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释放制造业发展动能

2021-03-15颜复

唯实 2021年2期
关键词:开票淮安高质量

颜复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实体经济是重要基石,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关键引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定要把我国制造业搞上去,把实体经济搞上去,制造业的核心是创新,就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要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苏时指出:“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抓实体经济一定要抓好制造业。”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多次强调:“要聚焦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加快构建先进制造业体系。”2020年上半年,江苏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约占43.1%,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快于规模以上工业7.7个百分点。

近年来,淮安市淮安区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周总理家乡建设好,很有象征意义”的政治嘱托,坚持新发展理念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获全市综合考评第一等次。但在江苏全省大局中,淮安与苏南、苏中等地区相比,尤其在发展制造业方面,还有很大差距。一是思想认知不足。高质量发展,这是相对于改革开放40年的高速增长而言的,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只有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才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发展。就目前的淮安区而言,在推进制造业发展过程中,更多是依赖土地、环境和劳动力等资源要素,更追求数量和速度,制造业发展呈现消耗多、產出差、效益少的现象,这种“粗放+低效”的传统发展路径是不可取的,也无法实现更高质量发展。二是产业结构不优。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然是产业链、价值链向中高端迈进。据统计,全国制造业中传统产业占比超过80%。淮安区盐化工、建材、机械电子三大主导产业和羽绒纺织、文体用品、食品三大特色产业均属于传统产业,在制造业中占比达90%以上;且传统产业产业层次处于中低端、产品环节处于中下游,没有形成紧密结合、相互支撑、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三是规模体量不大。因财政保障能力、科技创新能力、产品供给能力与中等发达地区的差距,淮安工业经济积累不够、规模水平不高。2019年底,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应税开票销售、全部工业入库税金分别为274.7亿元、13.03亿元,尽管在全市领先,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明显。比如,上述六大产业累计实现开票销售247.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92%,其中开票最多的盐化工产业仅为58.5亿元,距离百亿产业集群还有很大差距。

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一是人口红利逐步弱化。淮安区是人口大区,有120万人口,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一直是其优势,随着工资待遇的逐年上涨,“五险一金”的规范缴纳,目前淮安区工人工资普遍在4000元左右,苏南一般在5000元左右,企业用工成本已与苏南差距不大,低成本用工的优势正在弱化。同时,随着产业转型升级,企业结构性的缺工现象比较严重,特别是创新型、高技能等高素质人才紧缺。资源优势难以发挥。宏观政策方面,中央的普惠金融、减税降费、行政审批、市场准入、法治环境等惠企政策,各地都一样;微观政策方面,原来依靠土地、环保等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现在生态环保排污权、土地指标都可以在网上进行平衡交易,资源优势无法体现。二是企业实力至关重要。制造业强,企业必须强,龙头骨干企业对制造业发展的引领带动能力至关重要;企业小而散,无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和齐备的上下游配套,就难以形成聚集度高的产业集群。目前,全区23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本土上市企业仅2家,其中国企、民企各1家。2020年1—9月,开票销售超10亿元企业仅3户,1亿元以上仅26户;前50强企业实现应税开票销售和入库税金132.53亿元和4.85亿元;超80%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入库税金不足200万元,还有很多企业税收为零。三是技术创新更为关键。企业的研发投入越大、成果转化效率越高、高层次研发平台越多,技术创新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越强。就淮安区而言,因财政保障能力、产学研协同能力、高端人才引进能力不足,技术创新对制造业的驱动力不够强,截至目前,淮安区仅有国家高新企业38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70家。

淮安区将始终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深化高端要素保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提供有力支撑。聚焦主导产业改造提升。以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盐化工、建材、机械电子三大主导产业和羽绒纺织、文体用品、食品三大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企业“上云”,深化“两化”融合,通过“互联网+制造业”模式,推动企业数字化、信息化转型,实现跨企业、跨领域、跨产业的互联互通,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同时,江苏省委、省政府将淮安与昆山作为淮昆台资合作联盟,淮安是联盟产业基地,我们将聚焦高端智能装备产业,全力推动以片式元器件、精密齿轮、数控机床、智能机器人等为重点的新兴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努力打造精密机械制造业基地;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推动形成电容、电感、电阻、线路板齐全的电子上下游产业链,努力形成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支撑。聚焦技术创新发展能级。始终把技术创新摆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位置,以培育制造业产业集群为抓手,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用足用好“省科技改革30条”“市科技改革30条”政策,优先支持诸如苏盐井神、共创人造草坪、康乃馨织造等有条件的龙头企业,依托在淮高校、科研院所以及重点实验室、企业研究院、院士工作站等研发机构,形成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推动更多创新成果转化落地;同时,建立“专精特新”小巨人和高成长型企业培育库,支持更多引领经济发展的行业隐形冠军或“独角兽”企业健康成长。聚焦高端资源要素供给。坚持一手抓增量、一手抓存量,针对增量项目,我们明确要求,无论是内资还是外资,必须有开票销售、入库税收、产出效益,50亩以下项目用地一律不单独供地,项目设备投资比例至少占比30%以上;针对存量项目,建立了用地、用能等资源要素分配与“亩产效益”挂钩机制,倒逼低质效、低水平企业进行“腾笼换凤”或“零地技改”,促进投资产出效益最大化。同时,积极探索国有资本、社会资本合作,发挥总规模1亿元的润淮产业基金的撬动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增加投入,支持产业质效和发展前景好的初创期企业、成长型企业、骨干龙头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由小做大、由大做强,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贡献力量。

(作者系中共淮安市淮安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

责任编辑:张蔚菊

猜你喜欢

开票淮安高质量
对“高质量发展”的四个追问
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朱俊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开票接入”首发布,微信电子发票完成全流程闭环整合
游淮安府署
Children I Met In Brisbane Hel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