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评价指标

2021-03-15张春龙

唯实 2021年2期
关键词:大运河维度战略

张春龙

京杭大运河的申遗成功,使其获得了世界级文化遗产的地位并为世人所瞩目。从空间范围看,大运河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河南和安徽八个省市,是世界上开凿时间较早、规模最大、线路最长、延续时间最久的内河水道系统,也是仅次于长江的国内第二大黄金水道。从历史文化意义看,大运河凝聚了中国历代人民的辛勤劳动和传统智慧。作为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它不仅在特定的历史阶段解决了重大国计民生问题,更是将历代文化遗产融合在一起从而积淀了中华优秀文化基因的大动脉。新时代,大运河作为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文化标识,对于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传承保护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世界文化交流互鉴具有深远意义。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充分认识到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大意义并开始付诸行动,但大运河文化带沿线的地区和城市对于“如何建设”“建成什么样”仍然是存在疑问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不仅要对大运河文化带的内涵进行深入的理论解读,更要结合大运河文化带城市建设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实践。

一、国家战略对大运河的文化定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他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要求,是推进我国发展的一种全局谋划,体现了大融合、大发展的先进理念。

大运河本身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大运河是充分利用且至今保护完好的历史文化资源,大运河文化带因此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文化内涵、文化特色。要保护好大运河沿线生态,保护好现有景观资源,合理科学规划旅游线路,科学开发运河文化项目,全面把握建设“文化运河、经济运河、生态运河”的深刻内涵,最大化促进大运河沿线城市的文化、经济、生态、社会协调发展。以大运河文化带带动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京津冀协同创新战略、长江经济带战略、长三角城市群战略、珠三角一体化战略等国家战略一样,都是我国整体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背景下,京杭大运河逐渐演变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从某种意义上说,大运河文化带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历史记忆的载体。因此,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需要主动融入我国“带”和“区域”发展新格局,探寻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发展新格局的交集,全方位深化国家战略和区域新格局背景下不同层面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国家战略对大运河建设的文化定位。作为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大运河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一开始就是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被提出来的。从这一发展战略实施的背景、性质、规模、路径和影响看,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带或产业带发展战略。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共中央办公厅调研室《调研要报》第48期《打造展示中华文明的金名片——关于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的若干思考》的报告作出重要批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传承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提升中华民族文化影响力的高度,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作出的重要批示。习近平总书记对大运河文化建设的要求,是站在我国整体发展宏观视角的整体谋划,体现了大融合、大发展的思想理念。与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倡议等以经济、政治为主的发展战略相比,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文化指向非常明确。

二、《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对大运河建设的具体要求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要着力强化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并以此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推动区域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以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为引领,统筹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规划纲要》分为规划背景、总体要求、深入挖掘和豐富文化内涵、强化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进河道水系治理管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促进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创新保护传承利用机制、组织实施等10个部分,以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等八个省市为规划范围,实施期限为2018—2035年。《规划纲要》明确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方向、目标和任务,强调要以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为引领,统筹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大运河文化成为维护中国形象、展示中华文明、彰显中国文化的“名片”。《规划纲要》指出,打造大运河文化带,深入挖掘大运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要着力强化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着力推进河道水系治理管护,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着力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着力促进城乡区域统筹协调,着力创新保护传承利用机制,打造大运河璀璨文化带、绿色生态带、缤纷旅游带,延续壮美运河的千年神韵,将大运河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使之成为新时代宣传中国形象、展示中华文明、彰显文化自信的亮丽“名片”。

将大运河文化带建成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功能区域。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战略,是我国首个明确以文化建设为主要指向的国家级带状区域发展战略。既需要我们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指引下,以保护为首要目标,以传承为核心目标,以利用为时代目标,按照这三大目标体系进行统筹规划,也需要我们跳出之前遗产保护的单一维度,对大运河进行全方位、多面向、可持续的建设并使其成为“活的文物”。从这个意义上说,大运河文化带是以文化建设为目标指向,以保护、传承、利用为主线,集遗产与生态保护、经济与社会发展、文化与休闲游憩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功能区域。

三、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评价维度及评价指标

构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评价指标,既要充分考虑国家发展战略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定位,也要结合《规划纲要》提出的具体要求。

1.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评价维度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评价,需要以文化维度为核心和引领,以生态维度作为重要内容,同时兼顾经济维度和社会综合发展维度。大运河文化带的称谓,基本上将大运河文化带定位在“文化”。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的指示精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文化维度的评价,应当聚焦于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利用三个方面。大运河生态环境是大运河文化价值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运河文化带存在的基础、背景和条件。加强大运河生态保护修复,有利于构建宁静美丽的大运河绿色生态带,为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和利用打下坚实基础。长期以来,大运河都是我国东中部经济文化发展的“脊梁骨”,在我国经济文化生产力布局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承载着丰富文化资源和文化产品的大运河文化带,显著改善了相关地缘文化。紧密结合国家重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打造大运河文化带,统筹大运河沿线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推进文化旅游和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以文化为引领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当地社会和谐繁荣,将为新时代区域创新融合和协调发展提供示范样板。综合来看,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评价应分为文化、生态、经济、社会四个维度。这四个维度的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

2.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评价指标(见表1)

四、基于评价指标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系统性工程,其成效评价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具有指导作用。既要把握中央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指示精神,也要结合大运河文化及本地区现实情况,同时还需要考虑评价指标的可操作性。

通过具体指标,进一步明确大运河以文化为主的建设指向。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我国首个明确以文化建设为主要指向的国家级带状区域发展战略。大运河文化带是以大运河文化为内核、以带状地理空间为载体、以区域交通束为基础、以沿线城镇为发展主体,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功能区域。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这一发展战略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带或产业带发展战略,需要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指引下,按照“文化保护、文化传承、文化利用”三大目标体系进行统筹规划,明确以文化建设作为大运河建设的核心和目标指向。

利用综合指标,促进各地科学系统地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必须制定科学性、系统性的发展和建设规划。上述指标体系是将大運河文化带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制定的,因此综合考虑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涉及的文化、生态、经济、社会各方面。运河沿岸各城市参照这一评价指标并结合自身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特点形成自身的评价指标,有助于运河流经城市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兼顾现在与未来,兼顾自身发展与共同进步,有助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始终按照既定宗旨、目标推进并形成相互之间的系统联结,引导其向着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

确定各项指标的阶段性目标,整体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规划纲要》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提出了阶段性目标。2018—2025年,大运河文化遗产实现全面保护,主要河段基本实现有水,绿色生态廊道基本建成,文化旅游形成统一品牌;2026—2035年,大运河文化遗产实现科学保护、活态传承、合理利用,主河道全线有水,生态环境根本改善,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到2050年,各类文化遗产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河湖安澜有序,环境优美宜居,“千年运河”文化旅游品牌享誉中外。运河沿岸城市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基础,结合本文提出的评价指标,制定本地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阶段性目标,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

(作者系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刘志刚

猜你喜欢

大运河维度战略
强国战略下的企业管理创新
基于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的古典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课型探讨
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书香通州”全民阅读启动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大运河
我为大运河拍照
大运河放歌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