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库恩对科学的革命性反思中看“必要的张力”

2021-03-15连雨欣

锦绣·中旬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价值判断客观性

摘要:库恩新科学观的提出是对旧科学观点中疑问的新解决,是对科学的革命性反思。理论客观性和理论的价值判断标准是进行科学理论选择的重要出发点,从客观性、价值判断和理论选择的角度以及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出发去研究库恩对科学的反思,可以整体上对库恩科学观中的“必要的张力”思想进行总结复归,且可以在一般意义上对人的思维认知张力和思辨张力中的辩证法作出探讨和解释。

关键词:客观性;价值判断;理论选择

一、对库恩新科学观的综述

主流观点定义“科学”有言:“科学,是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有序知识系统,是已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1]在时间维度上,它们随着探索领域的扩大以及理论的完善性发展是不断进步和完善的。但是在对于科学史的探索中,库恩的新科学观点与传统看法大相径庭。以力学理论举例,他发现无论是新的,还是旧的力学理论体系,在它们的那些历史时期,都能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但是,它们对相同的观察事实的解释竟在理论上没有相似之处。亚里士多德的力学体系与牛顿的体系的关系是这样,牛顿体系同爱因斯坦的体系的关系也是如此。所以库恩认为,传统的关于科学本质的进步性质以及知识的不断积累增长的观点,不管怎样的言之成理,却不能说明历史研究中所呈现出来的实际情况。“他们越仔细地研究亚里士多德的动力学、燃素化学或热质说,就越确凿地感觉到,那些曾一度流行的自然观,作为一个整体,并不比今日流行的观点缺乏科学性,也不更是人类偏见的产物。”[2]这些观点历来都是许多科学问题讨论中的基本原则,因此库恩强烈地感到,有必要彻底揭穿传统科学观貌似有理的假象。

库恩认为:如果科学只是收集的事实、理论和方法的汇总,“科学的发展就变成了一个积累的过程”,[3]“科学史则变成一门编年史学科”。[4]历史学家面对积累起来的科学发展观念,不能简单认为后来的理论观点或新添加的理论观点就一定比之前的理论观点更“科学”。库恩力求找到一种更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学说来阐释科学的进步。他从科学发展的历史事实即实际发展中提炼出一种新的科学观,这种科学观需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如何说明一门学科的科学成分的优越性,即什么样的科学是一种进步。对此,库恩引入了新概念“范式”,范式之中的五条价值判断的标准是解释这一问题的核心。从价值判断的标准和科学的客观性出发阐明科学理论选择的问题,是总体回答亟待解决的疑问的新出发点,也是总体把握库恩新科学观的重要途径。

二、客观性、价值判断和理论选择的内在逻辑关系中反思科学发展

(一)“范式”概念和价值判标准的提出

“范式”(paradigm)是科学共同体成员共有的东西,“一种范式是,也仅仅是一个科学共同体成员所共有的东西”。[5]如科学发展的某一历史时期该学科领域持有的共同基本观点、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这个学科才有了范式。“我选择这个术语,意欲提示出某些实际科学实践的公认范例——它们包括定律、理论、应用和仪器在一起——为特定的、连贯的科学研究的传统提供模型”。[6]这个共有的范式使他们对于什么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如何解决问题,如何评价科学活动等等都有着基本一致的标准。科学家是如何达成观点同意,并最终确立起公认的范式的?库恩提出了五条评价和选择的标准: 选择更简单、更实用的范式;有效性,选择具有更强解决问题能力的范式;精确性,选择更符合观察和实验的范式;普适性, 选择更广的适用范围的范式;一贯性, 选择内在逻辑更与工人理论在逻辑上自洽的范式。[7]这些标准并不需要都满足,而是只要满足其中一个或几个,就能帮助科学家完成范式的最终转换,也就是科学的革命。

新范式确立之后,科学家在新范式的指导下按照新的研究方法和评价标准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努力阐明和完善这个新范式,让它具有更强的普适性。同样随着科学的发展,新的常规科学也会遇到许多“反常”现象,直至导致新的危机与革命。进而产生“范式增生”现象, 也正是在新范式取代旧范式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科学实现了真正的进步。同时这种观点也抛弃了旧科学观中关于科学本质的进步性质以及知识的不断积累增长的观点。但新的问题是,“科学家如果在两种相互竞争的理论中选择一种,即使两个人都采用同一张选择准则表仍然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8]库恩对此解释道:“每个人在相互竞爭的理论之间进行选择,都取决于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混合,我强调这些主观因素是我的批评者难以看到我相信前面那些客观的因素”。[9]则对客观性、价值判断标准以及理论选择之间关系的阐明便显得尤为重要。

(二)客观性与价值判断标准的关系阐明

“客观的”(objective)在科学理论选择和发展中是一个极为常见却也时常存疑的概念,通常意义上讲,它指“不依赖主观意识”,与“主观的”(subjective)相对。毋庸置疑,“客观性”是判断科学理论合理性和可行性一个重要标准。但是,库恩在《张力》中并没有从这个角度出发并将“客观性”列入科学理论价值判断标准的外延之中,而是借助“主观的”这一概念从否定角度去赋予“客观的”以新标准并对其批评者进行回应。在库恩看来,“主观的”一词有这样几种确定的用法,首先,“主观的”的第一种含义与“客观的”相反;其次,“主观的”与“判断的”(judgemental) 相反。[10]当“主观的”和“判断的”作为一对相反关系而出现的时候,其批评者是从“非判断性”这一概念去理解“主观的”,而从“公共可讨论的事实”角度去理解“判断的”。不难发现,两种区分标准十分容易使人混淆。“这需要一位日常语言哲学家的技巧,这是我所不具备的。而且,并不需要对语言非常敏锐的耳朵,就可以因‘客观性特别是‘主观性等词在本文中所起作用而感到刺耳。让我略微提示一下在有些方面我相信语言已走进了死胡同。”[11]库恩认为其批评者误用了“主观性”的第二义,因为批评者们认为库恩所主张的科学中的“特异性”具有“主观性”,[12]从而不可避免地使这种“特异性”不具有“判断的”这一属性;并且他认为批评者将第一义与第二义混同起来,这一点体现为批评者抱怨库恩使科学失去客观性。换言之,“库恩的客观性概念和SSK的客观性概念更多的具有辩护的意义。库恩视科学通过累积而进步为传统的客观性观念,这一客观性乃是由一组为所有主体所共有的准则来保证,因而他认为科学是没有客观性可言的,当库恩受到责难时,他试图通过对主观性进行区分来避免责难,表明他人对主客观的区分不适合他的理论选择问题,他将客观的东西理解为事实的东西,而不是可判断的东西。另外,库恩本人对客观性及同词源术语使用较少,他自己的客观性概念又是在受到责难时提出来的,因而具有明显的辩护性质。”[13]所以库恩选择从“主体所共有的准则”来保证所谓的“客观性”即从主客观内在统一的角度去理解而并非从批评者严格区分主客观的角度为二者划清界限,从而去否定科学家以兴趣爱好为价值判断和理论选择的起点。

在库恩看来,建立在兴趣爱好基础上的价值判断和理论选择不应被看作纯然主观的东西而被嗤之以鼻否定掉,因为“主客观”的含义在库恩这里本就不同于批评者传统的主客绝对二分观点,而是认为每个人在相互竞争的理论之间进行选择,都取决于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混合,或者说共有准则和个人准则的混合。假设两个人对同一部电影作出不同的评价,二人可以对此进行彻夜争论且一方最终说服了另一方,“但这并不一定证明我们之间的分歧是判断方面的,而不是兴趣爱好方面的。”[14]

(三)价值判断标准与理论选择的关系阐明

既然关于价值判断的标准有很多种,那不同的价值判断标准怎样证明理论选择的科学性呢?在库恩看来,“如果有关的价值表还是很简单,如果其说明仍然很含糊,那么像精确性、广泛性和富有成果性等价值就是科学的永恒属性”。[15]但是显而易见,价值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发生变化即价值变异现象。价值随着科学理论的发展和时间变迁而变化,且科学家的经验对归纳问题也具有很大影响。库恩举出几条例证: 首先,精确性的重要性在不同领域发生了变化;库恩在论证这一问题时,曾经以哥白尼和开普勒的理论作为举例, 哥白尼系统起初并不具有精确性,而经过开普勒对其理论学说的改造,才进化成较为精确的学说。[16]其次, 提出价值表所没有的新价值:效用(utility), 新价值的提出以及新价值在化学和数学、物理领域的不同“话语权”同时体现了效用这一新价值标准的实际使用发生了变化。广泛性亦然,在科学取得重大进展时经常以它为牺牲,因此其重要性会减弱。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仅仅在平面内适用便在理论的必然发展过程之中一定程度上牺牲了广泛性这一标准。

在这里引出一个问题,科学理论的选择是否可以寄希望于一套固定的规则?对此,以波普尔、卡尔纳普为代表的经验论者认可将科学理论的选择寄希望于一套严格的规则;“在波普尔看来,人们完全可以把人类的思想史看作偏见和教条的历史,甚至可以把它描述为宗教或者准宗教的狂乱阵阵发作的历史。”[17]“所谓科学知识无限度,意思是说:没有任何问题是科学在原则上不能回答的”。[18]但库恩对此进行扩展,其认为运用某一固定的准则,会出现很多问题。因为,在许多情况里,不同价值标准虽然都由可靠理由构成,但决定着不同结论和不同选择以及不同人心目中的各种价值的相对分量在单个选项中可能会起决定作用。更重要的是,科学家虽然共有这些价值,但是他们不会以同样的方式运用它们,只要不违背任何公认的规则。他们也可以有不同的结论,发表论文,每个人在相互竞争的理论之间进行选择,都取决于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混合。由此引出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之间的关系,即“发散式思维”与“收敛式思维”之间的张力。

三、发散式思维与收敛式思维之间的“张力”

正如物理学的“张力”概念一样,运用于对科学的反思中, 库恩认为在发散式思维与收敛式思维之间也保持着一种必要的平衡的能力。

“在典型情况下,这种收敛式的或者说受一致意见制约的研究工作终将导致革命。于是,传统的方法与信念就要被抛弃,由新的取而代之。但是,科学传统的革命转换,相对说来还是军见的,收敛式研究的持久时期正是革命转换所必不可少的准备。以下我将指出,科学研究只有牢固地扎根于当代科学传统之中,才能打破旧传统,建立新传统。这就是为什么我要谈到一种隐含在科学研究之中的‘必要的张力。”[19]

诚然,科学家们会选择从自己的兴趣点出发去进行理论研究,看似这个出发点充满了主观色彩,但是科学理论成果的得出若可以在理论内部实现统一性,那么库恩的批评者是完全站不住脚的。因此,传统理论维护者可能会通过与新理论的提出者进行交谈,抑或调试旧理论实现新旧理论的对话。“不同理论支持者正像讲不同土话的人,他们之间只能通过翻译进行交流”。[20]借用上文所论述的价值变化问题,价值变化迟于理论选择,理论变革影响价值,从而导致价值变化。如:在拉瓦锡新化学产生之前,旧化学价值标准强调化学从对颜色等性质说明的角度出发,在拉瓦锡提出从新标准去发展化学时,那么性质说明这一标准的地位就发生了变化。这种新旧价值标准的地位转变就为科学的革新与发展提供了一个反馈环,这种反馈环的存在对科学思路的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超越旧的价值标准而开辟一个新的科学思路,从而避免循环论证。[21]传统理论与新理论之间是沿着两条不同的道路出发的,但这二者之间的交汇处便是“张力”。这种新旧价值标准之间的关系即体现为在发散式思维与收敛式思维之间,必然要存在一种张力从而确保科学发展的最佳发展路径。

借助对比库恩与蒯因“张力”观点的不同之处来进一步阐明观点。在关于科学知识增长观点中,蒯因主张静态整体论,而库恩主张动态整体论。看似二者对立,实则不然。“在确定性的寻求上,蒯因的静态整体论与库恩的动态整体论也有一个重要的契合点,那就是相对的确定性概念。相对的确定性概念意义非比寻常,它在打破寻求绝对确定性的神话的同时,也合理地解答了人类认识(科学)的本质及其限界等问题。”[22]二人的理论契合点在于都承认科学知识的相对确定性。这种相对的确定性即新旧科学理论之间的张力是收敛式思维和发散式思维之间的张力。

科学发展之中的“张力”归根到底是思维的张力。从一般意义出发,思维认知的张力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并为科学发展过程中的“必要的张力”作出合理解释。

参考文献

[1]https://baike.baidu.com/item/科学/10406

[2][3][4][6]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2;1;2;9.

[5][7][8][9][10][11][12][14][15][16][19][20][21]托马斯·库恩.《必要的张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95;313;315;315;326;336;326;327;325;325;224;328;326.

[13]胡永文. 科学哲学与科学史视野中的客观性概念澄清[D]. 2012.

[17] 崔永杰. 波普尔的"培根问题"及其解决[J]. 文史哲, 2005.

[18]鲁道夫·卡尔纳普.《世界的逻辑构造》[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323.

[22]夏国军. 蒯因与库恩:静态整体论与动态整体论的张力[J]. 哲学研究, 2016.

作者简介:

连雨欣(2000-),女,汉族,河南安阳人,郑州大学哲学学院2018级本科生,哲学专业。

(郑州大学 哲學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0)

猜你喜欢

价值判断客观性
浅析历史的客观性
聚焦以能力立意的六种“客观性”函数问题
量刑的价值判断及公正量刑的实现途径探析
科学建构论的相对主义立场
从《绸都·丝韵》谈非遗类纪录片的创作理念
图书馆学视阈内的客观性原则之诠释
浅谈刑法学中五个关系的研究
电影和戏剧的互文性初步研究
价值判断的矛盾与失衡
浅析高等美术基础课教学的误区与应对