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部受益良多的党建读物

2021-03-15桑学成

唯实 2021年2期
关键词:优势挑战理论

桑学成

在建党100周年来临之际,虞文清教授推出了他的党建专著《增强党的独特优势研究》一书,该书是在学习习近平《始終坚持和充分发挥党的独特优势》基础上写成的。在国内学术界,把党的独特优势作为一个专题进行系统与全面的研究,该书可以说是首创之作。

读完《增强党的独特优势研究》这部26万多字的专著后,给我最深的印象是“自成体系、自圆其说”八个大字。概括而言,该书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理论功底扎实。所谓独特优势,是经过比较相对而言的。中国共产党的独特优势,是与中外其他政党相比较而言的。作者运用扎实的理论功底,把党的独特优势概括为七个“最”,即党有最科学的理论武装、最先进的分子组成、最远大的目标牵引、最崇高的宗旨激励、最严密的组织维系、最有效的纠错机制、最广泛的群众支持,这些独特优势是中国和世界其他政党所不具备的,至少是不完全具备的。每一个“最”都引用了革命导师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相关论述,尤其是习近平同志的最新论述。而且每一个独特优势下面,又分若干个层次加以论述。比如,“最科学的理论武装”,首先是指导思想的科学,理论的科学性取决于它对客观规律揭示的广度与深度;其次是思想路线的正确,所谓思想路线,说到底是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理论和以什么样的方法运用理论的问题,没有正确的思想路线为保证,再科学的理论也不能得到科学的运用与发展;再次是卓越的思想政治工作,“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精神的力量才能变为物质的力量。如果科学理论仅仅停留在少数领导人那里,它的作用是有限的,理论只有走入群众中,才会发挥出“精神原子弹”式的功效。又比如“最先进的分子组成”,判断一个人先进与否有三条标准,首先是能否走在前列,思想上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工作上走在事业发展的前列,行动上走在群众队伍的前列;其次是能否做出实绩,这种实绩必须经得起实践、群众和时间的检验;再次是能否为他人做榜样,“能够成为群众模范的党员才算合格的党员,不能成为群众模范的党员则不算合格的党员。”中国共产党正是因为集聚了这样一批先进分子,并不断吐故纳新,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又比如,“最严密的组织维系”既源于组织原则的严密性,又源于组织纪律的严明性。“最有效的纠错机制”则有三条标准,一是能否及时发现错误,二是能否坦率承认错误,三是能否坚决改正错误。因为任何政党与一个人一样,从来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

逻辑脉络清晰。增强党的独特优势的路径,作者在书中通过七个“讲”构建了全书的七个章,即讲学习增强理论优势、讲标准增强队伍优势、讲理想增强目标优势、讲初心增强宗旨优势、讲规矩增强组织优势、讲正气增强作风优势、讲政治增强根基优势。在论述党的独特优势时,作者广泛运用了中外政党建设的历史资料,尤其是中国共产党100年发展的丰富实践经验与素材。比如,讲到党的思想路线时,回顾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形成的艰难曲折历程,着重阐述了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重点难点所在。又比如,讲到党的奋斗目标时,回顾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奋斗目标演化的过程,从“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到“四个现代化”,再到“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最后形成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全书的骨架,作者是通过增强21种“力”来展开的,即科学理论的穿透力、思想路线的引导力、思政工作的感染力、政党肌体的生命力、共产党员的影响力、从严治党的威慑力、既定目标的吸引力、坚定目标的意志力、实现目标的驱动力、政策惠民的公信力、工作利民的竞争力、作风亲民的亲和力、组织原则的执行力、组织纪律的约束力、基层组织的战斗力、自我反省的洞察力、互相批评的冲击力、廉政建设的震慑力、相信群众的向心力、依靠群众的支撑力和联系群众的凝聚力。这样的概括读起来有一种高屋建瓴、梯次推进的感觉。

问题导向鲜明。党的独特优势是历史形成的、客观存在的,但又不是一劳永逸的。该书贯穿了鲜明的问题导向,不但论述党的独特优势的丰富内涵、历史成因,更对当前党的各方面优势面临的挑战做了深刻剖析。比如部分党员干部“不信马列信鬼神”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优势的挑战,部分党组织“治党不严”带来的先进性弱化对党员队伍优势的挑战,部分党员干部的“急功近利”思想对党的远大目标优势的挑战,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对党的无私奉献宗旨优势的挑战,部分党员干部“不讲规矩”对党的组织优势的挑战,党内存在的“表扬与自我表扬”等庸俗作风对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优势的挑战,部分地方党群之间由原来的“鱼水关系”变为“油水关系”对党的根基优势的挑战等等。这些问题虽然在党内不占主流,处在不合法地位,但其产生的消极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所以,新时代增强党的独特优势不但是势在必行,而且是刻不容缓。

创新意识较强。作为一本党建专著,除了继承党建的优良传统外,更难能可贵的是开拓创新了研究领域、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该书读来有许多观点让我有耳目一新之感。比如,书中把党看作一个团队开展研究,从团队的灵魂、团队的成员、团队的愿景、团队的初心、团队的准则、团队的净化与团队的能量补充七个角度入手,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又比如,该书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比喻为“三个同心圆”,党员是内圆,团员与积极分子为中间,普通群众为外圆,三个“同心圆”不但围绕圆心开展“自转”,即独立自主开展工作,还围绕党委开展“公转”,全党各级党组织都围绕党中央开展“公转”,即增强“看齐意识”,这样的基层党组织就有了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战斗堡垒”。又比如,在论述党的“自我革命”优势时,作者提出“自我革命”首先是“革”自已身上形形色色“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命,其次是“革”党政机关与其他公职人员各种不正之风的命,再次是“革”各种消极腐败现象的命。在论述净化党的政治生态问题时,作者把政治生态中的不良现象分为触目惊心的“视觉污染”,如权钱交易、权权交易、权色交易的丑剧等;震耳欲聋的“听觉污染”,如混淆视听的攻击谩骂之声、文过饰非的好人主义之声等;五味杂陈的“嗅觉污染”,如“铜臭味”“香火味”“香水味”等;如芒在背的“触觉污染”,如各种看不见摸不着但又无处不在的“潜规则”等。作者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公正”一词引用到党的建设领域,也是匠心独具的。

当然,该书也存在着一些论述不够充分的地方,比如“如何防止不合格分子混入党内”“如何有效的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如何处置不合格党员”“如何贯彻执行好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等等,作者也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精辟的论述,但读来总有意犹未尽之感。

尽管如此,《增强党的独特优势研究》仍然不失为一部普及党的基本知识、开拓党的理论研究前沿的精品力作。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江苏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

责任编辑:刘景昌

猜你喜欢

优势挑战理论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画与话
盛满理论
第52Q 迈向新挑战
第二优势
从优势到胜势
从优势到胜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