把兴趣、特长和成就感结合在一起的工作,对我来说就是天选之路。

而发现这条路,是我用了将近五年的时间才做到的。高中毕业的时候我选择了经济专业,因为彼时家境贫困,最想解决的是经济问题,这个专业出来之后能够确定的是薪水不错。但整个大学期间我却非常迷茫,像一只没头苍蝇一样乱撞,什么都尝试,什么都敢做,一直到真的给我撞出一条路。

从高中开始,我身上就闪现过类似的才能,我不仅喜欢自己努力,而且非常擅长激励他人,周围的朋友一旦失去斗志,就会选择和我聊天充电。

这个才能一直到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舞台,才开始绽放出来。

到现在,我对我的工作不只是喜爱,可以说是有些敬畏,它不是“兴趣”这两个字可以概括的。

而喜欢,在我看来反而是需要警惕的。

为什么这么说?

在我看来,谈及喜欢的时候,一定要确认下面这几件事情。

首先,喜欢绝对不是一时兴起。

想学舞蹈,想学钢琴,想学书法,或者是我看了一个节目,看别人比赛唱歌,觉得自己也想学唱歌。这种一时兴起想做的事,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很容易放弃,更何况我们随时可能有别的一时兴起。

所以在制定目标的时候,应该从更长远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的兴趣。你应该学哪个专业,不是取决于你此时心里所想,而是取决于你最后想要做的职业。

我们当下所做的每一个想或不想的选择,其实都取决于最终想要过的生活。

举个例子,比如我没有兴趣学英语,但是我非常希望成为一个外交官,可是英语又是外交官必会的语言,所以我要为我的梦想去克服和忍耐一些东西,这跟自己随心所欲是完全不一样的。

其次,不要把兴趣当成即时满足。

看小说、看电视剧、吃,这些都是能够让人即时满足的,能够带来即时快乐的。所以有人问起,你的兴趣是什么,很多人就会回答“我的兴趣是吃”。吃确实能够让你马上快乐,但能够让你马上快乐的东西,也会让你非常容易厌倦。

《游戏改变世界》这本书里说到,实际上人是喜欢艰难的工作的,如果一件事情太过容易,会让人很快就感觉无聊,无法长期投入其中。

游戏就是这样一个艰难的工作,你会自愿去游戏里寻找任务,对抗敌人,也正是因为这样,游戏才有了长久的吸引力。

不然一下就通关了,也没什么好玩的了。

最后,不要在开始的时候,就对兴趣下定论。

开始做一件事的时候,不要随便放弃,不要轻易说没兴趣,大多数真正有意思的事情都不能像吃一个冰激凌那样,马上产生快乐感。

你一定要坚持到成就感发生的时刻,再去判断自己是不是真的有兴趣。

我们对于一件事情的热情,是可以源于成就感和自信的。相比物理、化学这样的学科,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对电视、文学、音乐感兴趣,为什么?因为这些东西是我们平时最容易接触到、最先了解到的,人在听歌这件事情上,是没有门槛的。

实际上,你的兴趣有可能根本就不在音乐上,而是在物理、化学或者编程上,但是由于后面这些学科门槛太高,所以一开始学习的时候你就觉得难,便放弃了,那么你的兴趣就被忽略了,你的天分被埋没了,可是你从头到尾都不知道。

“喜欢”和“不喜欢”这两个词说的是自我感觉,所以我们总觉得自己最有资格说出口,我们可以不用害怕否定。

因为每次有人想和我们争论,我们就会说:喜欢是我的个人感受,我就是喜歡。

但是“喜欢”这个词,真的很不靠谱。

每次我想要说不喜欢而放弃的时候,我都问自己,是真的不喜欢,还是只是暂时遇到了困难?

我允许自己放弃,但是不允许自己躲避。

创业初期,时时刻刻都觉得自己可能真的没有那么感兴趣。

我不喜欢社交,连和员工打交道都觉得费劲,HR跟我说:“媛姐,我觉得公司的人有点怕你。”

我说:“我也很怕你们。”

我每天最享受的事情就是工作,有一阵子我想,可能我更喜欢成为一个作家、漫画家,或者其他什么家,这种独立工作才是最适合我的,我可以一个人在房间里一直工作到死。

但是其实我觉得创业才更有意思,带着一群人,去实现更大的可能,制定更大的目标,从无到有,从渺小到伟大,这样的工作方式能让我活着的时候完成更多更宏大的事。

即便是喜欢的事情里,也藏着不喜欢的部分。

等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我应该不会用“喜欢”或者“不喜欢”这种词来形容此生。

我会说,那就是我的命运。

这比有些人挂在嘴上的“喜欢”可靠谱多了。

真正的喜欢,并不容易被发现。

应试教育不会给你答案,大学也不会给你答案,只有你自己主动去寻找,慢慢地去了解这个世界,然后结合自己的特长,去摸索出一个自己愿意奉献终生的领域。

这种稳定的喜欢,才是终生奋斗的力量源泉。

(摘自湖南文艺出版社《精准努力:刘媛媛的逆袭课》)

演技三等

/亦舒

三流演员出场,一定弹眼落睛,做足表情,耸肩挥臂,声嘶力竭,努力演出,唯恐观众不明白他的意思。

二流演员比较含蓄,挥洒自如,像某导演吩咐的:“不要像做戏,不要多余动作,不要太多表情。”他如此做了,但他给观众一种感觉:他是演员,他会收工,稍后就回家去。

一流演员,据说是这样的:当年伊利亚·卡赞寻找《伊甸园之东》里卡尔一角,詹姆斯·迪恩去試戏,表演完毕,导演问助手:“感觉如何?”女助手声音颤抖:“导演,他就是卡尔。”

有一年,我看导演张彻拍《报仇》,女主角是风情万种的汪萍,她眉梢眼角交足功课。但导演说:“汪萍,眉毛不要动。”我在一旁听到,佩服到极点。在自然的时候,不要做戏。

(Olivia摘自湖南文艺出版社《如果有,还未找到》)

猜你喜欢

喜欢事情作家
作家的画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